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21章 家庭治療需要核查家庭關系和家庭動力
- 第120章 媽媽爸爸的角色和功能對孩子的影響
- 第119章 自閉癥后期康復需要引入家庭治療
- 第118章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同伴關系和建立友誼
- 第117章 孩子建立和發展友誼的規律
- 第116章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做好上幼兒園的心理準備
第1章 序
我之前從事了30多年的法律工作,做過法官,做過律師,對人性有了一定的了解。2002年,機緣巧合,讓我開啟了心理學的學習,到現在快20年的時間了。2008年,我正式開始心理咨詢和家庭治療的工作。其間,接觸了大量的心理學個案,掐指算算,到現在大概有8000小時的心理咨詢累積。在我接觸的這么多的個案里,讓我觸動最大的也許就是自閉癥了。
很多年前,在我還沒有接觸心理學的時候,我一個朋友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但他從來都不會告訴別人,只是把孩子圈在家里,請人看護或者自己在假期時與太太輪流看護。直到后來孩子的癥狀加重,出現了打人的攻擊行為時,他不得不辭去工作,專職在家里看護孩子。但不久悲劇就發生了,他因實在無法忍受看護孩子所帶來的疲憊和消耗,突患心肌梗死先于孩子去世,從此,孩子的癥狀也隨之越發嚴重。這個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以至于我曾一度會和很多家長一樣,一旦提起自閉癥,就會被嚇到,要么認為終身不可治愈,覺得無藥可救,把它視為絕癥;要么就與癡、呆、傻、愚、躁等負面的詞匯聯系在一起;要么就和阿斯伯格、遺傳基因染色體、神經發育等專業術語結合在一起,讓人感覺絕望和冰冷。在我學習和從事心理工作之后,接觸了很多自閉癥的家庭,發現心理學可以真切地幫助、支持甚至改變這些家庭,無論是父母的情緒和壓力管理,還是親子關系、養育方法等多個方面。
那么,如何站在一個新的視角認識自閉癥,如何讓自閉癥家庭在絕望中感受溫暖,在無助中看到希望,這是我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致力于完成的一項長期任務。特別是自2018年我被邀請負責深圳市南山區自閉癥家庭心理關愛工作以來,對自閉癥兒童和家庭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們的家庭結構、養育方式、養育模式以及孩子的外在癥狀,都讓我對自閉癥的認識更加立體,也引發了我對自閉癥成因的更多學習和探索,也希望從自閉癥的癥狀到自閉癥的治療和康復方面,能給家長們提供更多、更加切合實際的理論指導和方法指引。因此,在參考大量的自閉癥文獻的學習中,完成了這本書的創作。
我不是自閉癥的理論和科研工作者,所以,這本書不是理論和科研方面的專業書籍。在寫作過程中,我參考了《變態心理學》《孩子的世界》等著作中所列舉的文獻數據,只是我沒有逐一列出參考文獻的索引。我只希望這本書是從一個心理咨詢師的角度,帶領家長從為人父母的角色來閱讀和解讀自閉癥,而不是站在專業角度去進行研判,目的是讓每個家長把孩子當成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來看待,而不是把孩子當成“有病”的人。我希望讓家長們暫且放下孩子的癥狀帶給他們的焦慮和擔心,這樣會讓每個自閉癥孩子第一時間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放松,也會受到包括父母在內的其他人對他們人性的尊重。因此,我試圖把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從業15年來的學習收獲和實踐經驗,一同分享給自閉癥孩子的家長,期待我們共同學習和探索,給自閉癥孩子在未來的治療和康復上帶入一線曙光。
本書在后期校稿中,獲得了劉俊麗、張建喜、李博、姚舜天、李文濤、潘雪嬌的大力支持,他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讓本書的觀點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方法更加落地和有操作性。在此一并表達我對他們的由衷感謝。
本書能夠出版,要特別感謝深圳市南山區殘疾人聯合會和深圳市南山區慈善會的鼎力協助。他們撥付專項慈善基金,支持深圳市南山區自閉癥家庭和有需要的殘障家庭,享受政府惠民工程和特殊關愛福利,讓深圳市乃至全國的自閉癥家庭共享這份特殊的政府關愛和慈善關懷禮物。
對自閉癥兒童和家庭的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每一個心理學工作者付出專業的努力和持久的愛心,也更需要每個家長抱著強大的耐力和永恒的希望來和我們一起前行。
無論前方有多難,只要內心相信,希望就在眼前!
王劍飛
2020年5月20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