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 讓創新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李建紅

在黨的十九大剛剛勝利閉幕之際,由招商局集團、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和中國經濟史學會共同舉辦的“招商局歷史與創新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適逢其時,具有重要意義。

舉辦“招商局歷史與創新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是紀念招商局創立145周年的一項重大活動,無論是對招商局還是對學術界都是一件盛事。“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回旋詩。”研究歷史能經世致用、預見未來。我相信,通過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學者的智慧碰撞和探討分享歷史研究成果,必將有力促進招商局史的研究邁上新臺階,進一步豐富中國當代經濟史的相關內容,更會為招商局未來的創新發展帶來許多重要啟迪。

研討會以“招商局歷史與創新發展”為主題,既具有歷史意義又具有現實意義,既具有學術性又具有社會性。創新是國家強盛之基、民族進步之魂。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創新為人類帶來福祉,創新改變著世界的容顏,創新也是國家之間競爭的利器。在近代發展進程中,因為墨守成規、缺乏創新,中國與兩次工業革命都失之交臂,導致近代相當長的時期國家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社會發展困難重重。隨著中國打開開放的大門,堅定走改革創新的發展之路,國家各項事業重新煥發生機。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創新擺到了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力推動了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我們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的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刻,黨的十九大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因此,關注創新發展這一主題,是時代賦予招商局的使命。同時,作為中國走創新之路最早的企業,招商局更有責任與學界同人一同推動這一主題的研究。

一 企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體,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主要源于發揮了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的低成本優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在國際上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由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轉換,是當前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戰略選擇。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基本細胞,是市場的主體,是技術需求選擇、技術項目確定的主體,是技術創新投入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的主體。企業興則經濟興。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就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目前,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既是產品、技術、市場的競爭,也是人才、創新活力、創新動力的較量。企業要打造適應市場化要求的體制機制,通過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的不斷變革,形成萬馬奔騰的創新局面;通過運用新技術,發展新產業,培育新業態,提升市場競爭力。實踐證明,具備新思路、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制度的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會贏得更多利潤和長久發展。因此,企業價值的實現不單是通過與利益相關者的合作而獲得,更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創新能力;創新發展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徑,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

二 招商局因創新而生,因創新而興,創新是招商局基業常青的動力之源

近代中國,西學東漸,列強橫行踐踏山河,使得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成為時代主題。在這個特殊背景下誕生的中國第一家民族工商企業——輪船招商局,肩負著學習西方先進科技、自強求富的使命,其發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創新。

1.招商局以創新推動中國近代化歷史進程

1872年,招商局向大英輪船公司購買第一艘局輪“伊敦”號,開啟了中國航運的蒸汽時代;1873年,招商局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商業船隊,開辟了第一條近海商業航線,打破了外國商船對中國江海航權的壟斷。從此,中國航運業開啟了與外國全面競爭的近代化歷史進程,這是招商局向西方學習工業化,走創新之路的開端。

在招商局創辦之前,中國只有官辦的軍用工業這一種產業類型;招商局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的現代性工業有了新的實現途徑,即股份制。招商局通過廣泛招商募股,先后創辦了與航運密切相關的保險、銀行、礦冶、工業制造等附屬企業,使民族工商業很快成為與軍用工業并駕齊驅的一翼,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工業化的發展。

以招商局為代表的洋務企業凝聚了一批如唐廷樞、盛宣懷、徐潤、鄭觀應這樣的優秀經營管理人才。他們為中國近代化做出的貢獻證明,人才是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最為關鍵的要素。因此,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招商局還以多種方式捐助新式教育、興辦新式學校、推動幼童出洋留學,為國家在各個領域培養社會精英,創新教育,推動人才培育近代化。

可見,創辦招商局是洋務派仁人志士“開辦洋務四十年來最得手之文字”,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探尋國家轉貧為富、轉弱為強之路的關鍵之舉,是中國近現代進程開啟階段一件有標志性意義的大事。

2.招商局以創新啟動中國改革開放的引擎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每次大的時代變革面前,招商局都能把握大勢、勇立潮頭,以創新的精神和氣魄應對時代變化、適應時代需要。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步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在迎接新的歷史變革之際,招商局再次以創新的企業氣質,開辟了中國經濟改革的第一塊試驗田——蛇口工業區,面向香港和世界,開招商引資之先河。招商局再次擔當起國家建設的排頭兵,鳴響了經濟改革的第一炮,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引擎。

在開發蛇口之初,招商局率先開展觀念創新,大力倡導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時間觀念、競爭觀念、市場觀念、契約觀念、績效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等,成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精神力量。1982年,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在短時間內傳遍大江南北,被譽為“沖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

在計劃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大環境下,開展體制創新,創造市場經濟環境,按經濟規律辦事。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率先突破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打破“大鍋飯”,引入了市場經濟。超產獎勵制、工程招標制、住房商品化、干部聘任制、工資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在國內首開先河。這些創新制度在蛇口率先培育出市場經濟的土壤,為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提供了鮮活樣板和改革示范,為引導中國全面開展改革開放,深入開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探索了路徑。

