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更新時間:2019-10-11 16:59:23
- 三
- 二
- 一
- 劉鴻生任職招商局的一批史料
- 六
- 五
- 四
- 三
- 二
- 一
- 《申報》招商局詞頻研究
- 附錄
- 三 陽明海運戰略創新的時代牽絆
- 二 陽明海運戰略創新的特質
- 一 戰略創新的意義
- 民營化對陽明海運戰略創新的局限分析
- 五
- 四
- 三
- 二
- 一
- 鄭觀應與輪船招商局
- 八 總結
- 七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社會貢獻
- 六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危機管理
- 五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發展背景
- 四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組織架構
- 三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策略對比
- 二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業績比較
- 一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簡介
- 關于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比較
- 三 結語
- 二 日文報紙中所見19世紀初的中國航運及輪船招商局
- 一 近代日本輪船業崛起的四大“跳板”
- 近代日本輪船航運的崛起與輪船招商局
- 五 結論
- 四 招商局收回輪船——“正當交易”風波
- 三 宣戰、局外中立與中美關系
- 二 招商局輪船懸掛美國國旗的買賣
- 一 旗昌洋行和招商局的早期歷史
- 前言
- 中法戰爭時期招商局與旗昌洋行的輪船交易
- 五 時勢多舛,社會多故,招商局、通商銀行在艱難中掙扎前行
- 四 招商局盈利多存通商銀行,在經營活動方面同通商銀行多所配合
- 三 通商銀行總行的籌備開張多得招商局大力協助
- 二 通商銀行的經營管理較多地吸取了招商局“官督商辦”的教訓
- 一 通商銀行籌集股本,招商局認股最多
- 中國通商銀行與輪船招商局關系述論
- 四 結語
- 三 購船
- 二 困境
- 一 引言
- 困境與復興:1933~1934年招商局的庚款購船活動
- 六 結語
- 五 制度變遷中產權、“專用性資產”與治理模式的選擇
- 四 制度變遷中招商局政企關系的嬗遞
- 三 早期輪船招商局經濟績效的分析
- 二 唐廷樞、徐潤主持輪船招商局局務之時的“官進民退”
- 一 輪船招商局早期“官進民退”的路徑選擇
- 制度變遷中招商局政企關系的嬗遞和治理模式的選擇
- 三
- 二
- 一
- 晚清新式企業中的股份制分析
- 四 結論
- 三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企業剩余分配特征
- 二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企業治理結構特征
- 一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產權制度特征
-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企業制度特征(1872~1883)
- 五 結論
- 四 官督商辦企業的負面作用
- 三 官督商辦企業的歷史進步作用
- 二 官督商辦企業的內在矛盾及其改革實踐
- 一 官督商辦企業的創辦原因
- 西方股份公司制度在中國最初的實踐和評價
- 四 結論
- 三 輪船招商局與中國金融組織變遷的特征
- 二 輪船招商局的發展與現代中國金融組織的鋪設
- 一 輪船招商局的設立與近代中國金融組織的衍生
- 輪船招商局與中國金融組織變遷
- 附錄
- 六 融入新時代
- 五 保險是近代以來招商局金融屬性的集中體現
- 四 輪船招商局與各附屬保險公司的關系:從“經創經辦”到獨立
- 三 業務經營的拓展與起伏
- 二 輪船招商局所屬各保險公司的成立及演變過程
- 一 輪船招商局創辦保險企業的緣起
- 招商局所屬各保險公司考
- 三 招商局融資方式變遷的原因
- 二 招商局融資方式的變遷
- 一 近代招商局的發展歷程
- 招商局融資方式變遷研究(1872~1948)
- 五 結語
- 四 招商局的船舶接收工作
- 三 招商局接收敵偽船舶的籌劃
- 二 接收船舶的貪污舞弊
- 一 國民政府接收敵偽資產的失誤
- 招商局與抗戰后船舶接收工作
- 四 小結
- 三 抗日戰爭結束后的招商局輪船公司
- 二 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的輪船業
- 一 序言
- 抗日戰爭結束之后招商局輪船公司的航運活動
- 三 社會責任,企業公民
- 二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和諧企業
- 一 改革與企業文化建設相伴而行
- 改革開放與招商局企業文化建設
- 六 結語
- 五 招商局完全商辦的實現
- 四 招商局對商辦權利的自衛
- 三 招商局完全商辦法律權利的獲得
- 二 清末民初的“官企”改制趨勢
- 一 研究現狀和問題的提出
- 清末民初輪船招商局改歸商辦與官商博弈
- 四 政治
- 三 經濟
- 二 招商局與航運
- 一 蔡增基與《蔡增基回憶錄》
- 從《蔡增基回憶錄》看民國史上的航運、經濟和政治
