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公主駙馬部匯考一(1)
漢
漢制公主所食曰邑
按漢書百官表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
所食曰邑
高祖十二年三月詔女子公主為列侯食邑者賜佩
印及大第室
按漢書高祖本紀十二年三月詔曰吾立為天子帝
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
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親或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
賦斂女子公主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
吏二千石徙之長安受小第室入蜀漢定三秦者皆
世世復吾于天下賢士功臣可謂無負矣其有不義
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布告天下使明
知朕意
注
公羊傳曰天子嫁女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
主之故謂之公主百官表列侯所食曰國皇后公
主所食曰邑帝姊妹曰長公主諸王女曰翁主師
古曰如說得之天子不親主婚故謂之公主諸王
即自主婚故謂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
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或云公者比于上
爵或云主者婦人尊稱皆失之 劉攽曰予謂公
主之稱本出秦舊男為公子女為公主古者大夫
妻稱主故以公配之若謂同姓主之故謂之公主
則周之事秦不知用也古之嫁女當如周使大夫
為主可不謂之夫主乎然則謂之王主者猶言王
子也謂之翁主者緣公而生耳
惠帝三年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
按漢書惠帝本紀云云
武帝后元二年昭帝即位益封鄂邑長公主
按漢書昭帝本紀后元二年二月太子即皇帝位謁
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yǎng)省中
秋七月賜長公主及宗室昆弟各有差
昭帝始元元年益封鄂邑長公主萬三千戶
按漢書昭帝本紀云云
始元四年夏六月皇后見高廟賜長公主錢帛
按漢書昭帝本紀云云
成帝綏和二年哀帝即位詔有司議公主田宅及奴
婢之數(shù)
按漢書哀帝本紀綏和二年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
位六月詔曰制節(jié)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
易之道也列侯公主多畜奴婢田宅亡限與民爭利
百姓失職重困不足其議限列有司條奏列侯公主
名田不得過三十頃奴婢百人年六十以上十歲以
下不在數(shù)中犯者以律論諸名田畜奴婢過品皆沒
入縣官
平帝元始四年定公主家令門尉屬于宗伯
按漢書百官表宗正秦官掌親屬有丞平帝元始四
年更名宗伯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內(nèi)官長丞又諸公
主家令門尉皆屬焉
后漢
后漢定公主署置家及加封襲封名號之制
按后漢書百官志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
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余屬吏增減無常
注
漢書曰主簿一人秩六百石仆一人秩六百石
私府長一人秩六百石家丞一人三百石直吏三
人從官三人東觀書曰其主薨無子置傅一人守
其家
按后紀末漢制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其尊
崇者加號長公主儀服同蕃王諸王女皆封鄉(xiāng)亭公
主儀服同鄉(xiāng)亭侯肅宗唯特封東平憲王蒼瑯邪孝
王京女為縣公主其后安帝桓帝妹亦封長公主同
之皇女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襲母封為列侯
皆傳國于后鄉(xiāng)亭之封則不傳襲其職僚品秩事在
百官志 按漢官儀長公主傅一人私府長一人食
