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觀止
(本書已停更,慎看?。。。?
洪武十年。
南京城,水西門大街。
灰褐色的磚石被凈水潑掃得干干凈凈,但依舊難掩歷經(jīng)六朝的風霜。
正如大明王朝初興,洪武帝朱元璋稱帝,一掃前朝蒙元積弊。
可卻也只是換了皇帝,終究還要和士族共天下,籌謀著從勞力者身上,再榨一些油水。
看似嶄新的南京城,依然西山日迫。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一陣陣稚童高聲誦讀,給這南京街巷,平添了幾分生機。
觀止堂內(nèi)。
私塾先生周易望著門外高遠的天空,長嘆了一口氣:
修仙面板?
基礎(chǔ)屬性:長生道果?
穿越到大明兩年了。
周易已經(jīng)接受了穿越這個現(xiàn)實。
可卻接受不了剛出現(xiàn)的“金手指”。
周易作為生于紅旗,長在春風里的好青年。
穿越之前,每每看到華子在明朝開始被西方反超,最終導致百年屈辱。
每每看到新王舊朝如走馬燈,在歷史舞臺上輪番登場,無論興亡,均要苦一苦百姓。
都不禁拍案而起,恨不得穿越到明朝,改寫歷史。
周易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大明,第一瞬間的反應(yīng):
便是要面見洪武皇帝朱元璋,向他坦白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謀求大事。
雖說“開局坦白”這條路九死一生,但若不這樣做,人生不過百年,又怎能改寫歷史?
難道說還要造朱元璋的反不成?
周易可不認為,在洪武初年,有什么辦法能夠動搖朱元璋的統(tǒng)治。
不如想辦法見一面朱元璋!
周易為了面見朱元璋,穿越以來,幸苦謀劃了近兩年。
可在剛剛忽然得知,金手指居然是“修仙面板”。
基礎(chǔ)屬性便是“長生道果”。
對,就是穿越前修仙小說里面經(jīng)常說的長生道果!
若無外力侵擾,長生不死。
這就令周易很是沮喪:
以百年之身,改寫歷史,無異于癡人說夢,只能存在于前世的穿越小說中。
因此,周易不得不面見朱元璋,舍身一賭。
可若是長生之身,穩(wěn)健行事,徐徐圖之,未嘗沒有改寫歷史的可能。
甚至,可以改變未來世界的格局!
并不僅僅是讓華子在近代化中搶跑。
畢竟,近代化,從農(nóng)耕文明、大河文明起步。
與穿越之前的海洋文明領(lǐng)跑,充斥著掠奪與血腥的海洋文明。
將會有極大的不同!
面見朱元璋,坦白穿越者身份,實屬不智。
可是……
“請問這里,可是觀止堂?”
觀止堂外,青衣短褂,一位書童恭聲上前問道。
書童言語間雖是客氣恭謹,但眼角眉梢,卻有著遮掩不住的倨傲。
在遠處,書童的主人捋須微笑。
這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者,手中捧著一冊書卷,書卷的名字赫然正是《古文觀止》。
近些日南京紙貴,皆是因為這本《古文觀止》。
編者觀止堂主人雖是在卷首寫明,這是一本面向初學者的書籍。
但不論是《古文觀止》的選文,還是在選文上面的批注,無不精妙至極。
南京城的讀書人圈子里,一本《古文觀止》,爭相傳閱,一時間,南京紙貴。
“正是。
請問可是要給稚童開蒙?”
觀止堂內(nèi),走出了一位書童,一臉疑惑:
堂外這主仆二人穿得太好了,身份應(yīng)該貴極。
觀止堂的先生,相比門外拜訪的青衣書童,穿著都寒酸太多。
堂外書童輕輕搖頭:
“我們要找觀止堂主人?!?
觀止堂內(nèi)。
周易聽著書童稟報,門外有個自稱宋濂的白胡子老頭,手里捧著《古文觀止》,還帶著個書童來拜訪了。
周易是又高興,又無奈。
高興便是這兩年的的謀劃沒白費,《古文觀止》這個魚餌撒下去,果然有大魚上鉤了。
無奈便是已然得到了長生道果,周易已經(jīng)不想走飛速出名,面見皇帝,坦白穿越者身份,這條九死一生的道路了。
而是要徐徐圖之,穩(wěn)健行事。
這樣一來,周易之前謀劃的很多事情,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成為了阻礙。
周易輕輕嘆了一口氣。
魚餌好撒,可不好收。
宋濂都站在門外面了。
見,還是不見?
這可是宋濂??!
穿越之前,周易對宋濂最初的了解,最深刻的便是“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原因無他,必背課文罷了。
等到年紀大些,讀過《明史》之后,周易才發(fā)現(xiàn),這位在語文課本中毫不起眼的宋濂宋景濂,居然是明初浙東文人的精神領(lǐng)袖、明初最厲害的文臣之一。
最得寵時,甚至被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文臣”。
主修《元史》,參編多個法律禮儀。
更重要的是,宋濂曾被朱元璋請去,給太子朱標做老師!
雖然,近些年宋濂已經(jīng)不比往日,漸漸不再受朱元璋寵愛。
今年晚些就會被退休,過兩年更是險些要被朱元璋做掉。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周易這個區(qū)區(qū)塾師,不想見,便不見的。
周易如果選擇不見,那么就要連夜逃出南京城,找一個深山老林,憑借著長生道果帶來的時間優(yōu)勢,慢慢發(fā)展。
如此規(guī)劃,也未嘗不會對這個世界產(chǎn)生一些積極影響。
周易如果選擇見,便是冒險一賭,風險更高,但應(yīng)該并不致命,收益也是更大:
能夠在文壇揚名!
然后憑借著文壇名聲,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潤物無聲。
周易腦海中回憶著他穿越來兩年間,為了改寫歷史,窮舉出來的無數(shù)可能。
正了正衣冠,大踏步向堂外走去……
等快出門之時,更是改成了碎步小跑,以顯恭敬。
不多時,便來到觀止堂門前。
“晚生周易,不知太史公大駕,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宋濂修過《元史》,因此尊其為“太史公”。
白胡子老頭宋濂微笑還禮。
上下打量著周易,發(fā)現(xiàn)面前的年輕人只不過二十歲上下的年紀,神色中不禁流露出了一絲驚詫。
宋濂在看到《古文觀止》這本書后,拍案稱奇,以為是哪個隱居的大儒所作。
便令手下人打探,觀止堂主人是何人物?
可沒想到,觀止堂主人沒找到,卻在南京城水西門大街尋到了一家學堂,名曰: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