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于沖突:活出必要的攻擊性
最新章節
- 第36章 互動:在恐懼的無措中“定”下來
- 第35章 真:直面世界真相
- 第34章 容:創造內在空間
- 第33章 《攻擊性的升華》:定:心安住在身體里
- 第32章 互動:化解敵意,為自己的需求負責
- 第31章 道:學會去愛
第1章 推薦序
武志紅
你覺得自己活得真實嗎?
你有真切的存在感嗎?
你會常常體驗到自在嗎?
你能充分享受與人的相處嗎?
你能自如地談判嗎?
你能直接地談利益嗎?
……
如果這些問題,你不能給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很可能是,你沒有活出攻擊性,你的攻擊性被壓抑了。
攻擊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說,如果一個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就會出現心理問題;溫尼科特形容說,每個生命都宛如一個氣泡,若想在這個世界上彰顯存在,都要擴張氣泡的大小。所謂攻擊性,就是氣泡擴張動力的直接展現。
我喜歡直接說:“攻擊性就是生命力!”
如果你不能合理地表達攻擊性,那意味著溫尼科特所說的能量泡在你這里出現了坍塌。具體就是,你變得不敢表達,不敢捍衛自己,總是忍氣吞聲,生命不斷萎縮,并且,你很容易成為濫好人,努力壓制、拼命付出,然而你還會悲哀地發現,你的好并不能換來認可,特別是不能換來親密,甚至會被辜負和背叛。
真愛,必然要從真實開始。如果你失去了攻擊性,也就失去了真實,然后真正的愛與親密,你也一并失去了。當然,攻擊性,我從來不是說,你要直接地傷害他人。那樣意味著,攻擊性變成了破壞性。攻擊性是中性的、原初的生命力,它可以被祝福,也可以被詛咒。把攻擊性活成生命力,這需要智慧。
為此,我邀請了我們廣州工作室的首席咨詢師黃玉玲老師,解讀攻擊性,以便大家學會支配自己的力量,學會直面沖突,活出自在人生。我由衷覺得,黃玉玲老師是講述這個主題的最佳人選,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在《得到》專欄寫作的時間里,黃老師一直是我專欄的顧問,其間我們每周召開一次例會,進行各種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我發現,但凡涉及攻擊性的話題,黃老師總有很多生動的故事,并且是一些成功表達、處理或轉化攻擊性的故事。就是說,在攻擊性話題方面,她有大量飽滿的故事,這是比有系統理論更為重要的基礎。更深層的原因是,黃老師的父母、爺爺奶奶都是不好惹的人,特別是她的父母和奶奶,攻擊性堪稱爆棚。
在此分享一個黃老師的故事。
有一次黃老師的母親和奶奶發生持續沖突,她父親請奶奶離開自己家,奶奶叫了自己的娘家人來教訓兒子。她請來的是黃老師父親的舅舅和舅舅的四個兒子。這五個男人一起過來,特別是其中一個還是長輩,你可以想象那種場景的壓力。舅舅對外甥說:“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我必須打你一個耳光。”聽到這句話,黃老師的父親立即爆了,他說:“你試試看,你要敢這樣做,我會讓你們五個都倒下。”
黃老師的父親的確是一個“不好惹”的人,他有這個名聲,他的氣勢也嚇住了舅舅一家五個男人,雖然他們人多勢眾,但終究沒敢動手。父親“不好惹”,母親也“不好惹”,奶奶也一樣,同樣地,黃老師也“不好惹”。這一家人都是活成了具有攻擊性的人。但是,他們的世界是開放的,情商和人緣都很好,相互之間也充滿情感,這感情中既有愛又有恨。
你必須活出攻擊性,然后你才能真實,也因為真實,你才有可能建立真實的情感關系。當然,攻擊性也有危險的一面,它不能簡單地發泄,也不能真去傷害他人,真去搞破壞,而是把攻擊性活成生命力,這需要智慧。
在把攻擊性活成生命力這一點上,黃老師也是極好的人選。無論從數據上,還是從課程與訓練營中直接反應上,她都是我們工作室最好的咨詢師之一。就咨詢方面,黃老師遠勝于我。特別是黃老師在書中講述個案,以及她生活中的細節時,非常有功力。不僅僅是因為她是極好的咨詢師,也是因為攻擊性的確是極為重要的命題。
從本書中,你將學到如何平衡自己的攻擊性,以及升華、轉化它,有策略地運用它。開啟你隱藏的力量,活出一個有創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活出一個肆意暢快的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