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華人德齡以英文撰寫的回憶錄。書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視角,以親歷者的口吻,詳細講述了她貼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間所觀察到的清宮生活實情,包括慈禧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乘火車巡游的經歷等。所涉人物有光緒皇帝、隆裕皇后、李蓮英、袁世凱及其他官員,并提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宮廷秘聞。本書既有文學趣味,又有史料價值。
德齡 ·紀實文學 ·22.4萬字
本書作者以一個老兵的親身經歷,為讀者揭開了西藏邊防軍戰士的戎邊傳奇。西藏被稱為“世界屋脊”,而作者當年所在的部隊防守的扎東則是“屋脊的屋脊”。部隊駐地的平均海拔在4750米以上,一線哨所多在5000~6000米之間,是生命科學家所說的“生命禁區”。在這里,邊防軍戰士不僅要面臨艱苦的生存環境、惡劣的自然條件、落后的醫療設備、塌方泥石流、雪崩、車禍、突發性高山疾病和事故等“殺人惡魔”的威脅,還要在復雜的政治、軍事局面下,與民族分裂分子、回竄分子進行艱苦的周旋。同時,因交通阻隔、信息閉塞、孤陋寡聞、親情荒遠導致的心靈寂寞,也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給予了戰士以痛苦折磨。也正是如此,才磨礪出這一幕幕的西藏“兵神”傳奇。作者憑借自己親身廣博的閱歷、豐富的素材和駕馭自如的文字能力,以歷史的視角、人性的考量和嚴謹的寫作態度,將這些傳奇記錄下來,遂成就了一部鐵血的軍旅傳奇。
劉洪光 ·紀實文學 ·26.6萬字
本書在明治時期漢學發展變化考察的基礎上,對明治詩話與漢詩中的“中國韻味”和“日本特色”進行整體觀照,挖掘明治漢詩文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聯,結合明治時期的時代風潮,剖析日本文人漢詩文創作時的文化心態和創作風格。主要內容包括明治漢詩文壇的發展階段,中日文人之間的漢詩文交流,明治詩話的內容、特征與成因,以及明治時期不同階段漢詩文的不同風格等幾個方面,進而揭示明治詩話和漢詩文在明治文學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閆朝華 ·文學理論 ·24.3萬字
繼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學領域名家輩出,但其中為杰出者當推雅克·拉康,因為拉康將弗洛伊德創建的精神分析學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然而意味深長的是,拉康實施這種革命性改造的指導方針卻是“回到弗洛伊德”。當然,“回到弗洛伊德”絕不是要重復弗洛伊德,而是要回到弗洛伊德為精神分析學規定的正確方向上。借助文學批評是拉康建構其精神分析學理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他不是要用精神分析學去解釋文學現象,也不是要用文學現象去佐證精神分析學理論,而是要借助文學批評去發展精神分析學。正因為此,拉康的精神分析學為文學和文化批評打開了更加廣闊的境域。
馬元龍 ·文學理論 ·24.8萬字
《開滿鮮花的土地:小說報告文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文學創作征集活動的獲獎作品選集。201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為展現廣西60年發展巨變,激勵廣西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繼續團結奮進,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聯合組織舉辦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文學創作征集活動,面向全國征集優秀作品。在8個多月時間里,共征集到原創文學作品574篇。這次征文活動受到廣泛關注,作者來自全國各地,分布于各行各業。總體上看,所有征文作品,無論是廣西本土作者還是區外作者,基本上都是以表現現實題材、展示八桂新貌、謳歌大美廣西為主題和主要內容。尤其是獲獎作品,都是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之作,這些作品從不同側面抒寫和贊頌了廣西的生態之美、文化之美、歷史之美、建設之美、發展之美。
廣西作家協會 ·文集 ·31.7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代表電視劇劇本10部。《程蔚東劇作選》共收錄17部作品,分為10卷。這些作品,早的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中葉,遲的定稿于近期,涉及多種題材、領域,有的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發展的進程為題材,于氣勢宏偉之中見真性情,于細微體悟處見洞察力;有的改編自文學名著、電影,表達對已往的人的生存環境及人性的新解讀,以及對優秀文學傳統的繼承發揚;有的反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觀念、社會意識的變遷,提出了在道德意識和審美理想層面沖破禁區的問題;還有的作品以小見著,重現了歷史長河的一瞬。作者投身影視文學創作多年,為影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多方探索和積極創造。
程蔚東 ·戲劇 ·31.4萬字
這是北大教授顧春芳的一部談中國美學的通俗讀物。書共分為:美的體驗、《紅樓夢》中的生活美學、戲曲美學、敦煌藝術與美學精神、詩歌美學等五個部分,既有對美學的基本理念的深入淺出的分析,更有對敦煌、《紅樓夢》等具體對象的闡釋,語言通俗易懂,對于了解中國美學有一定的啟蒙作用。作者另外一個身份是《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的執筆人,她也把這書背后的故事向讀者講述,更加吸引人。
顧春芳 ·文學評論 ·39萬字
這個文集由兩部分組成,上編“驥首墨痕”是江曉原為別人的書所寫的序(入選41篇),下編“敝帚自珍”是他為自己的書所寫的序(入選34篇)。這些序言的內容主要涉及科學史、科幻、科學傳播、科學社會會、性學、文學等,既見證這些學科的發展,也交待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作者給不少國際大牌作者或知名人物的書寫過序,這些序中的評論和觀點,成為那些作品的精彩導讀;而給親近的朋友,尤其是親炙弟子作序時,那種既要表揚,還要言之有據,不讓讀者反感的小心態度,讀者體會起來也是一種趣事。作者思前想后,得此云淡風輕的中性書名《人我書前》。
江曉原 ·現當代隨筆 ·24萬字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門1980—1984年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分門別類,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很高的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梁笑梅等編撰 ·文學理論 ·38.3萬字
