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堅守傳統(tǒng),只為保留小曲原汁原味

林玉碧認為,與南方民間曲調相比,榆林小曲的珍貴之處就在于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它融合了南方音樂的婉轉含蓄和陜北音樂的高亢明亮,演奏方面保留了傳統(tǒng)民間音樂打法,唱腔中融入了榆林城內方言的獨特味道。多年來林玉碧堅持帶徒弟們表演傳統(tǒng)的、原汁原味的榆林小曲。

林玉碧帶領正宗榆林小曲傳唱團排演榆林小曲,左三為林玉碧

蘇:林老師,請您詳細談談榆林小曲的演唱形式。

林:榆林小曲,過去叫“榆林清唱曲”,因為它不化妝、不表演,只有少數(shù)曲子有少量對白,可以一人單唱,也能兩人對唱,可坐唱也可站唱。沒有職業(yè)班社和職業(yè)藝人,演唱地點靈活隨意,家里、四合院里都行,是自我娛樂的,就叫“耍小曲子”,沒有固定的演唱場合,前后街都有活動點,但是不出榆林城。茶余飯后,老藝人帶上自己的樂器就來了,老榆林城年長的居民,大都能唱上一兩段。

榆林人四時八節(jié)、婚嫁壽誕都要請小曲藝人到家演唱。藝人可以自己選曲子,主家也點曲子,民間有說法:“一聞勾調盡開顏,上場先點《九連環(huán)》,無《繡荷包》不成班。”

榆林小曲演唱時必須要伴奏,藝人們說“一把韭菜不零賣”,唱家也都是樂隊成員。藝人們都是多面手,會打會拉會彈會唱,樣樣本事都會。活動開始,樂隊先奏一兩首器曲牌,這叫作耍牌子、耍曲子。耍完曲牌后,先唱小調,再唱大調,一場就是幾個鐘頭,半夜才散場。

蘇:您在榆林小曲藝人中,會唱曲目最多、唱功最全面,許多榆林小曲愛好者都說您唱的榆林小曲地道、原汁原味,您認為榆林小曲的韻味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林:榆林小曲貴在原生態(tài),好的唱家才能唱出榆林小曲真正的味道。榆林小曲綿柔婉轉,旋律平穩(wěn)級進,華麗而又流暢,纖巧細膩。榆林小曲的唱詞,很多都唱的是自己,故事里的主人自己傾訴他的故事、經(jīng)歷、情緒,所以唱詞有訴說感,邊說邊唱、邊唱邊訴。過去老藝人唱的曲子,比如張云庭唱的《妓女告狀》《大送郎》,文子義唱的《放風箏》《下荊州》,觀眾百聽不厭,因為他們唱得感情細膩,把自己帶到故事里,聽的人也感覺親切。

唱法方面,榆林小曲和陜北民歌不一樣,與江南時曲倒有相似處。近幾十年來,榆林小曲受邀在全國參加了不少演出活動,很多專家學者也對榆林小曲展開研究,專家們普遍認可榆林小曲是明清俗曲的余緒,尤其與揚州清曲有著深厚淵源。揚州清曲是明朝中期形成的,在元代散曲的基礎上吸收了江浙一帶的時調小曲,在清康熙、乾隆年間已達到全盛,傳到南方、北方的一些城市。同時榆林小曲與湖南祁陽小調、陜西的安康曲子、內蒙古的興和小曲,也非常接近。

南方音樂到了榆林,又和榆林本地的民歌、小調結合,像《掐蒜薹》,原是陜北民歌,在榆林小曲中,變得纏綿婉轉。一些全國多地流行的小調,如《繡荷包》《小放牛》《放風箏》,榆林小曲中也有同名曲目,但是用了榆林方言唱詞。

所以說,榆林小曲是南北方音樂融合的產物,而且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榆林小曲中有大量的斷腔,這在陜北民歌中是沒有的,這是南方昆曲中使用的唱法。老藝人還善于一字多頓的唱法,對應的音符也斷開強調,字頭短,一出來就斷,靈活、急切。二是榆林小曲慣用假聲,尤其是過去榆林小曲只有男唱家,用的都是假聲。

唱詞方面,榆林小曲的曲目大都來自南方,不管是寫男歡女愛,還是寫市井生活,唱詞都很講究,用詞文雅,“牙床”“繡房”“海潮”這些詞,都從南方來,華麗高雅。所以說唱好榆林小曲,不光要有一副好嗓子,還要理解唱詞,懂得和理解榆林小曲唱詞故事,體會故事里頭的情。

榆林小曲的歌詞中襯詞的連續(xù)使用也占有很大比例,唱詞里加入很多“那個”“來”“呀么”“哎”“呀”“啊”“咿”“月”“哎哎喲喲”“哎哎月月”“哎喲哎得兒月”這樣的襯詞,把唱詞中委婉、纏綿、細膩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裝飾了唱腔,讓唱腔變得親切柔美。“月”這個襯字,更是榆林小曲獨特的襯字,把地方風格凸顯得淋漓盡致。唱家一唱三嘆,讓整個唱腔婉轉流麗,韻味醇厚。

還有打舌音“嘚兒”,藝人們叫“打咕嚕子”,在《九連環(huán)》《梳油頭》等曲目中都有較頻繁的使用,要想唱得地道,舌頭的功夫就要過硬,要唱得亮而脆、華而俏、甜而水,舌頭卷起來,聲音的位置要高,但是又不能用勁,這不是那么好掌握的,要反復揣摩,常年學習、領悟,才能掌握它的精髓。

