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英國史新探:全球視野與文化轉向》是中英兩國英國史學者首次深入對話與討論的成果,反映了英國史研究的學術前沿進展。哈里·狄金森、錢乘旦等中英史學家攜手合作,就英國歷史上的國家、鄉村、商業、城市化、人口、性別、宗教、思想、政治改革、歷史分期等核心論題展開共同研討。收入《英國史新探:全球視野與文化轉向》中的諸文,注重新材料的發掘、新視角的運用,既有舊題新詮、學術史的梳理,也有新問題的探索、新觀念的嘗試,展示了英國歷史的多重面相。
錢乘旦 高岱 ·世界史 ·23.5萬字
以24場戰役,講述兩漢四百年的風云變幻!以24場交鋒,揭露沙場之上廟堂之中那些被歷史迷霧掩蓋的真相!有明顯優勢的劉邦為何會被圍困在白登山?漢武帝時代,漢軍騎兵橫掃匈奴的法寶是什么?為何漢武帝親手選中的霍光,敢冒險廢掉皇帝?為何上臺前受萬民擁護的王莽,上臺后卻遭萬民唾棄?昆陽之戰的真的有隕石幫劉秀殺敵嗎?為何年輕時誅滅權臣的漢桓帝,卻縱容宦官掌權?
渤海小吏 ·中國史 ·21萬字
后唐明宗李嗣源統治的八年時間被譽為“小康”,在五代亂世中尤為難得。本書作為一部李嗣源的傳記作品,致力于從基本史實出發解讀李嗣源的政治成果。結構上以年代與話題相搭配:第一、二章描繪明宗的成長背景與王者之路,第三、四章以年代為基礎,強調明宗統治的八年時間里政治演變的過程;第五、六章則采用的話題式結構。與以往同類作品主要強調漢族政治文化對沙陀的影響有所不同的是,本書更關注沙陀給后世中國留下的政治遺產。
戴仁柱 ·專業史 ·21.8萬字
本書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史地理學的進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了介紹,并展望了歷史地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與之前出版的眾多歷史地理學的綜述不同,本書雖然也強調了歷史地理學建國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曾經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還著重分析了目前歷史地理學學科整體上存在的問題,即由于歷史地理學在學科屬性上屬于地理學,但在教育部的學科分類中又屬于歷史學,這種學科歸屬上矛盾狀態對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且近年來,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日益拓展,而歷史學逐漸從考據走向解釋,但歷史地理學未能跟上兩者發展,因此在兩者中都日益邊緣化,面對這樣的窘境,今后歷史地理學必須對研究方法和學科目的重新進行審視。
成一農 ·歷史地理 ·21.8萬字
《虛擬的歷史》首次以新穎的反事實假設深入人類歷程,帶領讀者重新思考歷史決定論。《虛擬的歷史》中以嚴謹的邏輯,對一系列主要發生在20世紀的轉折性事件進行了推演,想象這些事件的另一種可能,引導讀者去探究:假如重大事件發生了變化,歷史又會是什么模樣。假如沒有發生美國獨立戰爭會怎樣?假如社會主義陣營沒有瓦解會怎樣?一些歷史事件其實并不是必然發生的,其中當事人主觀的錯誤或局限、客觀條件等很多偶然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作者透徹清晰又通俗易懂地對未曾發生的歷史構思出了一整套情節,即使是對歷史并沒有了解的讀者,也能在《虛擬的歷史》中得到全新的啟示。
(英)尼爾·弗格森 ·普及讀物 ·27.8萬字
《太平天國興亡錄》以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為主線,全景式展現了晚清中國和世界局勢。作者對登場人物做了精準的刻畫,從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洪秀全、石達開、楊秀清、陳玉成等,到清政府各級官員如左宗棠、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等,再到天地會、小刀會等組織的領導人,可以說,晚清各階級重要人物及其事跡與思想、各地風土人情,都在這本書中得到了體現。這里既有官商之道,亦有權力博弈,既有爾虞我詐,亦有熱血傳奇!
