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思想之淵源(第二版)》是美國流傳已久的一本介紹中國早期思想的書,以流暢明晰的筆法、高超的見識和深厚的文化比較的功力,對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進行了簡明精妙的介紹。同時又以宏觀的話題,如宇宙論、世界觀、知識論、政治哲學、人性論等貫穿在對這幾大學派的的介紹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盡其妙,是大家小書的典范。
(美)牟復禮 ·中國哲學 ·9.6萬字
本書是著名《易經》專家、國學大家、著名歷史文化學者、著名中醫學家楊力教授所著。楊力精通文史醫哲,國學著作頗豐。本書的特色是把《易經》哲學和中國歷史相融會貫通,進行升華、提煉和驗證。相信這部哲學和歷史相結合的國學著作會給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啟示和聰明之悟,成為一部做人做事的智囊。
楊力 ·中國哲學 ·16萬字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作為父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何繼承并將良好的家風傳遞給孩子?怎樣立規矩,孩子才樂于接受并執行?如何給孩子確立原則和底線,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觀?營造良好的家風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本書從七個方面細述家風對于孩子的影響,怎樣培育和傳承良好的家風,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讓博大和煦的家風給孩子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
王占偉 ·倫理學 ·10.3萬字
我國邏輯學家、哲學家金岳霖曾說:邏輯是生活中找尋并滿足其愿望的實際工具,沒有邏輯,我們的生活將十分沉重,以致幾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認為邏輯學寬廣且枯燥深奧,不容易學習更不容易運用。本書作者認為,邏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邏輯時刻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即便很多人對其沒有清楚的概念。作者在本書以碎片化的文本形式、貼近生活的案例和故事、簡練又充滿機智的筆觸,幫助讀者輕松地了解邏輯學常識和概念,辨別語言陷阱,認識邏輯謬誤,學會用清晰理性的方式思考問題。
格桑 ·邏輯學 ·8萬字
《小窗幽記》,又名《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是明代格言警句類小品文。該書以哲人式的冷雋針砭時弊,抨擊澆漓世風,意簡意賅地闡釋了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之哲理。行文清雅俊逸,如玲瓏碧玉,小巧雅致,益人深省,有淡泊名利、超然萬物的曠達之情。此書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并稱為中國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自問世以來,備受歷代讀者所青睞,是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的哲理好書。
陳繼儒 ·理論流派 ·14.2萬字
對于西方哲學來說,哲學就是哲學史,對哲學的理解往往取決于對哲學史的研究視角。本體論作為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哲學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對象。對本體無休止的追問使本體論研究不斷深化,使得本體論從哲學的組成部分演變成本體論哲學范式。本體論雖然受到現代哲學的集體聲討,但這并不妨礙本體論思考方式在對“邏輯起點”的選擇中發揮作用。哲學史只存在過時的答案,并不存在過時的問題,正是對看似過時的問題的追問和思考,給哲學研究者和學習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王國富 ·西方哲學 ·16.6萬字
本書從總體上研究了阿爾貝特·施韋澤的思想。施韋澤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實踐者,但是這一過于光輝的形象,使人們忽視了他的哲學和思想成就,本書就是為了揭示施韋澤的這一面相。因此,本書直接從文本出發,分析其思想。本書在施韋澤的《文化哲學》等重要著作的基礎上,分析了施韋澤的思想方法,以及他在倫理學、自然哲學等多個方面的貢獻,這對讀者了解施韋澤在哲學史上的地位,以及全面認識施韋澤的實踐背后的哲學思索,都十分有益。
(德)克勞斯·京茨勒 ·西方哲學 ·12.6萬字
《藝術哲學》作為對藝術的哲學思考,討論了藝術的六個方面的基本問題。它們是:藝術與真理的關系、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審美意象的基本類型、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創造、藝術作品的接受、五大類藝術的感知特性。這六個方面的討論,大體構成了藝術哲學探討的基本領域。藝術哲學是一個民族的美育的思想基礎,也是展開有價值的藝術批評的重要前提。
王德峰 ·知識讀物 ·16.7萬字
《大希庇阿斯篇》是柏拉圖就“美是什么”的問題所作的一篇對話,它是西方第一篇系統地討論美的著作,后來許多重要美學思潮都源于此。對話以詭辯學者希庇阿斯與蘇格拉底對話形式展開。他們分別探討了當時流行的關于美的見解,如美是有用、有益、合適、快樂等,蘇格拉底對這些觀點一一進行駁斥,并提出“美本身”的概念,并認為“美本身”使一切分有了它的事物成為美的。但文中對“美本身”并未給出結論,而是以“一切美的事物都是艱難的”結尾。文中還涉及美與善的關系,認為“美不就是善,善也不就是美”,“美是善的原因”。
(古希臘)柏拉圖 ·經典著作 ·8.7萬字
《道德經》原名《老子》,漢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為《道經》37章,《德經》44章,故有《道德經》之名。《道德經》作者為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和孔子同屬一個時代,但年齡長于孔子。老子曾任周王室藏書管理者。相傳,《道德經》一書寫于他歸隱時,途經函谷關,守將尹喜向他問道,于是老子才留下這部《道德經》。《道德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部舉足輕重的經典著作,是我國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它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文約意豐,字字珠璣,句句精辟,內容涉及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科學、宗教等諸多領域。
(春秋)老子 李若水譯評 ·經典著作 ·13.9萬字
