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第一次接觸(1)

歐文·麥克拉倫上校已經繃得像根拉緊的弦,不過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作為TNS奧羅拉號勘測船的指揮官,他在勘測船隊的軍官之中算得上頂尖人物。在船員面前,他永遠鎮定自若,誰也沒見過他驚慌失措的樣子。上次船隊駛進干船塢[1]時,飛船上一個新裝配的反應堆發生了泄漏,是麥克拉倫親自指揮值班機師控制住了這場事故。整個過程中他那低沉的嗓音始終平靜如初,慈父般的面龐上沒有流露出絲毫恐懼與憂慮。奧羅拉號和她的姊妹船每次遠征太空,都肩負著為人類尋找新居的使命,麥克拉倫體魄強健,品性剛正,正是擔任船長的不二人選。

在過去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麥克拉倫經歷過不下千次的超空間[2]躍遷,但在他看來,每一次躍遷都跟第一次一樣刺激。每當超空間躍遷程序開始歸零倒計,他的心便開始狂跳,全身肌肉像繃緊了的弦一樣。雖說躍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種種意外足以讓人膽寒,但麥克拉倫之所以反應如此強烈,卻并不是出于恐懼。

要知道,這位四十三歲的船長曾在地球海軍軍官學院中量級拳擊賽上一舉奪魁,讓他死死抓住指揮椅的扶手的絕不是恐懼——不,那是一種期待。對于奧羅拉號的船長而言,每一次躍遷——尤其是奔向未在星圖上標注過的宇宙空間時——都像買下一注彩票,可能贏得的頭獎,將是任何人畢生夢寐以求的發現。只要能夠安全到達,奧羅拉號總能在所到之處收獲大量星際航行信息,這些寶貴的信息將幫助人類飛船朝著離母星地球越來越遠的空間進發。

旅途中有時還能碰上難得一遇的珍寶——宜居行星。勘測船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這樣的行星系。麥克拉倫在十五年的太空征程中,已經發現了十二顆宜居行星,是船隊目前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超空間程序準備就緒,”飛船駕駛員宣布,聲音在奧羅拉號五百米長的船身中傳播開去,回蕩在每一條通道、每一間船艙里。

麥克拉倫更緊張了,他強健的胳膊和背肌開始不由自主地用力,仿佛回到了拳擊場上,正準備往一位假想對手的下巴上結結實實地來上一記上勾拳。但他表面看來仍然鎮定自若。“很好,”他回答,深棕色的雙眼饑渴地吸收著導航屏上漲潮般涌起的信息流。

“計算機自動鎖定啟動,”計算機用一種冷冰冰的女聲確認道。每當這時,麥克拉倫總有一種想做鬼臉的沖動:奧羅拉號上唯一讓他受不了的就是這個聲音,總讓他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前妻。

接下來的幾秒鐘里,在飛船計算機精確到千萬分之一秒的導引下,奧羅拉號完成了從超空間到愛因斯坦宇宙的躍遷,在這期間船員們要做的只是安靜地等待,就像飛船搭載的一份多余的行李。奧羅拉號的艦橋位于飛船中心居住區,沒有直接對外的觀測窗,但從四周的大屏幕上,可以完整觀測到環繞飛船的一道道詭異光束,以及其中的每一個細節變化。其實在飛船超光速推進場外的量子物理漩渦中,人類肉眼所見的一切都不過是錯覺。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真實的,但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虛幻的。人類通常所理解的空間和時間在這里并不存在。作為星際飛船的船長,麥克拉倫不僅要懂得超空間的理論原理,還要應用這一原理完成超空間中的躍遷。雖然創造這樣一個科學奇跡是他傾盡一生所能也做不到的事情,但能夠站在科學巨人們的肩膀上,他已經知足了。這些巨人早在他誕生之前很久就已經首度嘗試了超空間躍遷。

飛船在超空間內沿(相對而言的)直線航行的過程中,計算機會測算出星體的相對位置和其他已知的天體航標,這些信息通常會顯示在大屏幕上。但麥克拉倫卻喜歡清除這些畫面,讓大屏幕在回到常態空間之前顯示飛船外的真實景象。這一幕總讓他百看不厭。

“十秒……”計算機開始超空間躍遷倒計時。“五……四……三……二……一……程序啟動。超空間引擎脫離。”