(日)陳舜臣 ·普及讀物 ·32.9萬字
軍閥話語有趣、有用,富于學術研究價值。百余年來,中外相關研究不絕如縷。著者于20世紀末借助新興電子檢索技術與域外訪學,研習多方史料與先行研究,發現在古今用例語鏈之中,漢籍軍閥原屬軍功語境,在近代日本“倒軍閥”民主運動中轉換出批判性貶義,再舶返中土,為社會各界并革命黨人的以文制武,整合軍政、軍黨關系服務。軍閥一詞的跨域傳輸及其轉義功用,是近代中國、東亞和世界歷史文化之共通課題。著者的前期研究再經本次修訂,期待與讀者諸君共勉。
徐勇 ·史學理論 ·36.9萬字
本書主要考察了我國近代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急劇轉型中省級教育行政自身應變之歷程,包括省級教育行政組織機構嬗變與運作、人事行政、教育財政、督導行政等各方面。在客觀評價我國近代省級教育行政地位基礎上,系統總結了這一時期省級教育行政運作的經驗與教訓,旨在為解決當下省級教育行政問題提供借鑒。綜合運用文獻法、個案法、比較法、定量法等研究方法,采用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從整體貫通的研究視角,全方位透析民國時期省級教育行政發展史。
張寅 ·史學理論 ·32.7萬字
本書是著名漢學家鐘鳴旦(NicolasStandaert)關于清代“邸報”在歐洲流傳情況的研究。現存1800年前的邸報的資料來源主要是清初生活在中國的歐洲人編纂的歐語文獻,這些文獻在中國匯編完成后以私人信件、報告以及翻譯等形式送至歐洲,大多被收錄在有關中國文化的文集中。一方面,它們記錄了早期清代邸報的實貌、規格、版式、內容和使用情況,并涵蓋了中文史料中未記載的信息;另一方面,它們也展示了歐洲人在中國如何閱讀邸報,以及他們作為全球代理人如何向歐洲介紹中國,進而使邸報加入全球信息網絡的情況。作者分別選取康、雍、乾三個時期中的代表性個案詳細分析了這一過程,證實啟蒙運動關于中國政治制度和治國之道的重要觀點,正是建立在與邸報直接相關的文本基礎上的,說明邸報及其所承載的思想觀念進入全球公共領域的時間遠比我們所認為的更早。
(比)鐘鳴旦 ·史學理論 ·25.4萬字
本書寫的是“西方到來”之前的中國。18世紀的中國不是“不變”,而是存在著生機勃勃的“變革”,是對于潛在發展成為強大的、近代的中國有重要意義的改革時期。“耗羨歸公”是財政制度這一改革主要領域的頂點,它不僅解決了前朝遺存的種種問題,而且是對當時各種財政危機的有效的合理化解決方案。各省實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成效顯著,有益于國計吏治民生。然而“耗羨歸公”并不能一勞改永逸地解決清朝財政存在的所有問題,改革從一開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權國家的財政要求,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傳統經濟結構的根本性制約,后來的“耗羨歸公”政策輝煌不再。這是一部“在中國發現歷史”的作品,是利用檔案細致探討中國歷史的代表作。
(美)曾小萍 ·史料典籍 ·23.2萬字
《殷商史》充分體現了著名甲骨學、古文字學專家胡厚宣先生的研究成果,對處于中國歷史遠古時期的殷商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統、詳細、深入的考釋與闡述。1995年,胡先生不幸辭世,其子胡振宇先生乃繼承父業,歷經數載踵事增華,終于完成了胡先生這部未竟之作。
胡厚宣 胡振宇 ·中國史 ·30.5萬字
他是今天故宮的當家IP,他的故事,是后世無數清宮劇、穿越劇的“大學”。勤政、多疑、冷酷、重情……似乎我們對這個復雜的雍正并不陌生,再加上層出不窮的清宮劇,也成功把這位帝王塑造成了我們身邊一位熟悉的老伙計。可他到底是怎樣的?那段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本書詳細闡述了雍正這位“近世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獨裁君主”的成長之路,以及掩蓋在“康乾盛世”背影下的雍正一朝的真實面貌。全書結合了大量的史料分析,系統梳理了相關的檔案文獻,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再現了清帝國拐點時期的歷史群像。特別是關于雍正本人,是結合對其他歷史性人物的生動描繪所塑造而出。借外部視角、借他人之言,在輪廓清晰的雍正正顏之外,帶來一份我們不曾留意過的雍正側寫。而與此同時,那個上承康熙、下啟乾隆的雍正王朝,就這樣款款而來。
李正 ·普及讀物 ·24.6萬字
本課題通過對清代以來湘黔鄂渝桂省際毗連區城市發展進程的梳理,綜合考察了湘黔鄂渝桂省際毗連區的城市數量、城市經濟、城市交通、城市文化與教育、城市規劃與市政建設、城市內部功能結構、城市社會保障與社會治理、城市社會生活、人口發展與規模等級、城市分布格局與體系的演變、城鄉關系、城市發展的動力機制和制約因素、城市發展的內地化問題以及城市發展的基本特征等基本內容,總結出了清代以來湘黔鄂渝桂省際毗連區城市發展的一些經驗教訓,并評估了清代以來各階段湘黔鄂渝桂省際毗連區城市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即清代以來在國家、移民、交通等諸多外部因素的推動下,湘黔鄂渝桂省際毗連區城市發展水平從縱時態看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湘黔鄂渝桂省際毗連區因受地理條件和長期處于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邊緣地帶,鄉村的貧困,交通的阻塞,復雜的民族關系等因素的制約,其城市發展水平無論是城市經濟、文化和市政建設,還是城市規模、功能結構、社會發展變遷等都滯后于周邊地區,且處于較低的層級。
王肇磊 ·中國史 ·38.2萬字
每個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時代,這個時代往往意味著社會的急劇轉型。本書的研究范圍涵蓋金源女真自誕生至消亡的全過程,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聚焦女真英雄為“大金國”奮戰的歷史,揭示金朝政權在崛起之后卻立刻走向衰敗,最終為孛兒只斤“黃金家族”的“英雄時代”所終結的深刻歷史緣由。本書廣泛采用了語言學、歷史學、地理學等學科理論,體現了作者豐富的理論儲備與深厚的史學涵養。
