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2)
- 別讓生氣毀了你
- 謝國計
- 3858字
- 2015-03-17 14:18:48
任何事情都會有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高興也好,煩惱也好,都不能改變事情的發展規律,最終我們都將面臨一個結果。既然在人生面前,我們如此無能為力,那么為什么要為自己徒增煩惱呢?還不如盡人事聽天命,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坦然接受其應有的結果吧。
每個人都有煩惱。沒有煩惱,就表明對外界沒有了反應。弱者因煩惱而放棄了主動,身處美好之中,卻失去美好的心情。強者因煩惱而學會了生存,掌握了冷眼看世界,笑里定乾坤的本領。如果我們都能以強者的心態把煩惱當成一種歷練,煩惱就不再那么面目可憎,而成了成功路上的必不可少的墊腳石。生活中,我們不能因為瞻前顧后而自尋煩惱,也不能因為內心軟弱,而讓已經遇到的煩惱肆意膨脹。活在當下,把握現實的分分秒秒,煩惱將無處藏身。
遠離羨慕嫉妒恨,快不快樂自己說了算
生活中,我們總愛和別人比較,比較誰更漂亮、更幸福、更成功。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我們漂亮、成功、幸福的人隨處可見。于是,我們羨慕、嫉妒,甚至仇恨。這些來自負面情緒蒙蔽了我們的心智,讓我們盲目地陷入生氣和憤怒之中,變成暴躁的奴隸,嚴重違背了我們追尋快樂人生的初衷。放下攀比之心,才能重拾快樂。
經常陷入攀比泥潭的人,往往活在別人的價值中。凡是別人有的,他都認為是好的;凡是自己有的,而別人沒有的,他都不會去珍惜。這種盲目的攀比之心總能讓我們發現生活的缺陷,永遠過得不幸福。其實,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總有不屬于自己的理由。也許是因為那些東西不適合我們,也許是我們的努力還不足以讓我們有資格擁有這些東西。羨慕嫉妒恨不會讓我們擁有這些東西,反而會讓我們離這些東西越來越遠。我們要學會在第一時間消除盲目攀比,將嫉妒和憤怒扼殺在萌芽狀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別是女人。對于漂亮的衣服和首飾,沒有哪個女人會不動心的。正是由于這種強烈的愛美欲望,讓女人的衣柜里總是少一件衣服。適當地追求衣物的光鮮,可以讓一個女人充滿魅力。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對衣服首飾的追求過于強烈,就會制造出無盡的煩惱。在雜志社上班的楊曦就陷入了這樣的泥潭中。
楊曦工作的雜志社是一家出版時尚刊物的雜志社。而楊曦負責的工作是幫模特租借國際名牌服飾。整天與穿金戴銀的模特和奢華無比的國際名牌接觸,讓楊曦原本平靜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楊曦總是想,那些自己每天服務的模特姿色也并不是多出眾,大部分都沒有自己長得好看,為什么她們就能每天穿著大牌盛氣凌人呢?那些自己借來的國際名牌,最終又會被哪些人買走呢?慢慢的,楊曦的虛榮心開始膨脹,開始追求所謂的奢華。她不允許同事吃穿用度超過自己,哪怕花光身上所有的錢也要比別人光鮮。有時半個月只吃方便面,就是為了省錢買一雙普拉達新款。為了滿足自己對高檔商品的渴望,楊曦甚至給一家公司老總當小三。
最后,楊曦的衣柜、鞋柜和首飾匣裝滿了,心卻空了。公司老總只不過把她當成一個漂亮、聽話的玩物,談不上任何感情。看著同事們都幸福地步入婚姻的殿堂,珠光寶氣的楊曦只能苦澀地笑笑。
任何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權利。但是如果將這種追求變成攀比,那么痛苦就不遠了。楊曦的悲劇就是從追求美好開始的。一開始,她只是羨慕模特的奢華生活;慢慢的,她開始嫉妒,開始不平衡,開始尋求安慰。羨慕和嫉妒只有一線之隔,羨慕或許還帶有淡然的祝福意味,而嫉妒則帶有濃重的破壞嫌疑。嫉妒心理為楊曦帶來了無盡的煩惱。一旦發現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她就絞盡腦汁的要得到。當自己的能力實在無法做到時,她就只能生氣、痛苦。為了擺脫這種痛苦,她出賣了自己的愛情,結果卻陷入更大的不幸之中。
羨慕嫉妒恨往往是從心理失衡開始的。為了平衡心靈的天平,我們要付出快樂與幸福。羨慕嫉妒恨猶如殺人的軟刀、心靈的毒藥,很多人都會因羨慕的蒙蔽,產生嫉妒和仇恨的怒火,從而喪失理智和判斷,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羨慕嫉妒恨其實是對自己的懲罰。因為產生這種情緒的人,人們就會對自己生氣,氣自己力量不夠強大、氣自己沒辦法改變、氣嫉妒對象的優越、生氣命運的不公……最后在生氣中走向滅亡。
人都有欲望,貧窮的人想變得富有,卑微的人想要變得崇高,默默無聞的人想要聲名遠播,沒有受過贊譽的人想得到榮譽,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欲望和個人能力之間必須成和諧的正比例。如果個人能力不足以滿足其內心的欲望時,這個人的心理就會不平衡,就會羨慕那些擁有自己想要東西的人。當他發現那些人或許并不如自己時,嫉妒就隨之產生了。倘若嫉妒不斷膨脹,就變成了仇恨的怒火。所以,欲望與能力的不協調是羨慕嫉妒恨產生的根源。克制欲望,或提高能力都是驅逐嫉妒怒火的有效方式。
