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坦桑尼亞位于非洲東部,由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構成。坦噶尼喀盛產劍麻,被稱作劍麻之鄉;桑給巴爾盛產丁香,被稱作丁香之國。所以,坦桑尼亞也被稱作劍麻之鄉或丁香之國。坦桑尼亞旅游資源豐富,非洲三大湖泊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和尼亞薩湖(馬拉維湖)均在坦邊境,境內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世界聞名。本書向讀者展示了坦桑尼亞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及外交概況。
裴善勤 錢鎮 ·歷史地理 ·26萬字
本書是從地理視角探討中國歷史的大眾學術佳作。以可靠的史料和科學的研究為基礎,以生動的敘事,把最受眾人關注的中國歷史問題,如王朝的興衰更替、國家的分裂與統一、民族生存空間的拓展變化、政治經濟重心的轉移、戰略通道與軍事要塞的形成與演變,用地理的棱鏡從長時段予以觀察分析,從不同角度展現了自然地理環境對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進程的影響,揭示其中的歷史—地理規律,既有遼闊的地理空間感,又有宏大的歷史厚重感。
董金社 ·歷史地理 ·24萬字
豆瓣高分紀錄片《河西走廊》官方紙質書。河西走廊,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黃金通道。它位于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以西,因形似走廊而得名。霍去病封狼居胥、張騫出西域,傳奇故事于此輪番上演。懸泉置、莫高窟、嘉峪關、七彩丹霞,風景名勝一路綿延。由西往東,從古迄今,本書為你梳理河西走廊兩千年歷史脈絡。
《河西走廊》攝制組 ·歷史地理 ·7.5萬字
才林寫的《世界地理百科》系統地介紹了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屬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資源、經濟、習俗、交通、旅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多角度解讀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近千幅精美的圖片與文字內容的結合,不儀增加了閱讀的趣昧性,還使讀者對世界地理知識得到了延伸拓展,從而使繁雜的地理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科學的有機整體,方便讀者學習掌握。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頗豐、風趣幽默的環球導游,邊走邊以優美、富有童趣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河流,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次驚險刺激的環球之旅。
才林 ·歷史地理 ·6.4萬字
中國歷史地理學巨擘、學科創建人之一史念海經典作品,歷史地理學之集大成者,一書盡覽祖國河山歷史,北大教授辛德勇為恩師傾情作序。本書通俗易懂,妙趣橫生,適合大眾普及祖國歷史地理知識。資料具有極高可靠性,亦可為專題研究提供準確的一手資料。史念海先生是我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歷史地理學十講》匯聚了其學術成果的精粹,以十個專題分別從我國的古今氣候、人口遷徙、版圖規模、交通運輸、城市演變、經濟重心等方面厘清歷史地理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作者治學嚴謹,用詳實的史料、嚴密的論證再現了我國古代歷史時期地理的發展與沿革,為歷史地理學的創建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史念海 ·歷史地理 ·18.2萬字
1.《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是一套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大眾地理讀物。2.全書內容是經過社科院專家和中國地理協會的老師專門審核后完成的,地理知識具有較高的權威性。3.全書共分10卷,分別從多方面介紹了世界七大洲的200多個國家與地區,資料翔實、數據全面、圖片豐富。4.這套書也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以彩圖版的形式介紹全球各國概況及風土人情的圖書之一,具有極高的收藏性、閱讀性和欣賞性。5.全書除了百科體知識以外,每卷后邊又加了部分美文,讓地理知識變得有趣而優美。6.全套采用輕型紙印刷,攜帶便捷,性價比很高,是自用的佳品。
張妙弟 ·歷史地理 ·7.7萬字
