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促,別再為小事抓狂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一些芝麻小事而情緒狂躁、思維錯亂。其實,我們不是缺少機會,也不是資歷淺薄,而是缺乏對情緒的控制。每個人都應該明白:心若改變,情緒就會改變;情緒變了,行為就會變;行為變了,習慣就會變;習慣變了,性格就會變。性格改變了,命運自然會跟著改變。
別為小事生氣,不為雞毛蒜皮的事煩惱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當痛苦、困惑、委屈這些負面情緒到來的時候,如何對待它們就因人而異了,對于有些人來說,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好像是一座大山壓在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以至于讓自己被壞情緒控制住。而那些樂觀的人,卻總是能放下這些負擔,不自尋煩惱。
朱德年輕的時候,是個非常熱心的人。每到農(nóng)忙的時候,他總是抓緊時間把自己家的農(nóng)活干完,然后就去幫鄰居的忙。每當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他才收拾好工具回到家,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可是朱德的心里十分高興。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又去幫鄰居干活了。
朱德有一個遠方表叔,因為家里的男勞力不夠,農(nóng)活總是很晚才干完。朱德知道了,馬上跑到表叔的家里去幫忙。可是,這個表叔是個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這么積極地幫助自己,就猜想他可能是想偷自己的糧食。于是,每當朱德到田地里去的時候,表叔就跟在后邊監(jiān)視他。等到晚上朱德要回家了,表叔還偷偷打開他的筐子,看看他有沒有偷自己的糧食。這些,都被年輕的朱德看在眼里。
要是換作別人,看到表叔這樣對待自己,肯定早就大發(fā)雷霆了。可是朱德卻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自己來這里,就是為了能夠給別人提供幫助。農(nóng)活干完了,自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所以,他不僅沒有生表叔的氣,還笑著對表叔說:“農(nóng)活干完了,我要回家了。表叔,家里以后有需要幫忙的,我還會過來的。您放心,我肯定把您的農(nóng)活干得好好的!”這樣一來,反而是表叔不好意思起來了,為自己的小心眼感到臉紅了。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大家都有可能遇到。但是,有朱德這樣胸懷的人卻不是很多。很多人在遇到委屈、遭到埋怨的時候,常常會鉆到牛角尖里,而看不到自己因此失去的快樂。其實,只要把心胸打開,就會看到,自己所面對的,不過是一些針尖大的小事,根本不值得自己為之煩惱。
劉樂是一位成績優(yōu)秀的高中生。在平日的學習中,他總是班里最認真的那個。可是,在最近的一次月考時,因為身體不適,他的成績下滑了很多,從年級的前十名一下子變成了五十名。雖然這個成績依然很不錯,但是這次考試在劉樂的心中留下了陰影。下課的時候,其他同學出去放松,只有他還在教室里埋頭做題,有時候,別人的一句玩笑,他也覺得是在暗示自己沒有考好的事情。他的壓力越來越大,晚上也常常失眠。結果,在第二次考試中又一次發(fā)揮失常,從此以后,劉樂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學習的勁頭也大不如從前了。
一次小小的考試,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原因就在于劉樂把這件小事看得太重要了。其實,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會經(jīng)歷大大小小無數(shù)次的考試,不論是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還是找工作、晉升職位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考試。如果因為一次的失誤,就郁郁寡歡,糾結不停,只會讓自己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終讓自己被負面情緒給打敗。
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時不時地會發(fā)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許是別人的一次不小心,把茶水灑在了自己的衣服上,或者是自己在開會的時候遲到了幾分鐘,又或者是因為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等等,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會出現(xiàn)在每個人的生活里。但是,不同的人面對的方法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心胸開闊的人,常常會一笑了之,不為這些小事繼續(xù)煩惱,而那些喜歡鉆牛角尖、心胸狹窄的人,則會沉溺在這些小事中,一遍又一遍地自討苦吃,最終只會耽誤了其他工作。
臺灣的一位作家說過這樣一段話,人生就好像在建筑一座大廈,當一個人到了一定年紀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座大廈,只是硬件非常好,而內(nèi)在卻存在許多小問題,比如說水管失修,比如說墻壁剝落等等。但是這些小問題,又不值得把整座大廈拆掉,因為如果真的拆掉了,可能連自己都會忘了自己是誰。可見,只有擁有了豁達的心胸,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完美。
很多人在遇到困難時,會怨恨別人,或者是抱怨社會,其實這種做法,不會對事情的好轉有任何幫助,只會讓自己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糟糕。要知道,人生在世,學會豁達面對這些紛擾,既是快樂生活的必需,也是一種處世智慧的表現(xiàn)。要想有豁達的心態(tài),就必須學會包容。面對別人的誤解,我們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面對意料之外的失敗,學會為自己加油,減輕心理負擔;面對沒有完成的遺憾,學會鼓勵自己,繼續(xù)努力。要知道,當一個人的生活被煩惱和抱怨塞滿時,就沒有地方裝得下快樂了。這樣的生活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累,前進得越來越慢,最后變成惡性循環(huán)。
