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棄校習武 偷借兵書
- 后代說岳:岳飛真傳
- Ritaaa
- 1842字
- 2008-11-24 13:55:53
眾村童不以為意,說道:
“有什么好苦惱的?我們又不去從軍打仗。何況你已經讀了不少經書。。。。。。”
岳飛不耐煩聽下去,搶答道:
“大丈夫當文武雙全,謀勇兼備,豈可只讀經書!”
岳飛此言一出,在場村童,莫不沉吟。
一個名叫周彥的小孩,忽對岳飛說道:
“我奶奶家里藏有兵書。是我大伯的。不知是不是《孫子兵法》。”
他說的大伯就是鄉中豪杰周同。
岳飛聽說鄉豪周同家有兵書,問是否可以借來一閱?
“大伯不在家,奶奶肯定不會借給小孩子家的。”
“你就悄悄地拿出來借給我,我速閱后,立刻還你。”
“奶奶怕書遭水淹,令我父親把書裝在鐵匣中,擱在隔墻的上面。我若去取,要搬動梯子,我奶奶會發覺的。”
“你奶奶眼瞎,如何看得見你在干什么?”
“我奶奶的耳朵特別靈。”
“我有辦法。”岳飛附耳低語,說服了周彥,邀了一群孩子假裝去他家玩耍,與周彥一起來到周齋。他們輕手輕腳剛跨進門檻,奶奶警覺地問道:
“哪個?”
“是我,奶奶。”
“不止你一個,都是些什么人?”
“奶奶,是我,五郎。”岳飛說完,便給這群孩子使了個眼色,一起拍手高唱快快歌起來。周侄乘亂搬梯子爬上墻,取下兵書。岳飛接過來一看,是一套《武經七書》。《武經七書》是宋朝兵法叢書,《孫子兵法》是《武經七書》之一。
此時,岳飛并不知道《武經七書》為何物,急忙在這迭書中,翻找《孫子兵法》,面上一本,名為《李衛公問對》,下一本是《尉繚子》,又下一本是《三略》,再下一本是《司馬法》、《六韜》、《吳子兵法》,最后一本就是他要找的《孫子兵法》。岳飛舉手加額,叫聲:“慚愧!”遂取出兵法,歡喜無限:
“此書是兵學圣典,今天遇到何不是緣分?”
“限三日借閱。三日之內,必須歸還。”周彥生怕日久被大人發現后挨打,臨別,面有難色地對岳飛道。
岳飛頻頻點頭,拿著書匆匆離開。出了周家的門,邊走邊翻看,觸目見其幽思奧想,暗暗稱奇:
“的確是本奇書,值得用心鉆研。前輩有云:讀才子奇文,一毫性急不得。”
鄉野孩子,難得有書可讀。岳飛本愛讀書,一遇到好書,必柄燭夜讀,常常達旦不寐,讀得書角卷翹。
這本《孫子兵法》因催得急,岳飛決定先抄下,再把手抄本來,細細地研讀。
他將書拿回家中,把它放在桌上,展開從頭抄寫。《孫子兵法》全書共有十三篇,說的是治軍之道,用兵之法。岳飛初抄《始計篇》,沒抄幾行,就抄到了“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滿心歡喜,拍手道:
“巨增智慧!”
止不住七行俱下地往前讀了起來,如緣身入寶山,遍地琳瑯,目不暇接。
吃了晚飯,岳飛又徑直來到書房,點起燭來,連夜伏案抄寫。
“五郎,什么書?抄得這樣投入。”姚氏臨睡前,探望岳飛,他渾然不知:
“啊?娘來了?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好書!好多名言粹語,知名典故,皆出自《孫子兵法》。諸如:不戰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戰不貽,等等,婦孺皆知。”
此時,姚氏見燭臺上的蠟燭即將燃盡,岳飛未有閉書睡覺之意,便叮囑道:
“五郎,夜晚讀書以燃完一支蠟為度。”
說罷,端著蠟燭,自去臥室歇息了。
村里早已一片寂靜,岳家舉家也都睡了。岳飛繼續抄寫,燃完一支蠟燭后,他又點上油燈,繼續抄讀。惟有墻上懸掛著《孔子像》與他為伴。
姚氏一覺醒來,發現岳飛屋里的燈還亮著,于是就披衣起床,推門看時,岳飛仍舊伏在案上寫字,心疼地說道:
“兒啊,已經半夜了,別抄了,趕快收拾一下睡覺去吧。”
“半夜了嗎?我抄得正起勁呢。您先睡吧,我還要多抄一些才睡。”
姚氏發現,一只蠟盡,岳飛又換上油燈,說道:
“我兒,你發奮苦讀,為娘的無限歡喜。只是熬夜太久會弄壞眼睛的。四十年前,有一位智巧、神算的大天文歷法家,名衛樸。他能直接以口算推算出古今日月食。不幸家境貧寒,白天干活,晚上讀書。久而久之,那昏暗的油燈致使他雙目失明,那年才30歲時,連種地都不行了,不得已在鎮上一座破廟里給人占卜算命,糊口度日。可憐可惜。”
“娘,兒沒有故意違背母親的教誨的意思,只是不明白為什么人們總說‘苦讀’。在兒看來,讀書,就是聆聽圣賢的聲音,就是欣賞英雄豪杰的壯舉,就是獲悉士大夫的智慧。娘,兒不是苦讀,是神游。這本《孫子兵法》,真是觸目珠瑯,我是不配坐著讀的,應該跪著讀。我坐著讀它,已經很不恭謹了,就是雙目失明,我也愿意!”
聽了岳飛一番話,又見兒子半夜讀書,深得至樂,姚氏喜憂參半。見阻止不住,只得任他,自己回房間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