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卷著細雪掠過衛生院的青瓦時,王硯正蹲在炭爐前烘烤受潮的附子。藥香混著炭火的焦味在診室彌漫,他呵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成細小的水珠。突然,木門被撞開,裹著一身風雪的陳阿婆跌跌撞撞沖進來,身后跟著同樣狼狽的兒子。
“王大夫,快救救老頭子!“陳阿婆的棉鞋上沾滿冰碴,渾濁的淚水在臉頰上凍成冰痕,“他今早去后山撿柴,摔在雪窩里,現在渾身發冷,話都說不出來了......“擔架上的陳大爺面色青紫,牙關緊閉,雙手蜷縮成拳,棉襖和褲腿結著厚厚的冰殼。
王硯立刻上前診脈,指下的脈象微弱如游絲,幾乎難以察覺。掀開陳大爺的眼皮,瞳孔反射遲鈍,舌苔白滑如水。“這是寒邪直中少陰,陽氣欲脫!“他的聲音不自覺提高,“張院長!快煎四逆湯!“轉身抓起艾條,迅速點燃懸灸老人的關元、氣海穴。
張院長已抱著附子、干姜、炙甘草疾步趕來,爐火映得他的白發微微發亮:“附子先煎一個時辰,去其毒性!“老人一邊吩咐,一邊扯開陳大爺的衣襟,將溫熱的姜泥敷在神闕穴。藥罐里的湯汁咕嘟作響,濃烈的辛香與艾煙交織,在寒冽的診室里筑起一道防線。
當第一勺湯藥緩緩灌入陳大爺口中時,窗外的雪下得更急了。王硯守在床邊,目光死死盯著老人的面色變化。半個時辰后,陳大爺喉間突然發出一聲粗重的喘息,青紫的嘴唇有了些許血色。“有救了!“陳阿婆攥著王硯的手,指甲幾乎掐進他的肉里,“菩薩保佑......“
三劑四逆湯下肚,陳大爺終于轉危為安。但王硯發現老人仍四肢厥冷,食欲不振,晨起必瀉。“這是腎陽虧虛,命門火衰。“他翻開《景岳全書》,書頁間夾著父親去年冬天寫的批注,“需用右歸丸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抓藥時,王硯特意選用了陳年鹿角膠。膠塊在黃酒中慢慢烊化,琥珀色的汁液散發著醇厚的香氣。他叮囑陳阿婆:“這藥要溫服,服后忌食生冷。等天氣轉暖,再用肉桂、艾葉泡腳。“老人抹著眼淚點頭,懷里緊緊抱著藥罐,仿佛抱著全家的希望。
這場雪持續了整整三天。衛生院里,因寒致病的患者絡繹不絕。王硯和張院長日夜守在藥爐旁,麻黃附子細辛湯、理中湯的藥香從未間斷。深夜盤點藥材時,王硯發現附子存量告急,張院長卻笑著從庫房深處搬出個陶罐:“早有準備,去年就腌了十斤附子。“
雪停那日,陳大爺由家人攙扶著來復診。他的氣色好了許多,說話也有了力氣:“王大夫,我這條老命,是您從閻王爺手里搶回來的!“老人顫巍巍從懷里掏出個布包,里面是曬干的野生仙茅:“后山采的,給藥房添點藥材。“
暮色漸濃時,王硯站在藥圃前。雪后的天地一片寂靜,唯有墻角的臘梅在寒風中綻放。手機震動,是父親發來的語音:“冬日治病,重在溫陽。但溫陽之法,猶如馭火,過則傷陰,不及則無效......“他望著遠方皚皚群山,在病歷本上寫道:“霜雪中的溫熱,不只是湯藥的溫度,更是醫者守護生命的赤誠。“
此刻,衛生院的燈光亮起,照亮了門前的青石路。藥香混著臘梅的芬芳,隨著寒風飄向更遠的村落,為這寒冷的冬夜,添上一抹溫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