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心術:人際關系中的心理策略
最新章節
- 第44章 把握主動出擊的最佳時機和方式(2)
- 第43章 把握主動出擊的最佳時機和方式(1)
- 第42章 運用幽默時的禁忌
- 第41章 打出讓自己勝算的牌(2)
- 第40章 打出讓自己勝算的牌(1)
- 第39章 變出一張“撲克臉”(2)
第1章 前言
攻心為上:人際關系的法寶
讀者朋友們,大人物在與人交往方面要比我們多數人謹慎得多,他們總是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而這些往往都是我們不重視的。他們懂得:只有通過別人的幫助,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大約一刻鐘,赫伯特·胡佛除了說“是”或“不是”之外,其他無法什么也沒說。他雙頰飽滿紅潤,笑容可掬地坐在大安樂椅上干耗時間。“芝加哥每日新聞”的招牌記者保羅·里奇很是擔心。在這里,他又是乘坐胡佛的專列,又是乘坐胡佛的專車,而且現在除胡佛本人之外沒有別人。多么千載難逢的采訪良機!可是他卻一無所獲。
胡佛要么不愿開口,要么不會說話。
里奇接二連三提及胡佛愛談的話題,希望引導他打開話匣子,但都沒有在那雙精明的藍灰色眼睛里激起半點真正的興趣。
里奇現在遇到了一個所有人都曾遇到過的問題。他希望給一個無論年齡還是地位都比自己更大的人留點兒印象,但這個大人物就是不為所動。
里奇怎樣才能讓胡佛打開金口、達到自己目的呢?他無意中用到了采訪常用的一個訣竅,而這次應用純屬偶然。“正當我絕望之極時,”里奇說,“幸運之神前來幫我。我把一件他了如指掌的事描述錯了。”
“列車當時正穿過內華達。”
“我看著窗外毫無生氣的荒野和遠處灰蒙蒙的山巒,說,‘這片土地仍然處在用鋤頭和鐵鏟開墾的年代。’”
胡佛立即接過話茬說:“‘現代方法已經取代了過去那種漫無目的的開墾方式……’此后將近一小時,他都在滔滔不絕地談開墾……話題后來又轉到石油、航空郵件和好幾件其他事情上。”
當時,胡佛是全世界最顯要的人物之一。此時,他正以共和黨總統競選候選人身份前往帕洛阿爾托,參加在那里舉行的公告儀式。在他的專車里,許多身份顯貴的客人正在焦急等待著他。然而,他卻將差不多兩個小時的時間專注于一個幾乎從未謀面的年輕人身上。
里奇給胡佛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達到這一目的,并非為了向胡佛顯示他多么聰明,而恰恰是用了完全相反的方法。通過暴露自己的無知并給胡佛一個糾正的機會,他終于如愿以償。
為什么這個伎倆能在胡佛身上起到顯著效果呢?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并不難,卻能讓我們獲益匪淺。
保羅·里奇無意中采用的方法,只不過是聰明人與人交往過程中運用的諸多方法之一。這些方法雖然簡單,卻不同尋常。我們將要分析和研究的正是這些方法。
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德懷特·莫羅怎樣僅通過提問便吸引和感化了一些頭面人物;本杰明·富蘭克林怎樣通過請對方幫個小忙,便使一位對手變成終生摯友;赫伯特·胡佛怎樣通過假裝善用打字機,為職業生涯奠定基礎;西奧多·羅斯福怎樣通過采用一個多數人都不重視的小伎倆,便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很快變成鐵桿支持者。
在數百件此類有趣的小事中,我們將看到自己每天都遇到的問題,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是怎樣輕松解決的。
在每件小事中,我們都會發現一種感化他人的方法。這些方法既屢試不爽,又簡單易行。我們將了解這些方法起作用的方式,以及如何使其為我們所用。此外,我們還將找到一個被人無數次提及的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偉人和我們區別何在?”
讀者朋友們,大人物在與人交往方面要比我們多數人謹慎得多,他們總是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而這些往往都是我們不重視的。他們懂得:只有通過別人的幫助,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當我們坐下來思考當前面臨的難題以及昔日的成功得失時,難道沒有發現其他人,如某位上司或下屬,某個助手或客戶,某個朋友或親戚,才是產生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嗎?
我們都知道,人,尤其是年輕人,似乎總是因為遇到某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人,從而前途黯淡、事業受挫。這些年輕人并不缺乏成功所需的關鍵品質,如勤奮和誠實,但就是懶得學習與人打交道的藝術。
查爾斯·施瓦布被稱為“美國最偉大的推銷員”長達30余年,這決非偶然;西奧多·羅斯福有“人際交往的天賦”,這決非偶然;歐文·D·揚因善于體察他人難題而知名,這決非偶然;而亨利·福特則由于理解別人的需求和愿望而為人熟知,這也決非偶然。
這些人與人交往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形成并施加對別人的影響力。他們都深諳被圣達菲鐵路公司董事長威廉·斯托雷稱為“馭人之道”的東西。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他們的策略其實非常簡單。然而,多年以來,它總是帶著一種神秘感。
例如,當有人問全美跨國公司負責人馬太·布拉什“贏得成功”的最佳途徑是什么時,他這樣回答:“從成功人士身上學習成功的基本法則,就像你師從音樂大師學音樂一樣。”
毋庸置疑,幾乎所有領導者都掌握了影響和感化他人的相關知識,而這些知識卻很難用語言來表達。
由于跟多數人相比,他們觀察人更仔細。因此,他們對人的本性了解得更深刻。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是通過運用幾條心理法則來影響他人的。但是,他們在仰仗這些法則時,往往又是在尚未完全理解的情況下運用的。通常,他們并不能說清自己運用的法則或原理究竟是什么。
為什么現實生活中,有那么多名人秘書和工作人員自己也前途無量呢?之所以近朱者赤,這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這些名人身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有機會認真觀察自己的“老板”。
塞繆爾·英蘇爾就是這樣為托馬斯·愛迪生服務的。約翰·拉斯科布服務于皮埃勻·杜邦、安德魯·卡內基服務于托馬斯·斯科特、喬治·科特柳服務于西奧多·羅斯福、J·H·巴林格服務于約翰·帕特森、詹姆斯·辛普森服務于馬歇爾·菲爾德,無不如此。
無數著名經理人在事業之初,都曾擔任某位杰出領袖的私人助手。在服務于名人的幕后,他們能夠觀察到這些人真實的馭人之道。
我們將要探索的,正是成功人士的這種個人藝術。我們將發現這些人際策略非常實用。它將幫助我們解決與人交往中的許多問題,而我們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遇到這些問題。
同時,我們盡力將一些實用心理法則與大人物的案例結合在一起,讓讀者更能領會和掌握這些策略,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人際關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