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氣虛的說法,最早來自《黃帝內經·素問》:“正氣存內,邪不可千,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就是說,氣足的人,比較容易抵御各種病菌的侵襲,而氣不足的人則容易生出各種各樣的病癥。我們常常疑惑,為什么同在一個辦公室,有的人特別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只是打兩個噴嚏,有的人卻一點也沒受到影響?很顯然,容易生病是因為身體虛弱,而這里所說的“虛弱”其實就是“氣虛”。
氣虛體質的人常常表現為:形體消瘦或者偏胖,四肢肌肉就松軟無力、易下垂,面色多蒼白,頭發無光澤;容易累、體倦乏力;性格沉靜內向,語聲低怯,嚴重的話甚至氣短、懶得說話、咳喘無力;易出虛汗,運動時表現得尤為明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容易心悸怔忡、精神疲憊;免疫力低下,易隨季節變化而患感冒;容易腰膝酸軟、小便頻多,女性易月經不調等等。
氣虛體質一般由以下原因造成:先天原因,母親懷孕時營養不足,或父母有一方是氣虛質;因為大病或者久病而元氣大傷;用腦過度、思慮過度、過于勞形;長期節食,營養欠缺;長期吃冰冷寒涼或者是肥膩的食物,缺少運動;長時間情緒郁結不開心。氣虛體質的人,身體容易肥胖松軟,易患慢性炎癥、高血脂、慢性疲勞綜合征、鼻咽癌等,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氣虛體質的吃貨,飲食上也很有講究。
飲食要有原則。定時定量、少吃零食,多吃性平、偏溫、具有補益作用而且好消化的食物,細嚼慢咽,且不宜過飽;不吃冷飲、冰箱里剛拿出來的食物,免傷脾胃;要多喝溫水,小口慢飲,忌猛飲。
補氣的食材非常多,比如山藥,尤其適合氣虛之人,因為山藥可以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堪稱補氣的佳品。還有花生,花生性平而味甘,早前的《滇南本草》就稱花生可以補中益氣,煮水食用效果更佳。水果當中,葡萄亦是補氣血的首選,葡萄性平,味甘酸,除有益氣作用外,古代醫藥文獻還認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如《本經》說它益氣倍力。《滇南本草》認為葡萄大補氣血。《隨息居飲食譜》亦記載:補氣,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此外,大棗、櫻桃、牛肉、粳米、鱔魚等許多食物都具有補氣的作用,薏米、大黃米、茯苓、無花果等也可以煮粥常吃,煎炸、咸臘、燒烤、冷飲、空心菜、西瓜、香瓜等食物要少吃。吃貨們可以多加研究,日常制作一些適合自己的美食,讓健康美麗由內而外吃出來。
吃貨福利——適合氣虛質的食譜和茶飲:
1.蓮子百合煲瘦肉:原料:百合、蓮子、瘦肉。先將蓮子、百合洗凈加水適量,煮約半小時,豬瘦肉切條放入鍋中煲至熟爛,然后加少許鹽調味即可。百合性質平和,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清熱、清心安神、益氣調中等功效。蓮子,《本草經》說它“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還能靜心安神。這道傳統的中華藥膳尤其適合體虛之人服用。
2.四君子茶:人參3克,白術3克,茯苓3克,甘草3克,花茶3克。用前四位材料熬出的湯汁350毫升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即可。四君子茶有極好的補脾益氣功效,特別適合氣虛質的吃貨們。
改善陽虛體質小貼士:
1.規律運動:選擇緩慢的有氧運動,慢跑,瑜伽,登山,散步等。避免過度運動,加重氣虛體質。
2.起居有常:謹避風寒,不要過勞。不熬夜,細嚼慢咽、七分飽。
3.精神養生:遇事不要考慮過多,學會感受直覺,多移情于琴棋書畫、唱歌跳舞、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