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日出到日落,重現兩千年前尋常百姓的一天!本書結合大量出土的簡牘和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相關內容,有理有據、有料有趣地將秦漢百姓的日常生活凝練為二十四小時的記錄:從著衣打扮、吃早飯、上班、購物、干農活,到談戀愛、養孩子、醉酒、吵架、忙完整天后的睡前準備……生動再現了當時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從早晨到傍晚、從工作到休息,呈現出一幅鮮活的生活全景,引領讀者回到過去,并悠游其中。
(日)柿沼陽平 ·普及讀物 ·13萬字
本書把古史辨運動當作近代學術思想發展中一個歷史現象來描述,主要探討了運動何以會爆發、以什么樣的風貌出現、帶來什么影響等近代思想史問題。本書認為,導致該運動產生的最具關鍵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歷史解釋,而清末民初錯綜復雜的思想學術環境尤為重要,顧頡剛個人的“沖天一擊”則是運動的觸媒。此外,本書也考察了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思想家們原來的想法到底是什么,這些想法與他們生活于其間的思想傳統有什么樣的關系;第二個層面,思想家們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個層面,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思想家們的實績產生了什么影響,及后來的人怎樣去理解其作為。
王汎森 ·史學理論 ·17.3萬字
這本書不僅關注1517年在維滕貝格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開啟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更是試圖呈現這個時間節點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年及其前后發生了什么?洪堡大學教授、早期歐洲史專家席林的論述對象在世俗與宗教、經濟與軍事、社會與心理、思想與物質之間穿梭,帶領我們進入1517年所處的世界——從德法西意的歐陸、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到明朝中國、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感受這個時代的權力格局與生存狀況,貨物與財富的流動,思想的動態與新的發明發現,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心態與認知。這本書語言流暢、敘述生動,為讀者們還原了一個變革破曉時的世界。
(德)海因茨·席林 ·世界史 ·19.9萬字
《埃及史》記述了從遠古時期至亞歷山大征服前夕的埃及歷代諸王,在現代學界頗具影響,是曼涅托最重要的作品。其全文久已散佚,沒有抄本傳世,相關莎草紙文獻亦寥寥可數,甚至并未在希臘—羅馬世界的主流文化中留下痕跡,如今僅有一些殘篇主要保留在約瑟夫斯《駁阿皮翁》的摘錄和數位基督教編年史家關于古埃及王名、統治時間及些許事跡的《摘要》中。據目前殘篇來看,《埃及史》主要以時間為序,記述了遠古時期至亞歷山大征服前夕古代埃及的王朝更迭與王位繼承。據現代學者估算,曼涅托全書涉及約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史以及400多位埃及國王,現今留存有114個王名,其中84個可與現代埃及學界發現并確定的王名作對比。《埃及史》也因此自法國學者商博良(Champollion)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之時便被視為權威性的參考資料,而且迄今仍然在埃及學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
(古埃及)曼涅托 ·世界史 ·7萬字
秦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大部分史料已經散佚,許多史實已無從考證。但在《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中,李開元教授基于田野調查、出土文物和考古發現,糅合史學、考古學、醫學以及法學等多元學科視角,運用吊線跟蹤、混合洗牌等刑偵手法,大膽推測、小心求證,穿越千年迷霧,偵察你所好奇的有關秦始皇的一切。復活被嚴重誤讀的秦國歷史,還原被歷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對秦始皇及其周圍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場、政治活動和秦代宮廷政治網絡做了全面的勾勒,從而使得如謎的秦朝歷史,有趣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開元 ·普及讀物 ·18.1萬字
