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匯考(1)

周制設保氏以掌諫王惡又設司諫以掌糾勸而皆

隸于司徒

按周禮地官司徒教官之屬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

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保安也以道安人者也

保氏掌諫王惡

諫者以禮義正之文王世子曰保也者慎其身

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

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

使其屬守王闈

闈宮中之巷門

司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

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強之道

藝巡問而觀察之以時書其德行道藝辨其能而可

任于國事者

朋友相切磋以善道也強猶勸也巡問行問民

間也可任于國事任吏職

以考鄉里之治以詔廢置以行赦宥

因巡問勸強萬民而考鄉里吏民罪過以告王

所當罪不

漢置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以掌論議以給事中

為大夫議郎博士加官掌顧問應對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大夫掌論議有太中大夫中大

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

諫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為光祿

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

給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

位次中常侍中黃門有給事黃門位從將大夫皆秦

師古曰漢官解詁云掌侍從左右無員常侍中

后漢

后漢始置諫議大夫與光祿大中中散諸大夫議郎

皆掌顧問應對而黃門侍郎給事中主關通中外

按后漢書百官志光祿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

漢官曰三人

凡大夫議郎皆掌顧問應對無常事唯詔命所使凡

諸國嗣之喪則光祿大夫掌吊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無員

漢官曰二十人秩比二千石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漢官曰三十人秩比二千石

諫議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胡廣曰光祿大夫本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

置諫大夫為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為諫議大夫

又有太中中散大夫此四等于古皆為天子之下

大夫視列國之上卿漢官曰三十人

議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漢官曰五十人無常員

右屬光祿勛

黃門侍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

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于殿中引王就坐

漢舊儀曰黃門郎屬黃門令日暮入對青瑣門

拜名曰夕郎宮合簿青瑣門在南宮衛瓘注吳都

賦曰青瑣戶邊青鏤也一曰天子門內有眉格再

重里青畫曰瑣獻帝起居注曰帝初即位初置侍

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

省尚書事改給事黃門侍郎為侍中侍郎去給事

黃門之號旋復復故舊侍中黃門侍郎以在中宮

者不與近密交政誅黃門后侍中侍郎出入禁闈

機事頗露由是王允乃奏比尚書不得出入不通

賓客自此始也又曰諸奄人官悉以議郎郎中稱

秩如故諸署令兩梁冠陛殿上得召都官從事以

右屬少府

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唯議

郎不在直中

魏以侍中常侍給事中侍郎皆備顧問應對而諫諍

專屬侍中常侍

按晉書職官志侍中案黃帝時風后為侍中于周為

常伯之任秦取古名置侍中漢因之秦漢俱無定員

以功高者一人為仆射魏晉以來置四人別加官者

則非數掌儐贊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

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余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

侍對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

給事黃門侍郎秦官也漢已后并因之與侍中俱管

門下眾事無員

散騎常侍本秦官也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散騎騎

從乘輿車后中常侍得入禁中皆無員亦以為加官

漢東京初省散騎而中常侍用宦者魏文帝黃初初

置散騎合之于中司掌規諫不典事貂珰插右騎散

給事中秦官也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

位次中常侍漢因之及漢東京省魏世復置

員外散騎常侍魏末置無員

散騎侍郎四人魏初與散騎常侍同置自魏至晉散

騎常侍侍郎與侍中黃門侍郎共平尚書奏事

晉承魏以侍中常侍給事中侍郎皆備顧問應對而

諫諍仍專屬侍中常侍

按晉書職官志侍中案黃帝時風后為侍中于周為

常伯之任秦取古名置侍中漢因之秦漢俱無定員

以功高者一人為仆射魏晉以來置四人別加官者

則非數掌儐贊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

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余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

