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羅素說,此書的目的是將一些關(guān)于幸福狀態(tài)的論述匯集在一起,這些論述源于常識,而非任何深奧的哲學或博學。這本書抱持這樣一種信念,即許多不幸福的人可以通過正確的努力變得幸福。
(英)伯特蘭·羅素 ·西方哲學 ·5.8萬字
《道德箴言錄》是法國著名思想家、格言體道德作家德·拉羅什福科的主要代表作。書中對人們的行為品質(zhì)進行了深刻地分析和描述,揭示了人們在浮華的外表下,實際上在做什么、想什么,是一部道德心理學著作。書稿自17世紀問世以來,對司湯達、馬克思、哈代、尼采、紀德、愛因斯坦、魯迅等諸多后世哲學家及作家影響甚深,被認為是哲學史上兼具文學性和哲理性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
(法)拉羅什福科 ·西方哲學 ·3.9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的一部哲學思考札記,全書以格言體寫就,分為12卷,內(nèi)容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guān)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主體時常自省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表達了作者不僅要人們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諸行動的觀點。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萬字
笑,如同呼吸一樣自然。然而,我們?yōu)楹伟l(fā)笑,以及觸發(fā)幽默反應的主題和情境,卻少有人深入思考。在《喜劇的本質(zhì)》一書中,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試圖捕捉并分析這種難以捉摸的喜感的本質(zhì):我們?yōu)楹伟l(fā)笑?可笑的事物為什么可笑?在喜劇、鬧劇、小丑的鬼臉、俏皮話、文字游戲之間,有什么共同的東西?喜劇和正劇的區(qū)別在哪里?通過探究人類事務中所有幽默的元素,精微分析形式、動作、情境、語言以及性格的喜劇性,柏格森希望提煉出喜劇背后的共同運作方式,對社會、想象力和文化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柏格森認為,喜劇性是人類獨有的特質(zhì),而冷漠與超然是發(fā)笑的前提條件。喜劇不完全屬于藝術(shù),又不完全屬于生活,它具有社會功能,促使人們省察自己,令社會機體保持活力。在文藝經(jīng)典中,關(guān)于笑的洞察非常罕見,而柏格森對喜劇本質(zhì)的論述則是一部獨特且不容錯過的作品,書中提供了一系列深刻雋永的見解,關(guān)于我們?yōu)楹斡X得事物有趣、這些事物如何揭示我們自身,以及如何教會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法)亨利·柏格森 ·西方哲學 ·6.8萬字
耶路撒冷和雅典作為希伯來文明和希臘文明的代名詞,被認為是西方精神的兩大源頭。了解兩希文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作為20世紀獨樹一幟的政治哲學家,施特勞斯對耶路撒冷與雅典之爭有著深刻的思考。本書以這個主題作為焦點,重點考察施特勞斯對近代政治哲學家尤其是霍布斯和斯賓諾莎的研究,并專門討論了施特勞斯與施米特之間的思想對話,從而從政治哲學角度辨析耶路撒冷與雅典之爭以及古今之別的意義。
陳建洪 ·西方哲學 ·12.8萬字
黑格爾的著作令人望而生畏,本書卻別開生面,通過譯編書信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黑格爾的生活道路、政治態(tài)度及其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全書共收錄黑格爾與荷爾德林、謝林、歌德、道布等人的通信共百封,附錄中還收錄了費爾巴哈書信二十封。
苗力田 ·西方哲學 ·15.9萬字
忒拉敘洛斯給該對話加的副標題是“或論愛”;按照希臘化時期人們對柏拉圖對話風格的分類,《斐德若》屬于“倫理性的”。后來人們又將該對話的副標題改為“或論美”,費奇諾(Ficinus)的拉丁文譯本,給該對話加的副標題即“或論美”;在某種意義上,該對話與《會飲》構(gòu)成姊妹篇,后者直接談論“愛”,而前者為了“美”而談論“愛”,因為愛是對美的一種渴望或欲求。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19萬字
柏拉圖遺存著作的真?zhèn)我恢庇袪幷摗,F(xiàn)在學界的傾向是謹慎避免“懷疑”態(tài)度。不過,有些歸于“柏拉圖”名下的文本被公認為隸屬于柏拉圖哲學,是希臘化的羅馬時期著作,卻未必是柏拉圖本人的著作。這些文本被稱為“柏拉圖雜篇”,作為古代文獻,它們對我們理解柏拉圖和那個時代的思想,都彌足珍貴。本文集的編譯者認真收集了盡量齊全的有關(guān)古希臘語原文文稿,將其分為“定義集”“托名作品集”“箴言集”和“悲劇殘句集”四個部分,并翻譯注疏,以饗讀者。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9.7萬字
《沉思錄》以希臘文寫成,共12卷,屬于馬可·奧勒留的語錄筆記,是寫給自己的心靈獨白、對人生及社會的感悟和認知,處處閃爍著人生哲理及管理智慧。本書摘錄各卷精華,以原著為依據(jù),輔以輕松易懂的故事或寓言,解讀原著所蘊含的精華,幫助你更容易領(lǐng)略原著的思想精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思考和應用,領(lǐng)悟人生哲理,以冷靜達觀的心態(tài)體驗艱難生命中的美妙。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13.1萬字
