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天道變,公子現

封建年代,每朝君王都會為自己的家天下統治,冠以堂皇的理由,并以一種精神信仰,洗滌或控制著這個朝代的百姓,而這個精神信仰自古就有傳承,而這種傳承古已有之。

到了東漢末年,道教一直被傳承下來,傳承依舊長盛不衰。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已是一百二十歲高齡的道教祖師張凌接受了當今圣上派遣使者手持的玉冊,被封正一真人,一時間道教香火旺盛,為天下守正驅邪的正宗,人們紛紛相傳這位張天師即已是“地仙”之身,即將羽化升仙。

此時,張凌正站在亭山道觀的觀星臺中仰望星空,忽見有熒惑守心、太白入月的跡象,隨即取占卜之物觀看起卦象,一算之下,竟是周易所述之乾卦,不由嘆息道:“看來天道剛健,運動不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隨即他又仔細端詳一番,卦象乃乾卦用九之象,心道:“此卦乃陽極陰生,盈不可久所致,這天下守正多時,怕是又要迎來混沌,在這混沌之中唯有順應天道之人才能得道。唉,但是這天道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參透的…”

正在此時,他又見紫微星晦暗不明,似有真龍之氣乍隱乍現,不時變換著位置,不由奇道:“這紫微星乃真龍氣息所在,初始晦暗乃是說這漢室衰微,天下將亂,為何此時又忽明忽暗,似有分裂游走之勢,這倒是奇了。”

“來人!”張凌提氣一聲喝道,這觀星臺位于道觀最高處,這一聲竟清清楚楚的傳到了距臺下百余丈的香殿之中,殿中道士一聽呼喝,手執拂塵疾奔上山,不一會兒進入觀星臺門口后,又改奔走為緩行直至張老道身后,躬身問道:“師父喚弟子有何吩咐?”

張凌轉身看了看這道士,只見其容貌甚偉,雙目斜飛,眉宇間透著靈氣,身材修長,端的是仙風道骨,滿意的點點頭道:“徒兒,你的輕身功夫又有所長進啊…”

這道士便是張凌首徒王長,常年跟隨張凌游歷四方,授道講義。

當時自漢順帝年間道教創始之后為鞏固地盤,把已經控制的教區,劃分為二十四個傳教點,以鶴鳴山為中心傳教點,依次向四面八方擴延。史稱“二十四治”(治就是傳教點)。天師為全教區最高領導,初入道的稱為鬼卒,能為道徒和病人作祈禱儀式的稱為鬼吏和奸令;信仰確立并能講授《道德經》的稱為祭酒。祭酒負責主持一治教區的各項教務工作,直屬天師領導,對天師負責。

這王長早年曾為祭酒,而今在教中地位早已超然于祭酒之上,所以常伴張凌左右。只聽王長對張凌答道:“徒兒恭謝師父所傳,師父今夜為何不早些歇息,這山巔處風大,請師父保重。”

只聽師父哈哈大笑,王長不由抬頭看了看,只見這張天師身長九尺三寸,濃眉大臉,發微赤,一雙鶴目神采奕奕,鼻子高挺,垂手過膝,一臉濃密的胡子,十分威武,與傳統觀念中得道之士的道貌岸然全然不同,所以王長與之一比倒似一個天上神仙一個地下鐘馗了。

張凌聽出這徒兒語中之意,一是表達關懷,一是暗示自己還有話語盡管到來,倒是十分聰慧,想起自己一生收得如此徒弟,不由心中寬慰,生性灑脫的他不由滿意地笑了笑,然后說道:“此間山風乃自然氣息陰陽交替所致,正是傳送日月精華之妙物,受之無妨,徒兒不妨看看這山風之上的星象,說說所得。”

王長依言望去,看了不一會兒不由心中一驚道:“這是…師父,天象所示這天下將有倒懸之勢,到那時怕是要生靈涂炭呀!”

張凌點頭道:“不錯,不枉為師這些年教授你天文之術,黃老之學。我們道中教義多年來都是守正驅邪,但天道剛健且無性無常,只可順不可逆,你看這場浩劫當如何化解?”