202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真正的美國奮斗史,歷史學家內德·黑鷹解構美利堅崛起的矛盾與救贖。在美國歷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歷史學家們忽略,他們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礙,要么被排除在美國自獨立建國到成為強大國家的奮斗史之外,即便美國歷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沒多少故事被傳頌。不過,近年來這種長期忽視美洲原住民歷史的形勢正在改變,許多新一代的學者堅持認為,任何完整的美國歷史都不應該抹殺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為生存和復興所做的努力。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內德·黑鷹將五個世紀美洲的征服者們和原住民的歷史交織在一起,從西班牙殖民探險到20世紀末美洲原住民自決的興起,展現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輝事跡,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觀點,在對美國歷史的重述中承認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動性和生存合法性,對美國兩百年的歷史進行了更真實的描述,使本書成為一部優秀的著作。
(美)內德·黑鷹 ·世界史 ·18.4萬字
古代筆記中為何有那么多“人變虎”的故事?地安門古寺殺人事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人們談之色變的“黃大仙”為何會致人“中邪?”“最是陰慘”里的虎倀,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元順帝年間的“枯井殺人事件”有著怎樣的實情?1644年蝗災,蝗蟲竟然“環抱人而蠶食之”?清末,攝影術是如何變成所謂“招魂術”的?詭非鬼,機巧萬端終有解;謎莫迷,閱盡千帆道尋常。我國汗牛充棟的古代筆記中,記載著大量神秘莫測的怪談。但囿于古代科學不昌,古人常常以“鬼神靈異”作解。從2015年開始,《北京晚報》和“澎湃新聞”相繼開辟《敘詭筆記》專欄,由著名學者呼延云執筆,用現代科學結合史料考據,對古代筆記中的各類怪談作出全新的破解與詮釋。本書精選其中三十二篇文章,為讀者揭露那些被掩蔽了千百年的隱情、內幕,還原真相。
呼延云 ·逸聞野史 ·12.6萬字
本書完整講述了從趙匡胤開國至南宋滅亡的300余年歷史。與你一起回到原典,講述兩宋興亡。通過兩宋18位皇帝的更替,文臣的風骨與武將的壯烈,展現兩宋內之變革,外抵強敵的風云歲月。穿越時光,深入探索兩宋的興衰歷程,感受那個時代的輝煌與滄桑。摒棄二手解讀,直擊原始史料,挖掘隱藏在歲月深處的事實真相,領略中華文明的綿延起伏。
文聘元 ·中國史 ·17.3萬字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從境外搶救入藏了一批戰國時期竹簡,學界稱之為清華簡。清華簡的內容多為早期的經史類典籍,其中除了可與《尚書》等傳世古書對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則是已失傳兩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見的佚篇,對于準確認識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國早期歷史均有重要學術價值。清華簡所帶來的新知識以及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更新,已經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與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清華簡中見于《逸周書》或與之體裁相近篇目(《命訓》《程寤》《皇門》《祭公》《保訓》《封許之命》)的英譯及背景知識介紹,同時對《逸周書》的文本流傳情況提供了一些見解。主要讀者為海外從事早期中國研究的學者以及對中國古代文明有興趣的一般讀者。
(美)夏含夷著譯 ·文物考古 ·12萬字
愛新覺羅·善耆(1866—1922年)生活的時代正處于中國近代大變革的時代,也是清王朝內憂外患日漸加重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爭以振興中華的時代。作為清朝最后一代肅親王,善耆積極參與清王朝的諸多改革舉措,為政恭謹,建樹頗多。本書以善耆的一生為考察對象,重點論述了其在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中的為政功績,例如整頓警察、管理書報、積極禁煙、控制鼠疫、鼓吹立憲、推動京師和地方自治等等,以及善耆為了推動改革,不惜秘密聯絡康梁改良派和利用革命黨人的情況。善耆的諸多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最終未能挽救清王朝的統治,留下了許多深刻的經驗教訓以供后鑒,所以本著作對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周福振 龐博 ·史學理論 ·16.9萬字
明朝創造過無數輝煌,為何在最后的60年里迅速崩塌?崇禎帝一生勤奮,為何沒能挽救明朝的頹勢?明末名將眾多、軍隊龐大,為何被人口僅數十萬的女真打得節節敗退?李自成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滅亡明朝的?本書回望明朝最后60年的困局,從朝堂之亂、遼東之困和農民起義這三條主線展開,剖析明朝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重危機和應對之策,揭示明朝的內外矛盾,反思明朝滅亡的原因,以全新的視角解讀這段興亡史。
無心鏡 ·普及讀物 ·19萬字
本書簡明的體例,新穎的版式,多種視覺要素的有機結合,將帶領讀者們進入一個充滿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大家在享受閱讀快感、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更能開闊文化視野,增加審美享受和想像空間。
