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這個“長江文明之源”隱藏著怎樣的古蜀秘辛?《一本書快速了解三星堆文化》為您揭開神秘面紗。本書以考古探秘般的生動筆觸,再現其石破天驚的發現,深度解讀青銅縱目、黃金權杖、通天神樹等曠世神器的文化密碼,勾勒其獨特的信仰體系與社會圖景,并追尋其與中原、金沙的未解之謎。助您快速、全面地領略這“多元一體”中華文明曙光的永恒魅力與震撼。
柯申編著 ·中國文化 ·9843字
斯里蘭卡古稱獅子國、僧伽羅國、錫蘭等,地處印度洋海上絲路和東西文化交流的中間節點上。在中國與斯里蘭卡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歷史中,出現過很多偉大人物和重要事件。例如,東晉高僧法顯曾訪問斯里蘭卡,在當地留下了千古佳話。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經多次到訪斯里蘭卡,所立石碑至今猶在。明代,錫蘭王子來華定居泉州,至今中國還有其后裔。如此等等,有許多動人故事,構成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書依據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在敘述事實的同時對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予以考證。
薛克翹 ·文化史 ·13.5萬字
本書以10篇顛覆性調查報告,撕開人類文明的重重偽裝:從金字塔反重力場的量子解密,到耶穌基因中的外星編碼;從黃種人起源的星際播種計劃,到2025年迫近的靈性通脹危機——每章皆以尖端科技為刃,剖開歷史、宗教與未來的黑色真相。
龔志 ·神秘文化 ·1.5萬字
南武城曾氏家族是一個綿延千載、人才輩出的家族。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本書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從思想文化的角度對曾氏家族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作者參考和查閱了大量原文記載和相關研究資料,從曾子的家世生平與思想體系入手,分析其思想淵源與傳承,力求梳理出曾氏家族思想的清晰脈絡,挖掘出曾氏家族文化的內在精髓。
張紅云 ·文化研究 ·15.8萬字
“民藝之父”柳宗悅寫給年輕人的民藝經典之作,呂靈芝全新譯本。《日本手工藝》是柳宗悅為肩負未來的年輕人寫下的經典作品。他去往日本各地,20年間不斷地探尋真正具有美的生活道具,為讀者介紹手工藝品的美好品質。跟隨柳宗悅的腳步,我們一邊想象當地的各色工藝技巧,一邊感受日本的自然、歷史和傳統,正如柳宗悅所說,“手工藝是最具人性的工作”。
(日)柳宗悅 ·隨筆 ·8.3萬字
本書是有關民俗的通俗讀物。“招財貓”是日本乃至亞洲司空見慣的一種好運象征,書中還介紹了達摩、幸運數字、窮神等幸運象征,以及世界各地一些創造幸運的民俗儀式。通過這些生動的介紹,作者探討了一個人人關心的問題:“好運”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只是“迷信”嗎?幸運物何以解決當代人的精神焦慮,為何有助于當代人在生活中的努力與奮進?實際上,這種將某種事物與好運聯系起來的習俗,世界各地都有,已經成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本書作者從神話傳說、故事、文化習俗出發,結合民俗學、心理學等等方面分析了這些幸運象征的來源,解釋了它們真正代表的東西。本書將關于“運氣”的討論延伸至吸引力法則、個人信念對所謂“運氣”的影響等現代心理學視角,道出好運本質:實際上就是依靠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生活態度尋得的幸福生活。
(西)鈴木信雄 ·民俗文化 ·4.1萬字
本書是一部深度解析中國古典神話與傳說的作品。文化學者張一南運用其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并融入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視角,對《搜神記》《西游記》《封神榜》《聊齋》等中國古代經典的傳奇故事和小說,乃至李白、李賀詩中的仙鬼題材,做出了新穎又絲絲入扣的解讀,讓讀者深入了解神話傳說中所蘊含的中國人的情感渴望,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為鮮活的認識。
張一南 ·中國文化 ·17.1萬字
是浪蕩王爺、亡國之徒?還是影響深遠的藝術家、地方文化的贊助人?一部逆轉“邊緣”與“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質文化史,揭示明代藩王的文化參與和政治貢獻。拱衛皇室為“藩”,展現皇權為“屏”,明代藩王被賦予藩屏天下的重任,后人卻道他們是百無一用的貴族寄生蟲。然而正是這些“無用之人”,為世人留下無數珍寶。晉王的崇善寺,肅王的玄妙觀;周王的《東書堂帖》,魯王的《畫法大成》;潞王的仿古銅鼎,梁王妃的寶石金簪……還有寧化王的老陳醋,無處不見宗藩的參與或贊助。柯律格通過對藩王物質文化的實地考察,展現了藝術對藩屏帝業的重要意義,從反思史學研究中的刻板偏見出發,力圖構建更全面、更多元的明史敘事。
