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身體對每個人來說都意義重大,人們必須正確地使用它,它才會更好地工作。如果身體使用不當,則會埋下很多健康隱患,帶來很多健康問題。怎樣才算正確的使用我們的身體呢?當然要先了解它。本書分為三篇:不可不知的人體奧秘,介紹了人的生理、感官、思維、情感和保健等各個方面的知識;不可思議的人體之謎,講述了很多讓人難以置信的關于身體的傳奇故事;我們的身體是如何工作的,則周詳而又輕松地解密了我們的身體,讓你一眼看穿身體的奧秘。
朱立春編著 ·人類故事 ·13.2萬字
民間故事,是中華各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也是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蘊含著崇高的思想和美麗的故事,還能給人知識、智慧,更能從中看見不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和中華文化的絢爛多彩。《中國民間故事》收錄了包括漢族、傣族、白族、回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在內的數十篇民間故事。將中華各族的歷史文化、生活風俗、道德情感等融入故事中,使讀者在閱讀中,增強民族文化認知,提升民族認同感,塑造優良的民族品質。
謝桂梅 ·人類故事 ·8.8萬字
人體科學是研究人體的功能,如何保護人體的功能,并進一步發展人體潛在功能,發揮人的潛力,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于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苗桂芳主編 ·人類故事 ·7.6萬字
統計學之所以被濫用、誤用,其實是因為它太有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改變了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是一部統計學的史詩。一百多年來,統計學從無到有,以至于蔚為壯觀。一部統計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革新現有科學體系的歷史。本書深入淺出地描繪了這一歷程,為讀者奉獻了一場思想的饕餮盛宴。這是一部關于叱咤風云的統計學學霸的傳奇故事書。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時代,一張張臉孔如流水般掠過。在英國劍橋的某個午后,有位女士聲稱,把茶加到牛奶里,和把牛奶加到茶里,兩種方法調出來的下午茶喝起來味道不同。在座的科學家都對她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有位來訪的瘦小紳士,R.A.費希爾,提議要用科學的方法,來檢驗這位女士的假設……本書以這位喝下午茶的英國女士為起點,帶領讀者一一回顧“統計”這門應用范圍最廣的科學,了解若干重要理論的發展過程與應用,親近那些隱身幕后的統計學家,看看統計究竟為今天這個世界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這是一部人工智能時代不容錯過的實用之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甚至認為,人工智能不過是統計學的延伸,能切實地在日常生活中訓練統計思維的人將會更好地享受世界。
(美)戴維·薩爾斯伯格 ·人類故事 ·16.3萬字
發生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點,并導致了深遠的社會變革。隨著革命性制造技術的出現,生產率迅速提高,蒸汽機成為可靠動力的來源,最初一批鐵路為工業建設提供支撐。人們從農業轉向工商業,城市不斷發展,但污染和擁擠環境帶來的疾病也成為了新的問題。許多人因為新機器的誕生失去了工作,另一方面,工廠的工作條件和工資水平也十分堪憂。隨著中產階級的繁榮,工人群體動蕩不安,對工人的剝削導致了工會和抗議運動的發展。本書分析了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特征,以及工業化向其他國家擴散的過程。作者還關注了技術和商業組織的變化及其對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的影響。
(英)羅伯特·C.艾倫 ·人類故事 ·6.7萬字
想象一下,你的曾祖父揣著叮當作響的銀元走在回家路上,那是他第一次領到“月錢”。而你的外婆,正用布滿老繭的手指,把“三十六塊五”的工資條和花花綠綠的糧票仔細包進手帕里。到了你父親年輕時,他會在每月十五號,把那個神秘的牛皮信封對著陽光照了又照。這些薄薄的紙片,記錄著每個時代最真實的生存智慧。糧票年代的主婦們,能把一張工資單拆解成“買米錢”“扯布錢”和“娃娃的鉛筆錢”。九十年代的打工仔,會對著工資條上突然多出來的“獎金”欄傻笑半天。而今天的年輕人,則要對著手機里那個永遠看不懂的“稅前稅后”數字發愁。從銅錢到銀元,從糧票到電子支付,變的只是數字的模樣,不變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些藏在工資單邊角的小秘密——可能是給孩子買糖的承諾,可能是存錢買自行車的計劃,都在訴說著比數字更動人的故事。記住,我們不是在數錢,而是在打撈記憶。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始這場奇妙的“數錢”之旅吧!