蘇:林老師,榆林小曲在唱法上分為前街派和后街派,請您談談前街派和后街派的形成過程及它們各自在唱法、唱腔方面的特點吧。

林:老榆林城以鐘樓為界,鐘樓以北叫后街,鐘樓以南叫前街。前街和后街都有榆林小曲的活動點,前街以賈盤石巷東邊的杏林堂藥鋪為活動中心,后街以解放巷口對面鐘表鋪、鼓樓底下的慶興銀爐為活動中心。在唱法上各有特點,自然地形成了前街和后街兩種分格。后街派以張云庭為代表,后街唱家講究唱腔的純樸、圓潤,裝飾音使用講究多,師傅要求也嚴格,唱得不合規(guī)矩,耍家?guī)煾稻筒唤o伴奏了。前街派以我父親林懋森和他的弟子胡英杰為代表,前街唱家講究唱得字正腔圓,突出頓音、斷音,剛柔相濟,滑音、頓音使用頻繁,整體上氛圍也顯得和氣,所以后來前街的弟子學員要遠多于后街。但是遇有大的活動,前街和后街的唱家都會參加,風格有派別,但沒有分歧,各取所長,大家是很和諧的。

蘇:您后來將更多的精力轉向榆林小曲的樂器演奏,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榆林小曲的樂器嗎?

林:傳統(tǒng)的榆林小曲樂器有揚琴、琵琶、古箏、三弦、京胡,有時再加一把二胡。四件彈撥樂器揚琴、琵琶、古箏、三弦都是絲弦。揚琴是蝴蝶琴,兩排碼子。琵琶四相十三品,尺寸比現(xiàn)在用的小,指頭上套撥子,不耍輪指。古箏,桐木做的,十四根弦,右手彈骨干音,左手來點滑音、顫音。三弦是大三弦,桿子比現(xiàn)在的短,內膛比現(xiàn)在的大,拿毛筆桿、杏核殼殼當撥子,是個節(jié)奏。京胡拉的是硬字,也就是調子,指甲往外頂。再就是一個瓷碟子和兩根筷子。現(xiàn)在有些榆林小曲表演每人拿一個碟子。過去榆林小曲中只有一只碟子,一般是家里用的綠豆沙小圓碟,起一個節(jié)奏的作用。老師傅們不喜歡在樂隊中添加笛子等其他的樂器。除了伴奏,有對白時,就由耍樂器的師傅來對白。

蘇:您最擅長演奏揚琴,那么榆林小曲揚琴和其他曲藝中的揚琴一樣嗎?

林:那個時候榆林小曲的揚琴是銅絲弦,也比現(xiàn)在的揚琴小,叫十音琴、蝴蝶琴,它是小曲中的主要樂器,像戲曲的板,起到指揮和定節(jié)奏的作用。整個曲子的起、落和速度、力度,都是由揚琴來掌握。新式揚琴打法點子稠、速度快,榆林小曲的揚琴打法是最傳統(tǒng)的民間打法。和現(xiàn)代揚琴演奏明顯不同的是:榆林小曲幾百年來唱一個字打一個音,打出來的調子和演唱韻味是一致的,讓人感覺很舒適。拿琴鍵子(即揚琴琴竹,筆者注)主要用食指和大拇指,兩個手指要松弛有度,拿穩(wěn)琴竹、不緊不松,打弦時要注意力度的變化,琴鍵子打中弦點靠反彈作用迅速回到原位,小臂力道要拿捏好,手腕要靈活又有力度。遇到一個音有兩三拍,就用大臂帶動小臂打,既起到指揮的作用,又把力道加大,保證延音到位。這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就難了。

蘇:在演奏過程中,耍家是嚴格按曲譜演奏嗎?有沒有即興成分?

林:我的兩位揚琴師傅,張建漢、葉子豐都是文化人,他們識譜,我學揚琴,也是按譜子學的,所以我至今打揚琴都是按譜打,譜子都已經(jīng)刻在我心上了。榆林小曲中的揚琴和琵琶是允許打裝飾音的,越花越好。三弦、京胡、古箏這些樂器不能。

蘇:在整個配樂中,揚琴處于一個什么的位置?

林:小曲里的耍家?guī)煾担家獙τ芰中∏浅J煜ぃ仁煜び芰中∏那樱采羁汤斫庥芰中∏某~唱腔,只有這樣才能和唱家很好地配合。打揚琴的,要比其他人更能深刻理解榆林小曲,因為揚琴這個樂器相當于榆林小曲里的指揮,他要懂得小曲的變調,要通過打揚琴的快慢、輕重來控制和調節(jié)整個曲子的節(jié)奏,還要通過打揚琴的手勢指揮唱家和其他耍家。

蘇:在傳承過程中,有沒有失傳的曲目?

林:有一些已經(jīng)失傳了,我年輕的時候老人們說《賣香煙》《箍馬桶》《金錢蓮花落》就都沒有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會了,詞和曲子都沒有留下來。還有一些像《大頂嘴》《姐妹拌嘴》,現(xiàn)在還沒有人能完全學下來,我正在給我的弟子要峰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上栗县| 武汉市| 将乐县| 疏勒县| 定西市| 张家口市| 镇宁| 吉隆县| 惠州市| 泗阳县| 江陵县| 密山市| 建平县| 伊金霍洛旗| 富阳市| 孝昌县| 崇明县| 安新县| 松潘县| 遂平县| 通榆县| 威宁| 鹤岗市| 灵川县| 两当县| 通化市| 习水县| 铁岭市| 巴南区| 来安县| 石阡县| 宜阳县| 赞皇县| 宁津县| 扎囊县| 九台市| 团风县| 大悟县| 栖霞市|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