(英)柯律格 ·文化史 ·13.9萬字
本書是2018年中國藝術文化整體觀察的研究文字匯總,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教師和研究生們從不同角度對2018年中國藝術文化熱點現象的分析的合集。此前我們已經出版了《2017年度中國藝術文化現狀與焦點觀察》一書,本書是接續的新的年度的藝術文化考察的文字匯集。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給予藝術文化發展極大的動力,因此需要對改革開放40年的藝術文化觀念做一個全面梳理,才能更好地認識現實發展。
周星主編 ·文化研究 ·18.4萬字
《了不起的中國傳統色》不僅是一部色彩鑒賞的佳作,更是一部深入解讀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寶典。全書精心挑選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色彩,以手繪文物的形式展示其視覺魅力,使讀者能直觀地感受到色彩的韻味。書中詳細闡述了每種色彩的來源、命名的故事以及其代表的文化內涵。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色彩觀的獨特之處,感受古人對于自然與和諧的深刻理解。
張朋著 官官等繪 ·中國文化 ·7.7萬字
跨過歷史的長河、歷經千年的風霜,神秘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趣味,更是一門學問可以研究,也是一種文化需要了解和品味。讀懂神秘文化,才能讀懂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讓你在最生動活潑的日常生活中,明了中華神秘文化的那些來龍去脈,品味那些玄妙神奇的國學風情……《讀懂中國:神秘文化拾趣》是一本國學通俗讀物。
掩卷 張懿奕 ·神秘文化 ·12萬字
春燈,即正月十五日上元節掛的燈。如果說上元是時序的一篇樂章,那么春燈就是它的前奏曲和主旋律。上元作為一年中第一個滿月之夜,有著盛滿、圓滿、美滿的風俗底蘊,于是人們張燈結彩,歡心慶賞。按時序來說,自去歲臘月以來歡天喜地的年俗活動達到了高潮,過節后落燈、收燈,新年就告一段落了。上元節的風俗內容十分豐富,在歷史漸進過程中,既不斷淘汰,又不斷增加,不同時期、不同地方也不相同。然而張掛春燈,則是千余年來的傳統,已成為上元的象征,與之相關的一系列風俗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書分《燈略》、《燈市》、《燈苑》、《燈品》、《燈畫》、《燈謎》、《燈戲》、《燈俗》、《燈事》九篇,介紹了春燈的方方面面,又配圖百余幅,展示了千百年來南北各地的絢麗場景,以便讀者通過春燈,去了解風俗的變遷和歷史的細節。
王稼句 ·民俗文化 ·17萬字
沈括的《夢溪筆談》是我國宋代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涉及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工藝技術等領域,尤以科學技術價值聞名于世,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廣泛的世界性影響,是中國優秀的傳統經典代表作。但作為一部筆記體名著,所涉知識龐雜,典故幽深,不易理解。王家葵教授學識淵博,撰寫《〈夢溪筆談〉通識》,分“人文雜俎”和“科技淵藪”兩部分,不僅對《夢溪筆談》的內容進行細致而富有趣味的解讀,還深入介紹了沈括的生平、性格及《夢溪筆談》的成書、版本和影響等,對沈括所取得的科學成就亦有著公允而平正的論述,為大眾讀者奉獻出一本優質的通識讀物。
王家葵 ·中國文化 ·9.6萬字
《古人的稱謂》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各類稱謂的含義與用法,內容涵蓋親屬稱謂、尊稱、官稱與地望稱、諱稱、謙稱等日常用語,以及謚號、廟號、尊號與年號等典章制度,特別對帝王專屬稱謂、文人雅士的別號室名與諢號、古代婦女稱謂等都有詳盡解說。全書以詳實的史料為基礎,通過平易曉暢的語言,從多角度呈現古人稱謂的豐富內涵,既具學術深度,又兼顧大眾閱讀需求,堪稱研究性與普及性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此次出版,精心編校,修訂訛誤,并新增四十余幅精美插圖,圖文并茂。
袁庭棟 ·中國文化 ·12.1萬字
全書二十三章,體系嚴整:前八章為禮學總論,系統闡釋禮的起源、核心要素、分類體系及禮書發展脈絡;后續各章則聚焦冠、婚、射、燕、聘、喪、祭等具體禮制,構建起完整的禮儀知識圖譜。本書超越普通導論之作,其獨到之處在于“三位一體”的闡釋范式:1.細節還原。如復原射禮中耦射、三番射、樂射、旅酬等儀節,精準呈現《儀禮》原始場景;2.源流考證。縱向梳理各禮制從周代到秦漢的演變軌跡;3.義理闡發。通過《左傳》《論語》等典籍,提煉出“射以觀德”“君子之爭唯射”等核心觀念,揭示禮制背后的修身哲學與政治智慧。這種“儀節——歷史——思想”的三維解讀,徹底打破了傳統研究中“禮經”與“禮記”割裂、形式與內涵脫節的困境,使讀者既能知曉禮儀如何操作,更能理解禮制為何存在,真正實現對古代禮儀的深度解碼。