侍對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

及江左哀帝興寧四年桓溫奏省二人后復舊

給事黃門侍郎秦官也漢已后并因之與侍中俱管

門下眾事無員及晉置員四人

散騎常侍秦官也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散騎騎從

乘輿車后中常侍得入禁中皆無員亦以為加官漢

東京初省散騎而中常侍用宦者魏文帝黃初初置

散騎合之于中司掌規諫不典事貂珰插右騎散從

至晉不改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為中常侍

后遂止常為顯職

給事中秦官也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

位次中常侍漢因之及漢東京省魏世復置至晉不

改在散騎常侍下給事黃門侍郎上無員

通直散騎常侍案魏末散騎常侍又有在員外者泰

始十年武帝使二人與散騎常侍通員直故謂之通

直散騎常侍江左置四人

員外散騎常侍魏末置無員

散騎侍郎四人魏初與散騎常侍同置自魏至晉散

騎常侍侍郎與侍中黃門侍郎共平尚書奏事江左

乃罷

通直散騎侍郎四人初武帝置員外散騎侍郎及太

興元年元帝使二人與散騎侍郎通員直故謂之通

直散騎侍郎后增為四人

員外散騎侍郎武帝置無員

武帝泰始元年冬十二月詔開直言之路置諫官以

掌之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泰始二年詔擇侍中常侍能正色直言者又詔諫官

上書詳加評議

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二年春二月庚午詔曰古者

百官官箴王闕然保氏特以諫諍為職今之侍中常

侍實處此位擇其能正色弼違匡救不逮者以兼此

選秋九月乙未散騎常侍皇甫陶傅元領諫官上書

諫諍有司奏請寢之詔曰凡關言人主人臣所至難

而苦不能聽納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也每陳事

出付主者多從深刻乃云恩貸當由主上是何言乎

其詳評議

宋以侍中掌獻替而給事黃門侍郎常侍給事中皆

掌顧問應對

按宋書百官志侍中四人掌奏事直侍左右應對獻

替法駕出則正直一人負璽陪乘殿內門下眾事皆

掌之周公戒成王立政之篇所云常伯即其任也侍

中本秦丞相史也使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故謂

之侍中漢西京無員多至數十人入侍禁中分掌乘

輿服物下至器虎子之屬武帝世孔安國為侍中

以其儒者特聽掌御唾壺朝廷榮之久次者為仆射

漢東京又屬少府猶無員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

應對法駕出則多識者一人負傳國璽操斬白蛇劍

參乘余皆騎在乘輿車后光武世改仆射為祭酒焉

漢世與中官俱止禁中武帝時侍中莽何羅挾刃謀

逆由是侍中出禁外有事乃入事畢即出王莽秉政

侍中復入與中官共止章帝元和中侍中郭舉與后

宮通拔佩刀驚御舉伏誅侍中由是復出外魏晉以

來置四人別加官不主數秩比二千石

給事黃門侍郎四人與侍中俱掌眾事郊廟臨軒則

一人執麾漢百官表奏曰給事黃門無員掌侍從左

右漢因之漢東京曰給事黃門侍郎亦無員掌侍從

左右關通中外諸王朝見則引王朝坐應劭曰每日

莫向青瑣門拜謂之夕郎史臣按劉向與子歆書曰

黃門郎顯處也然則前漢世已為黃門侍郎矣董巴

漢書曰禁門曰黃闥中入主之故號曰黃門令然則

黃門郎給事黃闥之內故曰黃門郎也魏晉以來員

四人秩六百石

散騎常侍四人掌侍左右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散

騎并乘輿車后中常侍得入禁中皆無員并為加官

漢東京初省散騎而中常侍因用宦者魏文帝黃初

初置散騎合于中常侍謂之散騎常侍始以孟達補

之久次者為祭酒散騎常侍秩比二千石

通直散騎常侍四人魏末散騎常侍又有在員外者

晉武帝使二人與散騎常侍通直故謂之通直散騎

常侍晉江左置五人員外散騎常侍魏末置無員

散騎侍郎四人魏初與散騎常侍同置魏晉散騎常

侍侍郎與侍中黃門侍郎共平尚書奏事江左乃罷

通直散騎侍郎四人初晉武帝置員外散騎侍郎四

人元帝使二人與散騎侍郎通直故謂之通直散騎

侍郎后增為四人員外散騎侍郎晉武帝置無員

給事中無員漢西京置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漢

東京省魏世復置

南齊

南齊選美姿容者為侍中衰老者為散騎給事黃門

知詔令而不主獻替

按南齊書百官志侍中祭酒高功者稱之

侍中漢世為親近之職魏晉選用稍增華重而大意

不異宋文帝元嘉中王華王曇首殷景仁等并為侍

中情在親密與帝接膝共語貂拂帝手拔貂置案上

語畢復手插之孝武時侍中何偃南郊陪乘鑾輅過

白門闕偃將匐帝乃接之曰朕乃陪卿齊世朝會多

以美姿容者兼官永元三年東囗南郊不欲親朝士

以主璽陪乘前代未嘗有也侍中呼為門下亦置令

史領官如左

給事黃門侍郎亦管知詔令世呼為小門下

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員外舊與侍中通官其通

直員外用衰老人士故其官漸替宋大明雖華選比

侍中而人情久習終不見重尋復如初

散騎侍郎通直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

給事中

奉朝請

駙馬都尉集書省職置正書令史朝散用衣冠之余

人數猥積永明中奉朝請至六百余人

梁始以侍中給事為門下省散騎通直為集書省皆

主侍從獻納糾正違闕

按隋書百官志門下省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四

人掌侍從左右擯相威儀盡規獻納糾正違闕監令

