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藍皮書和褐皮書》是維特根斯坦在牛津大學時期小范圍授課的筆記。1933-1934年,維特根斯坦在牛津大學向他的七個學生口授了一部分講稿,并把這部分講稿打印了二三十份,送予羅素等友人征求意見,這部分講稿裝在一個藍色的封皮內,后被稱作《藍皮書》。1934-1935年,維特根斯坦在牛津大學又向兩個學生口授了另一部分講稿,這部分講稿只打印了三份,裝在一個褐色的封皮里,被稱作《褐皮書》。這兩本書被學界視為《哲學研究》一書的基礎材料。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西方哲學 ·18.4萬字
是一部關于人生價值觀的著作。叔本華之前寫過多部專著,并在哲學界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大眾并不知道叔本華是何人。此書一出版,獲得空前的銷量,叔本華一舉成為公眾人物。本書闡述了生活的本質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獲得幸福,討論了健康、財富、榮譽、名聲、待人接物所應遵循的原則等。他盡量從世俗、實用的角度考慮問題,特別適合大眾閱讀。文中隱匿著叔本華深刻的自我剖析、感悟以及由此而來的睿智和清醒。所以此書成為一百多年來的經典,一印再印,暢銷不衰。
(德)叔本華 ·西方哲學 ·7.7萬字
西塞羅從友誼、善、利、責任等幾方面向我們闡述了他對人生的看法:美德、智慧至關重要。有節制的生活就是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坎坷和坦途中要不忘本性,用一顆淡定的心,收獲生活的喜怒哀樂。書中多用他擅長的演講模式,而演講的對象是他的兒子西庇阿、女婿萊利烏斯,長輩舐犢之心一覽無余,口語化的教化讓人更容易地閱讀與接受,金珠玉語流露出的更多的是對人生和生活的節制的態度。西塞羅不僅閱歷豐富,而且學識淵博,對人生的看法也是洞若觀火;時至如今他的思想和理論仍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令我輩景仰。
(古羅馬)西塞羅 ·西方哲學 ·9.3萬字
本書作者既聯系尼采的生平和寫作等傳記性因素同時又超出這些因素來理解尼采,探討尼采個人性哲學思考的普遍的意義。在他看來,尼采是一個哲學家,其使命是尋求解脫和解放:從信仰中解放出來,從各種精神枷鎖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最后變成“自由的精神”。在完成這一使命的過程中,尼采的疾病,這一最重要的傳記性、個人性和偶然性的因素,對尼采幫助最大。但是,尼采的自我解放超出了疾病等傳記性因素的范圍,對其他讀者具有普遍示范和啟發的哲學意義。尼采的哲學思考首先是一種自我解脫和自我克服。尼采稱他的哲學思考為“大解脫”。這種解脫確實將尼采從某種生理和生活困境中解脫出來,上升到作為“健康學說”的哲學思考和哲學學說,尼采的哲學思考是在“皮膚之下進行”的,但是,在這個過程完成之后,它也是在“皮膚”之間進行的。在這個高度上,他沒有提供普遍的救贖學說,而是用他自己的患病和康復的例子,向其他個人表明了一種通過哲學救贖和解脫的可能性。
(德)施特格邁爾 ·西方哲學 ·13.6萬字
《<理想國>的內與外》重拾中西方古典學問墜緒,不僅因為現代性問題迫使學問回味古典智慧,更因為古典學問關乎亙古不移的人世問題。古學經典需要解釋,解釋是涵養精神的活動,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擇:寧可跟隨柏拉圖犯錯,也不與那伙人一起正確(西塞羅語)。舉凡疏證詮解中國古學經典,移譯西學整理舊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與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尋回精神的涵養,不負教書育人的人類亙古基業。
婁林主編 ·西方哲學 ·13.5萬字
舍勒認為,就認識的全部發展史而言,人們都是先對認識對象產生愛或者恨,之后才通過知性來對它們進行認知、分析和判斷的。因此,無論對于所有各種理論認識和思維來說,還是就所有各種實踐立場而言,愛和恨在情感行為的集體范圍內都是最原初的行為方式,它們還使理論生活和實踐生活統一起來,并且能夠使這兩者永遠保持統一的狀態。此一話題在歐美學術界曾引起強烈爭鳴,相信也會引起中國讀者濃厚的興趣。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7.3萬字
舍勒不僅是現象學運動中的“施魔者”,也是現象學社會學的開創者。在采納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同時,合勒就自覺地致力把胡塞爾的現象學哲學與韋伯、桑巴特和特洛爾奇的歷史社會學結合起來。在他審視資本主義的市民世界觀及其倫理和由此引導出的生活秩序時,現象學與新興的歷史社會學已經結合起來,不少思考更是在與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論和韋伯的比較宗教社會理論的論爭中形成的,其理論意義可想而知。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3.9萬字
在“本質直觀”的天賦上,舍勒獨占魁首。根據舍勒的理解,現象學是一種獨特的直觀行動,把握最原初的實際現象,而非從既有理論引導出來的現象。從基本情感現象學分析出發,舍勒向具體的基本價值感現象推進,分析同情、怨恨、害羞、懊悔、受苦感,恭順感,廣為論者稱道,這些分析與他關注的現代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失序問題絲絲相扣,讓人嘆為觀止。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6.1萬字
舍勒思想的確立是受胡塞爾現象學激發而作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此書是與胡塞爾《邏輯研究》和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鼎足而立的現象學三大經典之一,實際構成了從《邏輯研究》到《存在與時間》的思想軌跡。針對康德之形式先天論,舍勒試圖論證“情感先天論”,認為情感是個體生活及其倫理行為的基本質料。不同于胡塞爾,舍勒強調,現象學是實事的現象學,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倫理現象。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5萬字
《寬容》是荷裔美國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所著的一本宗教歷史普及讀物。《寬容》一書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作者用生動又智慧的筆觸描述了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新事物是如何產生,如何被舊勢力打壓,以及如何與世間的不寬容做斗爭的。《寬容》全書共三十章,按時間順序分為四個部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以及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一個特定的人物或歷史事件為主題,如蘇格拉底之死、宗教裁判所、十字軍東征等,講述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發生過的寬容與不寬容。這是一部西方宗教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人類文明進化史。