生活原本很美好,可是不知足的心卻在時刻挑剔生活的不足。欲望與能力之間的不協調讓我們時時在意生活中的不幸,卻無能為力。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誰做了它的犧牲品,誰就要受它的玩弄。”羨慕嫉妒恨毀滅了生活中的美好,讓我們陷入痛苦的深淵。
當我們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時,不要空想,也不要自怨自艾,努力提高自身,取得擁有這些東西的資格。如果我們的能力確實不夠,那就用淡然和豁達裝點生命,用幸福和從容填充生命。幸福不是我們擁有多少,而是心靈的感受。如果心中知足,粗茶淡飯也是福;如果心生貪婪,錦衣玉食也難以未來快樂。遠離羨慕嫉妒恨,生活就會多姿多彩。擺脫攀比之心、忽略別人的看法,快不快樂只有自己說了算。
與人爭辯,你永遠不會真贏
人生的舞臺上,隨時隨地都有無數的演員在上演著錯綜復雜的利害關系。因此,矛盾、摩擦、沖突、爭斗在所難免。總有太多的人在遇到不滿時,喜歡臉紅脖子粗地進行各種形式的爭辯。他們互相質疑、指責、抱怨、揭短、挖苦、謾罵等,讓生活變成一場丑劇。即使你能言善辯,能逞一時的口舌之快。殊不知,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給別人帶來難堪同時,也埋下了隱患。與你爭辯之人可能口頭上服氣,可是心里未必不服氣,從而對自己產生怨恨情緒。所以,與人爭辯,你永遠不會真贏。
俗話說,“樹爭一張皮,人爭一口氣”。然而,圍繞著“爭”衍生了多少是是非非。為了爭長短、爭對錯,我們生氣、憤怒,情緒一再惡化。當我們氣得暈頭轉向的時候,卻往往找不到自己到底在“爭”什么。其實,“人爭一口氣”的這個“氣”不是志氣,而是生氣。生活中紛紛擾擾都是人們心靈在作祟。爭強好勝的性格最終導致的只能是全面的失敗。
與人爭辯,肯定不是件快樂的事情。喜歡與人爭辯之人,往往是心胸狹隘之人。別人對他的意見稍稍有些不贊同,他就會立即劍拔弩張。在爭辯的過程中,人的情緒無疑是憤怒的、郁悶的。如果別人一直不服氣,辯論之人的情緒就會一直惡化;如果別人把他比下去,他又會悶悶不樂。所以,與人爭辯,不管最后結果如何,在心情上你已經輸了。
與人爭辯,會讓人像一個滑稽的小丑。倘若爭辯的結果是你敗下陣來,當然你就輸了,只能在別人的嘲諷中,面紅耳赤;即使是對方舉手示弱,其實你還是輸了。任何人都不愿意被迫承認錯誤。你指出對方的錯誤,并以爭辯的形式逼迫他承認自己的錯誤,會讓他自尊心受到傷害,因而自慚形穢、無地自容。在他心中對你的怨恨情緒已經慢慢膨脹,他不但不會幫助你實現目標,而且很有可能為你實現目標設置障礙。另外,如果對方的示弱是因為不愿和你喋喋不休地糾纏下去。那么,在你為勝利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們卻在嘲笑你的滑稽和愚昧。所以,與人爭辯,你永遠都只在失去。
對于辯論的圍觀人來說,沒有人喜歡言辭激勵、情緒暴躁的人。即使你在爭論中取得了勝利,他們也會選擇同情辯輸的人。因為在他們看來,辯輸的人剛剛被迫經歷了一場無禮的狂風暴雨。如果你常常陷入與別人的爭論中,周圍人對你的好感就會一點點減弱。最終,你可能會因為辯論而致使人際關系惡化。
人事部的宋經理是一位非常睿智的女人。她總能避免爭辯,而讓下屬改正錯誤。最近公司要招聘一大批新員工,需要人事部給出一個具體的策劃案。負責統計和訂正公司崗位數量和各崗位員工數量的小王遲遲沒有上交數據。宋經理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把報表上交。可是這份報表做得非常粗糙,宋經理匆匆看了幾眼就找出了基礎錯誤。而這時離策劃方案上交已經不足一周時間。小王的這種對工作不負責的態度將嚴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行。宋經理決定將小王叫到辦公室,狠狠地批評一番。
小王似乎已經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沒等宋經理開口,他就搶先說:“這些數據太過繁雜,我已經盡力了。”
聽完小王的話后,宋經理非常生氣。她決定將以前的優秀報表都拿出來,好好羞辱小王一番。但是轉念一想,這樣做起不了任何作用。于是,她長出一口氣,平靜地說:“我不是找你談工作,而是隨便聊聊。你馬上就要結婚了吧?房子買好了嗎?需要我幫忙嗎?”
宋經理提到房子,小王幡然醒悟,對工作如此馬馬虎虎,怎么能升職加薪?于是,小王一改原來傲慢的神情,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如果可以,我想再核對一下數據。”
試想,倘若宋經理與剛開始傲慢的小王進行激烈的爭辯,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小王在她的權威下屈服,隨便修改一下報表,草草了事。對于需要精確數據的宋經理來說,這顯然不是她所希望的結局。好在她能及時認識到爭辯除了讓事態變得更糟之外,并無任何好處。因此,她改變了路線,迂回地讓小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時候,人有好口才不是壞事,但運用不當則會壞事。歸根到底,言語是蒼白無力的,我們也很少能夠單純地通過言辭去說服別人改變立場,讓人心悅誠服,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口服而心不服。正如杰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總是爭辯、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