官一人永巷長一人家令一人秩皆六百石各有員
吏而鄉(xiāng)公主傅一人秩六百石仆一人六百石家丞
一人三百石也
按獨斷王者子女封邑之差帝之女曰公主儀比諸
侯帝之姊妹曰長公主儀比諸侯王異姓婦女以恩
澤封者曰君比長公主
順帝永建五年冬十月乙亥定遠侯班始坐殺其妻
陰城公主腰斬同產(chǎn)皆棄市
注
始班固孫也尚順帝姑陰城公主東觀記曰陰
城公主名賢得
魏
魏公主下嫁之禮用絹百九十匹
按魏志不載 按晉書禮志云云
晉
晉制公主下嫁及成婚一如故事始以駙馬都尉奉
朝請以尚主者為之更定車輿印佩服飾之制
按晉書禮志晉公主下嫁故事用絹三百匹詔曰公
主嫁由夫氏不宜皆為備物賜錢使足而已惟給璋
余如故事又漢魏之禮云公主居第尚公主者來第
成婚司空王朗以為不可其后乃革 按職官志奉
朝請本不為官無員漢東京罷三公外戚宗室諸侯
多奉朝請奉朝請者奉朝會請召而已武帝亦以宗
室外戚為奉車駙馬騎三都尉而奉朝請焉元帝為
晉王以參軍為奉車都尉掾屬為駙馬都尉行參軍
舍人為騎都尉皆奉朝請后罷奉車騎二都尉唯留
駙馬都尉奉朝請諸尚公主者劉惔桓溫皆為之
按輿服志長公主赤罽軿車駕兩馬公主油駢車駕
兩馬右騑公主油畫安車駕三青交路以紫絳罽軿
車駕三為副助蠶乘油畫安車駕三公主有先置者
乘青交路安車駕三 諸長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
綬佩山元玉 長公主公主見會太平髻七蔽髻
其長公主得有步搖皆有簪珥衣服同制自公主封
君以上皆帶綬以彩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金辟邪
首為帶玦
孝武帝太元 年公主納征始用獸豹之皮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元中公主納
征以獸豹皮各一其禮豈謂婚禮不辨王公之序故
取獸豹以尊革其事乎
宋
宋始以尚主者專拜駙馬都尉
按宋書百官志奉朝請無員亦不為官漢東京罷省
三公外戚宗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者奉朝會請
召而已晉武帝亦以宗室外戚為奉車駙馬騎都尉
而奉朝請焉元帝為晉王以參軍為奉車都尉掾屬
為駙馬都尉行參軍舍人為騎都尉皆奉朝請后省
奉車騎都尉唯留駙馬都尉奉朝請永初以來以奉
朝請選雜其尚主者唯拜駙馬都尉三都尉囗漢武
帝置孝建初奉朝請省駙馬都尉三都尉秩比二千
石
南齊
齊仍以駙馬為都尉與奉朝請俱隸侍中
按南齊書百官志奉朝請駙馬都尉集書省職置正
書令史朝散用衣冠之余人數(shù)猥積永明中奉朝請
至六百余人
梁
梁專以尚主者拜駙馬都尉
按隋書百官志梁武帝受命之初駙馬奉車車騎三
都尉并無員駙馬以加尚公主者無班秩
陳
武帝永定三年詔南康始興王女儀秩一同皇女
按陳書武帝本紀永定三年春正月辛丑詔曰南康
始興王諸妹已有封爵依禮止是藩主此二王者有
殊恒情宜隆禮數(shù)諸主儀秩及尚主可囗同皇女
北齊
后齊制諸公主則置家令丞主簿錄事等員
按隋書百官志云云
北周
武帝天和五年六月庚子降宥罪人并免逋租懸調(diào)
等以皇女生故也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隋
隋定公主印綬服飾之制
按隋書禮儀志諸長公主公主封君金印龜鈕紫綬
八
十首
佩山元玉獸頭鞶囊公主大手髻七蔽髻長
公主得有步搖公主封君已上皆帶綬以彩組為緄
帶各以其綬色金辟邪首為帶玦
唐
唐定公主品秩及食邑封地鹵簿車輿之制
按唐書百官志皇姑為大長公主正一品姊為長公
主女為公主皆視一品皇太子女為郡主從一品親
王女為縣主從二品凡公主之家卜祝占相不入門
公主郡縣主嫠居有子者不再嫁食邑皆有課戶名
山大川畿內(nèi)之地皆不以封 按儀衛(wèi)志內(nèi)命婦夫
人鹵簿青衣六人偏扇團扇皆十六執(zhí)者間彩裙襦
彩衣革帶行障三坐障二厭翟車駕二馬馭人十內(nèi)
給使十六人夾車從車六乘傘雉尾扇皆一團扇二
內(nèi)給使執(zhí)之戟六十外命婦一品亦如之厭翟車馭
人減二有從人十六人非公主王妃則乘白銅飾犢
車駕牛馭人四無雉尾扇 按車服志公主乘厭翟
車
太宗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敕有司資送倍于長
公主以秘書監(jiān)魏征諫止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貞觀五年長
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于永