陳深名 王志艷 ·逸聞野史 ·14.1萬字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新知,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多了解一點點歷史、多學習一點點文化。每當我們置身歷史場景,耳旁都是金玉珠璣的回音,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讓我們回味也讓我們深思。中華千年的歷史浩繁宏大,而古今中外的典籍更是汗牛充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盡覽文明精髓、通曉自然山水,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若能夠有所選擇地閱讀最有價值的文化、最想知道的歷史,與最想瀏覽的古跡,無疑是讀者心之所向,而這也正是寫作本書的初衷。
孟飛 呂雙波編著 ·普及讀物 ·13.2萬字
《SourcesontheHistoryoftheHephthalites》是一本全英文論著。它匯集了關于嚈噠的九種語言(漢文、希臘-拉丁文、亞美尼亞文、敘利亞文、阿拉伯文、波斯文、梵文、藏文)70種史料,是國內外學者首次對嚈噠史料所進行的最為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
余太山 ·史料典籍 ·15.6萬字
《永嘉路》為《海上遺珍》系列第四輯(第一輯《武康路》、第二輯《衡山路》、第三輯《復興路》),延續叢書的一貫風格,本輯收錄了著名學者、作家等所撰寫的關于永嘉路(辟筑于1920年,舊稱西愛咸斯路,1943年改今名)上的優秀歷史建筑和歷史人物的文章,既有對建筑歷史沿革的精確考證、對建筑風格的專業分析,也有對曾經居住和工作在這里的政治家、建筑師、科學家、法學家、文化名人等歷史人物的生動記述和深情追憶,還有對當下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的如實記錄。歷史是城市的記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透過書中所記述的這些細枝末節,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溫度。
王華主編 ·歷史地理 ·16.9萬字
16世紀初時,英格蘭尚未融入廣闊的世界中,倫敦也只是一座陰郁而封閉的中世紀城市。然而,新大陸的發現和直達亞洲的海上航線改變著都鐸王朝時期英格蘭的經濟面貌,這些變化使倫敦一躍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并且從此改變了倫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角色。斯蒂芬·奧爾福德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將倫敦的商人、夢想家、騙子和水手描繪得栩栩如生,正是他們組成的人際網永遠地改變了倫敦。英格蘭的船只駛向了世界各地,他們與俄羅斯和黎凡特建立了貿易,探索弗吉尼亞、北極和印度洋。而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人們——那些家庭、公會成員,以及甘愿承擔巨大風險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去追求稀有奇異之物的投機商人——他們的努力和野心催生了新的世界觀,開啟了一個長期貿易的時代和一個帝國,其結果影響至今。
(英)斯蒂芬·奧爾福德 ·世界史 ·19.8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00多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本冊講述了隋亡唐興之間的事件,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擊潰陳軍,俘獲陳后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在國內一面鎮壓地方叛亂,一面招撫突厥。宮廷內,晉王楊廣用計使楊堅廢黜太子楊勇,并在楊堅病逝后,順利即位。楊廣登基后,數次出游,開鑿永濟渠,三征高麗,耗費國力,最終引起叛亂。楊玄感、李密、李淵等先后反隋。最終隋恭帝禪位,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翻開本書,從隋亡唐興的歷史變革中,學會如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華杉 ·普及讀物 ·19.2萬字
1927—1937年的北平,是民國北京的“黃金時代”,名校集中,文人薈萃,作為文化都城充滿迷人魅力。鄧云鄉成長生活于這個時期的北平,在回憶中重游這座寧靜祥和的文化古城,還原了當時的文化氛圍,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立體勾勒古城文化生活史,引人無限追想。
鄧云鄉 ·地方史志 ·9.9萬字
本書作者通過對博物館藏品和已發表資料的研究,依據考古報告和歷史文獻,從功能、出土地、品類、數量、質地、使用痕跡等方面討論唐三彩的屬性,同時,結合古代文獻,對唐朝時期的唐三彩諸問題進行探析。此外,作者還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對唐三彩的鑒賞心得。
趙宇共 ·文物考古 ·10.2萬字
《禿發鮮卑資料輯錄》收錄范圍,整體上上起西晉武帝泰始四年(268),禿發樹機能雄據河西地區見諸史載,下至東晉安帝義熙十年(414),西秦乞伏熾磐襲樂都城,禿發鮮卑所建立的南涼政權滅亡。此后有追述前人前事者,酌情擇要收錄。詳盡收錄了紀傳體、編年體、典制體史書以及大型類書、地理總志中有關禿發鮮卑的資料。
張久和 張宇編 ·民族史 ·1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