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的第一版獲得了“2014中國好書”和“第十屆文津圖書獎”等多個獎項。作者萬維鋼擅長以“理工科思維”為導向,以前沿的科學視角解讀生活,涉及行為經濟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物理學等眾多學科,為人們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方法,破除了認知上的重重迷思。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做了必要的延伸、修訂和增補,以全新的面貌呈現給讀者。本書不僅有趣,還十分有營養。
萬維鋼 ·思維科學 ·18.9萬字
本書由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它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這本書是斯多葛學派的一個里程碑。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5萬字
《易經》(又名《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它以象征陽的“——”(又稱“陽爻”)和象征陰的“——”(又稱“陰爻”)為基本符號,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組成)為基本圖形,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釋,闡述了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本書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后部分著重解釋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最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具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的特點。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六月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4.9萬字
《道德經》內容深邃、影響深遠。《道德經易詮》作者趙克強曾以十余年時間深研易經,著有《周易解析》一書;又以《周易》觀照《道德經》,發現《道德經》對于《周易》的繼承與發展。《道德經易詮》詳細詮釋《道德經》八十一章,題解以提要鉤玄,譯文以解讀字句,解讀以發揮主旨,追源溯流,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道德經》和《周易》,進而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中國文化元典。作者簡介
趙克強 ·中國哲學 ·15.7萬字
世界著名哲學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教授稱《兩界書》是“一本有關東西民族智慧的哲理書”,“開辟了人類心靈的化境”。《兩界智慧書》在《兩界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視角和體例,對《兩界書》中的內容進行“旁觀式”的闡釋,對《兩界書》蘊涵的生命智慧、哲學內涵、文化邏輯進行系統的歸納和梳理。本書設“導讀”“文選”“解讀”“兩界慧語”“眾說兩界書”等部分,力圖能夠比較全面地闡釋《兩界書》的精髓要義,展示人類行走兩界的生命智慧。
竑一 ·理論流派 ·8.7萬字
我們的時代,與其說是科學時代,不如說是技術時代。在技術時代,忽視對技術的反思,哲學就不可能把握時代精神。高新技術對社會帶來什么樣的沖擊,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導、運用和控制技術的發展?本書直面高新技術急速推進導致的諸多挑戰,從技術理性盛行到日常的手機成癮,以鮮活犀利的思考觸及每個人在技術時代都曾經歷的很多問題,激發人們努力思考如何將技術塑造成造福人間的“天使”,而不是任由高新技術的不當應用制造麻煩、危害社會,甚至發動“技術的反叛”。本書收錄的文章以“技術時代”為主題,分為“人類的命運”、“技-藝新世界”、“新技術治理”、“新冠啟示錄”和“工程與科學”五個部分,其中一些文章在新媒體上被廣泛轉載,在業界也是膾炙人口,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劉永謀 ·中國哲學 ·16.8萬字
20世紀最著名的西方哲學家及解釋學的奠基人之一伽達默爾在年近百歲時與意大利哲學家多托利展開了一場頗具豐富意涵和哲學意味的對話,回顧了他全部哲學思想重要方面的發展歷程。不僅如此,“一切真正的哲學思考以或隱或顯的方式都是對話,是爭執”。這部對話錄涉及和記錄的內容遠遠超出了哲學家本人的思維軌跡。這本小冊子中呈現的是關于哲學最根本的那些“大問題”的對話,是對“一種哲學之前提的一次重新確定,這種哲學參與一種和它的時代及它的挑戰的負責任的和解之中”(伽達默爾語)。這些作為前提的和根本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形而上學的命運問題;修辭學與哲學、與倫理學、與解釋學的關系問題;作為西方哲學傳統的核心問題之一的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的問題;神學以及未來西方哲學的走向問題。
(德)伽達默爾等 ·知識讀物 ·13.5萬字
《黑噪音、白噪音與幽靈之聲》是姜宇輝老師多年聲音研究的哲學文選。包含了“繪畫與聲音”“聲音與意義”“節奏”“想象理性”等多個主題的討論,為當代國內的聲音哲學研究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號召。聲音是按捺不住的,它如實表達,而聲音對于周遭并未言明的東西,將由學者對聲音事實的謹慎表達作為值得依憑的補充。
姜宇輝 ·知識讀物 ·14.8萬字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重新界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作者借鑒了日本學者宇野弘藏和關根友彥所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劃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分析層次:純粹資本主義社會理論,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和歷史變遷理論。作者在本書的各個章節中富有啟發性地探討了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韋伯所代表的反本質主義經濟學、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德里達的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理論。本書最的特點在于,它試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同時包容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解構主義這兩個對立的最。其結果如何,只能留給每一位讀者自己去判斷。
(加)羅伯特·阿爾布瑞頓 ·馬哲 ·18.4萬字
本書是湯一介先生關于儒學核心概念的論文輯錄,內容涉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內圣外王”、“和而不同”等儒家核心理念,同時收錄了作者對儒學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反思。綜合來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讀本,兼備學理性和可讀性。
湯一介 ·中國哲學 ·13.5萬字
