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墨子,名翟,道家之人,中國先秦墨家學派創始人。本書以《墨子》為基礎,以淺顯的道理,樸實的語言,去闡述墨子話語中所蘊含的深刻哲學,對于現代人生活有著重大的啟示,對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墨子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博愛、最具現代意識的思想濂派,其宣揚兼愛的倫理思想,倡導尚賢、尚同、非攻的政治恿想,主張節用、節葬的經濟思想,對我們今天主張世界和平、反對戰爭、促進社會和諧以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9.1萬字
禪是達觀處世的態度,禪是養心怡性的指南;禪是慈悲為懷的仁心;禪是勵志修身的妙悟,禪是執著追求的精神;禪是優勢生存的智慧。用禪的精華來浣洗我們的心靈,教你學會做淡定的自己。平常之人常有,而平常之心難得。反過來講,正是因為心難平常,人才變得如此平常。常懷悲憫之心則惡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實、平和,人才有感恩心。善與惡、愛與仇,在人心里此消彼長,你必須謹慎把持,以使佛心常駐。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是十分明顯的道理。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能做些有意義的事,為后人留下點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正道。珍惜生命、順應自然,該來的終歸會來,該去的終歸會去。我們無法挽留,也無法驅散,平心對待,一切隨緣!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3.7萬字
星云大師認為,培養因緣,是人生成功最大的秘訣。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圓滿。但成功有成功的條件,想成功必須先建立良好的觀念,否則可能就差之毫厘。大師在書中告訴我們,只要以一顆大自在的心,組合各方力量,就能發揮生命的無限潛能,獲得人間大成就。
羅金 ·中國哲學 ·13.1萬字
國學源遠流長,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得之。本書旨在化繁為簡,將經典的國學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讀,為更多向往國學的讀者提供精神上的“低門檻、無障礙閱讀普及本”。史、儒、佛、道、法、兵、中醫、易經、禮節、飲食……這里無所不包,等待著你的探索。
謝寒梅 ·中國哲學 ·13.4萬字
本書匯集了孔子做人做事智慧的精髓,對于如何提高個人修養,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如何協調人際關系,如何學習等問題都在書中進行了透徹的論述,并且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讀者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孔子言論中的智慧。
歐陽彥之 ·中國哲學 ·13.4萬字
上篇擷取《韓非子》原著中的理論精華,把《韓非子》從“古典的政治斗爭的葵花寶典”轉化為現代版的實用管理工具書,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韓非子的智慧。下篇從做人準則、處世準則、做事之道、修身養生等方面對老子之道進行透辟的分析,讓讀者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輕松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書中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徹。
歐陽彥之 ·中國哲學 ·14萬字
本書采擷《墨子》中的語錄,發掘墨家思想中的精華,使之與已成為中國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帶領讀者頓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見歷史深處的大光明,獲得對自身及周圍世界別樣的感受。
司徒司空 ·中國哲學 ·16萬字
本書系根據辜鴻銘第一本著論語的英文版翻而來。本書一個重要特點是引用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文,對于幫助讀者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無疑是很有意義的。作者還在注釋中將書中出現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歷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作橫向比較,有助于讀者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經典的內容。
辜鴻銘 ·中國哲學 ·14.1萬字
長篇文化哲學散文《老子如是說》,利用東西方一些哲學成果,以當代人的科學思維,特別是宇宙學的新認識,冷靜地剖析、客觀地批判與弘揚并重,科學化地解讀《老子》,破譯《老子》深刻的哲學密碼,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學的本真,敘前人之未敘。啟迪思想,照亮心靈,凈化道德,革新習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兩面,更能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性格的多面性與深刻性。文筆幽美鮮活靚麗,恣肆縱橫。
杜明權 ·中國哲學 ·17.9萬字
本書寫的是王陽明的經歷以及心學的來龍去脈。心學在王陽明之前已經有,只是王陽明將心學集大成;“龍場悟道”之后,王陽明創立了自成一體的“陽明心學”,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影響此后中國乃至整個亞洲五百年。這和王陽明自己的經歷,以及對心學的不斷深入地研究密不可分。本書即是將王陽明的歷史經歷以及心學的不斷發展穿插敘述和分析,深入淺出,讓人讀來能更清楚地知道王陽明到底是什么樣的神人,心學到底有多么神奇。
趙家三郎 ·中國哲學 ·20.5萬字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的語錄和論學書信,集中反映了王陽明的心性之學及其辨證的授課方法,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鑒于《傳習錄》語言晦澀,難以理解,本書特附注解和譯文,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更能從中獲得熏陶和啟迪。
(明)王陽明 ·中國哲學 ·23.8萬字
