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聲刺破正午的暑氣時,王硯正在藥圃給新移栽的淡竹葉澆水。竹籬笆外突然傳來孩童的啼哭,李嬸抱著滿臉通紅的孫子沖進院子,襁褓下的尿布洇著不正常的深黃色:“王大夫,小寶的尿黃得像濃茶!“孩子滾燙的額頭抵在王硯頸間,小手攥著他白大褂上的紐扣直蹭。
診室里的溫度計顯示38.5℃,小寶哭鬧著不讓碰腹部。王硯翻開病歷本,發現孩子三天前因貪食荔枝發起高燒,雖退燒但仍口舌生瘡、煩躁不安。指下脈象細數,舌尖紅赤如朱砂——典型的心經有熱,下移小腸。張院長搖著蒲扇進來,扇面“清熱利濕“四字被汗水浸得發皺:“導赤散,清心利水不傷陰。“
抓藥時,王硯特意選用了鮮生地,根莖斷面滲出黏稠的汁液。木通、生甘草梢在藥碾中發出沙沙聲響,淡竹葉的清香混著蟬鳴飄出窗外。李嬸望著砂鍋里煮沸的湯藥直嘆氣:“小寶最怕苦,這可怎么喂?“王硯從抽屜取出顆山楂丸:“藥汁里加半顆,酸甜能壓苦味。“
當晚,吳明接到李嬸的電話。視頻里,小寶抱著卡通水杯咕嘟咕嘟喝藥,喝完還伸出舌頭:“奶奶,像酸梅湯!“三劑藥后復診,孩子的尿液已轉清亮,只是仍愛咬手指。王硯在原方中加了燈心草,又畫了張趣味穴位圖:“每天揉揉小天心穴,能安神。“
這事很快在鎮上傳開。肉鋪張老板搓著油膩的手來就診,褲袋里露出沒喝完的涼茶包裝:“王大夫,我這尿黃了半個月,喝涼茶越喝越虛。“診脈發現他舌質紅絳,舌根苔黃膩,是陰虛火旺兼下焦濕熱。王硯在導赤散中加入知母、黃柏,又叮囑:“別再貪涼飲冷,多用枸杞菊花泡水。“
隨著患者增多,王硯發現不少人因盲目飲用清熱飲料導致脾胃虛寒。他和吳明在鎮文化站辦起“飲水健康課堂“,用實驗演示不同體質的飲水宜忌。課堂上,吳明將紫色卷心菜汁分別倒入清水、涼茶和碳酸飲料,看著顏色的劇烈變化,臺下的大爺大媽發出陣陣驚呼。
一個暴雨初歇的傍晚,出租車司機老陳頂著濕漉漉的頭發沖進診室。他揉著發脹的小腹直咧嘴:“王大夫,開長途總憋尿,現在尿痛得像火燒!“尿常規顯示白細胞超標,王硯在導赤散基礎上加入瞿麥、萹蓄,又掏出個便攜式藥盒:“把藥碾成粉,分袋裝好隨身帶著。“
半個月后,老陳送來錦旗,紅綢上“妙手仁心“四個金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他摸著不再發燙的小腹笑了:“現在出車前必喝杯淡竹葉茶,還教同行做八段錦。“王硯望著窗外重新澄澈的天空,在病歷本上寫道:“導赤散清的不僅是小便的濁熱,更是現代人生活里的浮躁與盲目。當身心的水渠暢通,生命自會重現澄明之態。“
此刻,藥圃里的淡竹葉在晚風中輕輕搖曳,葉片上的雨珠折射著霞光。煎藥室里,新的導赤散湯藥正在沸騰,藥香混著草木氣息,飄向小鎮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