只要你用心去看這個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多美好存在其中的。一個好天氣,一個甜蜜的微笑,一次善意的幫助,都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快樂起來。只有樂觀地面對生活,生活才會向你展露出笑容。煩惱就像是一把搖搖椅,當你坐在這把椅子上時,它就會一直搖啊搖,怎么也停不下來,而當你從椅上跳下來,它也就不會再搖來搖去了。所以請記住,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只有看得開,才能收獲幸福的果實。
不帶“放大鏡”出門
進入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生活方式也在發(fā)生著顯著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有時候,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就可能引發(fā)一次爭吵,既傷感情又傷身體。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隨身帶著一把“放大鏡”,遇到一點小摩擦就無限放大,上綱上線,結果只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更大的困擾。
有一位老婦人,她每天都會數(shù)一下自己筐里的雞蛋還剩多少。一天,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雞蛋少了一個。于是,她又數(shù)了一遍,結果發(fā)現(xiàn)確實是這樣。因為這一只雞蛋,這位老婦人竟然傷心了好幾天。她的鄰居很不理解,就過來勸她說:“不過是一個雞蛋嘛,不至于這么生氣啊。”沒想到,這位老婦人非常難過地對鄰居說:“我丟了一個養(yǎng)雞場!”鄰居聽了,非常納悶,就問到:“你不是丟了一個雞蛋嗎?怎么會是養(yǎng)雞場呢?”老婦人回答說:“我丟的是一個雞蛋,可是這個雞蛋可以孵出小雞來,一只小雞長大了,還會下很多雞蛋,這些雞蛋里的小雞全都孵出來以后,我就可以辦一個養(yǎng)雞場了!”
丟了一個雞蛋,本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在這位老婦人心里,卻變成了一個關系到養(yǎng)雞場的大事。就是因為,這位老婦人在看待這件事的時候,用了“放大鏡”。讓自己的情緒完全被一點小事給控制住了。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幸好我丟的是一個雞蛋,而不是更多的雞蛋。”這樣,就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愉快。
在生活中,要想遠離煩惱,就要學會“不在意”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不在意,不是指碌碌無為地混日子,而是說,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或者因為一次失誤就無限放大自己的損失。更不要像林黛玉一樣,無端猜疑別人,夸大事實,那樣,只會讓自己的負擔越來越重。
孫師傅是一位普通工人,為了能夠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轎車,他總是在工廠加班到很晚才回家。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他終于攢夠了錢,買到了夢寐以求的新轎車。這以后,每當他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擦洗汽車,還經(jīng)常為車做保養(yǎng),真是愛護有加。可是,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車身上有幾道劃痕,他非常生氣,便質問自己的兒子:“是不是你在我的車上亂劃?”剛剛七歲的兒子被父親嚴肅的表情嚇住了,哭著點點頭承認了。這個時候,面對哭泣的兒子,孫師傅并沒有原諒他。因為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劃痕的問題,這是毀掉了他幾年的辛苦工作。一想到自己為了買這輛車,整日起早貪黑,吃盡苦頭,孫師傅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于是他找來繩子,綁住兒子的雙手,將他吊在車庫前作為懲罰。
做完這些之后,孫師傅就回家喝酒了,等到幾個小時之后妻子回家的時候,才想起兒子。喝得醉醺醺的孫師傅馬上向車庫跑去,可是,兒子的手早已經(jīng)被繩子勒出血來了。他們馬上解開繩子,抱起兒子就往醫(yī)院跑。遺憾的是,經(jīng)過診斷,兒子的雙手已經(jīng)壞死,必須截去,否則還會有生命危險。百般無奈之下,孫師傅只好接受了醫(yī)生的建議,兒子永遠失去了雙手。
看著病床上的兒子,孫師傅后悔不已,他心想:“要是當時自己能冷靜一點,不把這件事情無端放大,兒子的雙手也就不會失去了。”
如果孫師傅當時能夠再冷靜一點,心胸更開闊一點,就不會把車上的劃痕和自己的努力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就不會把兒子的錯誤在頭腦中無限放大了。汽車的劃痕可以通過噴漆進行修補,可是兒子的雙手,卻不會重新長出來。可見,在煩惱的上面加一把“放大鏡”,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擾當中。所以,當我們遇到煩惱的時候,應該就事情本身來思考,而不要給它加上一些聯(lián)系不大甚至毫無關系的細節(jié)。因為時間是不會停止的,錯誤的決定一旦做出來,是沒有后悔藥可以挽救的。
