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做情緒的主人,別讓“生氣”牽著鼻子走(3)

怒發沖冠時,記得踩一腳急剎車

人有喜怒哀樂,生氣在所難免。但動不動就怒發沖冠是處世的大忌。古語說:“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禮。”憤怒,讓我們像聞到血腥的猛獸一樣沖動,行為失態、失禮,說話偏激、絕情,結果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然而,發怒就像在喝酒,一旦喝下第一杯,就會一杯接著一杯地喝下去,越喝越醉,越醉越喝。所以,人生的列車駛離憤怒時,我們要及時踩住急剎車,不要讓自己沾上酒癮。

憤怒是一種最無力也最具破壞性的情緒,它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遠遠大于我們的想象。因為憤怒,我們常常情緒失控,行為偏激狂妄;因為憤怒,我們常常為圖一時之快,說話刻薄絕情;因為憤怒,我們常常忘記禮儀,給人留下行為不端、放蕩不羈的壞印象。等怒氣消散,我們才發現自己得罪了朋友、褻瀆了友誼、損傷了情面。我們想積極尋求彌補方法,卻已經為時晚矣。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很多時候,憤怒給別人心里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

“憤怒是魔鬼”,這句話所有人都知道,那么為何還有那么多人鋌而走險,做些讓人不屑的事情呢?原因就是,憤怒是一種突如其來的情緒,往往一瞬間我們就怒發沖冠、火冒三丈。所以,憤怒經常讓我們措手不及,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應對措施。針對憤怒的這種特點,我們必須學會踩急剎車,在憤怒將要產生的那一瞬間消滅它。

一對男女從相知相愛到結婚生子,要用一生的時間來享受,期間免不了磕磕碰碰。如果夫妻兩人在吵架時能及時踩剎車,生活將美滿幸福;如果任由憤怒張狂,將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陳先生和陳太太就是這樣一對愚蠢又可憐的夫妻。有一天,兩個人因為一些瑣事大吵大鬧。陳太太氣憤之際,摔掉所有能摔的家具之后還不解氣,就決定燒掉兩人辛辛苦苦積攢多年的10萬元現金。陳先生見太太想要燒現金,心想:你不心疼錢,我也不心疼。于是,他不僅不加阻攔,反而跟她對著燒。短短的幾分鐘,多年的血汗就化成灰燼。第二天,陳先生的氣好不容易消了。但是,當他看到狼藉滿目的房子和門口的一堆灰燼時,立刻又成了充滿氣的皮球。當天夜里,他趁陳太太熟睡之際,拿起菜刀將其殺死。看著滿身是血、一動不動的妻子,陳先生突然非常后悔:這是他愛了整整二十年的妻子,為自己生兒育女、燒飯煮菜的妻子啊。陳先生趕緊背著太太去醫院。可是已經晚了,陳太太因失血過多身亡。陳先生主動去派出所自首,把后半生交給了冰冷的牢獄。

陳先生和陳太太的遭遇讓人氣憤,又不免生出同情。如果兩個人在生氣時都能克制一下,有兒有女的他們將是多么的幸福。與之相比,高先生和高太太就睿智許多。高先生與高太太已經七十歲了,仍然像年輕人一樣牽著手逛公園。他們能恩恩愛愛地走完一輩子的秘訣就是,生氣時及時抑制。高先生和高太太從相愛之時就達成了一個共識。每次生氣,兩人輪流找話題轉移。比如,有一次,高太太因為高先生沒有把煙頭扔進煙灰缸而大發雷霆,高先生覺得太太對自己的要求太過苛刻,心中也是火苗竄動。他舉起煙灰缸想要扔掉,可轉念一想,如果這樣做的話,勢必爆發一場家庭大戰。于是,他將煙灰缸攥在手里,并像模像樣地找繩子,嘴里喃喃地說:“我要把煙灰缸綁在手上,以后就不會亂扔煙頭了。”高太太被高先生的行為樂了,怒氣一下子就沒有了。

高先生和高太太能夠成功地運用急剎車,在保證能攜手到老的同時,也給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自嘲是抑制怒火的最佳方法。盛怒之際運用自嘲,不僅能緩解自身情緒,還能給人留下幽默風趣的印象。高先生在手上綁煙灰缸的行為就是收到了最佳的自嘲效果。

與不愉快的事情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也是抑制憤怒的有效方式之一。當我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忽然感到氣憤而可能失去控制時,應該馬上離開。還拿夫妻吵架這件事舉例子,兩人發生爭吵時,一方可以先出去轉轉,等氣消了再回家,另一方也就不再生氣了。

聯想消怒法也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終止憤怒。當怒火中燒時,先問問自己:我真的是對這個人感到憤怒嗎?我憤怒的原因真的是我說的那些原因嗎?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我之所以對他憤怒,是因為對他發火比較安全?當我們把自己生氣的原因整理清楚時,我們的怒火也就熄滅了。因為生氣往往是一瞬間的事,并且多為一時沖動。等整理清楚問題的原因,我們已經冷靜了下來。

憤怒是一種人性弱點,而不是所謂的勇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旦憤怒爆發,我們將后悔莫及。因為其造成的傷害,我們傾盡一生都無法彌補。所以,我們要學會克制憤怒,在怒發沖冠的時候及時踩一腳急剎車。這個踩急剎車可以是保持距離、冷靜聯想,也可以是聽聽音樂、看看電影,總之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于我們有沒有意識去運用。