琉善是古羅馬時代的哲學家,在他的名下流傳下來的著作有八十四篇。本書選擇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四篇。前五篇是政治哲學論文,寫作于165至170年;后九篇是無神論文章,寫作于165至169年,其中《亞歷山大—假預言者》是180年以后不久寫作的。篇目次序按照法國人克盧瓦塞(Croiset)的《琉善的生平與著作》一書考證的寫作年代編排。
(古羅馬)琉善 ·經典著作 ·13.6萬字
《莊子的智慧》以莊子的寓言故事為主,通過這些這些故事的現代解讀與評論,講述莊子哲學的智慧。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陳列這些成果,尋求撮其所善,取其所長,結合作者自己的長期教學與研究的心得,深入開掘莊子的思想內涵,闡述其現代社會價值與意義。本書為“自然堂叢書”之一。
李大華 ·中國哲學 ·10.7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第一次在太湖大學堂的演講輯錄。本書對如何修證佛法,盡快在修證之路上取得成就,有諸多獨到的個人觀點,更有諸多具體實證修行的辦法,是南先生很重要的著作。南先生還站在現代生命科學的角度,考察了西藏密宗、禪宗、凈土等修行法門,其中有些內容,南先生更以密宗上師身份,親述自己修證之路上的傳奇,和諸多實證感受,澄清了修證者在前進之路上的歧途,可謂“掏心”之作,是志于佛學、修身的讀者的福音。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5.1萬字
《戀人絮語》是羅蘭·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開設了一門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為分析對象,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浪漫的愛情故事在這本書里被羅蘭?巴特拆解成各種情境: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這門談情說愛的討論課,聚焦點不是文學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戀人的傾訴方式和喃喃自語。兩年后,巴特將自己的情感軌跡和心路歷程融入到這種分析里,發展成一種新的文體,1977年付梓成書隨即風靡西方,被譯成近三十種語言,并搬上舞臺演出,成為一代思想家羅蘭?巴特流傳最廣、最為人所知的著作。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2.1萬字
培根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最為讀者熟知的就是這部《培根論人生》。400年來,這部哲理散文經典一直暢銷全世界,早已“震撼了那些震撼世界的人們”。《培根論人生》的內容貴在其角度的不同,其中探討的,有很多都是關于健康、完善、和諧的人生的認識及其建立的根基。其中有知識的內容,也有價值觀和信念的取向。
(英)培根 ·知識讀物 ·12.9萬字
“你怎么證明喜歡我?”“你愛我的條件還是我本人?”“我們是注定在一起嗎?”……戀人總愛問這些奇怪的問題。如果你給不出答案,對方一定會非常生氣。可是,這些問題其實非常艱深——一個人本人真的和條件不同嗎?什么又是“注定在一起”?這些其實都是延續了千百年的哲學問題。本書以戀愛為視角,通過戀人的十個經典提問,講解十個基礎哲學問題,涵蓋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等哲學基本領域。原來,戀人們在認真追問的時候,常常和哲學家不謀而合呢。
張小星 ·西方哲學 ·17.9萬字
《顏氏家訓》是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是顏之推關于立身、治家、處世、為學的經驗總結,該書見解獨到,思想通博,不落時俗,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封建時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本家訓在后來的一千多年里被經久傳誦,被后世尊為家訓的鼻祖,享有“古今家訓,依次為祖”的美譽。本書在保證主旨內容不變的前提下,采用了原典、譯釋、解讀三位一體的論述方式,來闡釋《顏氏家訓》的內涵和主旨,以便讀者輕松讀懂、理解并運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書中,我們插入了大量古代案例,并結合了現實生活,一邊引“經”據典,一邊借古明今,相信會讓讀者對顏之推的思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3萬字
本書以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為視閾,探討公共外交的本質屬性和一般原則,在此基礎上,對公共外交的國際實踐進行了學理分析和梳理。本書認為,主體間性特征是公共外交的本質屬性。公共外交的“交往”本質和所體現出的交往行為特性,意味著它必須是遵循交往理性和主體間性的實踐行為。公共外交以公眾輿論為基礎,以“公共輿論場”為交往媒介,表現出參與主體的公共性、運行制度的開放性、對公共權力的合法性批判、有賴于實踐話語機制的四個特點。公共外交的交往載體是話語,同時滿足言語行為的三個有效性聲稱是公共外交達成共識、實現理解的必然要求。這就是交往行為理論指導公共外交實踐而得出的一般原則。
郭杰妮 ·理論流派 ·14.4萬字
《沉思錄》大部分系馬可·奧勒留在鞍馬勞頓中寫成,全書一共十二篇,記錄了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在一篇篇箴言隨筆中,他對生命、死亡、信仰等哲學問題展開了思辨,為后人留下了一位有哲學修養的統治者的人生感悟。每一條都充滿了智慧,直擊生命的本質,當今社會的人們仍能與之產生共鳴。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7.2萬字
南先生認為《大學》原文本來就是儒家追求“內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邏輯嚴密,文氣通順,粲然可觀,不必加以篡改。為了向大眾揭示原本《大學》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義,先生特依據西漢小戴所傳曾子《大學》原經,對其本旨重新加以闡釋,內容包括《大學》的價值,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的修養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內圣(明)之學,“修身”至“治國”的外王(用)之學,內外兼修之道,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歷史教訓,王朝更替與儒學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與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會古今,取精用宏,妙語連珠。《大學》原文僅千余字,而此“微言”約有四十萬字,講解之詳盡、涵蓋有關學養之廣闊不言而喻。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