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有的人會繼續(xù)為了目標而奮斗,有的人卻會因無法面對挫折而選擇放棄。當然,只有少數(shù)可以堅持不懈的人才可以取得成功,才可以成為佼佼者,要想人前顯貴,背后就要受罪,低得下頭。只有低得下頭的人,才會有抬起頭的機會,才會有高人一等的一天。
古往今來,成功的人士,他們的成功經歷一定是異常艱苦的,他們在成功之前一定經歷過許多超乎想象的痛苦,就像是鳳凰涅槃需要經過烈火的錘煉一樣,才會浴火重生。
泰戈爾曾說過:“沒有流過血的手指,無法彈出世間的絕唱;沒有經過地獄般的磨難,無法擁有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所以,沒有經歷苦難,你就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不要活在別人的看法里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xiàn)象: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會讓我們心中反復琢磨好久,總以為別人的動作、語言都是和自己有關系的,生怕自己惹得別人不高興。甚至更有小心眼的人,在看到別人在談話的時候,就會猜想他們是不是在議論我,于是,便會一直耿耿于懷。
其實,他自己根本不知道別人是不是在議論他,只不過是過分看重別人的看法罷了。就算別人對自己有看法、有意見又何妨,我們不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索性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不必想得太多。
每個人,對于成功和幸福,都有一個標準、一個設想,我們生活的好壞,常常是由他人評判的,我們都在忙著給別人鑒定幸福,給別人貼標簽,卻獨不靜下心來過自己的生活。別人眼中幸福的你,是真的幸福嗎?別人眼中的你,才是判斷標準嗎?
前幾天,小王和女朋友準備在深圳買房,家人也幫忙挑選房屋,挑了半天,最終也挑出一套還算滿意的房子,當中介計算好首付和月供的時候,嚇了女朋友一跳,喊著壓力太大,不想買房了,想租房住。
但是她的媽媽在旁邊說:“你真傻,怎么能不買房呢?有個房子在什么時候都會有個落腳的地方,萬一以后要是離了,你去哪里住?雖然現(xiàn)在壓力大一點,但是最起碼還安穩(wěn)一點。”這么一聽,她也覺得有理,這事便也定了下來。
其實,現(xiàn)在如此看重房子,我們只不過是過分沒有安全感罷了。怕自己把握不了家庭和事業(yè),掌控不了人生,沒有獨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才把安全感寄托在這些外在的固定的資產上。如果不依附這丈夫和家庭,我們還能過得滿意嗎?如果以后萬一離了婚,鄰里議論時,總會說,看這個人真慘,離了婚連個房子也沒有。你能受得了別人的看法嗎?你能受得了別人的閑言碎語嗎?他們會從他們所認為的標準中,得到一個結論——你是個失敗者。所以,雖然壓力很大,但是我們都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咬牙買昂貴的房子。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咬牙買下那些昂貴而且自己消費不起的房子,那么我們的生活會過得多么輕松愜意。我們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想去的地方旅游,吃自己想吃的東西,這樣的生活多好。但是我們還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奮不顧身地把別人的看法強加在自己的身上,即使這樣活得很累,有悖于自己的初衷。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總喜歡對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無論做什么,都會給對方進行評判。如果我們參考了每個人的意見,便會發(fā)現(xiàn),這件事根本沒法解決了,因為你不可能顧及所有人的意見。所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做出自己的個性,走自己的風格。
在中國一個著名的寺廟門口有一塊匾,上面寫著“第一議諦”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許多年前一個著名的僧人所寫的。許多人都會感嘆這四個字寫得好,卻不知道,當年,寫這四個字的時候,那位僧人竟然寫了八十五遍。
那位僧人是一位追求完美的人,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寫出來的字也經常被當做典范。他所收的弟子得到他的真?zhèn)鳎浅?yōu)秀,個個出類拔萃。
那天這位僧人準備寫這四個字的時候,有一個弟子在旁邊觀看,每寫一個字,這個弟子就會說,這一個點的力度不夠,那一個橫不夠飽滿,就這樣,在這位弟子的監(jiān)督下,半天過去了,但是還是沒有寫出一幅讓他們都滿意的字來。
這個時候,弟子去上廁所了,這個時候,這位僧人暗暗想到,終于擺脫他那雙挑剔的眼睛了。于是,他就隨心所欲地一口氣把這四個大字寫完了。他的弟子回來以后,看到這四個字之后,伸出大拇指贊嘆他的師傅寫得實在是太完美了。
這位僧人表面上沒有說什么,但是他明白以后遇到這種事情該怎么去處理了。很多人,在很多情況下,是活在別人的世界里,導致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能隨心所欲,不能按自己的心意出發(fā),以至于我們活得不自由,不開心。
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鏡子無法反映真實的自己,一個人的狀態(tài)不一樣,映出來的人也是不一樣的。既然連鏡子都無法反映最真實的自己,何況是別人的看法呢?所以,不要活在別人的看法里,不要在意他人對你的評頭論足。
如果我們得到別人的正面評價就興奮不已,得到了別人的負面評論就傷心不已,那么,我們會活得多么辛苦。如果我們是一只風箏,就可以任憑他人牽拽;如果我們是一葉小舟,就可以隨波逐流;如果我們是浮萍,那么只能順水而流。但是我們是有思想、會思考的人,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應該就像身邊刮的風一樣,轉瞬即逝。