本書是周國平譯尼采經典著作系列五本之一,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也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在本書中,尼采開創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藝術沖動學說,在對希臘藝術進行美學討論的同時,完成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本書既是尼采哲學的誕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學和哲學的前提。此外,尼采還對以蘇格拉底科學樂觀主義為特征的現代文化作出了批判,以此發端,開始了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開創同時也是顛覆之旅。譯者周國平在三十多年前由德語原文譯出此書,本次再版他對全稿進行了校訂,并且撰寫了導言,對原著基本思想進行闡釋,供讀者參考。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美學 ·12萬字
尼采敏銳地洞察到:當人的直覺、感受與“道德”“理性”發生沖突,后者碾壓性的約束力,常常成為現代人心靈癥結的根源。所謂規則,包括“習俗道德”,原本服務于人,但它卻恣意生長,反過來成了人的目的,迫使本人為它削足適履。在《朝霞》這部格言風格的瑰麗著作中,尼采用他生命的“偏見”裁決道德的成見,激勵我們從規則手中奪回權力。這是一本助人尋回人性的肯定之書、痊愈之書,標志著尼采哲學的重要轉向,他自此開啟了他宏大的旅程:“重估一切價值”。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西方哲學 ·17.9萬字
在當代,無論是世界范圍內還是中國語境中,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都面臨著多重挑戰,世界政治格局、文學發展格局以及當代文化秩序已經發生了復雜的變化,但這并不影響作為一種思想精神與理論精神的馬克思主義美學仍然會有它的現實性,也不影響作為一種哲學理論和方法觀念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生命力。當下,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正走向綜合創新的發展過程,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即如何在學理層面上更切實地面對當代文化經驗,如何在根本上將那種學理層面上的理論建構與生活經驗和情感訴求層面上的現實發展結合起來,以增強理論對象化現實的能力,這是本書討論的主題。
段吉方 ·美學 ·16.2萬字
《冰鑒》以冰為鑒、明察秋毫,以神為鑒、相骨識人。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識人,識人必先觀人。古今中外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可以說是有成有敗,為使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響,特編輯了此書。本書通過對人體的神骨、情態、剛柔、容貌、須眉、氣色、聲音這七個部位的論述,以達到正確觀人、識人、用人的目的。在這里我們不談論觀人、識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能夠獲得厚益。
宋天天 ·東方哲學 ·11.5萬字
《哲學問題》作者羅素是中國讀者所熟知的當代西方非常負有盛名的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作家和社會活動家,曾獲得諾貝爾獎。20世紀50年代以后熱心于世界和平運動。《哲學問題》原由倫敦Williams&Norgate于1912年出版。中譯本于195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98年《哲學問題》又由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哲學系教授JohnSkorupski編訂后,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增加了Skorupski所寫的一篇導言,附錄有羅素本人于1924年為德文譯本所寫的序言以及進一步閱讀的書目和索引。牛津版的版權最近已由商務印書館取得。現根據牛津版將增補的部分譯出,原中譯文的個別字句亦略有改動,作為中譯本的新版,以供讀者參考。
羅素 ·經典著作 ·9.2萬字
宋天天 ·東方哲學 ·11.1萬字
《東方哲學與文化》是由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南京大學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兩輯,向國內外發行。本刊旨在繁榮和推進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東方學研究,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東方哲學與文化平臺,發掘東方文明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本刊常設欄目包括:理論前沿、專題研究(道學、佛學、儒學、印度哲學、猶太學、日本哲學等)、比較研究、文化專欄、書評訊息等。
徐小躍主編 ·東方哲學 ·16.5萬字
羅素在本書中的觀點形成于1916年早期,當時他在倫敦進行了一系列關于“社會重建原則”的演講,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損失越來越駭人聽聞,而羅素的戰前政治經歷并沒有讓他意識到他的同胞對戰爭是如此渴望,甚而隨著沖突加劇變得更加好戰。因此在1915年年中,羅素通過分析社會行為、理性行為和感性行為的根源全方位地重新審視政治學的理論基礎。1916年,系列演講稿以“社會重建原則”為名付梓出版。其美國版被出版商更名為《人為何爭斗》。羅素意在提出一種政治哲學,它基于這樣一種信條,即沖動比有意識的目標更能塑造人的生活。他把絕大多數沖動歸為兩類:占有型沖動和創造型沖動。他認為最好的生活大多基于創造型沖動,而最糟的生活大多源于對占有的熱愛。國家、戰爭、財產都是占有型沖動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現;教育、婚姻、宗教則是創造型沖動的體現。而解放創造力應成為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原則。本書被不少學者和非專業人士視為羅素對政治哲學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英)伯特蘭·羅素 ·經典著作 ·9.8萬字
本卷收錄了《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之外,馮友蘭在1949年前發表于報刊雜志上與哲學相關的單篇論文、短文或講演稿。馮友蘭1949年前寫作的單篇文章,在《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中,分別收錄于第三卷《中國哲學史補》、第六卷《南渡集》、第七卷(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第十五卷《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第十六卷《三松堂譯著》這五卷內。其中,《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系馮友蘭本人編定,前者收錄與《中國哲學史》相關的哲學論文,后者則上編收哲學論文,下編收雜文。其余三卷俱為新編:未收錄于前兩卷的雜文和譯作分別編入《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三松堂譯著》,而未收錄于前兩卷的與哲學相關的單篇文章,則組成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
馮友蘭 ·中國哲學 ·19.1萬字
這本《生存道》是《星云大師談幸福》和《星云大師談智慧》的合集。涉及星云大師的人生哲學,如何智慧的生活,如何最有效的獲取幸福,娓娓道出最返璞歸真的生活大智慧,讀來令人受益匪淺。
星云大師 ·中國哲學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