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名臣列傳(22)

明三

解一貫

按明外史本傳一貫字曾唯交城人正德十六年進

士除工科給事中陳講學修德親賢孝親任相遠奸

用諫謹令戒欲恤民十事世宗嘉納之嘉靖元年偕

御史出核牧馬草場太監閻洪等奏遣中官一人與

俱一貫言不可乃已還朝劾太監谷大用李璽奪產

殃民罪帝宥之而內臣勛戚所據莊田率歸之民帝

為后父陳萬言營第極壯麗一貫力請裁節復助楊

廷和爭織造皆不納歷刑科左右給事中云南巡按

郭楠以建言廣東按察使張佑副使孫懋以辱官校

皆逮治御史方啟顏以杖死宦官家人落職元城知

縣張好古以拘責戚畹家族鐫級一貫皆論救忤旨

停俸尋進吏科都給事中教授王價錄事錢子勛以

考察罷假議禮希復用一貫等言如此將壞祖宗百

年制事竟寢張璁桂萼日擊費宏不已一貫偕同官

言宏立朝行事律以古大臣固不能無議但入仕至

今未聞有大過至璁萼平生奸險特以議禮一事偶

合圣心超擢以來憑恃寵靈凌轢朝士與宏積怨已

久欲奪其位而居之陛下以累疏俱付所司而于其

終乃曰爾等宜各修乃職蓋所以陰折其奸謀者至

矣二三臣不體至意或專攻宏或兼攻璁萼不知能

去宏不能去璁萼也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則不然宏

恤人言顧廉恥猶可望以君子璁萼則小人之尤何

所忌憚茍其計得行則奸邪氣勢愈增善類中傷無

已天下事將大有可慮者時鄭洛書張錄皆論三人

事而一貫言絕快詔下之所司璁萼等銜不已竟謫

開州判官以卒

陸粲

按明外史本傳粲字子余長洲人少謁同里王鏊曰

此子必以文名天下嘉靖五年舉進士選庶吉士七

試皆第一張璁桂萼盡出吉士為部曹縣令粲以才

獨得工科給事中勁挺敢言疏言自古禍亂之源生

于壅蔽而壅蔽之害由于上下不交我朝自太祖至

宣宗大臣造膝陳謀不啻家人父子自英宗幼沖大

臣為權宜計常朝奏事先日擬旨其余政事具疏封

進沿襲至今今陛下銳意圖治愿每日朝罷退御便

殿延見大臣侍從臺諫輪日奏對撫按藩臬廷辭入

謝召訪便宜復妙選博聞有道之士更番入直講論

經史如仁宗弘文閣故事則上下情通而天下事畢

陳于前矣帝不能用既言用人數事而終之以復制

科言宜仿唐宋法特設以待異才數歲一舉不過數

人高者儲之禁近其次分置諸曹先有官者囗進焉

庶人才畢出野無遺賢尋偕御史郗元洪清核馬房

錢谷抗疏折御馬太監閻洪宿弊為清與同官劉希

簡爭張福獄帝怒俱下詔獄杖三十釋還職事具熊

洟傳時璁萼囗居政府專擅朝事給事中孫應奎王

準發其私帝猶溫旨慰諭粲不勝憤上疏曰璁萼兇

險之資乖僻之學曩自小臣贊大禮拔置近侍不三

四年位至宰弼恩隆寵異振古未聞乃敢罔上逞私

專權召賄擅作威福報復恩仇璁狠愎自用執拗多

私其術猶囗為害猶淺萼外若寬迂中實深刻忮忍

之毒一發于心如蝮蛇猛獸犯者必死臣請姑舉數

端言之尚書王瓊正德朝交結權奸濁亂海內萼受

其賂遺巨萬連章力薦璁從中主之遂得起用昌化

伯邵杰本邵氏養子爭襲伯爵萼納重賄竟使奴隸

小人濫膺封爵萼所厚醫官李夢鶴假托進書夤緣

受職居室相鄰中開便戶往來常與萼家人吳從周

等居間又引鄉人周時望為選郎交通鬻爵時望既