以蛇口工業區為基礎,相繼開拓港口、地產、金融、貿易等業務,積極進行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招商局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組建了目前全球最大集裝箱制造商——中集集團,在香港也開始恢復建立船隊,發展航運業務。隨著產業多元化發展,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招商局從一家單一航運企業迅速發展成為綜合性的企業集團,為新世紀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大力倡導敢闖敢試,實干進取,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現代企業和企業家。招商局在思想上、制度上、產業上的創新適應了市場經濟要求和自身發展,形成了新型的經濟關系,它以市場的邏輯和力量有效地培育了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南玻等一批行業骨干企業,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領軍者。不僅如此,依托蛇口工業區濃郁的創新氛圍,還先后走出了金蝶軟件、華為、TCL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直到今天,蛇口依然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是單位面積培育知名企業和企業家最多的地方,許多研究當代經濟的學者將這一經濟現象稱為“蛇口模式”,將創新推動發展這一內在規律稱為“蛇口基因”。

3.招商局以創新引領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方向

以創新的精神緊跟時代的步伐,以變應變、變于變前是招商局所堅守的企業氣質。2016年,創新發展被招商局集團定為“十三五”發展戰略中“四輪驅動”之一,集團大力實施產融結合、產城聯動、產網融合和科技創新,同時還圍繞“產業+互聯網”,積極打造綜合港口生態圈、智能交通生態圈、特色金融生態圈、智慧社區(園區)生態圈、供應鏈物流生態圈、航運及航運服務生態圈,創新舉措接連落實,在企業定位、經營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頻出碩果。

招商局以港航業起家,順應經濟規律逐漸發展出綜合交通、地產開發、金融服務“三大主業”,再到今天形成的實業經營、金融服務和投資與資本運營“三大平臺”,以及航運物流、基礎設施與裝備制造、特色金融、城市與園區綜合開發等業務板塊的綜合立體化資源配置,這是招商局堅守主業、適度多元、不斷創新、歷練而成的新的定位。

在經營管理上,招商局緊跟國企改革的步伐,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真抓實干,以市場化為核心應對新時期的機遇和挑戰。今天的招商局集團資產規模超過7萬億元,年收入達到5000億元,年利潤總額突破1100億元,并連續13年榮獲國務院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A級,成為連續四個任期業績優秀企業。招商局集團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依賴于圍繞市場化在管理模式上進行的不斷創新。近幾年,招商局規范市場化法人治理結構、堅持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建立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模式、推進市場化的創新轉型方式、加快市場化的國際網絡布局。開放、創新的管理模式拓寬了招商局自身的發展路徑,成為招商局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支撐。

在商業模式上,招商局不斷推陳出新,孕育出一批“世界一流,中國領先”的產業雛形。商業世界正處于一個大變革時代,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和投融資模式是招商局拓寬商業資本的重要渠道,如2016年招商局仁和保險獲準復牌,這是招商局進一步推進“產融結合”模式的重要成果,對于優化集團資本與財務結構、完善金融領域布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樣在2016年,招商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開港,成為引領全國郵輪旅游發展的先行區,進一步鞏固了招商局集團發展服務經濟的優勢地位,為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持續動力。

三 進入新時代,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讓創新成為引領招商局發展的第一動力

縱觀人類的工業化進程,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造就了一批工業強國,同時誕生出眾多偉大的企業。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重塑我們的世界,在這個大變革的新時代,創新就是創未來。當前,我國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面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局面。正在孕育興起和交互影響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我們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若能占領先機,就能獲得優勢,贏得未來。因此,創新事關國家前途命運,讓創新成為企業的動力之源,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依托,是中國實現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21世紀,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拓展海洋戰略空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對于以港航起家、因海而生、與海相伴的招商局來說,這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是招商局加強國際布局的大好機會。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招商局把多年發展積累的蛇口“前港-中區-后城”商業模式,復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并在產業、城市、文化等各個方面與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合作,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著眼全球市場,我們提出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地推動創新戰略落地,以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全方位創新,加快形成協同、高效、開放的集團創新體系,實現集團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低成本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從粗放增長向綠色集約發展轉變。潮流如斯,勢難阻遏,招商局之所以歷經三個世紀而常青不老,源于招商局的基因中深埋的應變、創新的種子。我們要繼續點燃創新的火種,為招商局未來的新產業、新市場、新業務構筑更強有力的支撐。

今天,我們在這里討論“招商局歷史與創新發展”,就是討論招商局的未來,討論中國經濟的未來。在時代巨變面前,企業的發展需要新的邏輯、新的思路,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各位學者能夠提供新的視角、新的框架,給我們啟迪和指引,讓招商局這艘百年巨輪行得更穩、更遠!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中國企業,關注創新驅動發展,使創新成為以招商局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特征、文化和信仰,成為中國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立身之本、強身之道,共同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

李建紅 現任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局仁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董事。此前在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工作期間,曾任中遠南通船廠廠長,中遠工業公司總經理,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助理、總經濟師、副總裁,兼任中遠投資(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長、遠洋地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方董事長等職務。英國東倫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碩士,高級經濟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洞头县| 中西区| 达拉特旗| 福安市| 巨野县| 惠东县| 景洪市| 乌鲁木齐市| 襄垣县| 通州区| 五家渠市| 门源| 灌阳县| 白山市| 任丘市| 巴东县| 历史| 巢湖市| 阳曲县| 乐清市| 镇巴县| 武汉市| 丰台区| 全南县| 溧水县| 黎平县| 东海县| 开江县| 邢台市| 神农架林区| 湘西| 响水县| 宜春市| 忻城县| 宜都市| 清徐县| 武城县| 宜州市| 高雄县|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