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名臣列傳(10)
- 明倫匯編官常典給諫部
- (清)陳夢雷
- 3742字
- 2015-12-25 15:47:04
陳論宰相蔡確韓縝進不以德確自訟有功無罪覺
隨所言折之確竟去縝白遷覺給事中辭曰間者執
政畏人議己則遷官以餌之愿與縝俱罷逾月縝去
進吏部侍郎領右選在選萬五千員闕纔五之二至
有三年不得調者覺請自軍功保甲進者補指使宗
室袒免從員外置一日得闕數千改主左選請磨勘
歲以百人為限擢御史中丞數月以疾請罷除龍圖
閣學士兼侍講提舉醴泉觀求舒州靈仙觀以歸哲
宗遣使存勞賜白金五百兩卒年六十三覺有德量
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鐘山覺枉駕道舊為從容
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誄談者稱之紹圣中以覺為
元佑黨奪職追兩官徽宗即位復官職有文集奏議
六十卷春秋傳十五卷
楊繪
按宋史本傳繪字元素綿竹人少而奇警讀書五行
俱下名聞西州進士上第通判荊南以集賢校理為
開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諸吏惟日不足繪未午率
沛然仁宗愛其才欲超置侍從執政見其年少不用
以母老請知眉州徙興元府吏請攝穿窬盜庫縑者
繪就視之蹤跡不類人所出入則曰我知之矣呼戲
沭猴者詰于庭一訊具伏府中服其明在郡獄無系
囚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詔遣內侍王
中正李舜舉等使陜西繪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
以觀初政館閣臺省之士朝廷所素養者不之遣顧
獨遣中人乎向傅范安撫京東西路繪請易之以杜
外戚干進之漸執政曰不然傅范久領郡有政聲故
使守鄆非由外戚也帝曰諫官言是斯可窒異日妄
求矣曾公亮請以其子判登聞鼓院用所厚曾鞏為
史官繒爭曰公亮持國名器視如己物向者公亮官
越占民田為郡守繩治時鞏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
用鞏私也帝為寢其命繪亦解諫職改兼侍讀繪固
辭滕甫言于帝帝詔甫曰繪抗跡孤遠立朝寡援不
畏強御知無不為朕一見許其忠藎擢置言職信之
亦篤矣今日之除蓋難與宰相并立于輕重之間姑
令少避爾卿其諭朕意繪曰諫官不得其言則去經
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閱月復知諫院擢翰林學
士為御史中丞時安石用事賢士多謝去繪言老成
之人不可不惜當今舊臣多引疾求去范鎮年六十
有三呂誨五十有八歐陽修六十有五而致仕富弼
六十有八而引疾司馬光王陶皆五十而求散地陛
下可不思其故乎又言方今以經術取士獨不用春
秋宜令學者以三傳解經免役法行繪陳十害安石
使曾布疏其說詔繪分析固執前議遂罷為侍讀學
士知亳州歷應天府杭州再為翰林學士議者欲加
孔子帝號繪以為非禮又言不宜用遼歷改置閏悉
從之繪常薦屬吏王永年御史蔡承禧言其私通饋
賂坐貶荊南節度副使詳竇卞傳數月分司南京改
提舉太平觀起知興國軍元佑初復天章閣待制再
知杭州卒年六十二繪為吏敏強主愛利而受性囗
曠訖以是見廢斥然表里洞達一出于誠為范祖禹
所咨重為文立就有集八十卷
劉安世
按宋史本傳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第進士歷知虞
城犀浦縣虞城多奸猾喜寇盜犀浦民弱而馴航為
政寬猛急緩不同兩縣皆治知宿州押伴夏使使者
多所要請執禮不遜且欲報球文金帶入見航皆折
正之以群牧判官為河南監牧使持節冊夏主秉常
凡例所遺寶帶名馬卻弗受還上御戎書大略云辨
士好為可喜之說武夫僥冀不貲之寵或為所誤不
可不戒為河北西路轉運使熙寧大旱求言航論新
政不便者五又上書言人主不可輕失天下心宜乘
時有所改為則人心悅而天意得矣不報乃請提舉
崇福宮起知涇相二州王師西征徙知陜府時倉卒
軍興饋餉切急縣令佐至荷校督民民多棄田廬或
至自盡航獨期會如平日事更以辦終太仆卿安世
少時持論已有識航使監牧時文彥博在樞府有所
聞每呼安世告之安世從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議謂