本文選收了漢、魏、晉、南北朝及隋代詩歌九百余篇,力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從文學發展的角度,鑒賞、評價這一時期絢麗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輝藝術成就,幫助讀者比較全面地了解這一時期的文學發展狀況。想知道知道嗎?想了解嗎?趕快買本來看看看吧,給自己增長一些見識。
盛慶斌編著 ·文學評論 ·40.7萬字
本書是二月河先生迄今為止首部人生筆記,共計收錄雜文、隨筆120余篇,絕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出版,并配有珍貴照片幾十幅,對二月河迷而言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盛宴。全書以“人生”這一永恒的命題為線索,從親情、友情、愛情、創作感悟、生命體驗等話題展開,全方位地向大家展現了二月河先生的人生歷程。跟隨二月河的筆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和我們面對面、靈魂與靈魂碰撞的作者。他把自己坦坦蕩蕩地和盤托出,兒時的不羈、軍旅生活的艱辛、和紅樓夢中人、大清三帝的會晤……有笑有淚,敢愛敢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赧然。在平實中顯激情,在淡雅中求深意。折射出二月河對生活深厚的感悟,對社會責任和良知的理性思考。
二月河 ·現當代隨筆 ·21.4萬字
本書從性別視角,運用福柯、巴特勒、德里達、布爾迪厄與斯皮瓦克理論中有關性別的核心概念,分析當代英國著名女劇作家卡里爾·邱吉爾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主義戲劇《醋湯姆》、《九重天》、《優異女子》與《沼澤地》等對“她者”的再現,揭示邱吉爾的性別與階級政治,闡述其對女性主義運動的辯證態度及其后現代女性主義哲學思想。
柏云彩 ·戲劇 ·21.3萬字
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唐詩選本眾多,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本書以《唐詩三百首》為基礎,加以詳細注釋,并組織蘭州大學著名唐詩研究專家林家英、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薛天緯等相關領域專家,為每一篇詩歌進行解析評論,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欣賞唐詩的上乘注析本。此次列入“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叢書,增加了與青少年學習課程相關的內容,更加適合輔助中學課程閱讀。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古詩詞 ·20.5萬字
本書是首部以中文寫就的杜尚傳記,洋洋三十萬言,追索這位傳奇人物的藝術歷程和精神世界,同時描繪了一幅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變遷的畫卷。杜尚以一人之力扭轉當代藝術的走向,卻始終韜晦自隱,但開風氣不為師;他的生存態度,他的藝術觀點,他的超然、無我,讓他躲開種種羈絆,站到了藝術之上。理解杜尚,我們可以把整個現當代藝術的得是成敗看得透透徹徹;通過杜尚,我們將把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看得清清楚楚。
王瑞蕓 ·紀實文學 ·24.3萬字
周邦彥其人其詞,歷來是詞學研究的“顯學”之一,在詞史上具有集其大成、承前啟后的崇高地位。近代詞學大家鄭文焯、王國維等更是將周邦彥擬諸“詞中老杜”,足見其人在詞史上地位之崇。《詞中老杜周邦彥研究》一書分別從周邦彥詞作編年、詞集的整理傳播與文學評價、思想意趣、詞學法度與審美規范、藝術風格創新與哲學意義、詞史定位與影響等向度切入,梳理了兩宋詞學詞風的發展流變,探究詞體與其他文體(特別是詩歌)、哲學思潮的關系,進而論述清代及近代闡釋經典的理論建構、治詞方法的現代轉型,為周邦彥與其詞的研究提供一個更加多維、開闊、立體的視野。
孫虹 孫龍飛 ·文學理論 ·32.1萬字
本書從四個重要的科幻作家群體——女性、大男孩、邊緣人、現代化進程中的落伍者及其作品,從中探查他們各自的科幻文學展現,研究各類作家給科幻的整體帶去了什么特性。綜合考察、探索科幻文學的本性到底應該怎樣,對科幻文學領域一些尚未深入研究的問題作出提示。作者研究認為,科幻文學無論從思想性、情感性、行動性和文本構造方式上,都具有獨特的特征。科幻作家在作品中呈現通過認知系統內的實驗去面對社會的方式,為未來的社會發展帶去了有價值的思考和體驗。而科幻所創造的想象的社會產品、科幻所營造的種種想象的圖景,給人類以鼓勵和警示。深入研究科幻文學對主流文化的反抗過程和反抗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當代社會的文化多樣性。
吳巖 ·文學理論 ·20.9萬字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了魯迅逝后第一版《魯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了譯作部分,并力求各冊字數大致相當。全書大致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后排序。全書總計六百余萬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發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按原版編排……
魯迅 ·文集 ·20.3萬字
《牡丹亭》是我國四大古典名劇之一。是我國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一部杰作,本書將《牡丹亭》整本進行專門研究,探討湯顯祖如何進行《牡丹亭》的創作,兼論其內容、形式、藝術特點、舞臺表現等多方面,揭示了湯顯祖的文學思想及《牡丹亭》在創作上的成就。本書是一本文學色彩濃厚的文學評論、文學研究性學術著作。
黃天驥 ·戲劇 ·25萬字
本書依據魯迅創作實際與魯迅研究學術史,將“黑暗”作為一個能集中揭示魯迅人生、思想、審美觀念與藝術個性的核心概念,對其精神結構與文學創作進行了研究。
王海燕 ·文學理論 ·25.2萬字
《梁曉聲文集·散文》盡可能全地收錄了梁曉聲迄今為止創作的全部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滲透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風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靈的內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史詩似的描繪了時代的全景,討論了諸多社會熱點問題。
梁曉聲 ·文集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