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名臣列傳(18)
- 明倫匯編官常典給諫部
- (清)陳夢雷
- 3679字
- 2015-12-25 15:47:04
燒煉而進不經之藥罪一為太子立寄壇而興暖疏
之說罪二撥置皇親希求恩寵罪三盜引玉泉經繞
私第罪四首開幸門大肆奸貪罪五太常崔志端真
人王應囗輩稱廣為教主真人廣即代求善官乞賜
玉帶罪六假果戶為名侵奪畿民土地幾至激變罪
七四方輸納上貢威取勢逼致民破產罪八內而皇
親駙馬事之如父外而總兵鎮守稱之為公陛下奈
何養此大奸于肘腋而不思驅斥哉御史張縉等亦
以為言帝曰姑置之逾數月廣竟得罪飲鴆死紳又
極陳大臣恩蔭葬祭之濫下所司議頗有減損擢尚
寶少卿卒
屈伸
按明外史本傳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進士選庶
吉士授禮科給事中弘治九年詔度僧禮部爭不得
伸極陳三不可不納京師民訛言寇近邊兵部請榜
諭伸言若榜示人心愈驚昔漢建始中都人訛言大
水至議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從頃之果定今當
以為法事遂寢十三年言陛下游宴頗頻致精神怠
而政務弛愿時御便殿博諏政理帝嘉納焉寇犯大
同游擊王杲匿敗績狀伸率同官發之并劾罪總兵
官王璽等屢遷兵科都給事中泰寧衛部長大掠遼
陽部議令守臣遺書稱朝廷寬大不究已往若還所
掠則予重賞伸等言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無創艾
之意非王者威攘之道前日犯邊不以為罪今日歸
俘反以為功誨以為盜之利啟無賴心又非王者懷
柔之道帝悟書不果遣已劾鎮守中官孫振總兵官
蔣驥巡撫陳瑤僨事罪帝不問廣寧復失事瑤等以
捷聞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太
監苗逵成國公朱暉等搗巢獲三級及寇大入固原
不敢救既而斬獲十二級先后以捷聞伸等數劾之
及班師又極論曰暉等西討無功班師命甫下將士
已入國門不知奉何詔書且此一役也糜京帑及邊
儲共一百六十余萬兩而首功止三級是以五十萬
金易一無名之首也乃所上有功將士至萬余人假
使馘一渠魁如火篩或斬級至千百將竭天下財不
足供費而報功者當不知幾萬萬也暉逵及都御史
史琳監軍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帝不聽云南有鎮
守中官復遣監丞孫敘鎮金騰伸等極言不可錦衣
指揮孫鑾坐罪閑住中旨復之令掌南鎮撫事伸等
力爭乃命止帶俸中旨令指揮胡震分守天津伸力
爭不聽鎮守河南中官劉瑯乞皂隸帝命予五十人
故事尚書僅十二人伸等力爭詔止減二十人自后
中官咸援例陳乞祖制遂壞伸居諫垣久持議侃侃
不撓未及遷而卒
方向 繆樗
按明外史姜綰傳方向字與義桐城人謫云南多羅
驛丞歷官瓊州知府入覲時仆私市一珠索而投之
海繆樗字全之溧陽人孝宗初陳時政八事因劾大
學士尹直等時號敢言終營州判官
龐泮
按明外史本傳泮字原化天臺人成化二十年進士
授工科給事中弘治初御史暢亨劾中官張慶反為
誣訐泮疏直之中旨取善擊銅鼓者泮疏諫屢遷刑
科都給事中副使楊茂元被逮泮率同列救之茂元
得薄譴九年四月帝以岷王劾武岡知州劉遜命逮
之泮率同官呂獻等言錦衣天子親軍非不軌及妖
言重情不可輕遣遜所坐微而王奏牽左證百人勢
難盡逮宜敕撫按官體勘疏入忤旨下泮等四十二
人及御史劉紳等二十人詔獄六科署空吏部尚書