周和編著 ·人類故事 ·1.8萬字
從變聲長痘到臉紅心跳,笑著笑著解決青春期困擾!讀爆笑漫畫懂身體變化,全解青少年生理知識。通過手繪漫畫的形式,陳磊(混子哥)及其半小時漫畫團隊為青少年讀者講解了青春期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識和常見誤區:大姨媽其實是卵子婚房的拆遷;乳房的長大是激素兩姐妹的艱辛創業史;青春痘是雄激素引發的一場“慘案”,本來保護皮膚的皮脂變成了免疫戰爭的導火索;精子的成長需要經過的考核不比高考輕松;臉紅心跳和懵懂的愛情其實是神經和激素的一場“游戲”……爆笑漫畫講清青春期健康知識,看透成長過程的生理變化,輕松長大沒煩憂。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人類故事 ·2萬字
過去數十年來,我們擁抱著工業化與全球化帶來的全新生活方式,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能感受到流行病的存在。然而,我們對流行病的認知充斥著誤解、輕視或恐懼。在《流行病的故事》中,屢獲大獎的科普作家索尼婭·沙阿向我們展現了關于流行病鮮為人知的真相,深刻揭示了暗藏在每次疫情背后的氣候、社會、文化等因素。流行病侵害著人類健康,有時甚至令國家陷入危機。但另一方面,它也改變了人類的進化軌跡,塑造了人類的行為與文明。人類與流行病之間的較量將持續存在。在后疫情時代,我們更需要借助科學與歷史的力量,全球緊密合作,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流行病風險做好準備。
(美)索尼婭·沙阿 ·人類故事 ·18萬字
在人體隱秘的微觀世界,跳動著一種比基因更古老的生命密碼——生物電。每一個細胞乃至骨骼、皮膚、神經、肌肉都有電壓,就像一個小電池。現代科學逐步揭開了生物電的神秘面紗,人類終于觸碰到生命力的源代碼。科學作家薩莉·埃迪在這本書中講述了青蛙、老鼠、兔子、罪犯尸體等20多項顛覆性實驗,10大前沿領域的突破,以及伏特等眾多科學家精彩的研究探索故事,全面展現了生物電動跌宕起伏的200年科學探索史——從維多利亞時代“電療治百病的狂想”,到通過魷魚軸突找到破解神經信號的突破口,再到心臟起搏器、深部腦刺激和脊髓再生,生物電不斷為神經學、生物學、醫學領域帶來重大突破。在人機融合的賽博格未來,生物電又逐步賦能再生醫學、腦機接口、異種機器人、可穿戴電子藥物等,不僅成為治療疾病的密鑰,更是重塑生命的革命性力量。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生物電的史詩,更是一幅關于未來科學的狂想藍圖。下一場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革命,或許就藏在我們的生物電中。
(美)薩莉·埃迪 ·人類故事 ·17.7萬字
你的大腦就像一個古早的電腦操作系統,充斥著糟糕的代碼,加載緩慢,更喜歡看貓的表情包,而不是睡覺。如果沒有骨骼,你會一團糟,但如果你飽受背痛、頸部疼痛和膝關節崩潰的折磨,你的骨骼就會成為你的囚籠。你的鼻子從設計上講是一個災難,容易堵塞、漏水,還會長出隨意的毛發。這是一本可以拯救你的生命的書,書中介紹的常用健康方法將為你排憂解難,讓你更健康。你將了解關于健康的有用或者無用的冷知識: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提升睡眠質量?拔鼻毛有什么危險?用意念緩解痛苦可行不可行?為什么癌癥沒有統一且有效的治療方法?你將獲得調整睡眠、告別消化不良、讓自己的排泄更順暢的健康建議。這本書能成為指導我們人體整個系統的指導手冊,幫助我們照顧自己,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人體的資源。
(英)卡蘭·拉詹 ·人類故事 ·13.5萬字
不久前,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一項面向全球的調查表明,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于營養失衡狀態。所謂營養失衡,包括兩方面: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前者一般出現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而后者在發達國家更為常見。營養失衡正以各種形式在世界各地蔓延,貧困和富裕國家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提高,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均衡營養成為當下大家都很推崇的生活觀念。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無處不在的新媒體,都在向我們普及真真假假的營養學知識,絕大多數專家和營養師往往強調膳食搭配的重要性,而很少從整體上考量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其實,這也是一種失衡。這本書旨在系統地講解營養學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樹立平衡營養學的觀念,厘清均衡營養對健康的重要作用,并意識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均衡營養是未來社會的一場生活革命。