屏幕上的畫面突然一變,旋轉的光束聚攏起來,在滿天星斗的映襯下縮成一顆耀眼的黃色太陽。麥克拉倫知道這個星系中有許多行星,從上一次的躍遷點觀測到的引力擾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它們之中是否有運行軌道距離恒星遠近適中,能夠保證液態水存在的行星尚未可知。有液態水的地方才可能有碳基生命,目前飛船的任務就是找到這樣的行星。雖然每一顆近在眼前的行星都是龐然大物,但在浩瀚廣袤的星系中,它們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長官,機艙已確認超空間引擎安全,”副船長羅杰·庫瑪少校報告道,“機艙準備就緒,隨時待命。飛船可以在常態宇宙正常航行。”

麥克拉倫向副船長點頭致謝,然后轉向此刻艦橋上的關鍵人物——導航員。“賴莎,情況怎么樣?”

這位導航員骨骼粗壯,肌肉發達,要是到了拳擊場上,估計還能和麥克拉倫較量兩個回合。其實賴莎·瑪麗索娃上大學那會兒就是摔跤冠軍,但她卻在星際航行方面顯示出了不凡的才能,從而為她在這支自愿為奧羅拉號服役的船員隊伍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讓我看看……”賴莎低聲答道,一面又檢查了一遍讀數。雖然剛返回常態宇宙不久,但這已經是麥克拉倫看到她第五次檢查讀數了。賴莎總能迅速確定每次躍遷后飛船的出沒位置,因為她不僅計算精準,并且總能確保各種望遠鏡和傳感器對準已知星體,從而得出準確的方位坐標。“我們應該就在……預計的出沒位置,”她轉向船長微微一笑,“差不出幾米。從躍遷前的勘測信息來看,飛船就處在黃道面上。現在要找到下一顆宜居行星,該勘測組上場了,船長。”

麥克拉倫咧嘴笑了笑,開啟全艦廣播頻道對大伙兒講話:“很好,船員們,看來我們又成功完成了一次躍遷,而且出沒位置剛剛好。壞消息是我們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鬼地方越走越遠了。不過我們拿錢就是干這個的。大家都是好樣的。”最后一句遠不只是象征性的口頭褒獎——這句話是發自肺腑的。一般飛船在執行運輸任務時,有時要在超空間停留幾天,甚至一兩個星期。但奧羅拉號不同,對她來說,空間躍遷是家常便飯,而且一去就是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雖然船員們做起這項工作來顯得很輕松,但麥克拉倫很清楚,每次躍遷前要完成的計劃和準備都包含著驚人的工作量,而且在飛船置身超空間的每分每秒里,大家都在盡心盡力地繼續著各項工作。船員們如此賣力,不光是為了讓飛船準確地出現在預定地點,也不僅僅因為有這么一位精益求精的船長,更因為他們都有一股不愿落后的勁頭。麥克拉倫頓了頓,又加上一句:“等回了基地,我再請你們每人多喝一輪。大伙加把勁兒。”

聽到這話,艦橋上的船員個個相視而笑:每次出任務時,船長都會答應請他們到酒吧喝個痛快。雖然這是筆不小的開銷,但飛船到港時,船長總會兌現承諾。

但他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在之后的短短幾個小時里,等待自己的將是死亡的厄運——能夠逃出生天的,只有一人。

從恒星中心向外數,在第三和第四顆行星定居地的繞行軌道上,帝國艦隊正在巡視。對于這群陌生人的到來,她們絲毫不感到驚奇。雖然帝國最先進的技術也無法追蹤超空間中的飛船,但通過探測重力沖擊波進而發現即將出沒在常態宇宙的飛船,卻是輕而易舉的事。按地球時間計算,這群外來者好幾個小時前就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盡管這個星系位于帝國遙遠的邊疆,遠離母星和女王,但防御力量卻毫不遜色:環繞兩個行星定居點巡視的星際飛船就有幾十艘,小行星帶上還有幾百艘飛船來來往往,它們之中更有四艘建于上世紀的戰列巡空艦。在人類看來,這些飛船實在古老得很,不過人類要是知道帝國的武士已經在星際航行了十萬多個地球年,也許就不會這么想了。女王麾下的戰艦中,即使是仍在星際穿梭的最古老的飛船,也比剛剛抵達的天外來客要先進幾萬年。人類幾乎很難認出這些家伙就是星際飛船。