王長沉思一陣答道:“盤古有言,縱橫之界,諸事皆有緣法。凡人仰觀蒼天,無明日淺息,四十更替,幽冥之間,萬物已循因緣,恒大者則為天道,凡人既不能參透其中玄機,那便是越順應天道者越能得道吧。”

“哈哈哈,想不到你我師徒所想竟如此一般無二,也罷,紫薇星再是晦暗,終有明朗之時…咦?快看北方!”張凌驚道。

王長聞言隨之望去,只見北方天際的北極星一時間光芒大盛,似要蓋過這夜空中的皎皎明月,又見一直隱晦不明的紫微星突然消失,隨之又出現在北極星之旁,紫微星此時光芒大盛,堪與皓月爭輝,而這北極星的光芒一下子卻暗淡許多,但一直伴隨這明星左右,緊接著空中無數流星落下,形成百年不遇的流星雨,似是這紫微星的顯現集千萬光輝于天際,驅趕了這星空無數星辰,這番奇觀不由得讓這師徒兩驚嘆不已。

星空下,張凌黯然道:“天意啊,天意…我枉活百余歲,卻在今日才真正參悟。”隨即張天師吩咐王長道:“為師從明日開始閉關,或兩三年,盡可能消抵這浩劫所帶來的苦難,教中事務就由你、趙升和衡兒三人共同執掌…”

“師父!”王長聽出了張凌語中的暗示,不由驚恐道。然而此時卻見張凌已龍行虎步的下道臺去了。

這張天師所創之教每年有三會日,既上會:正月初七;中會:七月七日;下會:十月十五日。三會又叫三元,教民齊集治所,聽侯祭酒訓導檢查,聆聽教區科律。

漢桓帝永壽元年,轉眼間三年之期將滿,張凌也已是一百二十二歲,自知大限將至,于是便于下會這天召集各治祭酒和要職人員,于鹿堂治開會,囑咐身后之事。道觀中,張道陵的三位弟子王長、趙升和張衡分坐在最前排的蒲團上,張凌面朝他們當眾宣布其子張衡繼承其天師之位,并特別強調說明:“紹吾之位,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意為歷代天師之位,一定要有張家宗親來繼承的傳承關系。

會罷,張凌授給其子張衡斬邪二劍和所創典籍《老子想爾注》,并囑咐他主持教中事務,務必恪守教義,發揚本宗。

隨后便攜王長、趙升二徒上了鶴鳴山,在一棵山松下,三人席地而坐,張凌說道:“我早年在龍虎山得道,后到這蜀郡鶴鳴山發揚我教,如今已有愈半百之年,當年在此遙置‘北斗治’,以紀念北邙山隱居修道,想來不勝唏噓。我一生所學者諸多繁雜,傳與爾等的結果也是各有不同。王長,你擅長天文黃老,兼備神武,可懸壺濟世,強武健體。為師希望你能夠下山游歷,尋那紫薇降世之人,如時機未到可擇地靜守,確遇真身則可受托于他,以便將來守正驅邪,解天地浩劫。你若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便讓你的后人繼續,直到使命完成。”

王長頷首道:“謹遵師命!”

張凌點了點頭道:“趙升,我早年間收你時見你拒絕財色,忍辱負重,憐憫天下窮人,恪守正一道規,便傳了你大道要術,希望你能善用這些本領,東南邊陲之地不明道者甚多,然此地卻集四海之氣,你可擇地建教靜待來時,以道化人,也算一件大功德。為師亦希望你如有機緣時,也定要完成我剛交代給你師兄的使命。”

趙升稽首道:“徒兒謹記了。”

張凌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了看兩位愛徒,一揮手道:“你們去吧!”

王長二人聞言眼中皆閃過一絲悲傷,正身向張凌深深一拜,抬首時,卻發現張天師已不見身影,二人相視,嘆息一聲便下山去了。

第二年,這位正一道祖師張道陵,以一百二十三歲的高齡,在鶴鳴山中羽化,時人皆傳張道陵和弟子王長、趙升三人一起飛升而去了…

傳說可能隨著時光的流逝會被人遺忘,但也會有人銘記。在封建時代,越是政治黑暗的時期,這些光怪陸離的傳說越會被人提及。

而東漢末年正是這樣的黑暗時期。

政治上是由外戚、宦官專權的,使得朝野上下官吏貪殘,橫征暴斂。經濟上隨著豪強地主勢力地不斷壯大,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地不斷發展,土地兼并就變得愈演愈烈,使大批農民失掉土地,或淪為農奴,或流離失所,人民負擔沉重,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到了桓帝、靈帝時期,東漢王朝的統治集團更加腐朽。國家財政逐漸枯竭,為了維持朝廷的運轉和財政開支不得不經常減百官俸祿,借王侯租稅,以應付軍國急需;桓帝時期還一度公開地賣官鬻爵,大肆聚斂。