(美)馬勝學 ·人類故事 ·14.4萬字
本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死與生”中包括“法醫探案”、“法醫趣聞”、“法醫驗傷”和“法醫感悟”,講述作者在從事法醫職業過程中遇到的難忘案例與內心感悟;下篇“關于法醫”部分包括“真正的法醫”、“法醫的時代變遷”和“我的大學”,重點闡明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法醫要經過哪些淬煉,帶你了解公安基層法醫普通而不平凡的一天。希望你看完本書,可以真正了解:珍惜好眼前的一切,認真體會生命之美,這就是你的使命,也是你所擁有的生命的意義。
王敏 ·人類故事 ·15萬字
無處不在的病毒是怎樣出現的?在地球生命進化中,病毒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人類到底應該消滅病毒,還是與病毒相伴共生?本書介紹了病毒的起源和演變,病毒對生物進化和人類文明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人類與病毒抗爭的艱難歷程。作者以生動有趣的文筆,從進化論的視角講述了億萬年來病毒與地球生命的“相愛相殺”:一方面,病毒作為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帶給我們疾病與死亡;另一方面,病毒作為基因的橫向傳播載體,對于生命的進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驅動了人類的進化。病毒是人類最致命的敵人,同時也是我們最可貴的盟友。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學會與病毒長期共存。
史鈞 ·人類故事 ·17.8萬字
文明對自然環境的不斷摧殘已經達到了極限。這種慢性的死亡,比原子彈帶來的毀滅更為可怕。由于人類只對技術和經濟感興趣,注重工具理性的發揮,忽略了價值理性的重要性,導致人類居住環境惡化,人類社會向有害方面發展。為了人類的未來,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斗,而這種奮斗應該建立在一種新的良知基礎上。
(奧)康拉德·洛倫茨 ·人類故事 ·9.7萬字
我們的所有行為以及所思所想都是在腦的控制下產生的,腦就是理解人類行為的一把鑰匙。從早期的顱相學用顱骨的隆起來評價他人,到如今的腦成像技術能夠清楚地看到腦的各個部分;從還是一個胚胎時的渺小,到發展出腦復雜的世界;從意識、記憶、情緒、睡眠、運動、感覺等方面,到對永生的追求與推測,本書涵蓋了有關腦科學的方方面面,用簡單有趣的語言為你呈現了整個宏大的腦內宇宙。可以說,本書是一本絕佳的腦科學入門書。
(英)阿馬爾·阿爾查拉比 馬丁·特納 沙恩·德拉蒙特 ·人類故事 ·10.8萬字
本書主要闡釋了技術與戰爭之間相互作用的模式,介紹了歷史上改變戰爭走向的諸多重大發明,比如筑墻、戰車、迅捷靈活的戰列艦、火藥,最后是飛機、火箭、潛艇、簡易爆炸裝置和核武器。進入21世紀后,科學與工程的研究在不斷改變著戰爭,同時也產生了無數的技術創新,但即便是現在,最新、最好的技術也不能確保勝利。在計算機、無人機和機器人系統的時代,羅蘭提醒我們,盡管軍事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變革,但其背后遵循的原則和模式并未改變。本書充滿了戰斗的戲劇性描述和軍事心理學的深刻洞見,透過戰爭技術的萬花筒向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人類歷史。
(美)亞歷克斯·羅蘭 ·人類故事 ·7.3萬字
它有著黝黑丑陋的外表,它是那些曾經統治地球的生物高度濃縮后的遺跡,它用燃燒所得的一切構建著我們的世界,使之充滿了光明和動力。煤就是這樣,提供了足以改變世界的能量,卻也有著不可預知的危險,讓使用它的人付出高昂的代價:無數礦工地獄般的悲慘生活,世界范圍內嚴重的環境污染……一度讓人把它與疾病、死亡和魔鬼聯系在一起。這本書里,煤就像一個被束縛的黑色精靈,撩開中世紀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看到:在生存環境黑暗惡劣的礦井里,那些致命的毒氣如何出其不意地置人于死地?19世紀的曼徹斯特,在以煤為燃料的巨大生產能力的驅動下,成了怎樣一個污水橫流、黑暗混亂的重工業城市?美國的工業化進程從哪里開始?