去胡森代之森與主事楊麟王激又輔臣鄉里親戚

也銓司要地盡布私人黜陟予奪惟其所欲故萼典

選僅逾年引用鄉故不可悉數如致仕尚書劉麟其

中表親也侍郎嚴嵩其子之師也僉都御史李如圭

由按察使一轉徑入內臺南京太仆少卿夏尚樸由

知府期月遂得清卿禮部員外張敔假歷律而結知

懷金錢而請托御史戴金承風搏擊甘心鷹犬皆萼

姻黨相與朋比為奸者也禮部尚書李時柔和善逢

猾狡多智南京禮部侍郎黃綰曲學阿世虛談眩人

諭德彭澤夤緣改秩躐玷清華皆陰厚于璁而陽附

于萼者也璁等威權既盛黨與復多佞諂成風人心

敗壞天下畏惡莫敢訟言不亟去之兇人之性不移

將來必為社稷患帝大感悟立下詔暴璁萼罪狀罷

其相而以粲不早發也下之吏既而詹事霍韜力詆

粲謂楊一清嗾之希簡言璁萼去位由圣斷且使犬

謂之嗾韜以言官比之犬侮朝廷而帝竟納韜言召

璁還奪一清官下希簡詔獄釋還職謫粲貴州都鎮

驛丞稍遷永新知縣前后獲盜數百人奸猾屏跡久

之以念母乞歸論薦者三十余疏皆報罷霍韜亦薦

粲粲曰天下事大壞憸人手尚欲以余波污我耶母

歿毀甚未終喪而卒

劉希簡

按明外史陸粲傳劉希簡字以順漢州人進士除行

人為工科給事中甫五月兩以直言得罪聲大振久

之謫縣丞終鞏昌知府

王準

按明外史陸粲傳王準字子推世籍秦府儀衛司進

士授知縣為禮科給事中巡視京營劾郭勛專恣罪

明年劾璁萼引私人璁萼罷準亦下吏謫富民典史

稍遷知縣都御史汪鋐希璁指以考察罷之

劉世揚

按明外史本傳世揚字實甫閩人正德十二年進士

改庶吉士除刑科給事中世宗即位議加興獻帝皇

號世揚疏諫都察院牒司禮監攝中官吳善良帝手

批原牒付刑科以善良付司禮世揚言祖宗制凡降

詔旨必書于題奏疏揭或登聞鼓狀乃發六科宣于

諸曹或國有大事上命先發諸曹必補牘于次日早

朝進之無竟批文牘者今旨從中出天語更舊制

不可之大者帝不聽已列先朝直臣舒芬馬汝驥王

思汪應軫張原等二十人請加恩以旌忠直諸臣各

進秩一等嘗因災異世揚請仿古人幾杖箴銘之義

取圣賢格言書殿廡帝納之歷吏科左給事中偕同

官劾罷兵部尚書王時中頃之進都給事中與同官

李仁劾詹事府顧鼎臣污佞且言今日詹事即他日

輔臣帝怒詰詹事進輔臣出何典例世揚等引罪帝

怒不解予杖下詔獄既乃得釋帝以久旱躬禱世揚

言在獄系囚及建言謫戍諸臣怨咨之氣上干天和

請悉疏釋帝不能用張璁桂萼被劾罷帝責諫官不

言世揚等乃盡劾璁萼黨言總督尚書王瓊諭德彭

澤中允孫承恩大理寺丞葉忠御史儲良才五臣宜

斥順天府尹黎奭中允廖道南編修金璐僉都御史

李如圭大理少卿曾直南京太常卿方鵬六臣宜黜

調刑部郎中劉汝輗工部郎中丁洪員外郎金述吏

部郎中胡森主事王激禮部員外郎張敔御史敖鉞

司業江汝璧待詔葉幼學刑部員外郎張寰太仆丞

姚奎編修張袞給事中魏良弼御史陸夢麟戶部員

外郎郭憲十五臣宜參酌去留時廷臣競擊璁萼黨

皆下吏部而尚書方獻夫亦璁萼黨也但去璐鉞奎

汝輗敔憲良才幼學八人而已未幾復偕同官趙漢

等陳修省八事中言大學士石囗貞介歿未易名尚

書李鐩國之盜臣身后遺金得謚給事中鄭一鵬坐

論楊一清再杖削職一清敗一鵬宜復官世揚發璁

萼黨見憾于璁一鵬又嘗忤璁萼會璁已再相而囗

實前賜謚璁因激帝怒謂給事言皆妄乃謪世揚江

西布政司照磨停漢等俸然鐩謚亦由此奪世揚屢

