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醫經類著作。清姚止庵撰。九卷。止庵字紹虞,會稽(浙江紹興)人。初業儒,涉獵醫學。因感《內經》之學“其旨奧,其事博,其文錯雜而難稽”。遂寢饋于《內經》中十有四年,參斷諸篇斟酌損益。撰成此書與《靈樞經注節解》等。因書中貫穿“損有余,補不足,以歸乎中正之節”宗旨,故名。成書于康熙十六年(1677)。分內、外篇。內篇三卷,首論陰陽,再論治法,載文四十八篇。外篇六卷,論針灸,運氣等,載文三十一篇。書中注釋,以王冰注為主,兼采楊上善《太素》、林億等《新校正》、馬元臺《注證發微》、張景岳《類經》等各注釋之長,并抒發己見。對經文“斟酌而損益之”,并將經文中“贅詞”、“重出”者,進行刪削;“脫誤”、“舛訛”者,進行“補葺”和“訂正”;對“句語之顛倒,段落之參錯”者,進行更易。書中多有發前人所未發,補前人所未逮之論注。為研究《內經》很有價值的文獻。有一九六三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35.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