到了靈帝時期,這個項目變得更加名目張膽,甚至都公布了賣官的價格,有二千石二千萬的,四百石四百萬的,甚至不同的對象還可以有不同的議價。

這樣一來,買了官的官吏一到任,就盡量搜刮民眾。而政府為了多賣官,就經常調換官吏,甚至一個地方官,一個月內就調換幾個人。

除此之外,靈帝還規定,郡國向大司農、少府上交各種租稅貢獻時,都要先抽一分交入宮中,謂之“導行錢”。又在西園造萬金堂,調發司農金帛充積其中,作為他的私藏。他還把錢寄存在小黃門、中常侍那里,各有數千萬。

就在這樣水深火熱的背景下,銘記的傳說就發生了催化的作用,使得各州刺史部所轄的郡縣中,小規模的農民暴動此起彼伏。這些小規模的暴動雖然都一時被鎮壓下去了,但是人民并沒有屈服。當時有一首民謠說:“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就是很好的印證。

所以當時有為出眾的豪族也涌現出不少俊杰,比如司州河內郡溫縣有一司馬家,自楚漢間趙將司馬昂以此地為家,已立八世。至東漢安帝時,生征西將軍司馬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司馬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司馬雋,字元異。俊生京兆尹司馬防,字建公。

所以司馬家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人丁興旺,才人輩出,十足是這河內著名的望族。在司馬防當家之時,育有一子,名喚司馬懿,乃防之次子,字仲達。

傳說其母懷胎七月,不見體有浮腫,腹亦無鼓脹。十里八鄉的郎中均斷其孕脈無異,但確實不知為何如此反常,時人均言此子將來不是癡傻就是體表殘缺,然而當司馬懿之母懷胎八月間,其腹部突然一夜間變大,甚至闊過常人,且生產時房間內有紫氣盤桓,顯貴子降生之象,這件奇事后來也一時成為坊間談資了。

年幼的司馬懿身材強健,比起同齡者尤為出眾,而且生有一雙深邃的眼睛,間或會閃過一絲靈氣。

十歲前司馬懿少言寡語,十分嗜睡,但是卻見識廣博,觀點超群,常常出人意表,為家中長輩兄弟所稱奇。而且司馬懿學習能力出眾,司馬防給他的書目是其他孩子的十倍,因此司馬府上及周邊的人常稱他是“寡言怪童”。

其實只有司馬懿自己知道,他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或者說他只是突然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人。在他的意識和回憶中,自己原本應該叫郝夢諶,是一名幾千年后難得醫術精湛的中醫,求診者之多,使得他所在的醫院每天門庭若市。

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事業成功的同時,他卻經常因為工作忽略了家人,家庭關系一直不是很和諧,這也成為他一直以來的精神負擔。

一日,醫院中出現了二十多個得了罕見感染病癥的病患,作為醫院的招牌,郝夢諶此時自然挺身而出,在各種手段收效甚微后,他決定冒險使用他祖上所傳下的古醫術——太乙神針。這是一門需要施針者內外兼修的秘傳古醫術,而且一般被醫治的人一天之內不能超過七個,否則施術者很可能損耗過度甚至有生命危險。

緊急關頭,郝夢諶也顧不得這許多,拼命為這些病患醫治,所幸最后都成功完成施針。他感覺極為疲倦,加上心里一直以來的負擔給他造成的壓力,術后的郝夢諶已覺得有些精神恍惚了。

由于擔心病患,郝夢諶沒有選擇休息,而是去醫院天臺透透氣,希望能緩解一下精神負擔,卻不料自己伏在天臺邊望景時忽然昏迷,不慎墜下樓去…

醒來后郝夢諶就已經躺在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床榻中,而且身體已換作十歲出頭的孩童身軀,此時他才得知自己已經莫名間成為了東漢末河內司馬家的二公子了。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設身處地的想想,任何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迷茫,但是唯一不變的執念就是:我還能回去嗎?我怎么才能回去?