面對批評不生氣,才能真正進步

任何人都有言論自由,都有對生活萬象提出看法的權利。社會是人與人的交際,我們每個人都是所接觸之人生活的組成部分。所以,別人理所當然可以發表對我們的看法。人的行為并不是都正確的,一旦出現錯誤,別人就會對我們進行批評。面對批評,我們總是心中不悅,因為人人都愛聽好話。但是,我們必須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進步。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可以通過他人的批評來正視、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提高自身能力。必須承認,他人的批評,除了少數是別有用心之人的惡意誹謗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善意的、正確的,都是針對我們的缺點和不足提出來的。與其等待敵人來攻擊我們,倒不如認真對待身邊人的批評,先對自己的堡壘進行一次檢修和加固。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評不僅是心理強大的表現,還能幫助我們不斷進步。通過別人的批評,我們可以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積極改正。如果閉目塞聽,我們自會狂妄自大、或者盲目自卑。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自己對自己的看法總是帶有主觀色彩,而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則是公正客觀的。

坦然接受別人的批評,我們才能認真分析批評的對錯和自己的得失。在遇到別人的批評時,不是裝聾作啞、息事寧人就是明智的做法。把別人的批評看作理所當然,并坦然接受,才能將批評本身的負能量轉化成積極影響。如果一個人對別人的批評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他最多也就是承認自己存在一些失誤,但并不會認真去改正。這其中有種賭氣的成分存在:你不是要挑我的毛病嗎?我偏偏就是不改。所以,對于別人的批評,我們要克服心中的不悅,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

認真考慮別人的批評,別人才會愿意繼續幫助我們進步。當他人誠心誠意地提出批評時,我們如果不虛心接受,反而盲目地反唇相譏,往往會挫傷對方對自己的感情和積極性,甚至在兩人之間筑起心理壁壘。對方批評我們,自己心中肯定認為是在為我們好。如果我們不接受他人的幫助,他人就會覺得我們“孺子不可教也”,從此再也不插手我們的事情。了解到這件事情后,其他的人也不會再關心我們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就變成了孤家寡人,失去了進步的機會。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對君臣。他們一個敢直言最高權威失誤,一個能虛心接受臣下指責,共同開創了空前絕后的貞觀之治。這對君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諫臣魏征。雖然,魏征經常不留情面地指出李世民的缺點,李世民也常常因此心中郁悶,但是他們的關系卻非常好,如同知己一般。

李世民居住的宮殿是前隋皇帝的舊物,年久失修、破敗頹廢。大臣出于天朝面子考慮,力勸李世民重新打造一所豪華住宅。李世民也不愿意再住那個透光漏雨的破宮殿,就同意了。魏征知道后,立即指責李世民不知道節儉,不愛惜黎明百姓,不為天下著想。李世民正在憧憬著豪華新房,聽到魏征當面潑冷水心中非常不悅。可是轉念一想,魏征說的句句在理。于是,他當即采納魏征意見,決定修補一下宮殿就行了,并且嘉獎了魏征。

還有一次,李世民在狩獵時捕到了一只鷂子,非常喜歡,決定帶回宮中豢養。魏征怕皇帝玩物喪志,耽誤國家大事,就故意在李世民玩弄鷂子時求見。李世民為了維持自己勤于政事的形象,就把鷂子藏到懷里。魏征為了滅唐太宗的好玩之心,故意有話沒話地和他搭茬,奏報很長時間,也不顧唐太宗埋怨的話語和眼神、動作,以至于把鷂子活活給憋死了。

即使是這樣,李世民還是沒有責備魏征。李世民虛心納諫的實例已經傳開,全國上下掀起進諫之風,政治一下子清明許多。

李世民睿智地意識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所以對臣下的進諫都一律接受、考慮。他沒有因魏征不留情面的指責而處罰魏征,反而嘉獎魏征。這讓臣下都看到了皇上的英明,于是紛紛進言,提出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策略。可以說,貞觀之治的出現正是得益于這種開明的政治風氣。

面對別人的批評,保持冷靜和虛心接受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我們還要有客觀評價自己的標準,否則將很難判斷別人的批評是善意與否;另外還要有主見,這樣才不會亂了方寸,不知所措。別人的批評并不完全對我們有利,難免會有居心叵測的人故意傷害我們。有時候,因為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別人的善意批評也有可能是錯誤的。所以,對于別人的意見我們要學會鑒別。

總之,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讓所有人滿意。所以,面對別人的指責時,盡量超脫些。別人批評我們,說明我們還有待進步,虛心接受這些批評并認真分析,我們就能夠得到提高。正如著名思想家愛默生說的那樣:“如果我們將批評比喻為一桶沙子,當它無情地撒向我們時,不妨靜下心來,在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中,找到讓我們進步的‘金沙’,在批評中尋找成功的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来县| 石林| 安龙县| 武威市| 青龙| 临海市| 原平市| 乐安县| 尚志市| 乐亭县| 固原市| 德安县| 青海省| 禹州市| 都匀市| 东乌珠穆沁旗| 天祝| 凉城县| 河间市| 石嘴山市| 策勒县| 丽水市| 双鸭山市| 石屏县| 汉中市| 丰镇市| 潜江市| 安岳县| 定边县| 伊通| 长春市| 乌审旗| 肥城市| 福清市| 那曲县| 巴南区| 铜山县| 蛟河市| 资中县| 连江县|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