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誰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 父母是最好的治療師:如何面對自閉癥兒童
- 王劍飛
- 1256字
- 2022-11-07 16:49:13
我在上一節中談到一個孩子社會化的發展,離不開他的重要人物以及重要人物和他的關系。我們這一節就聚焦在這個重要人物的概念跟大家再做一些討論。
首先,誰是孩子心中的第一個他人或者重要人物呢?
不言而喻,一個生命的誕生離不開母體。所以,第一個重要人物,不出意外,一定是孩子的媽媽。
那么我們就邀請各位媽媽來回顧一下,在你的孩子從出生到后續的養育是不是由您這樣一個媽媽親自完成整個過程的呢?而這個過程,是否對孩子產生了影響?我們需要考量的是,媽媽跟孩子的穩定性夠不夠,安全性夠不夠,可持續性夠不夠。而這三個部分就決定了孩子能否在心中建立一個由媽媽帶給他的安全基地的這樣一個概念。如果這個安全基地建立起來了,孩子的后天發展就會在安全的心理環境下順利發展他的社交、認知和情感。否則,就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關于這個部分的理論,我們可以通過英國依戀關系理論學者鮑爾比和安斯沃斯的著作進行更加詳盡的了解和學習。依戀理論認為,母嬰關系當中的母親人物是至關重要的。當母親能夠在嬰兒期和兒童期帶給孩子非常穩定的安全情境下的哺育、撫育和養育的話,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就是足夠的,這對孩子后期的社會化的發展,包括孩子重要的人際關系培養和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其次,我們要問的就是,如果媽媽不是在孩子出生以后一直撫養孩子的重要人物,那誰會成為孩子心中的重要人物呢?
有的時候,我們也許自然而然地會想到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爸爸。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要問的就是孩子內心接受嗎?如果孩子內心可接受,是奶奶、外婆、爺爺、爸爸在撫養我,但是他們對我足夠好、足夠穩定、足夠安全、足夠可信任,而且又足夠持久嗎?孩子也許慢慢地會在他的心中建立起一個重要人物的概念,這個人不是媽媽,但勝似媽媽。所以孩子慢慢地就會和這個人建立像和媽媽一樣的重要關系。從而孩子會帶著這種像母嬰關系一樣的感覺,來發展和完成他的心理和神經發育過程。
第三,我們需要問的是,如果孩子既沒有媽媽陪伴在身邊哺育和養育,又沒有像媽媽一樣的奶奶、外婆、爺爺和爸爸這樣的養育者提供長期穩定的撫育和陪伴,那么這個孩子是不是被輪流地放到每個養育者的家庭進行“走親戚”式的養育?也就是說,孩子一段時間被放在奶奶家照看,一段時間又輪換到外婆家照看;或者由奶奶和外婆在不同時段來到孩子的家里照看;或者在不同的時段由不同的保姆或者在不同的環境輪流照看。如果這樣的話,對于孩子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這對孩子內在安全基地的建立和后期社會化發展又會產生怎么樣的影響呢?當孩子在這樣的養育環境中一天天長大,孩子對于“母親人物”的這樣一個客體的恒定性就會產生疑問。孩子在想究竟誰是我的媽媽呢?究竟我該相信誰呢?誰才是真正愛我的那個“媽媽”?所以在孩子后期基于安全感的社會化發展中就會帶來一些影響。對照自閉癥的一個癥狀就是,當看到一個孩子的社會化人際關系和溝通出現障礙時,我們不妨從上述討論中獲得其中一個自閉癥成因的答案。所以,如果母親或者母親人物對于孩子來說是很恒定、很安全、很持續的話,對孩子后期的社會化的發展會有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