發了數日的呆,郝夢諶發現自己依然是無法再回到過去,想來一時間回去的辦法還需要慢慢地求索,那么現在他就有了新的目標:我要保證自己的生存,我要活下去。

那段時間他時刻提醒自己,你現在已經不是郝夢諶了,是司馬懿,是司馬懿!一旦這個身為無法成為潛意識,那么如果穿幫了,其后果在這個封建大家族中可想而知。

確立了身份后,自然要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了,所以他翻閱房中書籍時得知,這個時期確實如史書中所載的那樣,世道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太平,人民逐漸的在水深火熱中沉淀著對當權者,對這個世道的不滿。這也就意味著:天下遲早會大亂!在這樣的背景下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童子如何生存?

其實郝夢諶之前對于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這段歷史他并不十分陌生,畢竟學中醫的基本都奉華佗為先驅,而華佗就是這個時代傳奇的神醫!

回想一下這段歷史,目前距離黃巾之亂爆發還有幾年,而且這段時間正是朝廷上黨錮之禍影響逐漸發酵的時候。作為“黨人”這一邊的司馬家,自然難免受到波及。好在司馬家行事一向還算低調,并且在河內一帶甚有威望,所以一時還算安生。

郝夢諶再往后想,發現如果司馬家的一切按照歷史來說,遲早要交給自己打理,而且將來會有一代梟雄曹操來找自己。面對這個挑戰,自己想要不穿幫,想要生存下去,那就必須擁有和歷史上的司馬懿相差無幾的本領。在歷史上所知道的司馬懿,老謀深算、堅韌不拔,精通政略、兵略,對比自己確實要強了很多很多,這個差距需要一直不斷地努力才有可能彌補。

所謂“飯要多吃,事要多知”,算算起碼現在應該不會受到挑戰之前,自己還有時間鍛煉好身體、磨練好本領。

鍛煉身體上面,司馬懿的前世郝夢諶作為一個有著真本領的中醫,自然也學到了古中醫傳下的一些強身健體的法子,比如華佗的五禽戲。

現代世面上的五禽戲基本類似于一種體操,且傳播面不廣泛。而郝夢諶所練的正是真正內外兼修的五禽戲,雖然因流傳歷史過于久遠而并非很全,但足以讓修煉者的內息強于常人,否則他也無力使出太乙神針的絕學。

磨煉本領方面,看書實踐無疑是司馬家可以提供的。實踐方面因為自己年歲過小,他的父親司馬防一定不會輕易相信一個十歲的稚子可以擔當大任,而且司馬懿自己也清楚雖然自己的靈魂是個成人,但距離掌握家業或者入朝為官還相差甚遠。所以目前看書學習已經是較為可行的路子了。

好在司馬家最不缺的就是書了,而且最難得的一點是,司馬家的書閣中竟然有醫書。

以前作為一個優秀的傳統中醫,自然對中醫術、古文化有所涉獵,一般如果不是佶屈聱牙的上古文章他都還能應付的來,所以越是翻看這些古冊越是讓他欲罷不能。

總之,要在亂世中求生存,那么唯有強大自己,強大到自己的生存將無法被亂世所撼動、威脅。

所以,司馬懿平時一方面很少與府中親戚或奴仆交流,以防失言穿幫,一方面盡己所能遍覽群書,用自己的見識和書中的知識一次次化險為夷。

走運的是,每每化解危機時,自己的所作所為均被同輩甚至長輩欣賞,所以也就無人過于苛責他平時少言寡語了。

這幾年間,司馬懿常常做夢,夢到一個聲音,有時這個聲音傳達的是一些類似易學的話語,有時是一些類似方位指引的晦澀語句,總是支離破碎無法成意,讓司馬懿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有時一做夢就是幾個時辰,甚至一天一夜,因此他“嗜睡”的名號也就在府中人人皆知了。

品牌:中文在線
上架時間:2020-10-24 00:06:22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文在線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武城县| 炎陵县| 阿坝县| 平顶山市| 临海市| 建水县| 德庆县| 阜新| 集安市| 林州市| 澎湖县| 青阳县| 定安县| 定陶县| 屏东市| 壶关县| 扎赉特旗| 南部县| 丹棱县| 璧山县| 万载县| 武定县| 万山特区| 准格尔旗| 长乐市| 黄浦区| 晋中市| 琼海市| 邵阳市| 平山县| 闻喜县| 社旗县| 濮阳市| 漳浦县| 达拉特旗| 都兰县| 延庆县| 吉隆县| 五常市| 体育|