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金水河畔
艷陽當空。
金水河繞皇城流淌,然后向東,匯入到秦淮河中。
金水河畔,矗立著一座高樓,名曰“醉仙”。
常日里高朋滿座,熱鬧非凡。
有詩贊曰:
“詔出金錢送酒壚,倚樓盛會集文儒。
江頭魚藻新開宴,苑外鶯花又賜餔。
趙女酒翻歌扇濕,燕姬香襲舞裙纖。
繡筵莫道知音少,司馬能琴絕代無。”
可今日,“醉仙樓”卻是分外安靜,和平日不同。
周易帶著小解縉,沿著河畔行走。
請柬上給的地址,便是“醉仙樓”。
解縉平日里只見過豆腐磨坊,哪里見識過“醉仙樓”。
看著稀奇,大眼睛忽閃忽閃,亮晶晶冒光。
說是高樓,但也不過六七層高矮。
對于見慣了幾百層,真正高樓的周易來說,有些瞧不上眼。
周易帶著小解縉走到“醉仙樓”門口,自有小二上來客氣相迎。
“您可是受邀文會的客人?”
還沒等周易答話,小解縉卻是先搖了搖頭。
小二看著解縉的搖頭,又瞧著周易年少,料想也不是受邀的客人,面色上就沉了幾分:
“您二位要不是受邀的客人,還麻煩您……”
小二還沒等說完,就看到面前長些的年輕人,從懷中取出了一個請柬,連忙住嘴。
周易并不喜歡扮豬吃虎,只覺得麻煩。
周易把請柬遞到小二手上,回頭瞪了一眼解縉,要他老實些。
解縉做了個鬼臉,低聲辯解道:
“這位哥哥問我,是不是受邀請的客人。
我確實不是受邀請的客人,便如實回答了。”
“咱們這個文會,一張請柬只能進一個人,是吧?”
周易也不理會解縉,只是轉(zhuǎn)過頭問向小二,
也不等小二回答,又向解縉說道,
“你便別上樓了,和這位哥哥待在一起吧。”
解縉聽了周易的話,小臉兒直接垮了下來。
小二聽了周易的話,面色也是更苦了些。
讓這個孩子跟他待一起?
小二并不想當這個孩子的保姆。
這孩子,帶著他,是要折壽的。
小二假裝仔細核對請柬,低著頭沒有聽到周易所說。
但看到請柬上的名字之后,愣住了。
周易!
小二雖然不認識周易,可掌柜早就安排下來:
周易這個人是今天的上賓,來了便要直接請到頂層。
直接領(lǐng)到太史公宋濂身邊。
“周先生請。”
小二領(lǐng)著上樓,直接把周易和解縉帶到酒樓最高處。
“醉仙樓”最高層上,宋濂坐在主位。
宋濂一側(cè)的座位上坐著個年輕人,另一側(cè)的座位卻是空著。
“見過太史公。”
周易看到坐在首位的宋濂,忙強上前來幾步,行禮問好。
宋濂微笑著點頭寒暄,又把左側(cè)的年輕人介紹給周易。
原來不是別人,正是胡惟庸的兒子,胡三兒。
胡三兒的大名叫做胡纓,不知為何,平日里稱呼他,都叫胡三兒。
“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啊。
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周易這些話,倒也不是完全的客氣。
穿越之前,周易就久聞胡三兒的大名了,在某種意義上說,胡三的死,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穿越之后,周易也曾經(jīng)聽說過胡三兒的名號,在秦淮河畔的行院里,月生姑娘,據(jù)說便是因為得罪了胡三兒的寵妓,才被發(fā)配去說書。
“這孩子看著可是真機靈。”
宋濂看著小解縉,笑著說道。
“這孩子是我新收的學生,帶來見見世面。”
周易微笑介紹。
解縉上前行禮,乖乖巧巧地站在一邊。
“上酒上菜,奏樂舞蹈!”
胡三兒揮手吩咐道。
所謂文會,總不能是一群文人聚在一起,干巴巴地大眼瞪小眼,寫詩。
李白斗酒詩百篇,是要有酒下肚,才能吞吐文章。
有酒便要有菜,便要有歌舞美人祝酒。
因此,和文會配套的,便是酒肉美食,歌舞美姬。
“久仰觀止堂主人大名,可謂是當世少有的人杰啊。”
胡三兒端了一杯就,敬向周易。
周易毫不猶豫的接住喝了,順便也對胡三兒進行了商業(yè)互吹。
一旁坐著的宋濂,看到周易認下了“觀止堂主人”這個名號,面色有點兒陰沉。
周易和胡三同時把握住了這個細節(jié)。
周易暗暗點頭,人設(shè)要穩(wěn),對自己要狠。
胡三卻是放下心來,他當然知道,周易并非“觀止堂主人”,至少不是寫作《古文觀止》的“觀止堂主人”,但卻一直借著這個名頭晃人。
在南京城的文人圈聲名鵲起,甚至有接近他胡三兒的意思。
再加上昨天晚上枕邊兒,愛妓向他吹枕頭風。
胡三便存著今天要讓周易露點真本事的心思。
若今日周易,不能展露出足夠的才華,對于《古文觀止》真正的作者是誰。
這個流言,慢慢便會傳遍南京城。
胡三又舉杯敬向周易:
“久聞觀止堂主人大才,今日小會,還請觀止堂主人賜作才是。
我聽說,外面有人傳言,《古文觀止》并非先生作品,今日先生可要大戰(zhàn)才華,讓這些鼠輩都閉嘴才是。”
若只說第一句,還算是尋常客氣,但加了第二句,便是故意挑釁。
胡三的意思,便是要周易放下點兒真東西,筆下見真章。
周易心中微惱,這個胡三,不愧是在南京城能飆車致死的蠢材。
分明沒有招惹他,怎么上來就狗咬。
“胡公子不如,替我先考教一下這個學生?”
周易把小解縉往前推了推,意思也很是明顯。
我周易,不是隨隨便便就要展現(xiàn)自己才學的,你要欣賞我的作品,總要拿出點兒東西證明一下自己的審美水平吧。
胡三點頭,他自詡才華,比之周易,不一定能夠勝利。
但和六七歲的幼童相比,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今日文會,我便出一個上聯(lián),如何?”
胡三笑著看向解縉,問道。
解縉忙吞咽了口中的糕點,怯生生點了點頭。
胡三看著窗外,金水河緩緩流淌,河岸邊金錢柳,溪流垂條,到金水河中,心中一動,出了一個上聯(lián):
“金水河邊金錢柳,金錢柳穿金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