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愛吟草》這部規模龐大的關于東北地區作家常紀記載的關于歷史、文學、民俗、地理、考古等多方面的文學史料,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學術價值、資料價值、版本價值三方面。其中《愛吟草》中的大量詩詞就足以體現其學術價值。比如《廣寧道中》《望醫巫閭山》《小凌河》《松山道中》。《愛吟草》中包含詩詞115首。這部書收集資料極其豐富,其中有大量的史學事實,充分體現其資料價值,“多采用世所罕見之本,其中以傳抄本居多,家藏本次之”是其一大特色,因此它具有其當之無愧的版本價值。
常紀 ·國學 ·3.5萬字
《秘本種子金丹》,亦稱《葉氏秘本種子金丹》,原題“吳門葉天士著”,2卷。該書首刊于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為一部專論房室與求嗣、育子之著。卷上為性醫學專輯,如男女情興、進火妙訣、男子三至、女子五至、五候等,與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證治》卷四“求嗣”上相同。下卷為保嬰編(未收錄)。
葉天士 ·國學 ·1.1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西晉)法炬 ·國學 ·1510字
陳公亮 ·國學 ·4.2萬字
二十卷。明王維楨撰。王維楨,字允寧,號槐野,華州(今陜西華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家居,地震遇難。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為王維楨詩文別集,凡二十卷。為其摯友余姚孫升所編。據《千頃堂書目》載“維楨存笥稿二十卷,又全集四十二卷。”今全集未見傳本,惟此集存。集中前十六卷為雜文,后四卷為古今體詩。其詩學杜尚有一定的功力,而以五律尤高,時有清新之作;其亦能文。胡應麟甚至認為,其文遠勝于詩。除此本外,還有嘉靖三十六年(1557)閩刻本,嘉靖三十七年吳刻本,嘉靖四十年的建寧刻本均為二十卷,萬歷三十四年(1606)黃升、王九敘刻本《槐野先生存笥稿》凡三十八卷,后附錄一卷,崇禎十二年(1639)李嗣京、鄧承藩刻本,《王允寧先生存笥稿》凡四十二卷,附錄一卷。
王維楨 ·國學 ·14.4萬字
善無畏 ·國學 ·1831字
梁鉉 ·國學 ·2877字
《通玄真經》即《文子》。文子學派思想尚陽。唐玄宗于天寶元年(742)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稱,計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時人,屬道家系統,著有《文子》一書。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經》,為道教四部圣典之一。柳宗元始疑其偽,千年來遂質疑不斷。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大批竹簡,其中就包括《文子》一書。這段公案才告一段落。《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傳》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辛銒 ·國學 ·4.7萬字
佚名 ·國學 ·3.2萬字
清黎庶昌編,李翰章審訂。十二卷。附于《曾文正公全集》。光緒二年傳忠書局印刊。是譜記嘉慶十六年(1811)至同治十一年(1872)曾國藩生平。譜內引用大量奏稿詳記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捻軍,辦洋務、處理教案等情況。系據曾氏遺稿、日記及所見所聞厘訂而成。始于嘉慶十六年(1811),迄于同治十一年(1872)。是研究曾氏生平言行的第一手資料。1986年岳麓書社易名為《曾國藩年譜》再次刊行。有光緒二年(1876)刊本。