“你怎么證明喜歡我?”“你愛我的條件還是我本人?”“我們是注定在一起嗎?”……戀人總愛問這些奇怪的問題。如果你給不出答案,對方一定會非常生氣。可是,這些問題其實非常艱深——一個人本人真的和條件不同嗎?什么又是“注定在一起”?這些其實都是延續(xù)了千百年的哲學問題。本書以戀愛為視角,通過戀人的十個經(jīng)典提問,講解十個基礎哲學問題,涵蓋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等哲學基本領(lǐng)域。原來,戀人們在認真追問的時候,常常和哲學家不謀而合呢。
張小星 ·西方哲學 ·17.9萬字
《哲學100問:后現(xiàn)代的刺》是繼《哲學100問:從古希臘到黑格爾》《哲學100問:人,詩意地棲居》之后的第三本書。本書以啟蒙、文化工業(yè)、傳媒、工具理性、解構(gòu)、正義、科學為展開話題,用通俗的語言帶你走進緊張刺激的后現(xiàn)代哲學世界
書杰 ·西方哲學 ·11.9萬字
馬爾庫塞是20世紀重要的社會思想家,他的學說在二戰(zhàn)后產(chǎn)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他本人也通過與當時社會運動的積極互動而贏得了“新左派之父”的名號。本書選取馬爾庫塞相對成熟的社會批判理論體系,圍繞其理論固有的實踐指向,揭示了社會批判理論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的演變過程,以及這些演變與新左派運動的相互關(guān)系。
涂鵬 ·西方哲學 ·9.9萬字
本書分為5章,內(nèi)容包括:近代政治哲學的中世紀背景、近代早期政治哲學的基礎、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斯賓諾莎的政治哲學、洛克的政治哲學。
趙敦華 ·西方哲學 ·14.5萬字
本書主張“哲學思考就是哲學地研究哲學史”,圍繞西方哲學史上的經(jīng)典名著柏拉圖的《理想國》和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考察了兩部作品所代表的政治哲學的延續(xù)與差異,提供了一種從法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黑格爾甚至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路。
(英)邁克爾·貝雷斯福德·福斯特 ·西方哲學 ·12.4萬字
本書分為古希臘悲劇與人生、古希臘哲學的意蘊共兩卷,內(nèi)容涉及奧林匹斯宗教作為古希臘文明的淵源、古希臘悲劇的命運主題、古希臘悲劇的深刻哲理、形而上學的宿命、“命運”與“背后的東西”等。
趙林 ·西方哲學 ·5.9萬字
本書是作者關(guān)于《尼各馬可倫理學》的最新導論,覆蓋《尼各馬可倫理學》中的重要主題,以亞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領(lǐng)讀者,展示書中的精巧論證和對人事的精微觀察。
(希)帕夫洛斯·康托斯 ·西方哲學 ·14.4萬字
生命如一場盛大的舞會,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舞者。尼采認為,起舞不僅是身體的律動,更是靈魂的綻放。有人輕盈如風,有人熱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脈搏,在舞動中領(lǐng)悟存在的意義。《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匯集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七大篇章深入探討自我、生命、人性與道德等核心議題。書中既有對個體自由與自我超越的呼喚,也有對傳統(tǒng)道德的大膽批判與生命意義的深刻探討。每一章都如一劑強心針,激勵人們從容面對內(nèi)心的挑戰(zhàn),超越平凡,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節(jié)奏。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西方哲學 ·9.4萬字
本書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魯大學所做的斯多爾斯講座的文稿。書中提出:伏爾泰、休謨、狄德羅和洛克這些通常被視為近代意識形態(tài)先驅(qū)的18世紀啟蒙思想家,所締造的“理性時代”實際上遠不是理性的,他們從中世紀的輿論氣候出發(fā),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奧古斯丁式的“天城”。
(美)卡爾·貝克爾 ·西方哲學 ·9.5萬字
當今是一個人人都在談論敘事的時代。矛盾的是,敘事話題的泛濫竟暴露了一場敘事的危機。在“故事化”的喧囂中,充斥著一種既無意義又無方向的敘事真空。資本主義借助故事化將講述占為己有。它讓講述聽命于消費。故事化生產(chǎn)出消費形式的故事。在故事化的幫助下,產(chǎn)品被賦予了情緒,向消費者承諾獨特的體驗。如此一來,我們買賣、消費的其實是敘事與情緒。“故事”被推銷,故事化實為賣故事。講述創(chuàng)造出共同體,而故事化只催生出社群。社群是共同體的一種商品形式,由消費者組成。任何的故事化形式,都無法重新點燃那團把人聚在一起相互講述故事的篝火。篝火早已熄滅。
(德)韓炳哲 ·西方哲學 ·3.6萬字
《斯賓諾莎的實踐哲學》為著名的法國哲學家,后現(xiàn)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爾·德勒茲所著的一本斯賓諾莎研究專著。德勒茲在書中從新的角度討論了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其理論嘗試是,將“斯賓諾莎”與“實踐哲學”相融合,從而豐富實踐哲學的理論資源。在書中,德勒茲系統(tǒng)地梳理了斯賓諾莎《論理學》中的主要術(shù)語,其梳理極具新意,激活了斯賓諾莎倫理學體系中的行動力量,可以說在斯賓諾莎的研究中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道路,極大地影響了并改變了當代斯賓諾莎研究的狀況。
(法)吉爾·德勒茲 ·西方哲學 ·9.7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lǐng)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