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元詩紀事
免費

四十五卷。清陳衍編。由于唐宋、金代詩均有紀事,而元代獨無。清初顧嗣立所輯《元詩選》影響頗大。錢大昕想與之同步,故采各家詩文集、筆記與《元史》資料輯為《元詩紀事》。然而,《元詩紀事》似為完稿,亦未見刊本。陳衍有慮于此,故于光緒間即著手于《元詩紀事》的編纂。此書為元詩詩評匯編。凡二十四卷,為初編本。所收之詩,共六百零三人,附歌頌謠諺、雜語等五十二首。此集有光緒間鉛字本。民國十年(1921),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足本,凡四十五卷。收元八百余人的詩作或斷句。此書卷首有光緒十二年(1888)陳衍自序、凡例。卷一為元文宗、順帝,卷二為順帝太子,卷三至二十七大體以時間為序,收入數百元代詩人及作品,卷二十八為割據者,卷二十九為流賊,卷三十為金代遺老,卷三十一為宋代遺老,卷三十二為元代詩人。卷三十三為道流,卷三十四為釋子,卷三十五為宮掖,卷三十六為閨閣,卷三十七為女冠,卷三十八為尼姑,卷三十九為妓女,卷四十為藩屬,卷四十一為無名氏,卷四十二為乩,卷四十三為仙神鬼怪,卷四十四為夢,卷四十五為歌頌銘謠等。是書對研究元詩極有裨益。有民國《國學基本叢書》、《萬有文庫》叢書本。

陳衍 ·國學 ·31.5萬字

最新章節 第49章 遼金元詩紀事總敘 2015-12-27 08:58:11
駢體文鈔
免費

駢體文選集。編選者李兆洛是一位擅長考據的學者,精通音韻樂律、史地歷算等。當時,桐城古文風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為眾望所歸的文章典范。但駢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間甚至有“駢文八大家”之稱,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孫星衍、洪亮吉、孔廣森、汪中等,無論從才氣上,還是從學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還有阮元這樣“總督”級別的文臣為其搖旗吶喊,駢文在清代中期號稱“中興”。但是,姚鼐編選的《古文辭類纂》問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風頭,被許多人視為文章的“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動手編選了這部《駢體文鈔》,以向讀者展示駢文的魅力。從篇幅和體例上看,《駢體文鈔》與《古文辭類纂》旗鼓相當,都是中型選本。它選錄秦至隋末的駢體文七百七十四篇,分為上中下三編,每編又按文體分類編排。顯然,《駢體文鈔》側重在追溯駢文在唐代以前的傳統,以向讀者證明駢文曾經有過的輝煌,從而來與桐城派所標榜的從唐宋八大家至歸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傳統抗衡。在這種文體之爭的背后,其實有著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與“載道”的傳統有不解之緣,而駢文則與追求美文學的風尚有關,兩派互為消長,便構成了古代文壇上特有的景觀。不過,李兆洛所謂的“駢體文”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他有位學生發現《駢體文鈔》居然將賈誼《過秦論》、司馬遷《史記·自序》、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諸葛亮《出師表》等散體文都網羅在內,名實不符,建議老師改一改。李兆洛當即回信教訓這位學生說:你難道沒有看過我在書前寫的序言嗎?我在那里明確說過,唐代以后才有所謂“古文”之名,秦漢以上文章都是“駢體”。也就是說,李兆洛所謂的“駢體”,并非通常意義上的“駢四儷六”即特指六朝以后講究聲律對偶的文體,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體,包括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駢文的鴻溝,“欲合駢散為一”,這是閱讀此書時應該加以注意的。