在漫長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病痛、孤獨和絕望,當這些事情和情緒向自己奔涌過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冷靜面對,不無端放大。如果我們抓著一件小事不放手,一直用它來折磨自己,那么我們的生活也會變成灰白色,看不到美好的未來。也許別人只是一句無心的問候,或者是一次不小心的碰撞,只要能夠放開心胸,去包容別人,事情就會變得很容易。這樣,不僅會讓別人感到溫暖,也會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不至于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不管我們有什么理由,抓著過去的或者已經(jīng)發(fā)生的小事不放都是不對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會放下,既是善待別人,也是善待自己。從暫時的小矛盾中走出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值得我們快樂的事情還有很多。而那些煩惱,憂愁就像是毒素,在侵蝕著我們的身體,毒害著我們的血液。如果不及時清除,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健康問題,甚至會危及到我們的生命。而清除毒素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方法,就是學會放下,放下那些不愉快,放下自己的焦慮,放下那些無關的擔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順利地走出困境,減輕心理負擔,為生活重新找到快樂。
當你真正做到了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眼界開闊了許多,并且自己也會變得更加樂觀和幽默,性格也散發(fā)出了迷人的魅力。
小事一樁,何必怒上心頭
對于社會來說,每一個家庭就像是一個音符,只有當所有音符和諧地搭配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演奏出一曲動人的旋律;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每個人就像是一個小細胞,只有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這個小家庭才能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我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可見,在中國人的思想里,“和”不僅代表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更預示著未來的良好發(fā)展。所以,和氣、和諧在社會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不生氣”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一件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可不必把它們放在心上,一笑而過,不僅能夠及時地解決矛盾,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還能夠顯示出自己寬大的胸懷,贏得別人的尊重。
宋陽是一名公司職員,為了能夠住得離公司更近一些,最近她搬到了市郊居住。新鄰居是一位四五十歲的婦人。剛住進新家兩天,宋陽就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隔壁鄰居家的狗一到晚上就叫個不停,而且聲音很大,吵得宋陽根本沒有辦法好好休息。盡管住的離公司近了,但是由于休息不好,接連幾天的上班狀態(tài)都是迷迷糊糊,為此還受到了領導的批評。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讓宋陽感到頭痛不已。她越想越氣:“不如直接過去和她大吵一架,干脆利索。誰讓她家的狗整天影響我休息!”公司里的一位大姐看到宋陽的表情,便問她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難事。宋陽便一五一十地將這件事告訴了大姐。大姐想了想,說道:“這本來是小事一樁,不值得你為她發(fā)愁好幾天,更不能想著要去和鄰居大吵一架,那樣只會讓矛盾越來越深。我相信,只要你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定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件事。”
第二天宋陽下班后,專門帶著點心去看望鄰居,鄰居很驚訝,因為以前隔壁住的人都沒有來看過自己。宋陽笑著說:“我搬過來好幾天了,早該來看望您。而且我每天晚上都會聽到您家的狗叫聲,擔心您家遇到了什么麻煩,如果需要的話,我一定會幫助您的。”鄰居聽了宋陽的話,不僅收下了點心,還留她在家里吃飯。自此之后,鄰居家的狗再也沒有在晚上叫過,兩家的關系也相處得很融洽。
試想,如果宋陽真的和鄰居大吵了一架,結果會怎么樣呢?鄰居一定會認為宋陽是沒事找事,這樣不僅沒有把半夜狗叫的問題解決好,反而影響了兩家的關系。在以后的生活里,宋陽肯定會遇到更多的麻煩。
中國有句俗話叫:“遠親不如近鄰”。可見,鄰里之間的關系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時候,我們所煩惱的都是這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然而那些小肚雞腸的人,卻會因為這些小事,破壞了本來很好的鄰里感情,因小失大。其實,不僅鄰居之間是這樣,公司里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甚至和售貨員、司機等都是這個道理。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能夠用一顆包容的心去體諒別人,相信別人也會反過來體諒自己。
有一家住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水管漏水,男主人馬上給維修公司打電話,公司回答說會馬上派人來修。可是等了大半天,也沒個人影。快到中午了,才見到修理工不急不慢地走來。還沒等修理工開口,男主人便很生氣地說道:“你看看,都幾點了?我要投訴你!而且你要包賠我們家的損失!”聽了這話,修理工也說道:“著什么急?你以為就你一家有問題啊!我偏晚點來,看你怎么辦!”女主人一看,兩個人快要吵起來了,便上前勸到:“來了就好,大家都挺忙的,互相體諒一下。而且有個好消息。”“什么好消息?”男主人和修理工一起問道。“好消息就是,在等您的這段時間里,我們家的孩子,在水里都學會游泳了。”聽了這個玩笑話,大家都笑了起來,緊張的氣氛也頓時煙消云散了。
同樣一件事,男主人和女主人的態(tài)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對一件小事斤斤計較,不僅引來對方的反感,還給自己塞了一肚子怒氣,而像女主人那樣,豁達包容地去面對,既能夠緩解矛盾,還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