嘉長公主秘書監(jiān)魏征諫曰不可昔漢明帝欲封其
子云我子豈得與先帝子等可半楚淮陽前史以為
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
字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有逾越上
然其言長孫皇后遣使赍絹四百匹詣征家送之
貞觀 年公主下降始行婦見舅姑之禮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貞觀中侍中
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
儀自王姬下降此事多略珪曰此禮之廢由來久矣
今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哉所
以成國家之美耳于是夫妻西向坐公主執(zhí)行盥饋
之道禮成而退物議善之是后公主有舅姑者皆備
婦禮自珪始也
貞觀十四年弘化公主歸于吐谷渾薛延陀吐蕃并
遣使求婚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
十四年二月庚辰左驍衛(wèi)將軍淮陽王道明送弘化
公主歸于吐谷渾六月己丑薛延陀遣使求婚閏月
丙辰吐蕃遣使獻黃金器千斤以求婚
貞觀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國相祿東贊來
逆女丁丑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歸吐
蕃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十七年閏月戊午薛延陀遣其兄子突利設獻
馬五萬匹牛囗一萬羊十萬以請婚許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高宗永徽元年侍中于志寧奏公主有喪服者不得
于未除服時下降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永徽元年正
月衡山公主欲出降長孫氏議以時既公除合行吉
禮侍中于志寧上疏曰伏見衡山公主出降欲就今
秋成禮竊按禮記云女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
十三而嫁鄭元云有故謂遭喪也固知須終三年其
有議者云準制公除之后須并從吉此漢文創(chuàng)制其
儀為天下百姓至于公主服是斬缞縱使服隨例除
不宜情隨例改心喪之內(nèi)方復成婚非唯違于禮經(jīng)
亦是人情不可陛下方獎仁孝之日敦崇名教之秋
此事行之若難猶宜抑而守禮況行之甚易何容廢
而受譏伏愿遵高宗之令軌略孝友之權制國家于
法無虧公主情禮得畢則天下幸甚
永徽四年二月甲申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柴令
武高陽巴陵公主謀反伏誅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永徽四年春正月丙子新除房
州剌史駙馬都尉房遺愛司徒秦州刺史荊王元景
司空安州刺史吳王恪寧州刺史駙馬都尉薛萬徹
嵐州刺史駙馬都尉柴令武謀反二月乙酉遺愛萬
徹令武等并伏誅元景恪巴陵高陽公主并賜死三
月丙辰上御觀德殿陳逆人房遺愛等口馬資財為
五垛引王公諸親蕃客及文武九品以上射
顯慶二年三月戊申禁舅姑拜公主父母拜王妃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杜佑通典顯慶二年詔曰比聞公主出適舅姑皆
降禮答拜此乃子道云替婦德不循何以式序家邦
儀刑列辟自今以后可明加禁斷使一依禮法若更
有以貴加于所尊者令所司隨事糾聞
顯慶三年詔公主不得與縣主同稱出降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顯慶三年詔
曰古稱厘降唯屬王姬比聞縣主適人皆云出降娶
王女者亦云尚主濫假名器深乖禮經(jīng)其縣主出嫁
宜稱適取王女者稱娶仍永以為式
龍朔三年三月丁卯長女追封安定公主謚曰思其
鹵簿鼓吹及供葬所須并如親王之制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開耀元年以太平公主下嫁赦京師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中宗神龍元年詔姑叔之尊不得致敬子侄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中宗本紀神龍