但保衛這片遼闊星系的武士們并不知道,這個即將闖入的陌生族類竟然如此原始。不過無所謂。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帝國也曾遭遇過其他智慧族類,第一次接觸原則從古至今未曾改變:用一場勢不可擋的攻勢招呼膽敢闖入的外星來客。

四艘戰列巡空艦齊刷刷地駛離軌道,高速駛向重力異常區。得益于防護罩的嚴密保護,不但巨大的能量沖擊奈何不了它們,就連種種探測手段也對它們統統失效,只有通過肉眼觀察才能發現這些戰艦的行蹤。

四艘巡空艦身后的小型戰艦和行星防御系統也已整裝待命。一旦發現排頭兵不是闖入者的對手,它們就會頂上去協助完成“迎接”工作。

“艦橋,勘測組呼叫……”

麥克拉倫船長不由地皺起了眉頭。他知道阿蒙森上尉的勘測組工作效率一向很高,但此時距他們進入這個星系還不到十五分鐘。除非事先掌握星系中一顆或多顆恒星的大量擾動數據,否則勘測組通常要花上幾天時間才能弄清宜居帶上行星的運行軌道。可是他們花不起這么多時間——以人類進軍星空的速度來看,花幾年時間來觀察某一顆恒星是不現實的。當阿蒙森的臉出現在通訊屏上,他的表情讓船長的眉頭皺得更緊了。這個一向內向矜持的男人此刻臉上浮現出一種不尋常的激動神情,像是受到了什么驚嚇。“出什么事了,詹斯?”

“長官……”阿蒙森回答,淡藍色的眼睛向另一臺顯示屏匆匆瞥了一眼,“船長……我們確認過了,宜居帶上的行星不止一顆,而是兩顆……”

“我的老天!”麥克拉倫情不自禁地叫道。能發現一顆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行星已經是十足的奇跡了。躍遷前的數據分析顯示只有一顆行星處在宜居帶上,能發現兩顆這樣的行星是想也不敢想的。“那真是太棒了!”

“長官……上面已經有‘人’居住了,”阿蒙森的聲音嘶啞而微弱。他素來沉默寡言,比起與人類同胞在一起,他倒更愿意和星星打交道。面對眼前的情形,他的聲音漸漸地微弱下去。“我們根本用不著尋找它們的運行軌道,中微子和紅外線讀數已經顯示了它們的位置。”他頓了一下,“我……我從沒見過這樣的事,就連太陽系也沒有這么高的活躍度。宜居帶上的兩顆行星工業化程度很高。整個小行星帶,以及一顆孤立氣態巨行星的幾顆衛星上還有其他活躍點。我們還從主望遠鏡里看到了飛船——有上百艘。它們……跟我們的飛船完全兩個樣。”

麥克拉倫仰倒在椅背上,一時間呆住了。第一次接觸,他想道。雖然人類探索的觸角早已遠遠地伸向無限的宇宙空間,涉足過的星系多達上千個,但還從未遭遇過另一個智慧族類。人類已經找到一百多顆適合生存,或是改造后能維持人類生存的行星,并在這些星球上發現了豐富的生命形式。從微小的細菌到足以與當年地球上的恐龍媲美的巨型食肉動物,只要把目光放得夠遠夠廣,就會發現宇宙中生命無處不在,無奇不有。但要說到發現智慧生命存在的跡象,則僅限于智慧人類漫游太空時留下的遺蹤。

直到現在。

“老天啊,”麥克拉倫費力地吐出一句,突然意識到艦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大家雖然沒聽見阿蒙森說了什么,卻馬上注意到了船長的反應。麥克拉倫努力把思緒拉回現實,開始坐鎮指揮:“副船長,我們需要第一次接觸規程。”說話時他特意看向羅杰·庫瑪,“務必要讓這些家伙明白我們沒有惡意,絕不能出岔子。”

“是,長官,”羅杰·庫瑪回答得干脆利落,手指在電腦終端上飛快地操作著。“在第一顯示屏上。”艦橋內環繞式屏幕中的一塊暗了下來,第一次接觸現行命令出現在上面。

“阿蒙森上尉,”麥克拉倫下達命令,“讓我們看看你說的那些飛船,接二號顯示屏。”

