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名臣列傳(1)

王吉

按漢書本傳吉字子陽瑯邪皋虞人也少好學明經

以郡吏舉孝廉為郎補若盧右丞遷云陽令舉賢良

為昌邑中尉而王好游獵驅馳國中動作亡節吉上

疏諫曰臣聞古者師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詩云

匪風發兮匪車揭兮顧瞻周道中心兮說曰是非

古之風也發發者是非古之車也揭揭者蓋傷之也

今者大王幸方與曾不半日而馳二百里百姓頗廢

耕桑治道牽馬臣愚以為民不可數變也昔召公述

職當民事時舍于棠下而聽斷焉是時人皆得其所

后世思其仁恩至乎不伐甘棠甘棠之詩是也大王

不好書術而樂逸游馮式撙銜馳騁不止口倦乎叱

囗手苦于棰轡身勞乎車輿朝則冒霧露晝則被塵

埃夏則為大暑之所暴炙冬則為風寒之所匽薄數

以耎脆之玉體犯勤勞之煩毒非所以全壽命之宗

也又非所以進仁義之隆也夫廣夏之下細旃之上

明師居前勸誦在后上論唐虞之際下及殷周之盛

考仁圣之風習治國之道欣欣焉發憤忘食日新厥

德其樂豈徒銜橛之間哉休則俯仰詘信以利形進

退步趨以實下吸新吐故以練臧專意積精以適神

于以養生豈不長哉大王誠留意如此則心有堯舜

之志體有喬松之壽美聲廣譽登而上聞則福祿其

轃而社稷安矣皇帝仁圣至今思慕未怠于宮館囿

池弋獵之樂未有所幸大王宜夙夜念此以承圣意

諸侯骨肉莫親大王大王于屬則子也于位則臣也

一身而二任之責加焉恩愛行義孅介有不具者于

以上聞非饗國之福也臣吉愚戇愿大王察之王賀

雖不遵道然猶知敬禮吉乃下令曰寡人造行不能

無惰中尉甚忠數輔吾過使謁者千秋賜中尉牛肉

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其后復放從自若吉輒諫爭

甚得輔弼之義雖不治民國中莫不敬重焉久之昭

帝崩亡嗣大將軍霍光秉政遣大鴻臚宗正迎昌邑

王吉即奏書戒王曰臣聞高宗諒暗三年不言今大

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且

何獨喪事凡南面之君何言哉天不言四時行焉百

物生焉愿大王察之大將軍仁愛勇智忠信之德天

下莫不聞事孝武皇帝二十余年未嘗有過先帝

群臣屬以天下寄幼孤焉大將軍抱持幼君襁褓之

中布政施教海內晏然雖周公伊尹亡以加也今帝

崩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

其仁厚豈有量哉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

大王垂拱南面而已愿留意常以為念王既到即位

二十余日以行淫亂廢昌邑群臣皆下獄誅惟吉與

郎中令龔遂以忠直數諫正得減死髡為城旦起家

復為益州刺史病去官復征為博士諫大夫是時宣

帝頗修武帝故事宮室車服盛于昭帝時外戚許史

王氏貴寵而上躬親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

曰陛下躬圣質總萬方帝王圖籍日陳于前惟思世

務將興太平詔書每下民欣然若更生臣伏而思之

可謂至恩未可謂本務也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

得遭遇其時言聽諫從然未有建萬世之長策舉明

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務在于期會簿書斷獄聽訟

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臣聞圣王宣德流化必自近

始朝廷不備難以言治左右不正難以化遠民者弱

而不可勝愚而不可欺也圣主獨行于深宮得則天

下傳誦之失則天下咸言之行發于近必見于遠故

謹選左右審擇所使左右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

德也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此其本也春秋所以

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今俗吏所以牧民

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獨設刑法以守

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鑿各取一切權譎自

在故一變之后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

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

消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非空言也

王者未制禮之時引先王禮宜于今者而用之臣愿

陛下承天心發大業與公卿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

明王制驅一世之民躋之仁壽之域則俗何以不若

成康壽何以不若高宗竊見當世趨務不合于道者

謹條奏惟陛下財擇焉吉意以為夫婦人倫大綱夭

壽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

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節則貧人

不及故不舉子又漢家列侯尚公主諸侯則國人承

翁主使男事女夫詘于婦逆陰陽之位故多女亂古

者衣服車馬貴賤有章以褒有德而別尊卑今上下

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趨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

