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聽到水西門大街上有一家學堂名曰“觀止”,沒等手下再加打探,便急匆匆地趕來。
《古文觀止》這本書,寫作者非飽讀詩書之人不可。
可面前站著的分明是一個年輕人!
難道說……
宋濂的心一沉,面上依舊微笑:
“觀止堂主人竟然如此年輕,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觀止堂不過是幼兒開蒙之所,晚生周易。”
“老夫托大,便稱呼小周先生了。”
說笑間,周易將宋濂迎到了觀止堂內。
所謂觀止堂,不過是一個三進三出的院子罷了。
最外面便是周易教書開蒙之所。
周易將宋濂讓到了稍里面的書房,書房距離教室不遠,依稀能夠聽到幼童的誦讀之聲。
遭到宋濂訓斥的書童,也隨著主人進到了觀止堂,心中有些疑惑。
如此貧困之地,藏書不過十卷,又怎能寫出《古文觀之》如此的奇文?
也不怪書童嫌貧愛富,明朝初年,是剛從戰亂中走出來的時代。
藏書之貴,并非貧寒之家所能擁有,也是實情。
其實不僅是宋濂的書童做如此想法,就連宋濂心中也十分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小周先生可謂是大明青年一代士子的翹楚啊。
這本《古文觀止》可謂震古爍今。
觀止堂主人,可是此處主人?”
書房內,談論過幾句最近南京城的天氣,宋濂開口試探道。
士子便是讀書人,理論上讀了書便能被稱為士子。
“大明皇帝英明神武,我朝俊杰層出不窮。
周某只是個給稚子開蒙的普通私塾先生,算不算上什么翹楚。”
周易低頭飲了一口茶,沒有否認《古文觀止》是出自他手,謙遜道。
宋濂這人,敬可以,但亦要敬而遠之。
和他走的太近,沒準會被朱元璋盯上。
畢竟,錦衣衛在上,朱元璋在看著你。
“這《古文觀止》,可不是一個普通塾師所能寫的啊。
敢問尊師何人?”
宋濂隨意翻了翻手中的《古文觀止》,尊師兩字咬的格外重些,似笑非笑。
不是普通的塾師?
周易嘴角咧開了一絲微笑,可能出乎宋濂的預料。
《古文觀止》本就是后代兩個落魄塾師吳楚材、吳調侯編寫的。
雖說《古文觀止》是抄了很多明朝中后期文人對歷代古文的集選、點評。
在明朝初年,橫空出世,可謂是石破天驚。
但嚴格意義上講,《古文觀止》說是普通塾師寫作,也并無不可。
這也是周易選擇抄錄《古文觀止》的原因:貼合私塾先生的人設。
“周某自幼隨家父識字,家父也不過一鄉野塾師罷了?!?
周易搖了搖頭,笑道。
雖說周易沒有把實話說全,但所說之言也并非虛假。
周易的穿越之身的生父,就是一位私塾先生,識字讀書,便是父親所授。
可惜沒有渡過元末刀兵之劫難,早早去世。
宋濂心中有些不喜,面前這個年輕人說話像是打太極,坐下喝了半杯茶,也沒弄清楚《古文觀止》到底是不是出自這里。
雖說宋濂面對真正地學問有著足夠的耐心,但也并沒有什么耐心陪著普通的學堂先生喝茶,談論南京城的天氣。
“我家老先生是在問你,《古文觀之》這本書,是不是你們觀止堂的人寫的?”
宋濂的書童忍耐不及,在一旁沖口說道。
“休得無禮?!彼五ハ仁橇R了一句書童,又轉身看向周易,道歉道,“童子粗魯,還望小周先生海涵。”
“無妨?!敝芤灼芬涣丝诓?,看著宋濂微笑。
這句話雖然是童子說的,但未必不是說的宋濂心中所想。
很多時候,書童就是主人的傳聲筒,主人不方便說的,便由書童說,主人不方便做的,便由書童作。
如果事情鬧大了,得罪別人,大可把書童責罰大罵,辦成了事情,又給足了面子。
“《古文觀之》一書,的確并非我的作品,也并非家父的作品?!?
宋濂聽完了周易的話,滿臉失望之色,抬頭看向周易,卻是一愣。
剛才還微笑品茶的年輕人,突然間臉上卻流露出悲痛的神色。
“此乃天賜之物,恕晚生淺薄,寧可它從未出現!”
觀止堂的童子清風,看著自家先生突如其來的感情,又看著面前宋濂和那個童子的震驚,心中發笑:
一年半前以來,自家先生不知犯了什么瘋病,總是會叫著他到書房之中,當面表演各種表情的轉換,還要他評分。
這個悲痛的表情,清風便是從令人尷尬到令人感動的見證人。
“十年前的一天,家父突然開悟,從那天開始。
家父便不理凡俗之事,專心著述,這本書便是整理家父的著作。
家父的手稿中,自號觀止堂主人,并將這本書命名為《古文觀止》,因此晚輩便為了紀念家父,把學堂命名為了觀止堂?!?
這套天人感應的故事,是周易早就謀劃好的。
只不過在這個故事編寫之初,主角不是周易的父親,而是周易本人。
在明朝,朱元璋對上天還是有所敬畏的,這套神神叨叨的故事流傳起來,多半能夠吸引朱元璋的注意,這也是周易想要面見朱元璋的方式之一。
在見到朱元璋之后,憑借著受上天感應一說,把來自未來的事情告知朱元璋,爭取一展胸中抱負。
至于生死,得到長生道果之前的周易,從來都沒有在意過。
大明朝本就醫療衛生極差,再加上周易確實胸中有些穿越帶了的知識加持。
極短的生命,和可能實現的、上限極高的價值相比。
周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生命。
現在,周易獲得了長生道果,無病無災,長生不老,在決策上,自然會更傾向于穩妥一些。
當然了,也不是一點兒風險都不冒,在合理可控的范圍,還是能夠接受的。
周易自然不想要站在明面上,惹人眼球。
至少,周易不期望被朱元璋重用,甚至賜下一個免死金牌。
現在的時間線是洪武十年,只要是置身于政治風暴的重心,就難免接下來的洪武政局波及。
但又想要吃到《古文觀止》一書,帶來文壇揚名的紅利。
改變歷史。
既要又要,實在太費腦筋。
因此周易便想著把神異推到父親身上,言說父親為觀止堂主人,和上天有所感應。
這樣,周易本身受到的關注便會小得多。
另外,若有其他穿越之人,看到了周易的《古文觀止》,也只會以為周易的父親是穿越之人,而非周易本身。
周易只不過是運氣不錯,受到了穿越者父親的遺澤罷了。
至于逝去的父親?
雖說這件事兒并非完全屬實,可給逝去的親人謀得名聲,又何嘗不是一種孝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