房龍 ·西方哲學 ·17.6萬字
本書完整收錄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樂原則》《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自我與本我》,簡練地表達了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要點和學說精髓,被公認對人的心理及其活動做出了新穎的、革命性的描述。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方哲學 ·11萬字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黃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于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6萬字
本文的目標,就在于彰顯一條極其簡單的原則;無論個人還是集體,人類只有出于自衛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動自由。違背文明社會中任何一個人的意志,并且正當地對此人行使權力的唯一目的,也只能是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任何一個人唯一應對社會負責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為。對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個人依法具有絕對的自主權。對于自己,對于自己的身心這兩個方面,個人都具有獨立的支配權。
(英)約翰·穆勒 ·西方哲學 ·10.4萬字
本書的初稿系約翰·塞爾在1984年英國廣播公司舉辦的里思學術系列廣播講座上的演講稿,經修改后以《心、腦與科學》書名于當年出版、被西方哲學評論家譽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廣、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學觀點”。?當代英美分析哲學及語言哲學往往拘泥于命題、語詞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塞爾將語言哲學的觀點用于研究心身問題,使語言哲學也開始回歸傳統的哲學基本問題,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當代語言哲學的色彩。
(美)約翰·塞爾 ·西方哲學 ·8.5萬字
不是高中低檔各式心靈雞湯,而是嚴肅的心理學書籍;不是數理類心理學教科書,而是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不是超級難讀的學術書,作者文筆流暢,通俗易懂,是寫給普通讀者的心理學書籍。《尋求靈魂的現代人》是精神分析大師榮格的代表作之一,是當之無愧的現代心理學經典著作。現代人的精神苦悶、對科學文明的厭倦與抵抗等現象,榮格在《尋求靈魂的現代人》一書里都有非常精辟與獨到的見解。榮格不但為文明指出了這些現象,而且為現代人開出了一帖解救精神痛苦的良方。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西方哲學 ·15.4萬字
柏拉圖代表哲學智慧,鴨嘴獸代表風趣幽默,兩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對!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學校里開設的哲學入門課。本書用一個個笑到噴飯的哲學段子,向我們解釋了歷史上的偉大哲學家、哲學流派和思想傳統——從不可知論聊到禪學,再從解釋學、邏輯學討論到永恒。本書將向你展示:如何通過笑話闡釋哲學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話本身就蘊含著精辟的哲理。最后,作者們想要表達:不僅是哲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這么簡單、輕松、有意義!
(美)托馬斯·卡斯卡特 丹尼爾·克萊恩 ·西方哲學 ·7.4萬字
本書屬于讓人從書中走出來時會脫胎換骨的那一種。皮埃爾·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屬于這種類型,無論書里談論的是馬克·奧勒留或普羅提諾、斯多葛派或神秘主義,總是帶著永遠清澈的博學。這些著作表明,對古代人而言,哲學不是體系的建構,而是生活的選擇,是在探尋智慧道路上的一種修煉。在這部對話錄里,我們將發現一個令人欽佩的博學的學者,他的作品滋養了眾多思想家,在他時而諷刺、時而如格言般的判斷里我們將發現一個隱秘、靦腆、樸素的人。跟隨皮埃爾·阿多,我們將領會到如何閱讀和詮釋古代的智慧,為什么古希臘羅馬的哲學(尤其是馬克·奧勒留的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做哲學,即學習面向死亡”,要學會“活在此刻,猶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樣”。
(法)皮埃爾·阿多 ·西方哲學 ·15.3萬字
這本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斗的人。你能在這里快速學習哲學家如何給不同的事物賦分,表彰它們給予人生的不同價值,看到哲學家如何從自己的中年危機里突圍,他們甚至寫過多篇論文探討是不是應該放棄上面提到的其他可能性。即使你不打算改寫人生,或者覺得人生過于乏味,這本書也能幫你換種思路,繼續生活。
(美)基蘭·塞蒂亞 ·西方哲學 ·8.8萬字
《創造進化論》是法國哲學大師柏格森的巔峰之作,更是為他帶來諾貝爾文學獎的傳世名著。本書站在生命進化的角度演繹生命的發展歷程。不同于環境決定物種演化的觀點,創造進化論主張的是生命存在一種與生俱來的沖力,這種沖力是決定物種進化繁衍的主要推動力量。《創造進化論》一書結合了生命哲學的有關內容,成為人類史上重新建構哲學的重要典范,它提出意識具有延續性,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便是生命的存在。
(法)亨利·柏格森 ·西方哲學 ·15.9萬字
本書是弗洛伊德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對當時西方人類社會現實進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一個幻覺的未來》和《文明及其缺憾》兩部分內容。本書與《自我與本我》《超越快樂原則》《圖騰與禁忌》《摩西與一神教》等著作,共同構成了弗洛伊德晚年用精神分析的理論觀點來評價社會文明和文化問題的系列著述。本書是弗洛伊德后期對西方社會、文化和文明的發展、宗教等問題進行的基于精神分析視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對其生活的歐洲社會文明問題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方哲學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