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錦衣衛,便是朱元璋設立的皇帝親軍。
錦衣衛除了執行日?;实鄢鲂械陌脖:蛢x仗工作外,還有一部分,是直屬于皇帝的秘密警察。
執行刺探、情報等工作。
和明朝中后期,錦衣衛首領多出于文官,紀律渙散,忠誠不足不同。
洪武年間的錦衣衛,是一支絕對聽從朱元璋命令,行動力和執行力都是頂級的隊伍。
有故事記載:
某一天朱元璋上朝,問太史公宋濂,昨天家里面吃飯,宴請的都是誰???
宋濂一一回答。
朱元璋聽后撫掌大笑,夸贊宋濂沒有欺騙皇帝。
朱元璋能夠準確的得知宋濂酒席宴上的情況,便是依靠著這一支秘密警察部隊——錦衣衛。
也正是如此。
周易不敢和宋濂太過親近,以免被朱元璋盯上。
金鑾殿上,朱元璋把手中毛巾放在銅盆里面,
下意識地從龍書案上取過一個奏疏,看了一眼,便大皺眉頭:
密密麻麻的文字,華麗藻飾的文辭,
芝麻大點兒事,啰里啰唆一大堆!
朱元璋把奏疏放在了桌案上,看著臺階下面的錦衣衛官員,問道:
“宋濂還問了什么?”
“宋濂問周易,為何教稚子讀書?
周易答,為了更好的活著。
宋濂又問周易,只是為了活著?
周易答:
為了人人都能活著,不論是官吏、士子,亦或是販夫走卒、農夫農夫。
都能免受凍餓之苦,頤養天年?!?
錦衣衛武官恭聲回答,甚至連語氣神態,都模仿的惟妙惟肖。
“若是當年咱能夠活著,又怎么會起義兵?
這些貪官污吏,連給咱活著的機會都沒有!”
朱元璋拍案大怒。
至于“活著”,朱元璋的了解,相比宋濂深切地多。
元末大災,幼年朱重八,一家都是因為凍餓、疫病而死。
同時代的宋濂,所謂的求學之苦,也不過是“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再食”便是一天吃兩頓。
無“鮮肥滋味”,也沒有餓著肚子。
比較而言,可能朱重八的童年,三天能吃上兩頓飽飯,就大約算是過年了。
“宋濂去拜訪周易,可是為了一本書?”片刻之后,朱元璋強行平復了心緒,開口問道。
“《古文觀止》,是對古文的輯錄?!?
“如何?”
“下官不懂。
但在士子中,爭相傳閱。”
錦衣衛武官聽著朱元璋要他評價《古文觀止》,黑臉漲得透紅,無奈答道。
“好?!敝煸耙膊浑y為錦衣衛的武官,
“那便給咱拿一本來,咱倒要看看,這為了萬民‘活著’而讀書的人,能做出什么文章來!”
南京城,仁義書肆。
“宋師兄,生意興??!”
周易送別宋濂之后,就給學堂里的學子放了課,連忙跑到仁義書肆來。
書肆的掌柜宋仁義,是周易父親早些年的學生。
宋仁義出身于游商家庭,幼年便隨著父親走南闖北。
讀書識字后,便在南京城開了一家書肆,定居下來。
人如其名,當得上“仁義”二字。
正因如此,周易兩年之前,找到了仁義書肆,把《古文觀止》交到了掌柜宋仁義手中。
如今《古文觀止》攪得南京紙貴,固然因著《古文觀止》本身的質量,但和掌柜宋仁義的售賣,也脫不開關系。
“托小周先生的福?!?
宋仁義聽著店里伙計招呼,小周先生來了,連忙出迎。
宋仁義打心眼里佩服周易,不單單是因為周易是宋仁義老師的兒子,更因著近些年售賣《古文觀止》,賺下了不菲的金銀。
“小周先生,這是去年的賬款。”
宋仁義把周易讓進內室,沏茶寒暄幾句,便開口道。
“相信宋師兄。”桌子上的賬單,周易連看都沒看,放到了一旁。
周易從懷中掏出了一張字條,遞給宋仁義。
“吾文好法唐宋,何為文?
文以載道?!豆盼挠^止》,篇篇均為佳上。
初習文章,觀《古文觀止》,觀之止矣。
宋濂。”
宋仁義神情嚴肅,慢慢讀著字條,讀到最后的落款,不由驚呼出聲。
太史公!
太子之師!
朱元璋口中的開國第一文臣!
宋仁義的手有些顫抖,張嘴出聲,聲音同樣有些顫抖:
“可是,太史公親口說的?”
“不僅是親口說的,還是親筆寫的?!?
“小周先生,這你是如何做到的?”
“咳。”
周易清咳一聲,撓了撓頭。
方才宋濂聽到他“為了活著而讀書”之后,沉默良久,意欲起身。
周易趁著這時候,拿出紙筆,請宋濂親筆寫上了這兩句。
起初宋濂并不想寫這兩句,可周易看著宋濂為難的神色,貼心地側面提點了一句:
整理出家父的“遺物”之后,會第一時間給宋濂太史公送去。
若是不寫……
宋濂聽完,最終還是皺著眉寫了。
“先生若在,定十分欣慰?!?
宋仁義看著眼前的紙條,熱淚盈眶。
在當世,文章詞句,若是得了宋濂如此肯定,那絕對是一件幸事。
“宋師兄,還請麻煩你把這個字條制成雕版,再版時印在書上醒目的位置。”
“定安排手下最好的工匠,小周先生放心便好?!?
見宋仁義點了頭,周易喝了口茶水潤喉,又道:
“《古文觀止》這本書,下次再版,最后六章還請刪去?!?
周易寫的這本《古文觀止》,隨后六章,不僅不是古文,而且還是未來之文。
周易在最后六章,寫了六篇穿越之前的公文范文。
周易知道,雖然大儒宋濂,對《古文觀止》贊不絕口;
但當今洪武皇帝朱元璋,卻是根本瞧不上《古文觀止》里的文章。
但朱元璋對后世的白話公文,卻是一定會感興趣。
原因無他,明朝的公文,文辭可能是真得好,廢話是真得多。
朱元璋農民出身,雖然讀過書,但也沒完全讀過。
這本書寫作之初,周易是為了憑借它,獲得直面朱元璋的機會。
混入文人圈子,大肆宣揚他周易得到了上天的示意,是一個面見朱元璋的方法;
在《古文觀止》中摻雜些現代公文,祈求被朱元璋偶然發現,是面見朱元璋的另一個方法。
周易現在獲得了長生道果,期望穩健行事,緩緩圖之,
自然不希望《古文觀止》中,有能夠吸引朱元璋目光的東西。
畢竟,朱元璋不是宋濂,可不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