嘗御藥封璽書侍郎中高功者在職一年詔加侍中

祭酒與侍郎高功者一人對掌禁令公車太官太醫

等令驊騮囗丞

集書省置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各四人員外散

騎常侍無員散騎侍郎通直郎各四人又有員外散

騎侍郎給事中奉朝請常侍侍郎掌侍從左右獻納

得失省諸奏聞文書意異者隨事為駁集錄比詔比

璽為諸優文策文平處諸文章詩頌常侍高功者一

人為祭酒與侍郎高功者一人對掌禁合糾諸逋違

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員外散騎常侍舊并為顯

職與侍中通官宋代以來或輕或雜其官漸替天監

六年革選詔曰在昔晉初仰惟盛化常侍侍中并奏

帷幄員外常侍特為清顯陸始名公之嗣位居納言

曲蒙優禮方有斯授可分門下二局委散騎常侍尚

書案奏分曹入集書通直常侍本為顯爵員外之選

宜參舊準人數依正員格自是散騎視侍中通直視

中丞員外視黃門郎

陳承梁門下集書二省置侍中給事散騎之職

按隋書百官志陳承梁皆循其制官其所制品秩侍

中散騎常侍秩中二千石品第三通直散騎常侍員

外散騎常侍黃門侍郎二千石品第四散騎侍郎千

石品第五通直散騎侍郎千石品第六給事中員外

散騎侍郎四百石依減秩例品第七

北魏

昭成帝建國二年置內侍長主顧問拾遺應對

按魏書昭成帝本紀不載 按官氏志建國二年初

置左右近侍之職無常員或至百數侍直禁中傳宣

詔命皆取諸部大人及豪族良家子弟儀貌端嚴機

辯才干者應選又置內侍長四人主顧問拾遺應對

若今之侍中散騎常侍也

道武帝天興三年置受恩蒙養長德訓士四官而訓

士專司規諫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官氏志天興三年十月

置受恩蒙養長德訓士四官受恩職比特進無常員

有人則置親貴器望者為之蒙養職比光祿大夫無

常員取勤舊休閑者長德職比中散大夫無常員訓

士職比諫議大夫規諷時政匡刺非違

天賜元年置散官五等六品比議郎七品比大中中

散諫議大夫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官氏志天賜元年九月

制散官五等五品散官比三都尉六品散官比議郎

七品散官比大中中散諫議三大夫八品散官比郎

中九品散官比舍人文官五品以下才能秀異者總

比之造士

孝文帝太和  年詔議官定制散騎常侍等官階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內外百官屢有減置或事出當時不為常目舊

令亡失無所依據太和中高祖詔群寮議定百官著

于令散騎常侍第二品下給事黃門侍郎第三品中

通直散騎常侍第三品下員外散騎常侍給事中從

第三品上散騎侍郎第四品上通直散騎侍郎第四

品中諫議大夫第四品下員外散騎侍郎從第四品

下中書議郎第五品中散騎奉朝請第六品下

太和二十三年以復次職令更定散騎常侍等官階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官氏志太和二十三年

高祖復次職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為永制散

騎常侍從第三品給事黃門侍郎第四品上階通直

散騎常侍第四品諫議大夫從第四品散騎侍郎員

外散騎常侍第五品上階通直散騎侍郎從第五品

上階給事中從第六品上階員外散騎侍郎第七品

上階

北齊

北齊設門下省侍中給事黃門掌獻納諫正集書省

常侍侍郎諫議大夫給事中亦掌諷議獻納

按隋書百官志后齊門下省掌獻納諫正及司進御

之職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六人錄事四人通事令

史主事令史八人統局六領左右局領左右各二人

左右直長四人尚食局典御二人丞監各四人尚藥

局典御及丞各二人侍御師尚藥監各四人主衣局

都統子統各二人齋帥局齋帥四人殿中局殿中監

四人

領左右局掌知朱華合內諸事宣傳已下白衣

齋子已上皆主之尚食局掌知御膳事尚藥局掌

知御藥事主衣局掌御衣服玩弄事齋帥局掌鋪

設灑掃事殿中掌駕前奏引行事制請修補東

耕則進耒耜

集書省掌諷議左右從容獻納散騎常侍通直散騎

常侍各六人諫議大夫七人散騎侍郎六人員外散

騎常侍二十人通直散騎侍郎六人給事中六人員

外散騎侍郎一百二十人奉朝請二百四十人又領

起居省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散騎侍郎通直散

騎侍郎各一人校書郎二人

北周

北周仍置諫議給事等職以司諷諫而地官府有保

氏下大夫亦掌規諫

按周書盧辯傳諫議誠議等大夫正六命左右員外

常侍正五命給事正四命給事中奉朝請四命左右

員外侍郎正三命

按杜佑通典后周天官府屬有給事中士六十人掌

理六經給事左右其后別置給事中在六官之外

又后周地官府有保氏下大夫規諫于天子

隋制門下省設納言統給事黃門諫議之屬

按隋書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門下省納言二人給事黃門侍郎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5 15:47:04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肥西县| 马鞍山市| 逊克县| 临清市| 封开县| 乐亭县| 集安市| 翼城县| 淳安县| 宣化县| 永宁县| 长顺县| 云浮市| 田东县| 汉阴县| 桃源县| 沁阳市| 桓台县| 手机| 和田县| 晋江市| 商都县| 内江市| 安丘市| 阿坝| 休宁县| 贵州省| 云霄县| 安塞县| 嘉荫县| 阳西县| 教育| 湘乡市| 塘沽区| 安阳市| 越西县| 铁岭市| 尖扎县| 湖州市|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