遷河南提學僉事告歸卒

魏良弼

按明外史本傳良弼字師說新建人嘉靖二年進士

授松陽知縣召拜刑科給事中采木侍郎黃衷事竣

歸家乞致仕未許緝事者奏衷潛入京師帝怒奪衷

職良弼言衷大臣入都豈能隱乞正言者欺罔罪不

報張璁桂萼初罷相詔察其黨給事中劉世揚等議

及良弼以吏部言得留尋命巡視京營劾罷提督五

軍營保定侯梁永福太仆卿曾直罪武定侯郭勛家

奴論團營兵政之弊又請發銀米賑京師饑直聲大

著會南京御史馬囗等以劾吏部尚書王瓊被逮良

弼請釋之帝怒并下詔獄論贖還職仍奪俸一年三

遷至禮科都給事中十一年八月彗星見東井芒長

丈余良弼引占書言彗星晨見東方君臣爭明彗孛

出井奸臣在側大學士張孚敬專橫竊威福致奸星

示異亟宜罷黜孚敬奏良弼挾私帝已疑孚敬兩疏

皆報聞給事中秦鰲疏再入孚敬竟罷去逾月良弼

復偕同官劾吏部尚書汪鋐帝方向鋐奪良弼俸鋐

孚敬俱恨良弼明年元日副都御史王應鵬坐事下

詔獄良弼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過系大臣帝怒再

下詔獄獄卒訝曰公又來耶為垂涕尋復職奪俸時

孚敬復起柄政與鋐修前囗以考察復命科道官互

糾又奏上十一人又不及良弼孚敬益怒擬旨切責

令吏部再考鋐乃別糾二十六人而良弼及秦鰲葉

洪皆前劾孚敬鋐者中外大駭良弼竟坐不謹削籍

隆慶初詔起廢籍以年老即家拜太常少卿致仕卒

天啟初追謚忠簡

葉洪

按明外史魏良弼傳葉洪字子源德州人嘉靖八年

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學士穆孔暉進講后期帝怒謪

官洪疏請留之十一年肇舉祈谷禮于圜丘帝不親

祀洪疏諫帝責洪妄言尋巡視京營進工科右給事

中汪鋐遷吏部尚書洪極論其奸忤旨奪俸明年考

察鋐修怨遂坐洪浮躁貶寧國縣丞居二年復以大

計奪其職言者屢訟冤不復用

秦鰲

按明外史魏良弼傳秦鰲字子元昆山人嘉靖五年

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劾魏國公徐鵬舉中官

賴義不法狀義罷還彗星見劾張孚敬囗賢病國擬

議詔旨輒引以自歸帝遂罷孚敬已孚敬再相汪鋐

承風指以考察謪鰲東陽縣丞屢遷福建右參議卒

鄧繼曾

按明外史本傳繼曾字士魯資縣人正德間進士授

行人世宗即位之四月以久雨疏言明詔雖頒而廢

閣大半大獄已定而遲留尚多擬旨間出于中人奸

諛漸幸于左右禮有所不遵孝有所偏重納諫如流

施行則寡是陛下修己親賢之誠漸不如始故天降

霪雨以示警戒伏愿出令必信斷獄不留事惟咨于

輔臣寵勿啟于近習割恩以定禮稽古以崇孝則一

念轉移可以銷天災答天戒矣未幾擢兵科給事中

疏陳杜漸保終四事一定君心之主宰以杜蠱惑之

漸二均兩宮之孝養以杜嫌隙之漸三一政令以杜

欺蔽之漸四清傳奉以杜假托之漸尋言興府從駕

官不宜濫授帝納之嘉靖改元帝欲尊所生為帝后

會掖庭火廷臣多言咎在大禮繼曾亦言去年五月

日精門災今月二日長安榜廊災及今郊祀日內廷

小房又災天有五行火實主禮人有五事火實主言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禮不興今歲未期而災