曾國藩 ·國學 ·16.7萬字
佚名 ·國學 ·3293字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經》?是佛教經典之一,由佛陀在凈居天宮對十地以上果位的諸菩薩所講述。這部經典在唐代由北印度三藏寶思惟翻譯。經文中提到,佛陀為了利益末法時代的眾生,入于一切如來最上大轉輪王頂三昧,從眉間放光,光中傳出“大轉輪王一字之咒”,宣稱此咒是一切如來智慧轉輪王一字心咒,并稱其為最上秘密心咒,得到眾多佛的隨喜和認可?。
寶思惟 ·國學 ·7138字
(清)陳夢雷 ·國學 ·7.9萬字
是一首長達一千零二十七字的七言古詩,從甲午戰后割讓臺澎說到臺灣抗日的失敗;悽愴感慨,充分寫出了臺灣陷敵的沉痛。
佚名 ·國學 ·3.7萬字
凡二卷。天親著,鳩摩羅什譯。全稱發菩提心經論。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冊。共分十二章。內容系就發菩提心而論,據大乘經論、小乘阿毗達磨論書,而詳細注釋、分類,并說明法數。勸發品第一。發心品第二。愿誓品第三。檀那波羅密品第四。尸羅波羅密品第五。羼提波羅密品第六。毗梨耶波羅密品第七。禪波羅密品第八。般若波羅密品第九。如實法門品第十。空無相品第十一。功德持品第十二。
鳩摩羅什 ·國學 ·1.4萬字
清朱孝臧編選,張爾田補錄。一卷。是編為朱氏客寓吳中時,與張爾田“恒共商略去取”選成。后朱氏移居上海,與況周頤蹤跡日密,又補選入況詞。最后由張爾田補入朱氏自作十闋成編。朱氏卒后,始付梓,刻入《彊村遺書》。全書錄清人毛奇齡、陳維崧、朱彝尊、曹貞吉、顧貞觀、成德、厲鶚、張惠言、周之琦、項廷紀、蔣春霖、王鵬運、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凡十五家,詞一百三十七首。有清一代詞壇名家略已備具。有民國十年(1921)季夏張爾田序。
(清)朱孝臧 ·國學 ·1.3萬字
南宋西蜀道士呂太古編撰。凡九卷,分為八篇。選輯經訓,宗師傳略,常用之道教贊、頌、咒、偈、寶章、真文、步虛詞等,還有平時持齋行道時應用之啟奏、儀文、訣法等,編為一集。書中附有呂氏議論及注說,于各書有分歧處,并加考證說明。其宗師傳略,從張天師、葛仙公下至北宋張無夢、劉從善選列十六人,取自賈善翔之《高道傳》。《高道傳》已亡,本書存其佚文,尤為可貴。收入《道藏》第984、985冊。
張宇初 ·國學 ·5萬字
全一卷。宋代復庵撰。又稱復庵和尚華嚴綸貫。收于卍續藏第四冊。本書系就八十華嚴中七處八會三十九品等內容,所作略說。乃研究宋代禪宗化華嚴教說之代表著作。內容初舉經之品數,次記述澄觀之一經三分說,并就題號舉出三義、敘述會品之所說等,再次則說明四分、五周因果、十玄六相、四法界等,最后之善財童子則以禪宗之教旨為結語。
復庵 ·國學 ·4102字
經絡類著作。明張三錫撰。一卷。三錫字叔承,號嗣泉,江蘇南京人。世醫出身。曾編輯《醫學六要》十九卷,此即其中之一。成書于萬歷三十七年(1609)。作者重視經絡學說,認為學醫必須明經絡。遂集《素問》、《靈樞》、《難經》及滑壽《十四經發揮》等書之論提要鉤玄而成。首為仰、伏人尺寸圖,總論經脈。次敘十四經脈之走行,并分別詳敘本經圖、生理位置、病理變化、諸穴歌、分寸歌、循行圖等。次論營衛,正、伏人臟圖,精、氣、津液、血脈、五傷等,并分敘五官、四肢、筋、骨、肉、皮等人體各器官。末為經脈所合與所傳。所論多宗《十四經發揮》,故名。文中言考者不多,引文亦不注明出處。但條理尚清,釋文簡明易懂,可供學習經絡學說參考書。有明崇禎十二年(1639)《醫學六要》刻本。另有十七年其孫張維翰等補刻本。
張三錫 ·國學 ·2.3萬字
本書集刊清季臺灣文武機關官印一百六十三顆,用紅色套印。所集官印,共分四大類,計有印十八顆、關防一百二十五顆、鈐記十八顆及戳記二顆;并在各印底下,刊注印文。從此種官印,可以窺見當時一部分機關之性質或其特定任務。
佚名 ·國學 ·4956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