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絕惡于未

萌也又言舜湯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舉皋陶伊尹

不仁者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

至于積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為作也宜明選

求賢除任子之令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財不宜居位

去角抵減樂府省尚方明示天下以儉古者工不造

雕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獨賢政教使之然也民

見儉則歸本本立而末成其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闊

不甚寵異也吉遂謝病歸瑯邪

貢禹

按漢書本傳禹字少翁瑯邪人也舉賢良為河南令

以職事為府官所責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為諫大

夫數虛己問以政事是時年歲不登郡國多困禹奏

言古者宮室有制宮女不過九人秣馬不過八匹墻

涂而不雕木摩而不刻車輿器物皆不文畫苑囿不

過數十里與民共之任賢使能什一而稅亡他賦斂

繇戍之役使民歲不過三日千里之內自給千里之

外各置貢職而已故天下家給人足頌聲并作至高

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節儉宮女不過十余囗馬百

余匹孝文皇帝衣綈履革器亡雕文金銀之飾后世

爭為奢侈轉轉益甚臣下亦相放效衣服履囗刀劍

亂于主上主上時臨朝入廟眾人不能別異甚非其

宜然非自知奢僭也猶魯昭公曰吾何僭矣今大夫

僭諸侯諸侯僭天子天子過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

亂矯復古化在于陛下臣愚以為盡如太古難宜少

放古以自節焉論語曰君子樂節禮樂方今宮室已

定亡可奈何矣其余盡可減損故時齊三服官輸物

不過十笥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一歲費數

巨萬蜀廣漢主金銀器歲各用五百萬三工官官費

五千萬東西織室亦然囗馬食粟將萬匹臣禹嘗從

之東宮見賜杯案盡文畫金銀飾非當所以賜食臣

下也東宮之費亦不可勝計天下之民所為大饑餓

死者是也今民大饑而死死又不葬為犬囗所食人

至相食而囗馬食粟苦其大肥氣盛怒至乃日步作

之王者受命于天為民父母固當若此乎天不見邪

武帝時又多取好女至數千以填后宮及棄天下昭

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禮正妄多臧金銀財物鳥獸

魚囗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臧之又皆以

后宮女置于園陵大失禮逆天心又未必稱武帝意

也昭帝晏駕光復行之至孝宣皇帝時陛下惡有所

言群臣亦隨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

大過度諸侯妻妾或至數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

數十人是以內多怨女外多曠夫及眾庶葬埋皆虛

地上以實地下其過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囗

也唯陛下深察古道從其儉者大減損乘輿服御器

物三分去二子產多少有命審察后宮擇其賢者留

二十人余悉歸之及諸陵園女亡子者宜悉遣獨杜

陵宮人數百誠可哀憐也囗馬可亡過數十匹獨舍

長安城南苑地以為田獵之囿自城西南至山西至

鄠皆復其田以與貧民方今天下饑饉可亡大自損

減以救之稱天意乎天生圣人蓋為萬民非獨使自

娛樂而已也故詩曰天難諶斯不易惟王上帝臨女

無貳爾心當仁不讓獨可以圣心參諸天地揆之往

古不可與臣下議也若其阿意順指隨君上下臣禹

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天子納善其忠乃下詔令

太仆減食谷馬水衡減食肉獸省宜春下苑以與貧

民又罷角抵諸戲又齊三服官遷禹為光祿大夫

劉輔

按漢書本傳輔河間宗室也舉孝廉為襄賁令上書

言得失召見上美其材擢為諫大夫會成帝欲立趙

倢為皇后先下詔封倢父臨為列侯輔上書言

臣聞天之所與必先賜以符瑞天之所違必先降以

災變此神明之征應自然之占驗也昔武王周公承

順天地以饗魚烏之瑞然猶君臣祗懼動色相戒況

于季世不蒙繼嗣之福屢受威怒之異者乎雖夙夜

自責改過易行畏天命念祖業妙選有德之世考卜

窈窕之女以承宗廟順神祇心塞天下望子孫之祥

猶恐晚暮今乃觸情縱欲傾于卑賤之女欲以母天