- 三 招商局商辦時期制度設計缺陷帶來的弊端
- 二 招商局經營的腐敗:以漢口分局為例
- 一 商辦時期招商局的經營狀況
- 試論輪船招商局商辦時期的弊端
- 四 小結
- 三 國際航線經營失敗的原因
- 二 朝野對開拓國際航線的建議
- 一 初期的規劃與安排
- 輪船招商局與國際航線的開拓(1873~1884)
- 四 結論
- 三 戰略與市場:制造大型船用曲軸的努力
- 二 蛻變: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的重組與轉型
- 一 奠基: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形成與發展
- 國企在改革開放中的戰略性
- 三 結語與展望
- 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實施中的國企作用
- 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實施中的國企地位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實施中的國企地位與作用
- 二 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改革應有利于保障人民共同利益進而促進共享發展
- 一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進而壯大國家綜合實力
- 基于壯大國家綜合實力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 三 后起大國視角中的大企業與工業創新:中日比較的一點認識
- 二 日本的工業創新軌跡及其創新中的大企業角色
- 一 問題的提出:對大企業與后起大國的工業創新進行比較研究的理由
- 大企業(國企)與后起大國的工業創新
- 五 國有企業“走出去”的幾點思考
- 四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國有企業“走出去”
- 三 國有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形成和推進
- 二 經濟全球化與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
- 一 引言
- 經濟全球化下的國有企業地位再審視(2002~2012)
- 序 讓創新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 招商局文庫總序
- 《招商局文庫》編輯委員會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書名頁
- 封面
- 封面
- 書名頁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招商局文庫》編輯委員會
- 招商局文庫總序
- 序 讓創新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 經濟全球化下的國有企業地位再審視(2002~2012)
- 一 引言
- 二 經濟全球化與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
- 三 國有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形成和推進
- 四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國有企業“走出去”
- 五 國有企業“走出去”的幾點思考
- 大企業(國企)與后起大國的工業創新
- 一 問題的提出:對大企業與后起大國的工業創新進行比較研究的理由
- 二 日本的工業創新軌跡及其創新中的大企業角色
- 三 后起大國視角中的大企業與工業創新:中日比較的一點認識
- 基于壯大國家綜合實力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 一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進而壯大國家綜合實力
- 二 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改革應有利于保障人民共同利益進而促進共享發展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實施中的國企地位與作用
- 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實施中的國企地位
- 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實施中的國企作用
- 三 結語與展望
- 國企在改革開放中的戰略性
- 一 奠基: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形成與發展
- 二 蛻變: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的重組與轉型
- 三 戰略與市場:制造大型船用曲軸的努力
- 四 結論
- 輪船招商局與國際航線的開拓(1873~1884)
- 一 初期的規劃與安排
- 二 朝野對開拓國際航線的建議
- 三 國際航線經營失敗的原因
- 四 小結
- 試論輪船招商局商辦時期的弊端
- 一 商辦時期招商局的經營狀況
- 二 招商局經營的腐敗:以漢口分局為例
- 三 招商局商辦時期制度設計缺陷帶來的弊端