屠滽請令中書伐收部院封事詹事楊守址貽書責
滽不疏救會御史張淳方奉使還恥獨不與抗疏論
之考功郎中儲巏亦諫滽等復率九卿救之帝乃釋
泮等皆停俸三月中官何鼎以直言下獄楊鵬戴禮
夤緣入司禮監泮等言鼎狂直宜容鵬等得罪先朝
俾參機密害非小會御史黃山張泰等亦以為言帝
怒詰外臣何由知內廷事令對狀停泮等俸半歲威
寧伯王越謀起用中官蔣琮李廣有罪外戚周彧張
鶴齡縱家奴殺人泮皆極論直聲甚著十一年擢福
建右參政中官奪宋儒黃干宅為僧庵泮改為書院
以祀干遷河南右布政使中旨取洛陽牡丹疏請罷
之轉廣西左布政使致仕
呂獻
按明外史龐泮傳呂獻浙江新昌人成化二十年進
士授刑科給事中坐事杖闕廷弘治時詔選駙馬李
廣受富人金陰為地為獻所發有直聲正德中終南
京兵部右侍郎
張弘至
按明外史本傳弘至字時行華亭人南安知府弼子
也舉弘治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十二
年冬陳初政漸不克終八事初汰傳奉官殆盡近匠
官張廣寧等一傳至百二十余人少卿李綸指揮張
囗等再傳至百八十余人異初政者一初追戮繼曉
逐番僧佛子近齋醮不息異初政者二初去萬安李
裕輩朝彈夕斥近被劾數十疏如尚書徐瓊者猶居
位異初政者三初圣諭有大政召大臣面議近上下
否隔異初政者四初撤增設內官近已還者復去已
革者復增異初政者五初慎重詔旨左右不敢妄干
近陳情乞恩率俞允異初政者六初令兵部申舊章
有妄乞升武職者奏治近乞升無違拒異初政者七
初節光祿供億近囗食日繁移太倉銀賒市廛物異
初政者八帝下所司邊將王杲馬升秦恭陳瑛失機
論死久系弘至請速正典刑親王之藩者所次舍率
營席殿并從官幕次俱飾絨毯綿帛因弘至言多減
損孝宗晚年從廷臣請遣官核騰驤四衛虛冒弊以
太監寧瑾言而止弘至抗章爭會兵部亦以為言乃
卒核之武宗立以戶科右給事中奉使安南還遷都
給事中母憂歸卒
胡易
按明外史胡獻傳胡易寧都人起家進士華昶劾程
敏政法司白昂閔珪據舊制令六科共鞫時易巳遷
戶科左給事中署科事偕同官魏玒林廷玉等往昶
詞少屈廷玉從旁助之東廠劾易等皆昶同僚不當
與訊得旨下詔獄昂珪請罪皆停俸比昶獄成易等
猶被系文武大臣以為言始令復職而調廷玉外任
湯禮敬
按明外史葉釗傳湯禮敬字仁甫丹徒人弘治九年
進士授行人擢刑科給事中正德初上言陛下踐阼
以來上天屢示災譴不謹天戒惟走馬射獵游樂無
度頃四月中旬雷電雨雹當六陽用事時陰氣乃與
之抗此幸臣竊權忠鯁囗遠之應也已又論兩廣鎮
監韋經又偕九卿伏闕請誅八黨既遷刑科右給事
中署科事請當審奏囚決之日有訴冤者屏勿奏瑾
遂指為變祖制謫薊州判官復坐奸黨罷歸未幾卒
何紹正
按明外史葉釗傳何紹正淳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
授行人正德三年擢吏科給事中中官廖堂鎮河南
倚瑾勢至奏保方面數人且擅擬遷調吏部尚書許
進等不敢違紹正劾堂瑾以其言直責堂自陳而心
甚銜紹正及冬坐頒歷導駕失儀杖之闕下謫海州
判官屢遷池州知府筑銅陵五十余圩以備旱潦宸
濠反攻安慶池人震恐紹正登陴固守增俸一級遷
江西參政致仕池人為立祠與宋包拯并祀
許天錫
按明外史本傳天錫字啟衷閩縣人弘治六年進士
改庶吉士乞假省親孝宗方重文學士特命乘傳行
還朝授吏科給事中十二年建安書坊火天錫言闕
里孔廟甫災建安又火古今書版蕩為灰燼闕里道
所從出書林文章所萃聚也春秋書宣榭火說者曰
榭所以藏樂器也天意若曰不能行正令何以禮樂
為禮樂不行天故火其藏以戒也今書林之火得毋
類是請遣官臨視刊定經史有益之書其余晚宋陳
言及一切舉業饾饤禁毋鋟刻所司議從其言就令