者三廢禮失言之效也提督三千營廣寧伯劉佶久

病繼曾論罷之宣大關陜廣西數有警中原盜竊發

繼曾陳戰守方略及儲將練兵足食之計多議行三

年帝漸囗大臣政率內決繼曾抗章曰比來中旨大

戾王言事不考經文不會理悅邪說之諂媚則賜囗

褒俞惡師保之抗言則漸將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誦

吞聲夫祖宗以來凡有批答必付內閣擬進者非止

慮獨見之或偏亦防矯偽者之假托也正德之世蓋

極弊矣尚未有如今日之可駭可嘆者左右群小目

不知書身未經事乘隙招權弄筆取寵故言出無稽

一至于此陛下不與大臣共政而倚信群小臣恐大

器之不安也疏入帝震怒下詔獄掠治謪金壇縣丞

給事中張逵韓楷鄭一鵬御史林有孚馬明衡季本

皆論救不報累遷至徽州知府卒帝初踐阼言路大

開進言者或過于切直帝亦優容之自劉最及繼曾

得罪后厭薄言官廢黜相繼納諫之風微矣

劉最

按明外史鄧繼曾傳劉最字振廷崇仁人正德中進

士由慈利知縣入為禮科給事中世宗議定策功大

行封拜最疏止之尋請帝勤圣學于宮中誦大學衍

義勿令左右近習誘以匪僻嘉靖二年中官崔文以

禱祠事誘帝最極言其非且奏文耗帑金狀而帝從

文言命最自劾侵耗數最言帑銀屬內府雖計臣不

得稽盈縮文乃欲假難行事逃己罪制言官疏入忤

旨出為廣德州判官言官論救不納已而東廠太監

芮景賢奏最在途仍故銜乘巨舫取夫役巡鹽御史

黃國用復遣牌送之帝怒逮二人下詔獄最充軍邵

武國用謪極邊雜職法司及言官救之責以黨比最

居戍所久之赦還家居二十余年卒

楊言

按明外史本傳言字惟仁鄞人正德末進士授行人

嘉靖四年擢禮科給事中閱數日即上言邇者仁壽

宮災諭群臣修省臣以為責在公卿而不在陛下罪

在諫官而不在圣躬朝廷設六科所以舉正欺蔽也

今吏科失職致陛下賢否混淆進退失當大臣蔣冕

林俊輩去矣小臣王相張漢卿輩皆得禍矣而張璁

桂萼始由捷徑以竊清秩終怙威勢以賊善良戶科

失職致陛下儉德不聞而張侖輩請索無厭崔和輩

敢亂舊章禮科失職致陛下享祀未格于神而廟社

無帡幪之庇兵科失職致陛下綱紀廢弛而錦衣多

冒濫之官山海攘抽分之利匠役增收而不禁奏帶

逾額而不裁刑科失職致陛下用罰不中元惡如藍

華輩得寬籍沒之法諍臣如郭楠輩反施杻械之刑

工科失職致陛下興作不常局官陸宣輩支俸逾于

常制內監陳林輩抽解及于蕪湖凡此皆時弊之急

且大而足以拂天意者愿陛下勤修庶政而罷臣等

以警有位庶可格天心弭災變帝以浮謗責之奸人

何淵請建世室言與廷臣爭不聽言復抗章曰祖宗

身有天下大宗也君也獻皇帝舊為藩王小宗也臣

也以臣囗君亂天下大分以小宗囗大宗干天下正

統獻帝雖有盛德非若周文武刱王業也欲襲世室

名舛矣如以獻帝為自出之帝是前無祖宗以獻帝

為禰而宗之是后無孝武二帝陛下前既罪醫士劉

惠之言今乃納淵之說前既俞禮卿席書之議今乃

咈書之言臣不知其何謂也楊一清召入內閣言請

留之三邊特旨拜張璁兵部侍郎言以璁貪佞險躁

且新進未更國家事請罷璁并劾吏部尚書廖紀引

匪人同官解一貫等亦諫皆不納有投匿名書御道

者言請即燒之報可六年錦衣百戶王邦奇借哈密

事請誅楊廷和彭澤等下部議未覆而邦奇復誣大

學士費宏石囗陰庇廷和詞連廷和子主事惇等將

興大獄言抗疏曰先帝晏駕江彬手握邊軍四萬圖

為不軌廷和密謀行誅俄頃事定迎立圣主此社稷

之勛也縱使有罪猶當十世宥之今既以奸人言罷

其官戍其長子矣乃又聽邦奇之誣而盡逮其鄉里

親戚誣為蜀黨何意圣明之朝忽有此事至宏囗乃

天子師保之官百僚之表也邦奇心懷怨望文飾奸

言詬辱大臣熒惑圣聽而陛下入曖昧之辭成師保

之獄豈小人言必可信大臣行必可疑耶書奏帝震

怒并收系言親鞫于午門群臣悉集言備極五毒折

其一指卒無撓詞既罷下五府九卿議鎮遠侯顧仕

隆等覆奏邦奇言皆虛妄帝責仕隆等徇情然獄亦

因是解謫言宿州判官御史程啟充請還言舊任不

聽稍遷溧陽知縣歷南京吏部郎中坐事謫知彝陵

累官湖廣參議言為吏多著聲績溧陽彝陵皆立祠

祀之

張選

按明外史本傳張選字舜舉黃正色字士尚皆無錫

人同登嘉靖八年進士正色除仁和知縣選蕭山縣

又鄰境也選治蕭山有聲十二年冬先入為戶科給

事中明年四月時享太廟遣武定侯郭勛代選上言

宗廟之祭惟誠與敬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傳曰

神不歆非類孟春廟享遣官暫攝中外臣心疑茲孟

春祫享倘更不親行則跡涉怠玩如或圣體初復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宿松县| 林甸县| 固阳县| 通海县| 平果县| 涿州市| 于田县| 开封县| 白玉县| 即墨市| 从江县| 长宁区| 措美县| 北安市| 塔城市| 准格尔旗| 南宫市| 小金县| 乌鲁木齐市| 临夏市| 贵阳市| 积石山| 辽宁省| 治县。| 宝兴县| 保山市| 开阳县| 临桂县| 仁布县| 金塔县| 河间市| 屏东县| 龙胜| 巨鹿县| 石柱| 鹤岗市| 抚顺县| 长寿区| 莲花县|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