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對馬克思文本中共同體與個人概念進行充分挖掘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馬克思個人自由發展與共同體和諧發展之關系,同時探討共同體中的自由和正義問題。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厘清馬克思的共同體概念;第二章探討馬克思的個人概念;第三章闡述馬克思關于個體的自我實現與共同體發展之關系的思想;第四章重點研究馬克思對個人、共同體與自由的關系的論述;第五章詳細剖析馬克思的個人、共同體與正義的關系;第六章簡明揭示馬克思關于個人與共同體關系思想的當代意義。
張梅 張立成 ·馬哲 ·19.9萬字
本書是對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觀的研究。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觀是對時代問題的哲學解答。為人類尋找解放道路,為人類走出困境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建構理論體系和行動指南,是馬克思追問哲學的本質使命所在。正是源于這種對哲學的新理解和新要求,馬克思在批判一切舊哲學中形成了自己的新唯物主義哲學觀。本書回歸馬克思的經典文本,回到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觀形成時的歷史語境和時代問題,研究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觀。本書篇幅不大,卻涵蓋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觀的形成、集中展現、理論域以及當代意蘊,內容充實,理論性強,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文本。
陳永盛 ·馬哲 ·15.9萬字
本書以實踐范疇為核心,將實踐概念置于中西方的比較論域中進行歷史考察,揭示馬克思實踐觀的革命性意義,并以此為基礎提煉出理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實踐觀的三種向度,即認識論、主體性和政治倫理三個批評范式,試圖從批評形態的邏輯結構層面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實踐特征進行理論闡釋和演變分析。
吳亞南 ·馬哲 ·18.6萬字
本書是國內學者近年來研究勞動價值論問題的力作。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對勞動價值論的研究在國內幾乎一直沒有間斷過。全書共7章,分別是復雜勞動還原和產品價值的決定,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成正比的理論,技術創新與超額利潤的來源:基于勞動價值論的各種解釋,部門內企業的代謝競爭和價值規律的實現形式,勞動價值論與資本主義再生產中的不確定性,不必要的價值轉形,從單一生產到聯合生產:價值決定的一般理論等。
孟捷 馮金華 ·馬哲 ·18萬字
書稿深入闡發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內涵與政治哲學范式。首先,本書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特質入手,分析歷史唯物主義遭遇的理論問題,從其科學性與超越性的雙重維度深入地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歷史邏輯的科學把握。并從歷史的追求、歷史的主體、歷史的活動、歷史的邏輯與歷史的理想五個方面系統地研究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理論邏輯,在細致分析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力圖呈現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全貌,并敞開歷史唯物主義所蘊涵的政治哲學理念。馬克思追求自由解釋的政治理想構成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主線,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方式建構了面向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政治哲學。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的整體邏輯地把握資本的政治本質、刻畫了資本的政治形象、把握了資本的政治限度,表征了無產階段追求自由解釋的政治合理性與社會先進性。而且,馬克思將勞動置于政治哲學分析的核心,提供解釋分配正義難題的思想資源,刻畫了實現人類解放的政治圖景。
涂良川 王慶豐 ·馬哲 ·14.8萬字
《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政治哲學、社會學等相關研究領域,既關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歷史發展,也關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范式建構;既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倫理思想進行研究,也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中國化的發展創新予以探索;既反映當代中國學人的理論思考,也觀照當代國外學界的前沿動向,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提供理論參考和學術交流平臺。
吳付來主編 ·馬哲 ·16.2萬字
本書從哲學特別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野,選擇了“虛擬社會中人的虛擬性活動”作為研究主題,就是力圖通過系統深入地研究虛擬社會中人的虛擬性活動的當代形態、構成系統、基本形式、主要環節、運行機制、價值意義、合理規范等問題,從而深刻理解虛擬性活動這一人類活動的新形態和人、社會存在發展的新方式興起的必然性、本質、特征、作用、價值等,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人和社會的本質及發展的趨勢。
