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8評論

第1章 自序

兩年前,山東畫報出版社拿去我《多余的素材》印成書,責編劉瑞琳對我說,回國后的文字也來編一冊吧,我當即承應了。不久,劉老師調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周面見,便商定將這件事辦起來。

近日電腦里搜索舊稿,編排校閱,發現這幾十篇文字實在是不成體例,哪像一本“書”。

其中,除了關于影像文化與城市建設的幾篇專稿寫得還周正,其余的稿約、發言、訪談、評論……話題之雜,議論之碎,真令我幾分詫異、幾分難堪:這就是我回國五年的光陰與作為?

我的前幾冊書雖也不過雜碎,現在想來,畢竟躲在紐約,清閑自在慢慢寫。回國后,情形可就大不同:當了一份學校的差,時間切碎,本業荒疏,倒也隨它去,不料媒體報刊隔三差五尋過來,推了這端就那端,而所見所言,事事逼得太近前。這幾日編排之際棄除廿余篇,總數還嫌多——我知道,我從此掉進了中國的人堆里。

掉進人堆,支應不暇,所言既多,謗議相隨,這都不足怪。早年的虛譽有人記得,近時的出書竟不虧本,我該幸樂才是,而好事者可就趁興撩我說閑話——見識淺薄,我倒不在懷,因從未自認學者與專家,可是看自己這幾年說東道西,熱諷冷嘲,文字面目忒難看,說及城市與教育兩件事,則簡直當眾在罵街。

文章的火氣,文章家十二分忌諱的。我雖票友,下筆克制的規矩也曾信守過。當初接了《紐約瑣記》的稿約,拼湊關于音樂的舊作,均屬初涉書寫,心思專靜,而況無非談藝術,即便離題千里,多少有點風雅的意思在。是要到《多余的素材》開始不安分,借懷舊而發議論,存心不把自己扮成藝術家,然而再怎樣心里起波瀾,也不過素材只當它素材寫,味道不太咸。

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實看不清楚的,白紙黑字留下來,這才好比照鏡子。這一照,看見什么呢?要來強辯,我只能說:我于國中的情形確實久違了。譬如城市運動的如火如荼,親眼目睹,原來給弄成這模樣;又譬如教育的改革早也聽人吹,一旦打起精神當教師,哪想到今時的院校無非是重重疊疊的教條與產業——這是何其偉大的成就呀,同志,你偏要出言不遜么,好,你的面目就會很難看。

我現在是怎樣一種角色呢,我已說不像。人稱是畫家,講來講去那幾枚過時的小油畫;忽指為作家評論家,可見如今成“家”真好辦;“海龜”身份抵賴不了了,我只好當它是惡名;“知識分子”總算美稱吧,我可不領情:做人而成一“分子”,豈非小道;我寧愿做回“老知青”,只是“知青”老來不好當:身為教師好幾年,我至今講堂上失口說粗話,忍不住要抽煙……

然而人在家國,真是好。只要出太陽,望見京郊的香山與燕山,不由心生感動,腦子里一片空白。去歲帶學生懷柔山村畫寫生,又畫到滿面苦相的老農夫。那些天,晴午遠眺,群山糾紛,中宵起夜,月如鉤:這都是遠在紐約朝思暮想的景象與時刻呀!總算回來了。我知道,這是給自己放長假,或竟如以賽亞·伯林所稱引,屬于“明顯的自我浪費”。是的,我并不將自己的光陰看得多珍貴。人勸我管自畫畫,少開口,我真心假意漫應著,不認真,倒也不嫌煩。我心想,除此而外還有令我耳熱心虛的忠告嗎,終于,兩年前一次與年青人的座談中,有張小小的字條幾經轉手遞過來:

陳老師,你這樣說來說去有什么意思呢?你會退步的!

我似乎有所觸動了。是誰呢,念了字條,詢問四座,沒有人答腔。這是幾年來唯一替我著想的話,真心謝謝這匿名的年青人。我雖不曾怎樣進步過——廣義而言,“進步”之說原本即可疑——但我因此記住了“退步”兩個字,順便移來作題目,送給這本書。

2004年12月8日寫在北京

上架時間:2016-07-18 13:31:28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彰化市| 凤台县| 浦县| 宁夏| 舟山市| 武胜县| 天台县| 开封市| 高唐县| 柞水县| 航空| 宜春市| 舒兰市| 乡宁县| 宁阳县| 蓬安县| 涟水县| 德庆县| 元氏县| 河北省| 章丘市| 新龙县| 潼南县| 昌黎县| 崇文区| 秦皇岛市| 双流县| 岳西县| 婺源县| 金门县| 沙河市| 宁强县| 黄浦区| 沧源| 苍梧县| 永胜县| 塔河县| 邵阳县| 广丰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