李秀蓮 ·民族史 ·24.1萬字
《明朝那些事兒》第壹部,開國皇帝朱元璋,生于元末亂世之中,赤貧起家,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追逐,以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同時代的眾多厲害角色,幾乎是赤手空拳建立起龐大的帝國。朱元璋之后,燕王朱棣為奪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為千古之謎,而朱棣在驚濤駭浪中登上皇帝的寶座,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永樂大帝。
當年明月 ·普及讀物 ·22.4萬字
發生在盧旺達小鎮尼亞馬塔的大屠殺開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點,一直持續到5月14日下午2點。這期間的每一天,從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胡圖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亞馬塔的山崗上屠殺圖西人。當地約六萬名圖西人,有近五萬死于屠刀之下。在這場屠殺中,殺人者與被殺者彼此并不陌生。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鄰居、同事、朋友、愛侶甚至家人。有的胡圖人前一天還曾和圖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間,他們就拿起了屠刀,有組織地對所有圖西人展開屠殺。一部分圖西人鉆進沼澤、樹林和山上,每天像獵物躲避獵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漿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殺結束。然而,當他們回到鎮上,卻發現劊子手并未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得像從前一樣,和這些胡圖人繼續生活在一起……大屠殺期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胡圖人為什么要這樣屠殺圖西人?屠殺過后,他們該如何繼續生活?帶著這些問題,哈茨菲爾德來到盧旺達,住在當地人身邊,經過長達十四年的走訪調查,采訪了眾多幸存者和屠殺者,力圖從多個角度還原大屠殺的真相,理解這場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浩劫。
(法)讓·哈茨菲爾德 ·世界史 ·32.2萬字
本書以百科全書的形式,對世界海洋史進行了全景梳理。本書致力于從大背景、全視角提供一個對海洋歷史的跨文化研究,尤其突出了海洋聯系不同人群和種族的重要職能,以及海洋在世界歷史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古至今,海洋促進了人類的交往、貿易和旅游;航海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洋本身引人遐想,產生了不少關于它的文學藝術作品。本書分為上、下兩卷,前后共分八章,按年代順序排列。每一章都以該時期(或年代)重要的海洋發展總論和大事年表為開端;其后是關于探險家、發明家、重大事件、港口、船舶、科技等主題的重點詞條及解釋,基本圍繞探索探險、貿易和旅游等幾個方面;每章末都附有拓展閱讀、文獻資料,通過強調不同時代對探險家、商人、旅行者、戰士等的觀察記錄,對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洋文學進行描述和總結。
(美)斯蒂芬·K.斯坦因編著 ·專業史 ·32.9萬字
本書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也是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全書在系統梳理有關文獻的基礎上,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下,結合政治架構、思想形態等狀況,首次就兩宋對五代十國的歷史記憶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與整體研究,對這一時期不同階段、不同群體歷史記憶的構建與演變、共識與歧見,及其與政治現實和思想走向的互動等問題進行了動態的研究與細致的解讀。本書的主要框架大致如下:第一章搜錄兩宋專述或主要記述五代十國史的著述,同時簡要探討它們的特點。第二章探討北宋前三朝關于五代十國的研究狀況及特點。第三章探討北宋中后期關于五代十國史的研究狀況及特點。第四章探討南宋的五代十國史研究。第五章進行個案研究。最后是結語與總結部分。
陳曉瑩 ·中國史 ·26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的資料有臺灣“國史館”《外交部》全宗和《蔣中正“總統”文物》全宗,以及一個附錄。《外交部》全宗檔案是“搜集日本違法行為資料提交國聯調查團”(第一卷到第六卷);《蔣中正“總統”文物》全宗檔案是收集全宗內有關“李頓調查團”的檔案;附錄是《日寇侵略之部編案紀要初稿(合訂本)》之“貳、沈陽事變”。
陳海懿 常國棟 劉齊 ·中國史 ·29.6萬字
本書詳細敘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其中著重描寫了參與戰爭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戰后重建等問題。此外,作者還對科學在戰爭中的運用做了深刻的剖析。這是作者以理學博士身份撰寫的一部一戰史,為后人搜集、研究國家政治和一戰提供了頗為詳盡的資料。
張乃燕 ·世界史 ·2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