目錄(63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資助項目
- 前言
- 第一篇 陜北二人場子(陜北秧歌)傳承人——李增恒
- 一、陜北二人場子
- 二、寧看六六旦,不吃油撈飯
- 三、對話李增恒
- 第二篇 潛心技藝 傳承薪火
- 一、溯源:聲音記憶鑄刻于生命之中
- 二、精進:博采眾長潛心小曲技藝
- 三、傳承:躬身瀝血延續小曲薪火
- 四、傳播:奔走搭臺只為小曲弦歌不斷
- 五、創新:沽態傳承喚醒小曲魅力
- 第三篇 堅守小曲精魂 致力小曲傳承
- 一、家學深厚,小曲唱詞音符印刻于心
- 二、堅守傳統,只為保留小曲原汁原味
- 三、傾盡心力,愿為小曲傳承奉獻余生
- 第四篇 陜北民歌傳承人——王向榮
- 一、陜北歌王——王向榮
- 二、對話王向榮
- 第五篇 驢背上的大師
- 一、“張毛驢”的跑驢生涯
- 二、靖邊跑驢的歷史淵源與發展現狀
- 三、靖邊跑驢的特點及價值
- 四、對靖邊跑驢傳承的實踐與思考
- 第六篇 “道情窩”里的演唱家
- 一、陜北道情的淵源與音樂特色
- 二、陜北道情的價值與教育功能
- 三、陜北道情的困境與內外成因
- 四、陜北道情的保護與傳承創新
- 第七篇 黃土高坡的震天吼
- 一、綏米嗩吶的歷史發展與本土改造
- 二、綏米嗩吶的演出情況與不良風氣
- 三、綏米嗩吶與陜北宗教信仰、民俗風情
- 四、綏米嗩吶的學習培訓與傳承保護
- 第八篇 舞出陜北人的精氣神
- 一、橫山老腰鼓的藝術淵源與表演風格
- 二、橫山老腰鼓的藝術特征
- 三、橫山老腰鼓的傳承與創新
- 第九篇 禁留地上綻放的蘭花花
- 一、結緣二人臺
- 二、二人臺的歷史淵源與發展
- 三、二人臺的唱腔、曲牌
- 四、府谷二人臺的困境與傳承、創新、發展
- 第十篇 陜北民間史話
- 一、陜北民諺的淵源
- 二、陜北民諺的特點、價值
- 三、陜北民諺的現狀
- 四、陜北民諺的保護與傳承
- 五、陜北民諺的發展與推廣
- 第十一篇 46年石雕之路的“常”與“變”
- 一、從攔羊娃到傳承人
- 二、綏德石雕的材料、內容、形制與工具
- 三、綏德石雕的文化內涵
- 第十二篇 白云觀道教音樂
- 一、佳縣白云觀道教音樂的歷史淵源
- 二、佳縣白云觀道教音樂與民間音樂的融合
- 三、白云觀道教音樂的樂器、樂曲與樂隊
- 四、對佳縣白云觀四月八廟會的田野考察
- 結論
- 附錄:佳縣白云觀道教笙管曲牌
- 后記 更新時間:2020-10-23 14:45:32
推薦閱讀
- 陸海絲路與文化交流
- 豫臺大學生雙向交流研究
- 歸異平衡:英語世界漢學家的中國故事書寫
- 裨治文與早期中美文化交流
- 黃檗文化: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中日雙語版)
- 對話中國
-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書籍之路)
- 從利瑪竇到海德格爾
-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史學叢書)
- 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
- “對話”劍橋:文化的跬步
- 意大利與中國
- 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
- 絲路印記
- 消失的鋪路人:羅明堅與中西初識
- 中日漢籍關系論考(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 陳爐古鎮
- 圖說犍陀羅文明
- 隋唐中日書籍交流史(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 融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論研究
- 中阿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18)
- 珠海、澳門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首屆珠澳文化論壇”論文集
-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成立40周年紀念文集
- “一帶一路”服飾·語言·文化·藝術探索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構建研究
- 越南漢籍與中越文學交流研究
- 我畫文人故居
- 共舞影夢:與未來電影大師談人文情懷
- 文明的回響
- 跨文化研究(2018年第2輯/總第5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