龔振黔 龔婷 黃河 ·馬哲 ·15.7萬字
本書基于當前中國意識形態領域所面臨的挑戰,探尋列寧與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對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啟示與借鑒意義。在梳理列寧與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的共同來源——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思想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實質、旨歸及其對列寧與葛蘭西的影響的基礎上,對列寧與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的主題和主要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比較與梳理;分析并總結列寧與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的創新性、局限性與互補性;結合現階段世情和國情,從宏觀理念層面和微觀現實對策層面探尋列寧與葛蘭西意識形態思想比較研究對于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的啟示。
王文慧 ·馬哲 ·12.8萬字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是馬克思花費了十五年黃金時間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結晶,其內容博大精深,既包含豐富的經濟學思想,也包含豐富的哲學歷史觀思想。本書以馬克思的《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為研究對象,從文本學的研究視域出發,系統探討和還原了《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歷史觀思想的源生背景、形成路徑、發展態勢及其未來走向;總結和反思了《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歷史觀思想的當代價值,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內容。
王建剛 ·馬哲 ·16.8萬字
馬克思社會時空觀是近代以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它在哲學上的突出表現是劃時代的唯物史觀的建立。馬克思關于時間和空間的思想是對德國古典哲學和其他傳統哲學的一場“哥白尼式革命”。這場革命顛覆了建立在“永恒時空”基礎上的觀點,建立了全新的以“辯證時空”為基礎的世界觀和歷史觀。當下學界對于歷史唯物主義時空觀的理解尚有不足和誤區,本書旨在比較全面地廓清馬克思辯證時空理論。本書對馬克思從早期到成熟時期的有關論述做了具體分析和總結。第1章至第5章介紹馬克思時間觀的形成和基本內涵,分析馬克思在不同時期對時間的理解。第6章至第10章介紹馬克思空間觀的形成和基本觀點,探討馬克思早期的空間觀以及后來建立的全新空間觀不斷深化的過程。第11章至第12章分析時空轉換的本質內涵、樞紐、動力和方向。最后對阿甘本和海德格爾的時間觀進行了批判性分析,對馬克思和海德格爾在時間概念的理解上的異同做了比較研究。本研究對于原本地揭示和傳播馬克思關于時空的新觀點,回應來自自然科學和其他哲學流派的挑戰,以及幫助人們建立唯物主義世界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郭云峰 ·馬哲 ·12.8萬字
《培根論說文集》薈萃了培根在政治、經濟、文化、社交、情感、論作偽與掩飾等各個方面的59篇文章,包括其《四偶像》和《所羅門院》等名篇。
(英)培根 ·馬哲 ·15.1萬字
本書是帕舒卡尼斯的個人代表作,同時也是嚴格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開山作,以及蘇聯時期最具國際聲望的法哲學專著。俄文初版于1924年,譯者根據其生前最后一版即1927年俄文第三版翻譯,并仔細參考1929年德文版和1978年英文版。據說羅斯科·龐德正是因為讀到這本書的德文版才決定學習俄文的。作者是按照馬克思資本論的思路發展其理論的。該書不僅試圖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零散論述發展一般理論,而且深入參與同時代的法學討論,除俄羅斯本土的馬克思主義著述之外,還廣泛涉獵康德、費希特、黑格爾、蒲魯東、拉薩爾、梅因、斯賓塞、溫德沙伊德、祁爾克、施塔姆勒、龔普洛維茨、彼特拉茨基、耶林、狄驥、奧里烏、耶利內克、凱爾森等人研究成果,對于深化我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
(蘇聯)帕舒卡尼斯 ·馬哲 ·12.4萬字
需要理論是馬克思整個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理論內在于人的本質理論,需要理論是馬克思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的橋梁,需要理論是理解唯物史觀的重要突破口。本書系統梳理了馬克思經典文本對需要理論的闡述,考察了由于人的實際需要馬克思開始從唯心主義走向唯物主義,基于需要而非人的自然之愛,馬克思超越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本書提出了基于異化需要的發現,馬克思開始了政治經濟學的批判研究?;谛枰拍铖R克思構建了人的公共性,以及基于需要概念闡釋人的社會性等觀點。
袁富民 ·馬哲 ·9.9萬字
實現“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最新研究成果,把握人類社會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重要理論資源?!恶R克思共同體思想研究》是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項理論成果。該書創造性地將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置入到唯物史觀和資本批判兩大視閾之中,從而完整地把握了馬克思對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置入到政治哲學的視閾下進行考察,透過共同體思想深刻認識馬克思政治哲學的自身特質,從而深入理解政治哲學史中的共同體問題的價值和局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晏擴明 ·馬哲 ·12.3萬字
