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傾盡心力,愿為小曲傳承奉獻余生

21世紀以來,林玉碧發揮余熱,傾力傳承榆林小曲,對前來拜師學藝的徒弟傾囊相授,至今已帶出數十位技藝精湛的學員,他們今天都已活躍在榆林小曲保護、傳承的舞臺。

蘇:林老師您自小就學榆林小曲,一直活躍在榆林小曲的大小活動中,也參加了不少大型演出,您能向我們介紹下您參加過的大型演出嗎?

林:我參加的榆林小曲演出主要在1978年以后了。1979年,我隨團參加了榆林地區民間文藝調演,我們演奏的《小拜門》《柳青娘》兩個榆林小曲曲牌獲得演奏三等獎。1979年起,陜西人民廣播電臺和榆林地區都組織過民間音樂集成,胡英杰和我都參加過錄音,中央音樂學院的師生來采風,對我們榆林小曲非常感興趣。1982年,我參加陜西人民廣播電臺的榆林小曲錄音。1984年,榆林市文化館為我頒發了藝人證書,我們這些小曲藝人正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認可。

1986年,當時成立了“榆林小曲研究組”,我是組員之一,我們當時整理了50多首榆林小曲,組織小曲學員學習榆林小曲,吸納了一批女學員。1991年,中央音樂家協會會員霍向貴先生出席“第三十一屆國際傳統音樂理論研討會”,大會破例播放了我指揮的榆林小曲《九連環》錄音,榆林小曲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2004年,臺灣師大的教授們來考察榆林小曲,對我指揮排演的榆林小曲(曲目)進行了采錄,帶回了臺灣。2005年,我們收到中央音樂學院的邀請,將榆林小曲收錄于“中華傳統音樂資源庫”,先后在北京、天津演出,反響強烈。當時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榆林人喬建中先生對我高度肯定,說我是榆林小曲的“魂”,并多次囑托我們要將榆林小曲傳承弘揚下去,讓我既感欣慰、又深感責任重大。

2006年4月,我參加了陜西省臨潼縣秦俑村舉行的非遺展演。2016年,榆林市廣播電視臺在人民劇院舉行了“首屆致敬榆林守藝人大型公益晚會”,我和樂隊成員參加了演出。2018年6月,天津市舉行全國非遺曲藝周,我們4名樂隊成員和1名演唱者表演了榆林小曲。

蘇:您被認定為榆林小曲國家級傳承人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林:2005年,榆林市政協支持,我和王青、葛智、葉萬秀等人組織成立了“榆林小曲研究會”,吸收了大量榆林小曲愛好者,招收了喬忠誠、王艷、尤蘭芳、白秋芳等數十名徒弟,女學員的比例大大增加。2006年,榆林小曲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我本人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榆林小曲國家級傳承人。

我現在的住所,就是我傳承、組織榆林小曲排練、演唱的場所。我的老伴兒2002年去世以后,我就與小曲為伴了。很多人都勸我,不要在這里一個人住了,去西安與兒孫共同生活,安度晚年。我說,榆林養育了我,養育了榆林小曲,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我有責任和義務留在榆林。子女們把我的舊宅翻修了一遍,把客廳和臥室打通,就是為便于樂隊排練和弟子學員們演唱。我把我的一部分傳承人津貼拿出來,購買了一批小曲樂器和專業設備。2010年,在榆林市文化館的支持下,在我這個四合院掛牌成立了“正宗榆林小曲傳承保護中心”,我家就成了榆林小曲排演的固定場所。我們制定了固定的活動章程,專職整理、傳承榆林小曲,就是為了讓原汁原味的榆林小曲延續下來。在我家里,我們每周日下午1點開始排演、口傳心授。此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我們在萬佛樓向榆林市民義務宣傳、演出榆林小曲,每次兩個小時。最近文化館在老街上設立了非遺小劇場,每周一下午,有我們榆林小曲的固定演出。

這些年,我堅持帶徒弟,把我會的小曲傳給弟子。我的弟子既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青澀的少年,社會各行各業都有。我早年的徒弟中,有20世紀70年代隨我學藝的揚琴演奏師葉萬秀(陜西省榆林小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筆者注)、三弦演奏師胡振基,也有白秋芳、尤蘭芳、白俊蘭等女藝人。學藝精湛的弟子有喬文新,大、中、小調演唱技藝他都掌握,既能繼承傳統唱法,又能有所創新,自成特色。成立正宗榆林小曲傳承保護中心后,我先后帶了數十位徒弟,其中表現優異的有要峰和苗子珍。他們二人演唱音色圓潤,對轉音、頓音的技巧把握非常精準,要峰已經掌握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榆林小曲曲目,是難得的榆林小曲演唱人才。我現在還把一部分精力抽出來到中小學推廣榆林小曲,在榆林市第六中學,我們每周為中學生上一堂榆林小曲課,教學生唱小調《繡荷包》《張生戲鶯鶯》《小小船》《掐蒜薹》等,學生非常喜歡。

蘇:未來您還有哪些打算?

林:我就想盡我所能,把我會的榆林小曲都教給我的弟子,趁著我現在的夕陽余熱,讓更多的人聽到最原汁原味的榆林小曲,為榆林小曲爭取更多的社會、政府支持,讓榆林小曲一輩輩傳唱下去。


【采訪后記】

《榆林文庫·榆林小曲卷》收錄了榆林小曲傳統選段77首,林玉碧老人是目前會唱曲目最多的人。每提起一個曲子,林玉碧老人都能開口即來。當我們提出讓老人現場表演揚琴演奏,老人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向揚琴,坐定,揮開雙臂,口中默念曲譜,整個房間頓生濃郁的小曲韻味,令人感動。每周日下午,家中總有近20人相約而來排演榆林小曲,打揚琴、拉京胡、打碟子……林玉碧老人都能嫻熟表演,并不時打斷排演,糾正學員們的錯誤。在訪談中,林玉碧老人也反復強調榆林小曲的原汁原味、傳統技法,叮嚀再三傳承要留下榆林小曲的韻味。他對傳統唱法的苛責追求,正是源于他對榆林小曲一輩子的鐘愛。


【作者簡介】

蘇曉暹(1981—),女,陜西榆林人,榆林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學、文化傳播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遂溪县| 五指山市| 右玉县| 淮北市| 克山县| 柘城县| 怀柔区| 二连浩特市| 凤山县| 陆良县| 乌拉特前旗| 鹤岗市| 安西县| 乌拉特中旗| 淅川县| 徐州市| 海宁市| 新疆| 浙江省| 大方县| 龙海市| 高平市| 花垣县| 滨海县| 湾仔区| 涪陵区| 兴国县| 石台县| 玉龙| 沛县| 青田县| 武义县| 虞城县| 吉安市| 龙陵县| 绩溪县| 长葛市| 咸阳市| 定南县|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