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青石板上的脈息
柴油機的轟鳴撕開清晨的霧靄,22路公交車碾過青陽縣馬山鎮的青石板路,車廂里此起彼伏的顛簸聲驚飛了屋檐下的麻雀。王硯的帆布包隨著搖晃撞在膝蓋上,里頭沉甸甸的《傷寒論》硌得生疼,書頁間夾著的干枯艾草葉窸窣作響,那是父親三天前特意從老宅藥園摘的。手機在褲兜里震動,屏幕亮起父親發來的語音:“到了先找張院長,他年輕時和我在山里采過七年藥。“
他低頭看著錄取通知書,“馬山鎮衛生院“幾個字被反復摩挲得發毛。出發前的深夜,父親戴著老花鏡坐在八仙桌前,用狼毫在宣紙上寫“懸壺濟世“,墨跡未干就被王硯搶過疊進行李箱。“別總惦記家里的藥園,“父親往他包里塞了包自制的驅蚊香囊,“山里濕氣重,記得每天喝碗薏米粥。“
公交車猛地剎車,王硯的額頭撞上前排座椅。抬眼望去,斑駁的牌坊上“馬山鎮“三個大字被風雨侵蝕得缺角少捺,山霧像揉碎的棉絮,裹著潮濕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遠處山坳間,幾縷炊煙在薄霧中若隱若現,恍如《黃帝內經》里描繪的“天地氤氳,萬物化醇“。他深吸一口氣,帆布包的肩帶已經在肩頭勒出紅痕,父親的叮囑卻在耳邊愈發清晰:“基層是中醫的根,別嫌苦。“
衛生院的青磚樓被爬山虎纏得嚴嚴實實,鐵門推開時發出刺耳的吱呀聲。消毒水混著陳年艾草的氣息撲面而來,墻角堆著半人高的草藥編織袋,標簽上的字跡被雨水洇得難以辨認。值班室的木門虛掩著,戴圓框眼鏡的張院長正用搪瓷缸子泡濃茶,茶葉在水面上打著旋兒,裊裊熱氣在晨光里凝成細小的水珠。
“是老王家的小子?“張院長推了推下滑的眼鏡,眼角的皺紋里藏著笑意,“你爸今早還打電話,說你背《金匱要略》能倒著來。“他往搪瓷缸里續了些熱水,水汽模糊了鏡片,“咱們中醫科就剩個老中醫上個月退休,現在整個鎮的中藥攤子,都得靠你撐著了。“話音未落,遠處傳來老式座鐘的報時聲,沉悶的鐘鳴在空蕩的走廊里回響。
診室的陽光斜斜切過褪色的白漆窗臺,案頭的老式座鐘停在九點十七分,銅制的鐘擺上結著細密的蛛網。王硯輕輕擦去脈枕上的灰塵,剛把《瀕湖脈學》擺上桌面,手機又震動起來。父親發來段語音,背景里傳來搗藥臼的咚咚聲:“后院藥圃的薄荷該澆水了,還有,遇到急癥別慌,先摸脈......“
突然,走廊傳來重物墜地的悶響,緊接著是撕心裂肺的哭喊:“來人啊!救命!“王硯沖出門時,看見個白發老漢癱坐在墻根,嘴角歪斜,渾濁的涎水順著下巴滴落,手里的搪瓷杯摔得粉碎,枸杞混著茶水在青石板上蜿蜒成暗紅色的溪流。老人的老伴跪在一旁,布滿老繭的手死死攥著他的衣角,渾濁的眼睛里滿是絕望。
“中風!“王硯膝蓋重重磕在冰涼的地面,指尖搭上老人的寸口脈。脈象洪大弦長,像暴漲的河水拍打著堤岸,指下的脈動帶著令人不安的躁動。他扯開老人領口,瞥見墻上的急救箱,父親的聲音突然在腦海炸響:“閉證急救,先針百會!“消毒棉簽擦過百會穴時,張院長舉著硝酸甘油沖了進來:“快叫救護車!這種情況必須送縣醫院!“
銀針在手背上頓了頓,王硯想起上周在家演練急救時,父親把著他的手腕調整進針角度:“針要穩,心要定。“當第一根銀針刺入人中穴時,老人喉間突然發出粗重的喘息,扭曲的面容微微舒展。緊接著,風池、內關、足三里......銀針如飛,在晨光中泛著冷冽的光。汗珠順著他的下頜滴落,在白大褂上暈開深色的痕跡。
“中醫急救,到底是慢半拍......“張院長的嘆息混著救護車的鳴笛聲,在走廊里久久回蕩。王硯看著擔架床遠去,手機在口袋里震動不停。父親連發來三條語音:“做得好!觀察舌象!別忘了讓西醫做CT!“最后還附了張照片——老宅藥園新栽的半枝蓮,在陽光下開得正盛。
暮色漫進中藥房時,王硯獨自坐在藥斗前。當歸的辛香混著樟腦氣息縈繞鼻尖,他翻開白天的病歷本,鋼筆尖懸在“中風閉證“四個字上方遲遲未落。窗外,后院的藥圃里,幾株野菊花在風里輕輕搖晃,花瓣上的露水折射著最后一絲天光。手機再次震動,這次是視頻通話請求,父親舉著《千金方》出現在屏幕里:“看看這個續命湯的加減法,明天我把家里的驗方本寄給你......“
王硯摩挲著泛黃的書頁,看著屏幕里父親鬢角的白發,忽然想起小時候跟在他身后采藥的光景。那時總嫌山路難走,如今卻覺得,父親走過的每一步,都在為他鋪就這條青石路上的中醫之道。他摸出備忘錄,借著臺燈昏黃的光,鄭重寫下:“青石路上的第一味藥,是傳承。“窗外,山霧又起,裹著若有若無的藥香,漫過衛生院斑駁的磚墻。而在百里外的老宅,父親正對著藥園的月光,將新采的草藥仔細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