元年詔曰君臣朝序貴賤之禮斯殊兄弟大倫先后
之儀亦異圣人之制率由斯道朕臨茲寶極位在崇
高負扆當陽雖受宗枝之敬退朝私謁仍用家人之
禮近代以來罕遵軌度上及公主曲致私情姑叔之
尊拜于子侄違法背禮情用惻然自今以后宜從革
弊安國相王某及鎮(zhèn)國太平公主更不得輒拜衛(wèi)王
重俊弟兄及長寧公主姊妺等宜告宗屬知朕意焉
先是諸王及公主皆以親為貴天子之子諸姑叔見
之必先致拜若致書則稱為啟事上志欲敦睦親族
故下制革之
神龍二年閏月丙午公主開府置官屬
按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景龍二年以安樂公主出降盛其儀飾大赦賜酺
按唐書中宗本紀景龍二年冬十一月己卯大赦賜
酺三日
按舊唐書中宗本紀景龍二年十一月己卯以安樂
公主出降假皇后仗出于禁中以盛其儀帝及后御
安福樓以觀之禮畢大赦天下賜酺三日
景龍三年八月乙巳幸安樂公主山亭宴侍臣學士
賜繒帛有差冬十月庚寅幸安樂公主金城新宅宴
侍臣學士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景龍四年安樂公主反
按唐書中宗本紀景龍四年二月庚戌及后妃公主
觀三品以上拔河六月皇后及安樂公主散騎常侍
馬秦客反
按舊唐書中宗本紀景龍四年正月丁丑命左驍衛(wèi)
大將軍河源軍使楊矩為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使己
卯幸始平送金城公主歸吐蕃庚戌令中書門下供
奉官五品以上文武三品以上并諸學士等自芳林
門入集于黎園球場分朋拔河帝與皇后公主親往
觀之五月丁卯前州司兵參軍燕欽融上書言皇后
干預國政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同危宗社帝
怒召欽融廷見撲殺之時安樂公主志欲皇后臨朝
稱制而求立為皇太女由是與后合謀進鴆六月壬
午帝遇毒崩于神龍殿
睿宗景云二年置金仙玉真兩觀
按唐書睿宗本紀景云二年三月癸丑作金仙玉真
觀
按舊唐書睿宗本紀景云二年五月辛丑改西域公
主為金仙公主昌隆公主為玉真公主仍置金仙玉
真兩觀
元宗開元元年七月甲子太平公主及岑羲蕭至忠
竇懷貞謀反伏誅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五年十一月己亥契丹首領松漠郡王李失活
來朝以宗女為永樂公主以妻之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十年制公主駙馬非至親不得出入門庭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十年九月乙亥制曰朕君臨宇內(nèi)子育黎元內(nèi)修睦
親以敘九族外協(xié)庶政以濟兆民勛戚加優(yōu)厚之恩
兄弟盡友于之至務崇敦本克慎明德今小人作孽
已伏憲章恐不逞之徒猶未能息凡在宗屬用申懲
誡自今以后公主駙馬外戚家除非至親以外不得
出入門庭妄說言語所以共存至公之道永協(xié)和平
之義克固藩翰以保厥休貴戚懿親宜書座右
開元十六年唐昌公主出降以右補闕施敬本等疏
請改易紫宸殿行禮之制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開元十六年
唐昌公主出降有司進儀注于紫宸殿行五禮右補
闕施敬本等上疏曰竊以紫宸殿者漢之前殿周之
路寢陛下所以負黻扆正黃屋饗萬國朝諸侯人臣
至敬之所猶元極可見不可得而升也昔周女出降
于齊而以魯侯為主但有外館之法而無路寢之事
今欲紫宸會禮即當臣下攝行馬入于庭醴升于牖
主人授幾逡巡紫宸之間賓使就筵登降赤墀之地
又據(jù)主人辭稱吾子有事至于寡人之室言辭僭越
事理乖張既黷威靈深虧典制其問名納采等事并
請權于別所從之遂移于光順門外設次行禮
開元二十年以中書令蕭嵩奏請定冊公主及出降
之儀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書令蕭
嵩奏上開元新禮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按開元禮冊公主前一日尚書奉御設御幄于太極
殿如常守宮設群官次于東西朝堂奉禮設版位太
樂令展宮懸典儀設舉麾位如常又設文武群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