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6章 一輩子,三萬天——不生氣的幸福活法(3)
- 第35章 一輩子,三萬天——不生氣的幸福活法(2)
- 第34章 一輩子,三萬天——不生氣的幸福活法(1)
- 第33章 生活本來就不公平,不完美才是人生(3)
- 第32章 生活本來就不公平,不完美才是人生(2)
- 第31章 生活本來就不公平,不完美才是人生(1)
第1章 人一輩子犯的錯,80%是因為生氣(1)
人生很忙,但不要忙著生氣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繁星。”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因為生活中的一些缺憾和不如意而大發雷霆,那么更多讓你窩火的事情會隨之而來。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要追求的事情很多,如果讓生氣占用太多的時間,等到垂暮之年將后悔莫及。
人的壽命不過區區幾十個春秋,然而人一生要做的事情卻非常多,人生就是一個忙碌的舞臺。時間如流水匆匆,一分又一分,一秒又一秒,在滴答聲中漸行漸遠。不經意間回頭張望,人生可能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在時間的長河中,人無疑是渺小的。眼睜睜看著皺紋爬上額頭,歲月染白青絲,故人駕鶴遠游,我們卻無能為力。還被生命青睞的人們,一定要珍惜這寶貴而又短暫的人生,千萬不要讓生氣白白占有了你的寶貴時間。
當你悶悶不樂時,也許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已經從老板那里接受了你的項目;當你火冒三丈時,也許你心愛的姑娘正從你身邊經過,你卻渾然不知;當你大發雷霆時,也許雨后的彩虹裝點出天下奇觀,你卻無心欣賞。因此,生氣是對人生最大的浪費。人生苦短,幾十年光陰如同朝露,旦夕間便會消失。為什么要把時間浪費在生氣上呢?為什么不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呢?
我們可以忙著學習,忙著升職,忙著陪伴妻兒,忙著孝順父母,但唯獨不能忙著生氣。因為生氣的時候,會錯過人生很多很多美麗的風景。在文學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的李教授用他的大半生詮釋了不生氣是最好的活法。
五十年前,年僅六歲的李教授跟隨父母來到了新疆定居。原本就家徒四壁的他們千里迢迢從甘肅來到新疆之后更是衣衫襤褸、捉襟見肘。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一家三口在一處廢棄的茅屋里安頓下來。父母迫于生計早出晚歸,李教授就成了沒人管的孩子。他說著生澀的甘肅方言,渾身臟兮兮的,撿別人的舊衣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當地還不懂事的小孩總是嘲笑他。自尊心強的李教授一生氣就和嘲笑他的小孩打架,結果不僅天天受傷,還因為總是在打斗中撕破衣服而衣不蔽體。
父親了解情況后,就告訴李教授:“如果下次你再生氣的時候,就回家來看看。看看我們住的破茅屋、看看屋里破舊的桌椅,看看這難吃的口糧,你是不是應該用更多的力氣去種地,而不是打架。”
聽了父親的教誨以后,每當再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李教授都會跑回家在屋子里轉轉,然后他就不生氣了,就開始做應該做的事情。幾十年過去了,李教授一直保持著這樣一個習慣:他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寫在最顯眼的地方。條件不好的時候,他就直接用樹枝寫在土墻上。生活慢慢變好了,他就寫在便簽上,貼在隨時能夠看到的地方。當他因為一些不如意、小摩擦而心情糟糕的時候,他就盯著這些要做的事情看,心情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如今已經是大學教授的他,在從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發了數十篇學術論文,寫了五本學術著作,還出版過一本攝影集、一本詩集和三本小說。當有人驚嘆于李教授的旺盛精力時,他說:“其實我只是沒有浪費時間而已。”
的確,李教授之所以能做這么多的事情,得益于他沒有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時間。當別人因為昨晚糟糕的夢而情緒煩躁時,李教授卻在為未來美好的夢努力;當別人為了瑣事悶悶不樂時,李教授卻在書房陶醉于自己創作的小說世界……總之,當別人將時間浪費在或微不足道、或無法挽回的不如意的事情上時,李教授卻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李教授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生氣被正確運用的時候就會出乎意料地變成動力,激勵我們去做很多有價值的事情。這個“正確運用”就是用生氣消耗的時間去做有建設性的事情上。
我們常常感嘆生活的艱辛、生存的煩惱和生命的缺憾,卻不曾想到,能夠活著就已經蒙受著生命的萬分恩寵。倘若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久久不能釋懷,當命運要收回我們“生”的特權時,我們才會發現在生命最好的光陰里,我們從來沒有幸福過。生活的智慧就在于,無論發生了什么,你都要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最該珍惜的是什么。李教授在父親的指點下,走出了迷津。他明白了,在生活困頓時,一時的解氣并沒有任何意義,而拿汗水換取來年的豐衣足食,才是最該做的事情。