老子說過:“圣人抱一切為天下式。”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意見,不要管天下人怎么看待你。
眾人指路,在我們看來至少是不會錯的。所以我們都頭破血流地去擠那些康莊大道。但是有少數(shù)沒去擠的人便成了非主流,也就成了一個個特立獨行的人了。這些特立獨行的人,便成為我們眾人當中的佼佼者,成了大眾眼中的成功人士。其實他們也沒有什么別的竅門,就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不去管他人怎么看。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成為活在別人看法里的人,不要根據(jù)別人來評判自己的生活。一生短暫,哪里顧得上管他人怎么看,活出自己的精彩最好。
“空杯”心態(tài),敢于歸零才有超越
空杯心態(tài)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古時候有一個佛學造詣很高的人,聽說在一個寺廟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請教他。老禪師的弟子接待他的時候,他態(tài)度十分蠻橫,目中無人,覺得自己造詣很高,看不起老禪師的弟子。
這位老禪師接待他的時候,十分熱情,并且還為他倒了茶水。可是在倒水的時候,水已經滿了,但是那位老禪師還是不停地往里倒。他就問這位老禪師:“水已經滿了,為什么你還在不停地倒呢?”大師說:“對啊,既然已經滿了,為什么還倒呢?”意思就是說,既然你已經造詣很高了,何必再求學呢?這就是空杯心態(tài)的起源。
空杯心態(tài)的意義其實就在做事之前首先應有個好的心態(tài),擁有了好心態(tài),才是把事情辦好的前提。如果想學到學問,就要把自己當成一只空著的杯子,謙虛一點,而不是驕傲自滿,這樣才可以學到學問。
人的心臟只不過一個拳頭的大小,生活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如果一些塵土附著進來,難免讓我們勞累,只有時刻保持空杯心態(tài),放開手,隨時接受外界的事物,才可能得到新的東西。
有一天,有位媽媽正在家里洗衣服,這時候,突然傳來3歲女兒的急促的叫聲:“媽媽,快來呀!”她一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急忙跑到女兒面前,原來,女兒的手被卡在一個花瓶中,花瓶由上向下變細又變粗,所以才會把女兒的手卡在里面。
女兒被花瓶卡得哇哇直叫,她聽女兒的叫聲,恨不得立刻把女兒的手從花瓶里弄出來。但是試了很多次,還是無法把女兒的手從里面弄出來。于是這位媽媽找來一個錘子,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敲碎了。
費了半天力氣,女兒的手終于出來了。這時候,這位媽媽看到女兒的手緊緊攥著,出來了也沒有松開。媽媽就問她:“你手里有什么?怎么也不松開呢?”
說著就小心地把女兒的手掰開了,原來里面有一個硬幣。還好女兒的手沒事,她放心了。但是當看到這個硬幣的時候,她還是覺得有點哭笑不得。因為她剛剛打碎的,是一個價值不菲的花瓶。
其實女兒的手并沒有卡在那里,而是因為她用手緊緊抓住了那個硬幣才導致她的手在花瓶里出不來。于是,這位媽媽問她女兒:“你為什么不把手松開,那樣你的手不就出來了嗎?”
“但是我一松手,硬幣就又掉進去了呀。”女兒無辜地說道。
為了一個硬幣,而損失了一個價值不菲的花瓶,就像是做了丟掉西瓜而揀芝麻一樣的傻事。看起來很可笑,但是這件事在我們成年人身上也不少見,有些東西,就是因為心態(tài)不好,刻意追求,不肯松手,最后導致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外在的松手,來自于內心的空杯,如果內心不空的情況下,對外界的一些東西,也只會斤斤計較,錙銖必較。
要做到空杯心態(tài),是不容易的,一般人都會驕傲自滿,會目中無人。如果可以真正做到空杯心態(tài),那么一個人的前途就是無量的了。因為保持空杯心態(tài),可以讓我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世界,并與阻礙自己發(fā)展的因素告別,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有一個博士畢業(yè)后去找工作,他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都非常高,而且也是導師的得意門生,所去的公司也都是導師專門推薦過去的。但是,在畢業(yè)的三年內,他走馬燈似的換了許多工作,也沒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績來。
這個博士百思不得其解,便回到學校去見他的導師尋找答案。當他把經歷都告訴導師之后,導師明白了為什么這幾年來,他一直沒做出成績來的原因。
原來,這位博士自恃才能高于常人,因而驕傲自大,每到一個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他也都刮目相看,但是他卻處處挑剔,覺得自己是個高材生,應該受到別人的尊敬,應該受到領導的重視,他處處看別人不順眼。長此以往,大家都對他有意見,懷著這種心態(tài),工作自然也沒有突出成績,領導也對他不滿意,就這樣,到最后總是不得不辭職。
導師告訴他,你懷著這種驕傲自大的心態(tài),到哪里都不會取得成功的。因為你認為你肚子里的知識已經滿了,已經放不下任何東西了。如果你把你思想里的東西都掏空,就當做重新開始工作,開始學習,那么,你才會取得進步,取得成績,學到知識的。
聽了導師的話,這位博士便開始了新的生活,這一次,他努力忘記自己的博士身份和之前在學校取得的成績,完全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人來對待,就這樣過了幾個月,工作終于有了起色,同事對他也非常尊敬。
空杯心態(tài)并不是一味地否定我們成功的過去,而是要求我們在否定過去的基礎上,展現(xiàn)出一種虛懷若谷的態(tài)度,去融入到新的環(huán)境中,對待新的環(huán)境、新的工作。所以說,時刻懷有空杯心態(tài),敢于把自己過去的一切歸零,重新開始,才有機會獲取更大的成功,才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事業(yè)和境界,否則,你只會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