公且代其任彥博曰安石壞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
為安世拱手曰安世雖晚進竊以為未然今日新政
果順人所欲而為人利乎若不然當去所害興所利
反掌間耳彥博默不應他日見航嘆獎其堅正登進
士第不就選從學于司馬光咨盡心行己之要光教
之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調洺州司法參軍司戶以
貪聞轉運使吳守禮將按之問于安世安世云無之
守禮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戶實貪而吾不
以誠對吾其違司馬公教乎后讀揚雄法言君子避
礙則通諸理意乃釋光入相薦為秘書省正字光薨
宣仁太后問可為臺諫于呂公著公著以安世對擢
右正言時執政頗與親戚官安世言祖宗以來大臣
子弟不敢受內外華要之職自王安石秉政務快私
意累圣之制掃地不存今廟堂之上猶習故態因歷
疏文彥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舊不少假借章惇以
強市昆山民田罰金安世言惇與蔡確黃履邢恕素
相交結自謂社稷之臣貪天之功僥幸異日天下之
人指為四兇今惇父尚在而別籍異財絕滅義理止
從薄罰何以示懲會吳處厚解釋確安州詩以進安
世謂其指斥乘輿犯大不敬與梁燾等極論之竄之
新州宰相范純仁至于御史十人皆緣是去遷起居
舍人兼左司諫進左諫議大夫有旨暫罷講筵民間
歡傳宮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諫曰陛下富于春秋未
納后而親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為宗廟社稷
大計清閑之燕頻御經帷仍引近臣與論前古治亂
之要以益圣學無溺于所愛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
不語后曰無此事卿誤聽耳明日后留呂大防告之
故大防退召給事中范祖禹使達旨祖禹固嘗以諫
于是兩人合辭申言之甚切鄧溫伯為翰林承旨安
世言其出入王呂黨中始終反復今之進用實系君
子小人消長之機乞行免黜不報遂請外改中書舍
人辭不就以集賢修撰提舉崇福宮才六月召為寶
文閣待制樞密都承旨范純仁復相呂大防白后欲
令安世少避后曰今既不居言職自無所嫌又語韓
忠彥曰如此正人宜且留朝廷乃止呂惠卿復光祿
卿分司安世爭以為不可不聽出知成德軍章惇用
事尤忌惡之初黜知南安軍再貶少府少監三貶新
州別駕安置英州同文館獄起蔡京乞誅滅安世等
家讒雖不行猶徙梅州惇與蔡卞將必置之死因使
者入海島誅陳衍諷使者過安世脅使自裁又擢一
土豪為轉運判官使殺之判官疾馳將至梅梅守遣
客來勸安世自為計安世色不動對客飲酒談笑徐
書數紙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顧客曰死不難
矣客密從仆所視皆經紀同貶當死者之家事甚悉
判官未至二十里嘔血而斃危得免昭懷后正位中
宮惇卞發前諫乳婢事以為為后設時鄒浩既貶詔
應天少尹孫鼛以檻車收二人赴京師行數驛而徽
宗即位赦至鼛乃還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載遠惡地
無不歷之移衡及鼎然后以集賢殿修撰知鄆州真
定府曾布又忌之不使入朝蔡京既相連七謫至峽
州羈管稍復承議郎卜居宋都宣和六年復待制中
書舍人沈思封還之明年卒年七十八安世儀狀魁
碩音吐如鐘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
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
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
母辭當可免母曰不然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
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
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于是受命在
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
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