“做該做之事”看似是一個簡單的要求,卻很少有人能做得到。在人生的坎坷不平面前,總有人會走上歧路。他們憤恨、抱怨、苦惱,把大好的光陰都浪費在不必要的壞情緒上。其實,少一分計較,多一份坦蕩,人心就會澄亮,就能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會為了生活的細枝末節而無謂地痛苦。
太過計較的人就會把自己糾纏在瑣事中,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痛苦。人來到這個世界是來享受快樂的,而不是自找痛苦。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生存下來已經實屬不易,為什么還要給自己制造麻煩呢?寬容生活、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人忙忙碌碌一輩子,不能忙著生氣,而是要用樂觀、寬容的心態積極尋找幸福和快樂。
生氣時,第一個遭殃的是自己
《圣經》中說,人生有七宗罪,即貪食、貪婪、色欲、懶惰、傲慢、嫉妒、憤怒。憤怒是人類最危險的情緒之一。因為憤怒,我們常常會喪失理智,犯下不可補救的錯,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憤怒是健康的天敵,是幸福的劊子手,是人際關系的終結者,是事業的絆腳石。睿智的人都明白:生氣時,第一個遭殃的是自己。
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身邊無休止的瑣碎小事都可能讓我們憤懣不滿。在生活中,偶爾發泄一下怒火也不為過,只是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度。動不動就大動肝火之人是永遠無法擺脫憤怒惡魔的奴隸。憤怒會造成無數種后果,但無一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對于人體健康的危害。
所謂“氣大傷身”,生氣是健康的天敵。生氣會影響人正常的生活規律。有些人在生氣的時候喜歡蒙頭大睡,而另一些人則因為怒火徹夜無法安眠,這必然會造成精神的萎靡不振;有些人大動肝火后暴飲暴食,而另一些人卻毫無食欲,這又必將造成消化功能紊亂等問題。長期發怒還會造成人體免疫力的下降,會促使支氣管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偏頭疼、腸絞痛等疾病發生。另外,根據近年來我國醫療界的臨床報告顯示,幾乎一半以上的中風、腦梗塞、腦部毛細血管破裂等老年疾病都是由憤怒引起的。由此可見,憤怒就是一個惡魔,拿著削鐵如泥的刺刀肆無忌憚地掠奪人們生存的權利。生氣對于生活中已經存在的煩惱無濟于事,而對于我們的身體卻會產生如此巨大的消極影響。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生氣呢?
生氣不僅會剝奪我們的健康,還會讓我們陷入無盡的不幸之中。愛生氣的梅子老師用她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詮釋了生氣對幸福生活和融洽交際的危害。梅子老師今年三十多歲,是當地最好中學的語文老師,今年又榮升為畢業班的班主任。她有一個工程師丈夫和一雙學習成績優異的兒女。按理說,梅子老師應該是一個很幸福的女人,但是她卻每天煩惱連連。她的丈夫借口工作太忙,已經連續一個星期沒有回家了;一雙兒女紛紛住進了姥姥家;左鄰右舍看到她都下意識的躲避;教研室的老師也都不愿意主動和她說話。
新的一天開始了。陽光明媚,微風和煦,本來是一個燦爛的日子,梅子卻臉色陰沉。因為家里的小狗昨天晚上在陽臺上撒尿,還弄臟了窗簾。在樓下買早餐時,梅子因為被忙碌的老板怠慢,而和老板大吵一架。當她氣沖沖地走進教室時,又被體育老師的教育器械絆了一下險些摔倒,她當著體育老師的面把器材扔出了窗外,這造成了另一場口角的發生。戰火平息后,她打開電腦進入校園論壇,準備一吐心中不快,卻發現自己教了快三年的學生竟在貼吧中罵她。她頓時火冒三丈,準備立刻去教室把這個學生臭罵一頓,卻因為動作太大被剛倒的開水燙傷。
善良的教研室主任為她拿來藥水,并遞給她一張紙條,上面寫道:生氣時,第一個遭殃的是自己。梅子老師頓時如醍醐灌頂。丈夫夜不歸宿是因為她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和丈夫冷戰;孩子搬進姥姥家是因為在姥姥家就不會被怒不可遏的媽媽斥責;鄰居和同事對她冷漠是因為她幾乎和所有熟識的人都發生過摩擦;在論壇上辱罵她的學生前兩天才被她狠狠地批評了一番。原來一切煩惱都來自于自己的易怒。
故事中的梅子老師因為擔任畢業班班主任倍感壓力而易怒暴躁,最終造成了眾叛親離的嚴重后果。正如培根說的那樣,“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幸福生活就是憤怒要毀滅的首要對象,動輒就大動肝火的人永遠無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反而會在自怨自艾中白白地葬送身邊的幸福。
一個人的幸福與否決定于他的心態。當心情是萬里晴空時,就能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始終擁有一片燦爛的陽光;相反,即使生活陽光明媚,只要你心中在下雨,也會感覺陽光刺眼。經常愛生氣之人的心情總是烏云密布,使得生活在陰暗潮濕中發霉變質。所以,生氣不能改變生活的任何缺點,卻會讓人永遠無法看清生活的美麗。