李兆洛 ·國學 ·43.5萬字

最新章節 第105章 雜文類(3) 2015-12-26 22:13:52
周易正義
免費

易學著作。唐孔穎達撰。是一本詮釋王弼《周易注》的著作。全書十卷。《序》稱凡十有四卷,《舊唐書·經籍志》、《郡齋讀書志》著錄同;《新唐書·藝文志》稱十六卷,乃訛“四”為“六”;《直齋書錄題解》作十三卷,則略去卷首“八論”不計。原來只有單行本,宋人為閱讀方便,乃合刻經、注、疏為一本,又依王注本合編為十卷。唐貞觀年間,為統一南北學風以加強思想統治,詔儒官孔穎達等撰《五經義贊》,后來又詔改為《五經正義》。所謂“正義”,是就一家之經注作疏解,即六朝人所說的“義疏”或“疏”的著作,因其為國家頒行學校的講義而稱“正義”。南北朝時,王弼《周易注》與鄭玄《周易注》并為世之顯學:王注顯于南朝,鄭注顯于北朝。孔穎達撰《周易正義》舍鄭注而采王注為疏,在于唐初學風雖兼南北,而老、莊、《周易》則以南學為宗。《序》稱南朝王注有《義疏》十余家,或“辭尚虛玄,義多浮誕”,或“義涉于釋氏”,“背本”“違注”。《正義》便是就南朝十余家《義疏》整理刪定寫成,“事必以仲尼為宗,義理可詮,先以輔嗣(王弼)為本,去其華而取其實,欲使信而有征”(《序》)。主要版本有《四庫全書》本、《十三經注疏》本。

(唐)孔穎達 ·國學 ·28.1萬字

最新章節 第63章 2015-12-27 09:47:32
經律異相
免費

凡五十卷。寶唱撰。梁天監十五年(516)成書。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冊。本書系將散見于經、律中之希有異相集錄而成,屬于百科全書之一種。梁武帝初命僧旻抄錄異相,后命寶唱主其事,復以僧豪、法生等輔翼之,增補完成。書中將內容分為天、地、佛、菩薩、聲聞、國王、王夫人、太子、王女、長者、優婆塞、優婆夷、外道仙人、梵志、婆羅門、賈客、居士、庶人、鬼神、雜獸畜生、地獄等二十一部門,摘選菁萃,集錄而成,為一部以類相從,便于索覽之佛教故事集成。以下簡述書中各部內容:(一)天部,敘述日、月、星、雨等三界諸天。(二)地部,敘述山、樹、河、海等自然現象。(三)佛部,計有佛陀出家、成道、涅槃及舍利塔等。(四)菩薩部,又分為自行、外化、隨機現身、出家諸菩薩。(五)聲聞部,敘述聲聞無學僧、聲聞不測淺深僧、聲聞學人僧、聲聞現行惡行僧、沙彌僧、尼僧等分類。(六)國王部,收錄修持轉輪圣王、菩薩道、聲聞道之國王與王后。(七)太子部,其分類與國王部相同。(八)長者部,分為得道、雜行等兩部。(九)優婆塞、優婆夷部。(十)外道仙人部,分為外道仙人、梵志、婆羅門。(十一)居士、庶人等部,分為居士、賈客、男、女等。(十二)鬼神部,分為阿修羅、緊那羅等。(十三)畜生部,分為獸、蟲、禽等三部分,其后并列舉二十九種動物名稱。(十四)地獄部,論述八大地獄與十八地獄之情形。

寶唱 ·國學 ·42.1萬字

最新章節 第50章 2015-12-27 05:14:3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神池县| 新巴尔虎左旗| 房山区| 昌江| 藁城市| 图们市| 桦南县| 修武县| 永顺县| 永嘉县| 虎林市| 南华县| 南溪县| 繁峙县| 仁寿县| 敖汉旗| 曲松县| 郴州市| 宝应县| 德昌县| 上杭县| 同心县| 宣恩县| 化隆| 红河县| 临海市| 蒲城县| 星座| 黑龙江省| 久治县| 黄山市| 文昌市| 台北市| 临漳县| 体育| 淮北市| 浦江县| 芜湖市| 张家港市|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