大地是人類生存的根基,也是人類活動的舞臺,人類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為,成為地理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歷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涉及歷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領域--疆域、環境、政區、農業、交通、軍事、城市等。
韓茂莉 ·歷史地理 ·24.7萬字
都說巍巍漢唐,漢朝、唐朝的版圖究竟有多大?歷史上的中國范圍如何劃定、依據什么標準?七大古都是哪七個,它們憑什么成為首都?黃河以經常泛濫聞名,為什么在東漢至唐朝會有八百年安流?《楚辭》中浪漫的云夢澤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從一片灘涂變成堅實陸地并逐漸繁盛的?……葛劍雄教授從譚其驤先生的學術成果中,精選出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篇章,匯為《譚其驤歷史地理十講》,其中還包括中國歷史與文化、中國歷代政區、兩千多年前的馬王堆地圖等精彩內容,更有譚先生作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科奠基人、《中國歷史地圖集》主編,對這一學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與思考。書前設導言“為什么要學習歷史地理學”,書后附錄“歷代疆域政區概述”,各朝代政區一目了然。全書精心編排,充分體現了嚴謹性、可讀性與實用性。
譚其驤著 葛劍雄 孟剛選編 ·歷史地理 ·19.9萬字
本書具備體例簡明、信息豐富、輕松閱讀、手頭推薦的鮮明特點,真正做到了一冊在手,世界地理知識全知道。本書由近30位長期從事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聯合精心編撰,他們以其淵博的學識及不懈的探索,科學、嚴謹而又生動地為我們講述豐富多彩的世界地理知識。全書共分6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宇宙的組成、地球的結構及四大洋的基本概況,后五部分則分別對非洲、亞洲、大洋洲、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和歐洲予以簡述,然后以國家為單元,以生動流暢的語言、科學翔實的數據,輔以“國家概況”、“歷史年表”等相關列表,詳細介紹了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屬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資源、經濟、習俗、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知識,多角度解讀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系統、全面地展示了世界各國的地域風情和人文特色。可以說,這是一部便捷實用的世界地理百科全書。
任嘯科主編 ·歷史地理 ·42.4萬字
歷史、地理與政治之間有著錯綜復雜而又密不可分的關系,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條主要線索,也一直吸引著人們加以關注和思考。在20世紀初政治地理學研究興起的背景下,作者通過引入“地理條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統的解釋框架梳理了世界歷史的脈絡。全書從地理及其與歷史之間關系的視角,闡釋了各個文明、民族與國家不同的發展歷程及其呈現出的多樣化特征,強調諸如地勢、熱量、水分、植被、海陸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著重分析了其對人口與族群、遷徙與殖民、戰爭與政治、生產與經濟、知識與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在地理條件與歷史進程交織與互動的宏大視野之下,呈現出一部視角獨特而別有洞見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英)詹姆斯·菲爾格里夫 ·歷史地理 ·20萬字
本書為歷史軍事地理學者宋杰老師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延伸之作,深度呈現了兩魏周齊爭霸中的“河東地理樞紐”。作者首先梳理了秦漢魏晉時期河東政區的演變,明確了“河東”這一地理概念的范疇,論述了河東(今運城地區)在經濟、地形、水文、交通等方面的區域特點。在此基礎上,系統考證了河東政區內郡縣、城戍等的沿革與興廢;從戰略地理研究的角度分析了東、西魏分裂時的政治形勢,并以河東的軍事爭奪為重心,梳理了北朝后期東西對抗的戰爭歷程。其間君臣將相斗智斗勇,奇謀迭出,壯舉不斷。對于沙苑之戰后東魏北齊對河東汾北地區的歷次反攻、西魏北周東征戰略的特點及其調整、周武帝平齊之役過程與勝利原因等,皆有精彩分析。兩魏周齊政權隔黃河對峙,河東正是雙方施展韜略的中心舞臺,對宇文氏和高氏來說,河東的歸屬和在軍事上的利用程度,直接影響著兩個政權的命運。本書即是從“河東視角”了解北朝后期歷史的一部佳作。