陽明學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學術領域中的一個著名流派,其學說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后傳于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陽明學派思想體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萬物一體之仁等幾個方面。而其思想體系的基點和出發點則建立在對朱熹格物致知說的批判上面。本書共分四篇共二十章,第一篇序論說明陽明略傳、陽明與陸象山之關系;第二篇陽明知哲學,其有宇宙觀、人生觀、天地萬物一體觀;第三篇陽明之倫理學:性說、心即理說、知行合一論等;第四篇陽明關于古今學術之評論:三教評論、朱子晚年定論、五經臆說等。
謝無量 ·中國哲學 ·8.1萬字
《菜根譚》是明代隱士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語錄體經典,集儒家的中庸、釋家的出世、道家的無為等思想為一體,在修身、養性、齊家、為學、處世等方面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是一部集中華百家智慧的為人處世指南。本書輔以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給予廣大讀者最實際的人生導航。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0.1萬字
《道德經》是一本奇書,它視角獨特,思想深邃,文約意遠,令人充滿了好奇心和閱讀欲,令人愛不釋手。兩千多年來,一代代人都在對它進行研讀,沒有窮盡。今天,世界文化交流日趨一體化,價值觀多元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但是《道德經》仍然值得一讀,而且,如今讀《道德經》更有用它來指導現實的意義。正因如此,我們編寫了這本書。為了讓《道德經》更通俗易懂、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更積極地指導和影響我們的人生,我們采用了這種原典、譯釋、解讀三位一體的方式,來闡釋道德經的內涵和主旨。在書中,我們插入了大量古代案例,并結合了現實生活,一邊引“經”據典,一邊借古明今,相信會讓讀者對老子的思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0.9萬字
《弟子規》是非常富有儒家特色的文化讀物,是家長們啟蒙養正,教育后輩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集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家教之大成,是當今社會孩子們從小做人處世的基本教導,是人生第一規。本書按照《弟子規》的原文進行詮釋和講解,主要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篇,書中大量引用了圣賢哲理妙論進行說理,穿插了一些古代經典故事和現實熱點,將《弟子規》蘊涵的智慧與人們習慣性的行為方式相結合,將傳統文化的厚重感與當今鮮明的時代感相結合,是國學愛好者、企事業員工和青年學生們提升個人修養、塑造健全人格、培養良好習慣的必備讀物。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2.3萬字
在先秦諸子百家中,鬼谷子王詡的身世算是最離奇的一個,關于他的傳說不一而足。值得肯定的是其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地位,是先秦縱橫家學派的鼻祖。《鬼谷子》是其一生學術研究的精髓,對后世影響頗深。本書按照《鬼谷子》原有樣式,分十二章,從中選取與我們現實生活切實相關的思想進行全新解讀,既保留原有思想,又貼近現實。獲取人生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學習和不懈努力,希望我們精心準備的這本《鬼谷子》,能夠帶給大家最大的啟示與幫助。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3.1萬字
《顏氏家訓》是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是顏之推關于立身、治家、處世、為學的經驗總結,該書見解獨到,思想通博,不落時俗,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封建時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本家訓在后來的一千多年里被經久傳誦,被后世尊為家訓的鼻祖,享有“古今家訓,依次為祖”的美譽。本書在保證主旨內容不變的前提下,采用了原典、譯釋、解讀三位一體的論述方式,來闡釋《顏氏家訓》的內涵和主旨,以便讀者輕松讀懂、理解并運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書中,我們插入了大量古代案例,并結合了現實生活,一邊引“經”據典,一邊借古明今,相信會讓讀者對顏之推的思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3萬字
歷經滄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風范,將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會貫通,同時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養出了一大批學者,他們對于人生有著獨特的經驗與智慧。本書匯聚中外哲學大師的思想精華,穿插北大人的生命體悟,不僅是一本哲學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導現代人生活的著作。
劉玉民 ·中國哲學 ·15.6萬字
《國學公共課:國學十八篇》收錄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數次公開講學記錄,系統體現國學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學養,內容通俗易懂、簡略概括,對中國傳統經學、哲學、文學進行精到而系統的簡述,深入淺出,行文典麗古雅,是熱愛本國傳統文化的讀者的最佳入門讀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國學進階的最佳指引之書。
章太炎 ·中國哲學 ·22.5萬字
本書由《金剛經修心課》作者費勇教授精心翻譯并作序。曾國藩、胡適、稻盛和夫提倡閱讀的生活方式手冊。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給子孫的家訓,以畢生學識、經歷與感悟為根基,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勸人向善、謀求磊落的生活,堪為一部歷久彌新的生活方式手冊。
(明)袁了凡 ·中國哲學 ·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