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語曰腐木不可

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禍而

無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竊傷心自念

得以同姓拔擢尸祿不忠污辱諫諍之官不敢不盡

死惟陛下深察書奏上使侍御史收縛輔系掖庭秘

獄群臣莫知其故于是中朝左將軍辛慶忌右將軍

廉褒光祿勛師丹大中大夫谷永俱上書曰臣聞明

主垂寬容之聽崇諫諍之官廣開忠直之路不罪狂

狷之言然后百僚在位竭忠盡謀不懼后患朝廷無

囗諛之士元首無失道之竊見諫大夫劉輔前以

縣令求見擢為諫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圣

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日之間收下秘獄臣等愚以

為輔幸得托公族之親在諫臣之列新從下土來未

知朝廷體獨觸忌諱不足深過小罪宜隱忍而已如

有大惡宜暴治理官與眾共之昔趙簡子殺其大夫

鳴犢孔子臨河而還今天心未豫災異屢降水旱迭

臻方當隆寬廣問褒直盡下之時也而行慘急之誅

于諫諍之臣震驚群下失忠直心假令輔不坐直言

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戶曉同姓近臣本以言顯其于

治親養忠之義誠不宜幽囚于掖庭獄公卿以下見

陛下進用輔亟而折傷之暴人有懼心精銳銷耎莫

敢盡節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聽廣德美之風也臣

等竊深傷之唯陛下留神省察上乃徙系輔共工獄

減死罪一等論為鬼薪終于家

鮑宣

按漢書本傳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學明經為

縣鄉嗇夫守束州丞后為都尉太守功曹舉孝廉為

郎病去官復為州從事大司馬衛將軍王商辟宣薦

為議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為西曹

掾甚敬重焉薦宣為諫大夫遷豫州牧歲余丞相司

直郭欽奏宣舉錯煩苛代二千石署吏聽訟所察過

詔條行部乘傳去法駕駕一馬舍宿鄉亭為眾所非

宣坐免歸家數月復征為諫大夫宣每居位常上書

諫諍其言少文多實是時帝祖母傅太后欲與成帝

母俱稱尊號封爵親屬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何武

大司馬傅喜始執正議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

弟并進董賢貴幸宣以諫大夫從其后上書諫曰竊

見孝成皇帝時外親持權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

廷妨賢人路濁亂天下奢泰亡度窮困百姓是以日

蝕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征陛下所親見也今奈何

反復劇于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壘

之士論議通古今喟然動眾心憂國如饑渴者臣未

見也敦外親小童及幸臣董賢等在公門省戶下陛

下欲與此共承天地安海內甚難今世俗謂不智者

為能謂智者為不能昔堯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

吏而眾皆惑古刑人尚服今賞人反惑請寄為奸群

小日進國家空虛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盜賊并

起吏為殘賊歲增于前凡民有七亡陰陽不和水旱

為災一亡也縣官重責更賦租稅二亡也貪吏并公

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強大姓蠶食亡厭四亡也苛吏

繇役失農桑時五亡也部落鼓鳴男女遮迣六亡也

盜賊劫掠取民財物七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

吏毆殺一死也治獄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

盜賊橫發四死也怨讎相殘五死也歲惡饑餓六死

也時氣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欲望國安

誠難民有七死而無一生欲望刑措誠難此非公卿

守相貪殘成化之所致邪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祿

豈有肯加惻隱于細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志但在