宋杰 ·歷史地理 ·21.4萬字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從陳橋兵變,寫到崖山王國,用34個人物串起兩宋大事件,包括開國、北伐、文化盛況、黨爭漩渦、靖康之變、南渡偏安、崖山亡國等歷史。全書結構清晰、文章耐讀,適合普通讀者梳理宋史脈絡,了解宋朝人物。
艾公子 ·歷史地理 ·22.3萬字
阿姆斯特丹是一個瘋狂的地方,各種族群、各種文化、各種思想在這里匯聚。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此地與歐洲傳統上截然不同的自由社會。在這里,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誕生,斯賓諾莎的哲學定義了現代世界的政治與倫理,倫勃朗的畫作記錄下當地人的公民意識與內在精神。隨著聯合東印度公司與荷蘭西印度公司的船隊橫掃全球市場,這種對自由的信仰被輸送到世界各地。因此,本書講述的不僅是阿姆斯特丹輝煌與沒落的歷史,更是一種為現代人類普遍認可的思想形成、發展、傳播的過程。同時它也引人思考,面對新的時代環境,自由的信條應何去何從。
(美)蕭拉瑟 ·歷史地理 ·26.5萬字
瑞典是北歐最大的國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廣闊的森林和大量的湖泊。它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國家之一,自然資源豐富,鐵礦、森林與水力資源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21世紀,瑞典發揮工業生產先進、教育體系完善、科學技術發達以及文化藝術繁榮的優勢,努力應對面臨的種種挑戰。本書全面介紹和分析瑞典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以及外交等,對于廣大讀者將大有裨益。
賈瑞霞編著 ·歷史地理 ·25萬字
張妙弟 ·歷史地理 ·4.6萬字
在三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中,誰能率先掌握先進技術,就能取得階段性領先,甚至滅掉其他競爭者。因此,從地緣角度寫一部人類史,不僅是復盤人類的進化歷程,展示各有所長的諸多文明,比較東西方的成敗優劣,更是要尋找隱藏于地理與時間背后的規則,以及那些關鍵的技術節點,幫助大家重新認識自己,看清未來世界的走向。地圖上有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每一段故事都會以不同形式反復上演。看懂地圖,才能看懂波瀾激蕩的歷史;看清地緣,才能看清未來世界新走向。翻開這本書,你將看到:人類是如何脫離動物范疇,變身為萬物之靈的?為何人類文明發源于熱帶,興盛于溫帶?為什么尼羅河阻礙了埃及向非洲腹地傳播文明,反而促使全新類型的海洋文明出現?是什么讓人類可以突破血緣紐帶,實現社群擴張,團結更多人?這帶來的不僅是內、外信仰的統一,更是一套成熟的社會運行機制。為何別的民族會因外族入侵而四分五裂,中國即使被打到被迫南遷,也能重歸一統?中國人的“家國”式集體主義是怎么形成的?這種自上而下的資源分配,為什么在中國以外地區并無可能實現?神能夠成為什么樣的神,并不是由自己決定的,神祇存在的終極價值是為設計它們的人類服務。為什么科學與工業革命出現在西方?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在人類現在正經歷的信息革命中又有什么獨特優勢?
溫駿軒 ·歷史地理 ·24.9萬字
張妙弟 ·歷史地理 ·7.6萬字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曾經屬于中國的庫頁島,就變成了沙俄的薩哈林,變成了俄國監禁犯人的苦役島;而直到今天,其在許多國人心中仍有一份特別的紐結牽連,一種揮之不去的復雜與沉重。這是一個以小見大的選題,從庫頁島的歷史出發,鉤沉幾千年來東北地區與中原內地的交往歷史,更聚焦近五百年來中國、俄國以及日本在黑龍江流域的進退與戰和。作者充分利用中文、滿文、俄文、日文等多種資料,對庫頁島的歷史進行了較為清晰的梳理。他通過俄國文學家契訶夫的薩哈林之行,橫向截取了1890年庫頁島歷史面貌的片斷,又通過庫頁島幾千年的歷史演進,縱向勾勒出庫頁島與華夏歷代王朝之間的關系,既有現場感,又有歷史感。通過作者的描述,讀者對那一片故土有了認識或者是有了重新的認識。作者在文前開列“主要人物小傳”,附錄中撰集“庫頁島歷史紀年”,極大地方便讀者閱讀。
卜鍵 ·歷史地理 ·17萬字
《長城邊的中國》以長城邊的中國社會為觀察主體,這是一個很現實的話題,因為它關乎新時代的社會發展進程,關乎社會的和諧與進步,關乎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這個遠離現代工業、商業和現代物流業的地域,在這個曾經戰火紛飛、而又曾經被過度開墾的地域,人們依然以儉樸的農耕或牧業作為群體和家庭生活延續的重要手段。這個長城邊的社會、這個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們不會想到的人群,是現實中國的另一個樣本。
唐小明 ·歷史地理 ·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