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家居未嘗有惰
容久坐身不傾倚作字不草書不好聲色貨利其忠
孝正直皆則象司馬光年既老群賢雕喪略盡巋然
獨存而名望益重梁師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賢
求得小吏吳默嘗趨走前后者使持書來啖以即大
用默因勸為子孫計安世笑謝曰吾若為子孫計不
至是矣吾欲為元佑全人見司馬光于地下還其書
不答死葬祥符縣后二年金人發其冢貌如生相驚
語曰異人也為之蓋棺乃去
朱光庭
按宋史朱景傳景子光庭字公掞十歲能屬文辭父
蔭擢第調萬年主簿數攝邑人以明鏡稱歷四縣令
曾孝寬以才薦神宗召見問欲再舉安南之師光庭
對曰愿陛下勿以人類畜之蓋得其地不可居得其
民不可使何益于廣土辟地也又問治何經對曰少
從孫復學春秋又問今中外有所聞乎對曰陛下更
張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誠能去
其不便則天下受福矣帝以其言為囗闊不用簽書
河陽判官從呂大防于長安幕府五路出師討西夏
雍為都會事倚以辦調發期會甚急光庭每執不從
使者怒將加以乏興罪光庭求免去大防為之解哲
宗即位司馬光薦為左正言首乞罷提舉常平官保
甲青苗等法論蔡確為山陵使而乃先靈駕而行為
臣不恭又言章惇欺罔肆辨韓縝挾邪冒寵言甚切
宣仁后喜其守正諭令盡言毋有所畏避遷左司諫
又論蘇軾試館職發策云今欲師仁祖之忠厚而患
百官有司不舉其職或至于偷欲法神考之厲精而
恐監司守令不識其意流入于刻臣謂仁宗難名之
盛德神考有為之善志而不當以偷刻為議論望正
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幾中丞傅堯俞侍御史
王巖叟相繼論列宣仁后曰詳覽文意是指今日百
官有司監司守令言之非所以諷祖宗也遂止河北
饑遣持節行視即發廩振民而議者以耗先帝積年
兵食之蓄改左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論
蔡確怨謗之罪確貶新州拜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乞
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亳州數月召還復為給事中
坐封還劉摯免相制復落職守亳歲余徙潞州加集
賢院學士鄰境旱饑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為食
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猶自力視事出禱
雨拜不能興再宿而卒年五十八紹圣中追貶柳州
別駕元符初又停錮其諸子光庭始學于胡瑗瑗告
以為學之本在于忠信故終身行之徽宗立復其官
王覿
按宋史本傳覿字明叟泰州如囗人第進士熙寧中
為編修三司令式刪定官不樂久居職求潤州推官
二浙旱郡遣吏視苗傷承監司風旨不敢多除稅覿
受檄覆按嘆曰旱勢如是民食已絕倒廩贍之猶懼
不克濟尚可責以賦邪行數日盡除之監司怒捃摭
百出會朝廷遣使振貸覿請見為言民間利病使者
喜歸薦之除司農寺主簿轉為丞司農時為要官進
用者多由此選覿拜命一日即求外韓絳高其節留
檢詳三司會計絳出潁昌辟簽書判官坐在潤公闕
免屏居累年起為太仆丞徙太常哲宗立呂公著范
純仁薦其可大任擢右正言進司諫上疏言國家安
危治亂系于大臣今執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
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極論蔡確章惇韓縝張璪朋
邪害正章數十上相繼斥去又劾竄呂惠卿朝論以
大奸既黜慮人情不安將下詔慰釋之且戒止言者
覿言誠出于此恐海內有識之士得以輕議朝廷舜
罪四兇而天下服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治當是之
時不聞人情不安亦不聞出命令以悅其黨也蓋人
君之所以御下者黜陟兩柄而已陟一善而天下之
為善者勸黜一惡而天下之為惡者懼豈以為惡者
懼而朝廷亦為之懼哉誠為陛下惜之覿言雖切然
不能止也夏主新立有輕中國心覿曰小羌窺我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