這不僅僅是一本《資本論》的入門書,它還將教你如何把《資本論》變成武器!日本出版3個月,即售出10萬余冊?!吨袊嗄陥蟆吠扑],日本馬克思主義者、思想史家白井聰著,《輕松讀》姊妹篇。本書著眼于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思考的最重要的概念,以及其今后如何發展進行解說。從馬克思主義出發,推論出只有社會主義與共同富裕才是人類走向未來的正確之路。書中并非只有對于馬克思的《資本論》的解說,而是從《資本論》的內容聯系到現代社會,以商品、包攝(或稱邏輯歸納)、剩余價值、原始積累、階級斗爭、共同富裕等為切入點,思考為什么階級社會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在當今社會生存等問題。
(日)白井聰 ·馬哲 ·11.1萬字
本書作者從一個全面的視角考察了馬克思及馬克思思想,作者認為,馬克思不是一個哲學家,也不是一個經濟學家、歷史學家或社會學家。然而在他的著作中,我們會發現對各種各樣的哲學問題的回應,也有對那些專門化了的特殊領域問題的回應,如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本書從這一前提出發,討論了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馬克思的社會學思想,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意識形態與知識社會學理論等重要問題,為當前的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法)亨利·列斐伏爾 ·馬哲 ·12.7萬字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的核心論證是馬克思對于個人主義主題與社群主義主題的獨特綜合。我將這種綜合稱為“關系中的個人”,而“關系中的個人”是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從規范的意義來說,馬克思的解釋賦予了強調平等性和社會相關性的自由以解釋特權,在那里,對于個人的平等自由的承認也引起了對于正義的含蓄的解釋。盡管馬克思將這些規范看作是在一個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或許馬克思對這個歷史給予了一種過于狹窄的“西方的”解釋),但我同樣將馬克思歸于強調人的自我改變(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的創造性潛能的人道主義傳統。然而,馬克思又不同于傳統的人道主義進路,他強調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基本的自由和政治權利)于個人和共同體興盛的必要性。隨后我指出,這些不同的能動性條件可以根據一個被擴展的人權(盡管馬克思本人批判權利)觀念而得到具體說明。簡言之,馬克思十分堅定地信奉個人的平等自由。當然,個人被理解為需要某種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發展和免于一切壓迫和剝削形式的自由。
(美)卡羅爾·C.古爾德 ·馬哲 ·14.3萬字
本書選輯了西方著名馬克思學研究專家呂貝爾論馬克思的文章。呂貝爾在書中通過雙重主旨來建構一種特殊的研究方法。這雙重的主旨是:首先,馬克思的思想在其起源和發展上既要做本質的考慮,也要做與時代相關的考察;另外,依賴于馬克思的理論和政治著作并被看作一種思潮的馬克思主義,已經產生了大量的潮流和學派、政黨和流派、理論和教義。呂貝爾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選擇了“馬克思學”這個名字。本書選取的呂貝爾研究馬克思的文章,為馬克思學研究的首選材料,對馬克思學研究來說意義重大。
(法)馬科斯米里安·呂貝爾 ·馬哲 ·17.4萬字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重新界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作者借鑒了日本學者宇野弘藏和關根友彥所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劃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分析層次:純粹資本主義社會理論,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和歷史變遷理論。作者在本書的各個章節中富有啟發性地探討了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韋伯所代表的反本質主義經濟學、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德里達的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理論。本書最的特點在于,它試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同時包容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解構主義這兩個對立的最。其結果如何,只能留給每一位讀者自己去判斷。
(加)羅伯特·阿爾布瑞頓 ·馬哲 ·18.4萬字
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系的研究一直是學界經典的學術議題,本書作者開創性地對費希特與馬克思的關系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分別通過對費希特與馬克思的立場評述、勾勒費希特關于能動的主體的觀念和馬克思源于政治經濟學視角而生發的主體理論、闡發費希特與馬克思能動的主體的理論所具有的共同理論背景、費希特影響馬克思主體概念的文獻依據等角度將馬克思與費希特進行比較。為讀者理解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系開辟了新的研究路徑,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美)湯姆·洛克莫爾 ·馬哲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