“是,”阿蒙森把望遠鏡傳入的影像接入艦橋內的另一塊主屏。在船長的通訊終端上,他的臉微波似的顫動起來。

“萬能的主啊!”有人低聲嘆道。奧羅拉號的船首是一個巨大的球面,上面密密麻麻安裝著飛船的探測裝置,寬約十米的主望遠鏡高踞其上,總領整個探測器方陣。正常情況下,望遠鏡的作用是搜尋恒星和行星及標注星體位置,但必要時還能夠提供幾乎任何物體的高倍放大影像,甚至包括相對較近的移動物體,比如(相對于星系而言)近處的飛船。

影像中的這些家伙和奧羅拉號毫無相似之處,就像奧羅拉號和木帆船之間有著天壤之別一樣。奧羅拉號的船身貫穿著堅固的龍骨,龍骨上安裝著一個個圓柱形組件,船尾是機艙,船頭裝有一系列探測儀器。艦橋大屏幕上出現的這只外星飛船卻更像只昆蟲,整個船身都由光滑的曲線連接而成,讓麥克拉倫不由得想起一只巨大的黃蜂。

“為什么焦點一直在變換?”瞬間安靜下來的艦橋上突然響起賴莎的聲音。大屏幕上的外星飛船閃閃爍爍,就像有個頑童正騎在望遠鏡上,把一個假想的旋鈕擰來擰去,讓影像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

“我正要說呢,”阿蒙森回答。這時麥克拉倫已經把阿蒙森的影像接入艦橋內的第三塊大屏幕。之前的阿蒙森是既興奮又恐懼,現在他臉上卻只剩下了徹底的恐懼。“外軌道上的宜居行星那邊至少有四艘飛船,其中一艘正徑直向我們沖過來。這些飛船簡直快得難以置信,望遠鏡根本沒法時刻對準它們,所以才會出現聚焦異常。你們現在看到的影像已經是經過后期優化的了。”他狠狠地咽了口唾沫。“船長,它們知道我們要來,幾個小時以前——說不定幾天以前——它們就知道了,而且還知道我們出沒的確切地點。這些家伙一定是在我們到達之前就從軌道那邊趕過來了。一定是這樣。理論上說,從超空間出沒的物體是可以預測的,可是……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不只是個理論。”阿蒙森又把目光轉向了旁邊一臺顯示屏上的讀數,然后轉過身對著顯示屏說:“我不知道確切的初始加速度,但它們的速度非常快,從船體的反射光可以看到明顯的藍移現象[3]。我估計它們的即時速度大約能達到百分之五個C。”

光速的百分之五,麥克拉倫想著,難以置信——那就是每秒鐘接近15,000公里。而且外星人沒花多少時間就達到了這個速度。

“我正嘗試估算它們的加速度,但那肯定是——”

“我們做夢都達不到的速度,”麥克拉倫打斷了阿蒙森,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那艘外星飛船搖晃不定的影像,一邊問道:“知道她個頭有多大嗎?”

“憑我手頭的數據沒法計算她的長度,”阿蒙森回答,“但我估計這艘船大約有五百米寬。要我猜,她的長度肯定比這個數字大得多,但我們的觀察角度要再斜一點才能看到她的側面。”

“那艘船有五百米寬?”羅杰·庫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奧羅拉號從船頭到船尾也只是勉強達到這個長度。雖然奧羅拉號在人類的星際飛船中算不上最大,但她在停靠過的港口很少遇到更大的飛船。

“是的,”阿蒙森告訴他。“其他三艘船也差不多大。”

“主啊,”有人輕嘆道。

“羅杰,”麥克拉倫轉向副船長,“有什么想法?”

譯者:程靜,楊揚,刁順,周雷
上架時間:2015-01-29 12:18:48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麻阳| 公安县| 神池县| 遂昌县| 滁州市| 永丰县| 息烽县| 个旧市| 聂拉木县| 瓦房店市| 阳原县| 钟山县| 通江县| 都兰县| 南丰县| 开化县| 托克逊县| 尼勒克县| 鹤峰县| 安泽县| 白银市| 巨野县| 武胜县| 稷山县| 闽侯县| 仁化县| 河间市| 云霄县| 延安市| 裕民县| 阿瓦提县| 深水埗区| 团风县| 佛教| 罗源县| 华容县| 双柏县| 东光县| 靖江市| 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