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代說岳:岳飛真?zhèn)?
最新章節(jié)
- 第38章 棄校習(xí)武 偷借兵書
- 第37章 棄校習(xí)武 皇帝也賣國
- 第36章 上流下流 盧溝橋之夢
- 第35章 上流下流 出使契丹
- 第34章 甜讀詩書 大膽天下去得
- 第33章 初試武藝 第五號弓
第1章 混帳世界 不幸也相同
且說洪生把渾家拖到黃河岸邊,狠狠地棄在那里。遂轉(zhuǎn)身回家,感覺手里毛絨絨的不清爽,一看才發(fā)覺拉脫了渾家一撮頭發(fā)。洪生連忙搓手、擺手要甩掉它,哪知洪生本是汗手,又把一個大活人拖了一里多路遠(yuǎn),每個汗毛都滲著汗,哪里甩它得掉。只好蹲在地上,雙手在路邊的野草上擦來抹去,折騰了一陣,總算把手上的頭發(fā)弄掉,起身獨自回家了。
那小黑犬不依,跟他撕咬起來。追纏了一段路,那犬好像不放心僧氏母女,又轉(zhuǎn)身回到了她們身邊。
洪生狼狽而歸。一進(jìn)門,見了那娼婦,洪生換成笑臉,問那娼婦道:
“這樣夠不?”
那女子笑而不語,把腦袋微偏,把眼斜皺了皺,轉(zhuǎn)身入內(nèi)去了。
。。。。。。
可憐那僧氏無可奈何,母女二人坐在河岸上,望著那點紅披綠的水鳥成群結(jié)隊,五彩斑斕的鴛鴦成對交頸,俱歡然水中。自慚人命不如野鳥,又想起幼時父母何等珍惜,今日被人拋之如破鞋,棄之如廢物,僧氏恨了又想,想了又恨。
她望著奔騰不息,滾滾北流的河水,尋思了一回,道:
“兒啊,你父親到底容不得我,又沒個投奔處, 教我們哪里去好?我是不要這性命了!”
欲尋個自盡,低頭看看爬到懷里啼哭的女兒,又不舍得。此時無計可施,只得回轉(zhuǎn)念頭發(fā)個狠,道:
“兒啊,你長大了,若也受我這般怨氣苦楚,活著又有甚么意思?索性與娘一同尋個旋渦,沉河而死,免得心中兩相記掛。”
“死了,一了百了!”
她把牙一咬,雙手抱起女兒,生怕自己又想轉(zhuǎn)來,急急起身奔到水邊。那犬低著頭,跟在左右,也要隨著沒水。
恰待攛下河去,離僧氏三四十步處,有一個婦人,年約二十六、七歲,抱著一個一歲多的男孩,興沖沖走來。見有人抱著小孩忙忙赴水自盡,這婦人著了忙,不由往前極力奔走。趕至僧氏身后,一把扯住她的衣裳,使了個暗勁拉轉(zhuǎn)身來一看,卻是僧氏,大驚道:
“是你???你赴水尋死做甚么?快不要起這個念頭!”
見僧氏目光有些呆滯,毫無表情,那婦人有些慌了,趕緊說道:
“你認(rèn)得我不?我是對河的麒麟東村上官家的女兒,我們是鄰村人。想必你是個不好閑走動、閑打聽的,故你不認(rèn)識我。我卻認(rèn)識你,當(dāng)初,你從湯陰縣城嫁過來,乘驢出行時,頭戴帷帽,身著印花羅百褶裙,足履繡花,身上抹香。見你走過,我在你身后聞著余香,把你做仙女來羨慕的。又因你是城里人,自覺攀陪你不著,至今不曾攀談來往?!銜缘貌唬?因你漂亮又時尚,我們大河兩岸,多少村女艷羨你,多少后生男子遐想你。他們洪家也因有你被人高看一眼?!?
那婦人邊說邊抓住僧氏的手慢慢往岸上拉。
岸邊深埋一塊巨石,露出地面三尺多高。據(jù)說大禹在此治水時,系舟上岸后,常坐在此石上小息。那婦人領(lǐng)著僧氏來到此石旁,面水而坐,問道:
“為何要尋短見?”
僧氏不覺淚下交頤,開言不得。
那婦人見僧氏頭上的新傷正在滲血,心甚惻然,想極力安慰她,卻不知起因, 只好說起自己的不幸:
“說來有辱尊聽,我十七歲嫁到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姚家。自打進(jìn)夫家,一心向著夫家,勤勤儉儉。有時還順手牽羊,從娘家拿些物事與夫家。不想,來年秋天,正是綢下機(jī),糧入倉的時節(jié),只因多打了四石麥子,我真地不虛說,就多打了四石麥子,哪知禍水打上身來,我丈夫等不及換季,就納一小妾進(jìn)門?!?
僧氏這才接口開言道:
“這個我信。多打四石麥子納妾,還不算最過分的。我還見過因多打四斗麥子,就納妾的。”
那婦人見僧氏開了腔,有些放心了,道:
“那小妾在進(jìn)門之前,就和我丈夫勾搭上了的。進(jìn)門后,終日撒癡撒嬌。見我在跟前,分外與我丈夫肉麻來慪我。又是給我丈夫斟酒,又是把菜肉往他口中塞。酒醉飯飽后,青天白日里,扯著我丈夫去睡覺。起初,我只是忍著,不想撕破臉皮,把事情弄僵。也不四處對人訴說,免得滿城風(fēng)雨。畢竟念著夫妻的情分,指望丈夫念我賢惠不妒,會施些恩愛。那小妾見我丈夫?qū)λ闈?,好生輕覷我。里中之人見我丈夫娶了妾,都喚我上官大娘,那小妾卻喚我‘喂’。 一日,她輕口輕舌地冒犯我,我十分不堪,罵詈起來。實在嗔惱不過,一把扯住丈夫的雙袖哭嚷,哪知我丈夫是個沒仁心的,不怕負(fù)人。他把袍袖一摔,我閃得一跌,他卻狠狠地走開了?,F(xiàn)在想來,也不曉得我丈夫私下與她是怎地鄙賤我,來討好她的。你看我八月中秋還在路上奔走,不也是在夫家過得沒甚意思,只好回娘家過中秋節(jié),圖個溫暖。好在我兄嫂人好,善待我,爹娘自不必說。我要像你這樣尋短見,都死過一百回了。”
這上官大娘并不傷心落淚,好像在敘說別人的事情,不但不求安慰,反而追問道:
“你有甚么經(jīng)受不起的大事?說出來,把它了結(ji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