營私家稱賓客為奸利而已以茍容曲從為賢以拱

默尸祿為智謂如臣宣等為愚陛下擢臣巖穴誠冀

有益豪毛豈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門之地哉天

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為皇天子下為黎庶父

母為天牧養元元視之當如一合尸鳩之詩今貧民

菜食不厭衣又穿空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為酸

鼻陛下不救將安所歸命乎奈何獨私養外親與幸

臣董賢多賞賜以大萬數使奴從賓客漿酒霍肉蒼

頭廬兒皆用致富非天意也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

封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陛下取

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說民服豈不難哉方陽侯

孫寵宜陵侯息夫躬辨足以移眾強可用獨立奸人

之雄或世尤劇者也宜以時罷退及外親幼童未通

經術者皆宜令休就師傅急征故大司馬傅喜使領

外親故大司空何武師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將軍彭

宣經皆更博士位皆歷三公智謀威信可與建教化

圖安危龔勝為司直郡國皆慎選舉三輔委輸官不

敢為奸可大委任也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海內

失望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眾曾不能忍武等邪

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煲舛?

也上之皇天見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諫諍之臣陛

下茍欲自薄而厚惡臣天下猶不聽也臣雖愚戇獨

不知多受祿賜美食大官廣田宅厚妻子不與惡人

結仇怨以安身邪誠迫大義官以諫諍為職不敢不

竭愚惟陛下少留神明覽五經之文原圣人之至意

深思天地之戒臣宣吶鈍于辭不勝惓惓盡死節而

已上以宣名儒優容之是時郡國地震民訛言行籌

明年正月朔日蝕上乃征孔光免孫寵息夫躬罷侍

中諸曹黃門郎數十人宣復上書言陛下父事天母

事地子養黎民即位以來父虧明母震動子訛言相

驚恐今日蝕于三始誠可畏懼小民正月朔日尚恐

毀敗器物何況于日虧乎陛下深內自責避正殿舉

直言求過失罷退外親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

為光祿大夫發覺孫寵息夫躬過惡免官遣就國眾

庶歙然莫不說喜天人同心人心說則天意解矣乃

二月丙戌白虹虷日連陰不雨此天有憂結未解民

有怨望未塞者也侍中駙馬都尉董賢本無葭莩之

親但以令色諛言自進賞賜亡度竭盡府臧并合三

第尚以為小復壞暴室賢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將作

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賞賜上冢有會輒太官為供海

內貢獻當養一君今反盡之賢家豈天意與民意邪

天不可久負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誠欲哀賢宜

為謝過天地解讎海內免遣就國收乘輿器物還之

縣官如此可以父子終其性命不者海內之所仇未

有得久安者也孫寵息夫躬不宜居國可皆免以視

天下復征何武師丹彭宣傅喜曠然使民易視以應

天心建立大政以興太平之端高門去省戶數十步

求見出入二年未省欲使海瀕仄陋自通遠矣愿賜

數刻之間極竭毣毣之思退入三泉死亡所恨上感

大異納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復為三公拜宣為

司隸時哀帝改司隸校尉但為司隸官比司直丞相

孔光四時行園陵官屬以令行馳道中宣出逢之使

吏鉤止丞相掾史沒入其車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青河县| 德安县| 唐海县| 许昌县| 蓬莱市| 咸丰县| 鄄城县| 光泽县| 南康市| 秦皇岛市| 青铜峡市| 江永县| 佳木斯市| 潮安县| 武平县| 芦溪县| 仲巴县| 南部县| 公安县| 十堰市| 磐安县| 瑞丽市| 通山县| 焉耆| 精河县| 太保市| 衡南县| 湛江市| 岳阳市| 华容县| 儋州市| 巴东县| 麻江县| 中卫市| 汾阳市| 河源市| 榆林市| 黑水县| 阿克| 抚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