提學官校勘大同失事天錫往核具得其狀巡撫洪
漢中官劉云總兵官王璽以下咸獲罪內使劉雄怒
儀真知縣徐淮廚傳不飭訴之南京守備中官以聞
逮淮系詔獄天錫及御史馮允中救之帝不聽卒調
之邊縣御史文森張津會大有言事下吏崔志端由
道士擢尚書天錫皆力爭十七年五月天變求言上
疏曰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撫按監臨科道糾劾法無
可加惟兩京堂上官例不考核而五品以下雖有十
年考察之條居官率限九載或年勞轉遷或服除改
補安能待十年今請以六年為期通行考察其大寮
曾經彈劾者悉令自陳而簡去之用儆有位古者災
異策免三公陰霖輒避位今大臣不引咎陛下又不
行策免宜且革公孤銜俟天心協和徐還厥職祖宗
御內官恩不泛施法不輕貸內府二十四監局及在
外管事者并有常員近年諸監局掌印僉事多至三
十四人他管事無數留都亦然憑陵奢暴蠹蝕民膏
第宅連云田園遍野膏梁厭于輿臺文繡被乎狗馬
凡若此類皆足召變乞敕司禮監會內閣嚴行考察
以定去留此后或三年五年一行永為定制帝善之
于是大臣并聽自陳五品下六年考察遂著為令惟
大臣削公孤及內官考察事格不行尋與御史何深
核馬牛房條上便利十四事歲省芻豆費五十余萬
孝宗崩武宗即位天錫言山陵事重臺史不足信詔
即令天錫偕中官扶安侍郎王華攜葬師相度吉土
遂定泰陵之地其年七月又因災異上疏請痛加修
省廣求直言帝報聞屢進工科左給事中正德改元
奉使封安南在道進都給事中三年春竣事還朝見
朝事大變敢言者皆貶斥而瑾虐加甚天錫大憤六
月朔清核內庫得瑾侵匿數十事知奏上必罹禍乃
夜具登聞鼓狀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經時妻子
無從者一童侍側匿其狀而遁竟不獲上或曰天錫
朝罷見御史張彧荷枷長安左門天錫伏枷哭歸不
勝憤自縊死或曰瑾懼天錫發其罪夜令人縊殺之
終莫能明也
周鑰 郗夔
按明外史許天錫傳周鑰海陽人為兵科給事中勘
事淮安奉使還者瑾皆索重貨鑰故與知府趙俊善
貸千金俊不與計無所出舟行至桃源自刎從者救
之已不能言取紙書趙知府囗我遂卒事聞系俊至
京責鑰死狀竟坐俊罪平定郗夔為禮科給事中正
德五年出核延綏戰功瑾屬其私人夔念從之則違
國典不從則得禍遂自經死
周璽
按明外史本傳璽字天章廬州衛人弘治九年進士
授吏科給事中三遷禮科都給事中慷慨好言事武
宗初即位請毀新立寺觀屏逐法王真人停止醮事
頃之以久雨偕同官劾侍郎李溫太監苗逵九月以
星變劾尚書崔志端熊翀賈斌侍郎李溫都御史金
澤徐源等翀溫澤并罷帝遣中官韋興分守鄖陽璽
力言不可并論前中官齊元煉丹糜金罪頃之復偕
給事中言邇者聰明日蔽膏澤未施講學一暴而十
寒詔令朝更而夕改冗員方革復留鎮監撤還更遣
解戶困于交收鹽政壞于陳乞厚戚畹而駕帖頻頒
私近習而帑藏不核不可不亟厘正帝不能用正德
改元復陳八事中劾大寮賈斌等十一人中官李興
等三人勛戚張懋等七人邊將朱廷解端二人帝罷
斌及廷端余不聽未幾言陛下即位以來今日取肉
啖鷹明日索米飼犬凡娛玩戲媟之事可悅耳目蕩
心志者將無所不至光祿上供視往日十增七八新
政已爾何以克終禮部尚書張升請納其言帝竟不
省明年擢順天府丞時朝多紕政璽論諫深切率與
中官抵牾劉瑾等積不能堪至是勘近縣皇莊與監
丞張淮侍郎張縉都御史張鸞錦衣都指揮楊玉共
事玉瑾黨三人皆下之璽詞色無假公移淮等皆用
申呈而玉止牒報玉奏璽侮慢敕使瑾即矯旨逮下
詔獄榜掠死瑾誅詔復官賜祭恤其家嘉靖初錄一
子福王時追謚忠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