彭林 ·中國文化 ·16萬字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傳頌千年仍令人津津樂道……高亢激昂的川江號子,是承載川江勞動人民不屈精神的生命贊歌……精彩絕倫的川劇變臉,在光影交錯間瞬息萬變……婀娜多姿的《雀之靈》,引領觀眾步入夢幻的藝術殿堂……熱情如火的傣族潑水節,跨越國界讓四海賓朋共享狂歡……本書不僅詳細講解了這些非遺的歷史由來和表現形態,還特別倡導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和創新發展,以保持非遺在現在和未來的持續生命力。同時,立足人工智能時代背景,嘗試利用人工智能賦能非遺教學,引導讀者思考和發揮人工智能在非遺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本書精選20余項我國西南地區非遺代表性項目,覆蓋了非遺國家級項目名錄十大門類中的七個門類,脈絡清晰、細節豐富,十分適合作為非遺愛好者的知識讀物、非遺研究者的案頭資料。
胡畔 ·非遺 ·9.1萬字
全球視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從中國看世界,更要從世界看中國!本書獨辟蹊徑,以晚清詩人海外游歷詩為主題,再現晚清中外交流與互動。全書涉及數十位晚清詩人古體詩詞,帶讀者從晚清詩人的海外見聞里,從詩詞中感受晚清外交的艱難挑戰與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更收錄有近百幅歷史圖片,反映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國風土人情,圖文并茂,輔助閱讀。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此影響下,晚清詩人或出使,或游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的足跡遍及五大洲,行程遠涉茫茫重洋。在與海外世界的接觸和交流中,他們的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留下大量的古體詩詞,內容涉及朝貢體系瓦解、個人身份定位、西方新技術觀察、跨洋旅行體驗和對西方女性的全新認識等等。本書把這些詩詞作為切入點,在反映近代文人的思想嬗變之余,還為我們了解中國近代史、認識現代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沙紅兵 ·文化史 ·12.2萬字
知名茶文化學者周重林,詳解50余篇蘇軾寫茶的詩、詞、文章,鉤沉出一個精微、閑雅、有趣的東坡茶世界。一代文豪蘇東坡,是個琴棋書畫詩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論起東坡的生活趣味,多談起他的美食與酒,而對東坡在飲茶一道上的品位與情趣,少有談及。其實蘇東坡愛茶愛得緊,對茶葉、用水、茶器、同飲之人都很講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也處處有茶的身影。蘇東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發展繁榮、宋人生活美學的一面鏡子。知名茶文化學者周重林,細細梳理了蘇東坡與茶相關的50余篇詩、詞、文章,輔以權威注釋、白話翻譯,細細鉤沉出一個精細、閑雅、清歡、充滿人情味的東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最佳的滋味是“清歡”。
周重林 ·隨筆 ·11.2萬字
“日本民藝之父·戀物鼻祖”柳宗悅的民藝入門書,全新譯本!《民藝四十年》是柳宗悅最好的民藝入門書。他創造了“民藝”這一新的美學概念,開啟民藝運動,創辦《工藝》雜志,創建日本民藝館,在漫長的40年里,堅定地從無名工匠的日常用具中發掘真正的美。他癡迷木喰佛、大津繪等無人問津的民間手工藝,對朝鮮、沖繩等留有傳統工藝色彩的地方表現出毫不吝嗇的愛,更是從茶道、佛教中找到了何為美的哲理。關于民藝的所有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日)柳宗悅 ·隨筆 ·13.6萬字
媲美《菊與刀》的日本文化經典,在一杯茶中,讀懂東方美學的精髓。《茶之書》是岡倉天心享譽世界的茶道經典,被譯成法、德等多國語言。茶是日本文化的一切原點,作者從碗中見人情、飲茶之法、道與禪、茶室、藝術鑒賞、茶花之美、茶之宗匠的七個角度,把東方美學的精髓灌注在一杯茶中。我們通過茶探索神秘的東方世界,感受一期一會的哲學思想,“在不可圓滿的人生里,去達成某種可能的圓滿”。
(日)岡倉天心 ·隨筆 ·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