對于打拼事業的人來說,也許一把失控的怒火就能瞬間燒毀千辛萬苦建造起來的夢想大廈。凡成大事者,必是冷靜之人,必能時刻保持心態的平和。追逐夢想是一段艱辛的旅程,途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嘲笑和不公平。只有冷靜、理智之人,才能憑借強大的內心巧妙地化解矛盾,峰回路轉般地打破僵局,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那些愛鉆牛角尖、頭腦發熱、任性狂妄的淺薄之人只能將事態搞得越來越糟。倘若你被前輩傲慢地嘲笑,不妨給他一個微笑,讓他在你的良好修養下無地自容;倘若你被領導誤會而遭受批評,不妨低頭認錯,等領導明白事實真相后會對你刮目相看;倘若你因客戶的無理要求而怒火中燒,千萬要克制,因為更多的人愿意與心平氣和的人做生意。
怒火是人生不幸福的罪魁禍首。人生短暫易逝,有太多時光需要珍惜和把握。如果我們遇事總愛大動肝火,原本美好的生活就會化為一片荒蕪。生氣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只會讓更多的人蒙受更多的損失,當然第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倘若我們能夠收起自己的怒發沖冠和火冒三丈,增加一點溫文爾雅和心平氣和,生命的長度和寬度都可以得到延伸。
生氣時,你的行為80%都是錯誤的
喜怒哀樂都是人類的正常情緒,人從一出生就具備了生氣的能力。那么,為什么我們一直強調要克制憤怒呢?這是因為生氣時,我們大部分的行為都是錯誤的。生氣往往是以一時的沖動為開端的,繼而喪失原則,做出令自己后悔終生的事情。
盛怒之人難以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生氣往往源自于一時的沖動。所謂“沖動是魔鬼”,人在沖動時,頭腦發熱、思維簡單,造成一時間的自我迷失,理智不受控制。對一件事情,特別是突發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需要冷靜理智的頭腦和全面、科學分析事情的能力。而當理智不受控制時,人們根本無法冷靜、無法客觀,因此做出一些有違常規的事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生氣之人總是固執的。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不會過多地考慮別人的意見。一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我們就會覺得厭煩。然而,親朋好友的規勸是我們不斷成長必不可少的養分。如果將他們的意見拒之門外,我們的行為就會像沒有園丁看守的花園一樣,雜草叢生、毫無章法。生氣讓我們失去了提高的機會,讓我們在錯誤的路上漸行漸遠。
怒火會讓人的行為偏離正確的軌道。當我們被某些不如意激怒的時候,意識其實已經不再清晰,情緒也已經變得非常糟糕。在糟糕的情緒下工作時,我們肯定不會精力充沛,也不會百分百付出。因此,怒火會引導我們的行為慢慢地偏移安全地帶,走向泥濘坎坷或者懸崖峭壁。
因故意致人傷殘而入獄的小林回憶自己的犯罪經過時,后悔地說:“那時候我總是管不住自己的脾氣,一生氣起來就像發瘋一樣,什么都聽不進去。要是那天不生氣,事情也不至于這樣。”
小林是一名快遞員,內向靦腆。25歲時,他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莎莎,很快兩人就墜入了愛河。在他們的愛情里,小林一直很自卑。因為莎莎是個很優秀的姑娘,有許多追求者。而小林長相平平,工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小林對莎莎和異性朋友來往非常介意,兩人總是因為這件事發生口角。
一天,小林為一位男性朋友送快遞時,看到了穿著朋友衣服的莎莎。小林深受打擊,認定了莎莎對感情不忠。任憑莎莎如何解釋,盛怒中的小林一句也聽不進去。小林越想越生氣,那天晚上拿了一把尖刀,準備找朋友討個說法。朋友剛打開門,小林就一刀捅過去。鄰居聽到慘叫報了警,小林被警察帶走。警察告訴小林,當天莎莎在小區人工湖不慎落水,被巡邏的民警救上岸時已經凍僵。正好有朋友經過,就把莎莎帶回家。莎莎不想影響小林工作,就沒有告訴他。這件事情當時在湖邊的小區居民都能作證,小林只要去問一下就清楚了。
小林因為一時生氣,聽不進女朋友的勸告,最終不顧法律襲擊朋友。等他明白以后,他已經失去了愛情和友情,同時也將在監獄里浪費大好的青春。通過小林的故事,我們看到了生氣有多么可怕。有時也許就是那么一點小誤會,在生氣的催化下就會變成終身的遺憾。如果小林能夠控制怒火,多聽幾句女朋友的解釋,或者找朋友談談,他也不至于失去珍貴的自由。
易怒之人往往都具有非常危險的性格缺陷。小林的悲劇歸根到底是自卑造成的。自卑的人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弱,容易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壞處想。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總是喜歡抱怨,認為別人都在輕視自己。如果小林對他們的愛情有十足的自信,在看到女朋友出現在別人家時,就不會第一時間想到出軌,接下來的事情也不會發生。自卑之人容易因一些小事就陷入苦惱之中,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生氣讓我們把他人過失擴大化,從而失去珍貴的愛情;生氣讓我們無心去深究誤會,從而失去難得的友誼;生氣讓我們輕易就做出決定,從而失去成功的機遇;生氣讓我們忘記做人的原則,從而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人在生氣的時候,思想不受控制,因此大部分行為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