- 從《蔡增基回憶錄》看民國史上的航運、經濟和政治
- 一 蔡增基與《蔡增基回憶錄》
- 二 招商局與航運
- 三 經濟
- 四 政治
- 清末民初輪船招商局改歸商辦與官商博弈
- 一 研究現狀和問題的提出
- 二 清末民初的“官企”改制趨勢
- 三 招商局完全商辦法律權利的獲得
- 四 招商局對商辦權利的自衛
- 五 招商局完全商辦的實現
- 六 結語
- 改革開放與招商局企業文化建設
- 一 改革與企業文化建設相伴而行
- 二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和諧企業
- 三 社會責任,企業公民
- 抗日戰爭結束之后招商局輪船公司的航運活動
- 一 序言
- 二 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的輪船業
- 三 抗日戰爭結束后的招商局輪船公司
- 四 小結
- 招商局與抗戰后船舶接收工作
- 一 國民政府接收敵偽資產的失誤
- 二 接收船舶的貪污舞弊
- 三 招商局接收敵偽船舶的籌劃
- 四 招商局的船舶接收工作
- 五 結語
- 招商局融資方式變遷研究(1872~1948)
- 一 近代招商局的發展歷程
- 二 招商局融資方式的變遷
- 三 招商局融資方式變遷的原因
- 招商局所屬各保險公司考
- 一 輪船招商局創辦保險企業的緣起
- 二 輪船招商局所屬各保險公司的成立及演變過程
- 三 業務經營的拓展與起伏
- 四 輪船招商局與各附屬保險公司的關系:從“經創經辦”到獨立
- 五 保險是近代以來招商局金融屬性的集中體現
- 六 融入新時代
- 附錄
- 輪船招商局與中國金融組織變遷
- 一 輪船招商局的設立與近代中國金融組織的衍生
- 二 輪船招商局的發展與現代中國金融組織的鋪設
- 三 輪船招商局與中國金融組織變遷的特征
- 四 結論
- 西方股份公司制度在中國最初的實踐和評價
- 一 官督商辦企業的創辦原因
- 二 官督商辦企業的內在矛盾及其改革實踐
- 三 官督商辦企業的歷史進步作用
- 四 官督商辦企業的負面作用
- 五 結論
-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企業制度特征(1872~1883)
- 一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產權制度特征
- 二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企業治理結構特征
- 三 輪船招商局早期的企業剩余分配特征
- 四 結論
- 晚清新式企業中的股份制分析
- 一
- 二
- 三
- 制度變遷中招商局政企關系的嬗遞和治理模式的選擇
- 一 輪船招商局早期“官進民退”的路徑選擇
- 二 唐廷樞、徐潤主持輪船招商局局務之時的“官進民退”
- 三 早期輪船招商局經濟績效的分析
- 四 制度變遷中招商局政企關系的嬗遞
- 五 制度變遷中產權、“專用性資產”與治理模式的選擇
- 六 結語
- 困境與復興:1933~1934年招商局的庚款購船活動
- 一 引言
- 二 困境
- 三 購船
- 四 結語
- 中國通商銀行與輪船招商局關系述論
- 一 通商銀行籌集股本,招商局認股最多
- 二 通商銀行的經營管理較多地吸取了招商局“官督商辦”的教訓
- 三 通商銀行總行的籌備開張多得招商局大力協助
- 四 招商局盈利多存通商銀行,在經營活動方面同通商銀行多所配合
- 五 時勢多舛,社會多故,招商局、通商銀行在艱難中掙扎前行
- 中法戰爭時期招商局與旗昌洋行的輪船交易
- 前言
- 一 旗昌洋行和招商局的早期歷史
- 二 招商局輪船懸掛美國國旗的買賣
- 三 宣戰、局外中立與中美關系
- 四 招商局收回輪船——“正當交易”風波
- 五 結論
- 近代日本輪船航運的崛起與輪船招商局
- 一 近代日本輪船業崛起的四大“跳板”
- 二 日文報紙中所見19世紀初的中國航運及輪船招商局
- 三 結語
- 關于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比較
- 一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簡介
- 二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業績比較
- 三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策略對比
- 四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組織架構
- 五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發展背景
- 六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危機管理
- 七 招商局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社會貢獻
- 八 總結
- 鄭觀應與輪船招商局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民營化對陽明海運戰略創新的局限分析
- 一 戰略創新的意義
- 二 陽明海運戰略創新的特質
- 三 陽明海運戰略創新的時代牽絆
- 附錄
- 《申報》招商局詞頻研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劉鴻生任職招商局的一批史料
- 一
- 二
- 三
- 內容簡介 更新時間:2019-10-11 16: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