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脈韻中的四季辨證
- 青石巷里的懸壺人
- 補中益氣丸
- 991字
- 2025-05-11 22:26:06
清明過后,山雨裹著新泥的氣息漫進馬山鎮。王硯在藥圃里移栽黃芪苗,指尖沾著的泥土還帶著晨露的涼意。遠處傳來此起彼伏的咳嗽聲,衛生院走廊里候診的隊伍排得老長,大多是捂著喉嚨、流著清涕的村民。
“王大夫,我這嗓子又疼起來了。“雜貨店的趙嬸推門而入,聲音沙啞得像砂紙摩擦,“這次吃黃連上清片也不管用,夜里咳得睡不著覺。“她伸出舌頭,舌質淡白、舌苔卻黃膩,手心滾燙,后背卻裹著厚厚的棉襖直打哆嗦。
王硯剛要把脈,張院長抱著一摞舊報紙走進來,報紙邊角用紅筆圈著關于流感的報道。“最近寒熱錯雜的病例特別多。“老人推了推眼鏡,鏡片后的目光落在趙嬸身上,“記住,春天陽氣生發,外寒束表,郁而化熱,不能單純清熱。“
他轉身從書架上取下布滿批注的《景岳全書》,泛黃的書頁在春風中翻動:“陰陽為八綱之總綱,表里寒熱虛實,要像拆毛線團一樣細細分辨。“王硯翻開自己的筆記,父親用毛筆寫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幾個大字躍然紙上。
“趙嬸這是表寒里熱證。“王硯寫下麻杏石甘湯合桂枝湯的化裁方,“麻黃解表散寒,石膏清里熱,再用生姜、大棗調和營衛。“他特意叮囑:“藥要溫服,喝完蓋被子發發汗。“趙嬸接過藥方時,粗糙的手指擦過他的手背,燙得驚人。
深夜,王硯被急促的敲門聲驚醒。村尾的李大爺高熱驚厥,牙關緊閉。他抓起急救箱沖出門,雨絲打在臉上生疼。急診室里,張院長已經在準備安宮牛黃丸,見他進來,指了指李大爺青紫的指甲:“真寒假熱,仔細分辨。“
王硯顫抖著搭上李大爺的脈,脈象浮大無根,重按空虛。他想起父親講過的“陰極似陽“,果斷改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反佐。當滾燙的藥汁緩緩灌入李大爺口中時,窗外驚雷炸響,暴雨傾盆而下。
天快亮時,李大爺終于轉醒。王硯癱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漸亮的天色。藥圃里的薄荷被雨水打得東倒西歪,卻依然散發著清新的香氣。張院長遞來一碗姜湯,碗沿飄著兩片紫蘇葉:“八綱辨證,說起來簡單,用起來卻像走鋼絲。“
他翻開一本油印的《馬山四季醫案》,里面夾著泛黃的病歷紙,記錄著歷年春季多發病的診療經驗。王硯的目光停在父親二十年前的批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醫者用藥亦當應時而變。“
晨光穿透云層時,王硯在新的病歷本上寫道:“八綱如羅盤,指引治病方向;四季似經緯,織就診療脈絡。唯有將辨證融入草木生長的韻律,方能在青石路上走出真正的中醫之道。“窗外,山霧漸散,第一縷陽光灑在藥圃的黃芪苗上,葉片上的雨珠折射出七彩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