(美)巴巴拉·弗里茲 ·人類故事 ·11.1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懂事機智的少年、做懂事的孩子、鑄造堅強性格、從小就有志向、喜歡提問動腦筋、反對封建禮制、強烈的好奇心、艱辛的外出求學、初步認識新世界、強烈的求知欲、接受西方的思想、提倡西方的觀念等內容。
竭寶峰編著 ·人類故事 ·11.1萬字
在《抑郁、焦慮和藥物的那些事》中,有11年臨床治療經驗的知名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勞倫·斯萊特以學者、醫者、患者三重身份,帶領讀者一起探索精神醫學領域中那些改變人類世界的藥物和前沿技術。斯萊特通過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以劃時代的藥物為切入點,呈現了近100年來人們與“心魔”的抗爭歷程——從藥物的誕生過程與坎坷的上市之路,到藥品監管機構、制藥公司與醫學人士的各種考量,再到患者,包括作者本人35年的服藥治療經歷。從這本書中,讀者不僅能看到患者、醫生、科學家與疾病之間的頑強斗爭,感受到人類的智慧與人性的堅強,還能從患者報告以及作者親身的體驗中認識到,現有的常用藥物對他們來說有多有效,又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副作用與鮮為外人所知的長期影響。如果你對重要的醫學進展與深刻的人性議題感興趣,抑或正在直接或間接受“心魔”所擾,這本書會讓你獲得你所需的信息與更廣闊的視角,豐富你的醫學與人文素養,甚至給你勇氣與希望,幫助你做出有利于提升人生質量的決定。
(加)勞倫·斯萊特 ·人類故事 ·16.8萬字
《人類學+:科學的B面》是一本從科普的角度,講述關于人類學的一些冷門故事和罕見歷史。它注重于人類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比如考古學、生物學、醫學、社會學等等。簡單地說,人類學就是研究人類本身的一個學科,正如人類擁有多樣的特性一樣,人類學也同時研究人類的生物性和社會性,此外,還關心人類之所以形成各種特性的來源,以及其演變過程。但《人類學+:科學的B面》這本書并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理論向人類學教材,而是專注于解讀有關于廣義人類學歷史中,各種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尼安德特人把抑郁癥傳給了我們?人類會被寄生物控制意識嗎?有比埃博拉病毒還要厲害的病毒嗎?傳說中的“裂腦人”究竟有什么特殊能力?為什么南美小鎮的913人選擇集體自殺?一支蘇聯探險小隊為何會在雪山一夜全員暴斃?在作者有如紀錄片導演般的引領下,讀者可以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歷各種事件的來龍去脈,并從中了解到其中的真相和內幕,以及相關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洞悉這些埋藏于歷史檔案塵埃之下的往事后,我們除了驚嘆和感慨,更可以領略科學無所不在的魅力,以及思考那個人類學的終極問題:人類為何會成為今日的我們?
眠眠 ·人類故事 ·1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