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5評論

第1章 人體的九大體質(陽虛質)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人們向往美食的熱情從未消減,而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貨們開始關注美食和人體健康的內在聯系,中國人向來講求天人合一,信奉藥食同源。作為一個正宗的吃貨,只有對自己的體質有了準確的認知,才能“因人制宜”,在美食界如魚得水。就像《孫子兵法·謀攻篇》所說的那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什么是體質?中醫對體質的論述始于西漢時期的《黃帝內經》,2009年4月9日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了《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的國家標準,將人的體質分為九大類別: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正所謂:“億萬蒼生,九種體質,人各有質,體病相關;體質平和,健康之源,體質偏頗,百病之因。”我們可能會有這種感覺,總覺得身體不舒服,但是找不出原因,無法對癥下藥,殊不知,這是我們的體質在作祟。

辨別體質,從飲食上開始調理,是我們走向健康的第一步。

“陽”在中醫里面主要是指人體溫曖、體格、運動方面的功能。明代醫家張介賓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陽氣非常重要,而陽虛就是陽氣不足導致的形寒肢冷等狀態。

陽虛質的人,表現出這些特質:尤其怕冷,特別是背、腹部,一到冬天,手冷過肘,足冷過膝;總起夜,小便多,清清白白;經常腹瀉,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吃涼的更容易腹瀉;腳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腫脹;低血壓,頭暈,心悸氣短;“腎其華在發”,所以腎氣容易不足的陽虛質會有頭發稀疏、脫發等問題;內向,情緒消沉,容易有抑郁傾向;容易出現耳鳴和色斑;睡眠輕、容易驚醒;常常咬到自己的舌頭;黑眼圈、口唇發暗。因為腎陽虛通常拖累脾胃陽氣而導致脾腎陽虛,眼圈口唇則會反映脾臟的問題;上寒下熱,常牙痛、口臭、面紅油膩、痤瘡、煩躁失眠,同時也有尿頻、夜尿、便爛、腰腿冷痛。這種表現,下寒是真,上熱是假,如果擅自吃清熱解毒敗火藥物,身體會出現不適應感。吃貨們可以對照一下,這些癥狀你是否具備呢?

陽虛質可能是先天不足,但大部分是后天失調所致。陽虛可能來自于下面這些原因:習慣熬夜,睡覺時間晚于23點;喜食生冷,冷飲和涼茶是日常飲品;愛吹空調,離空調太近,或是工作環境濕冷;穿衣太少,長期受涼;過度控制飲食,營養不良;先天遺傳因素,父母為陽虛質;長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清熱解毒中藥等,會損傷陽氣;長久生病也會損傷陽氣;長期大量運動,或喜歡桑拿,出汗過度;汗出當風,大汗淋漓之后,總是要吹風,甚至洗涼水澡。陽虛體質如果不加調理,可能出現脾胃虛寒、宮寒、水腫、色斑、骨質疏松、關節炎等病癥,對人體的傷害極大,陽虛體質在飲食上有諸多禁忌。

陽虛體質的人飲食應當以溫補為主,比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等,阿膠有很好的驅寒功效,按照正確的方法食用可以有效改善陽虛體質,而且春夏是養陽的最佳季節,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最佳效果,民間俗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生姜可以驅寒、祛濕、養陽。

一方面要吃溫補的食物,另一方面,要拒絕生冷、寒涼。寒涼的水果如西瓜、梨等要少吃,能不吃則不吃。綠茶、冷飲、冰箱里剛拿出來的食物一定不要再碰,寒涼對脾胃的傷害非常大。而且,因為陽氣不足,身體代謝水分的能力有限,所以,喝水必須小口、溫飲,大量猛飲、大量喝冰飲會給身體造成負擔,甚至促發痰濕,吃貨們一定得注意。

吃貨福利——適合陽虛體質的食譜和茶飲:

1.首烏大棗粥:取何首烏60克,粳米100克,大棗3~5枚,冰糖適量。擱鍋,加水適量,先煮何首烏,去渣后,加入粳米、大棗、冰糖,文火共煮成粥,早晚分食,每周3~4次。

2.肉桂茶:肉桂2g、花茶3g,用25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在外熱內寒的時節食用可補元陽,暖脾胃,除冷積,通血脈,調理陽虛質易犯的肢冷、腹冷腹瀉、腰痛等癥,最宜小暑時節飲用。

改善陽虛體質小貼士:

1.每天泡腳。泡腳是養陽的最好途徑,水最好沒過膝蓋,水溫40度左右,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祛除濕寒,還能改善睡眠。

2.多做有氧運動。跑步、競走、跳神等有氧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身體各個器官的活動機能,改善陽虛體質,但是運動不能過于劇烈,必須控制好強度和時間。

3.睡眠充足,少熬夜。子夜是養陽的好時機,熬夜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避免,那么一定要在第二天的中午12點到1點之間睡午覺,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4.注意保暖。陽虛體質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切不可只要風度、不要溫度。

品牌:東方資治
上架時間:2015-03-02 09:31:33
本書數字版權由東方資治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乾安县| 宜城市| 新泰市| 安阳县| 措美县| 巴林左旗| 秦安县| 江阴市| 湘潭市| 黄冈市| 华宁县| 淮安市| 无锡市| 新闻| 凤阳县| 依安县| 浮山县| 木里| 老河口市| 双峰县| 诏安县| 宜兴市| 福泉市| 万州区| 蓝山县| 泗阳县| 云林县| 西林县| 丹江口市| 阿拉善盟| 迁西县| 南宁市| 隆尧县| 交口县| 泌阳县| 白水县| 平舆县| 建始县| 昭苏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